阿富汗珍寶展之一:「來通」 杯小議(原創)

2021-03-04 老物件兒

(原創文章,已在「中國文物網」首發。)

9月份國家博物館又放大招,《大唐風華》展訊消息一出,朋友圈頓時喜大普奔。可惜心心念念何家村窖藏那件產地和年代頗有爭議的鑲金獸首瑪瑙杯,這次沒有一同來京。不過,這到讓我想起最近巡展到深圳南山博物館的阿富汗珍貴文物(《耀世遺珍——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藏珍寶展》展覽時間:2018年8月25日——2018年11月4日,在深圳的小夥伴們有福氣啦!)出土於貝格拉姆遺址10號庫房的那件玻璃「來通」杯。

 

「來通」 杯在中國地區考古發現數量很有限,其使用材質主要為金銀、陶瓷。而玻璃材質的 「來通」 杯,還是在阿富汗的珍寶展上第一次見到。但明顯可以感到形狀像角杯,上口近圓形,下部雕刻為獸首形,獸首上有兩隻彎曲的羚羊角,而其面部卻像牛,獸首的口鼻部裝有籠頭狀的金帽蓋合,能夠卸下,內部有流的何家村窖藏這件鑲金獸首瑪瑙杯,雖然年代、產地、材質與這件玻璃 「來通」 杯不同,但在造型和使用方式上顯然是一脈相承。

鑲金獸首瑪瑙杯

高6.5CM 長15.6CM 口徑5.6CM

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

《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來通」杯

貝格拉姆10號房

公元1世紀

玻璃

高16.5CM 寬13.9CM 杯深7.7CM直徑6.5CM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收藏

 

這件貝格拉姆10號房出土的獸首高足 「來通」 杯為羅馬帝國時期吹制工藝製作的玻璃產品。

 

羅馬玻璃是指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五世紀羅馬帝國領域中的玻璃產品。西羅馬滅亡之後到阿拉伯帝國興起為止,地中海東岸的玻璃產品也可以視為羅馬玻璃。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徵服了地中海沿岸,希臘世界的兩個玻璃中心——腓尼基、敘利亞海岸和埃及的亞歷山大地區。

 

羅馬玻璃的主要特點是多採用型壓、有模或無模吹製成型技術。這是玻璃生產的一場大革命,大大簡化了生產,降低了成本,使先前一直是罕見昂貴的玻璃器變成了常見的交易商品。

 

敲黑板!什麼是吹製法?

吹製法是指用吹管把料泡吹成適當形狀和大小,料泡的內部與外部接觸空氣降溫,形成彈性表皮,並以熟練的手法使其產生雛形,然後將已經成型的玻璃容器從空心的吹管上轉接到末端帶有少量黏稠玻璃液體的實心鐵棒上,最後再將玻璃器從實心鐵棒上剪除取下。

 玻璃吹製法流程示意

貝格拉姆遺址地處阿富汗東北部的帕爾萬省,位於興都庫什山脈南麓的喀布爾河支流的南岸,西南距喀布爾(今阿富汗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首都)約60公裡。其地屬帕爾萬盆地,北為興都庫什山,西為巴格曼山,東南為河谷。在古代,這裡是東伊朗、中亞與印度之間的交通要地。

 貝格拉姆城址平面圖,阿富汗珍寶展圖錄

 

初,大月氏為匈奴所滅,遷於大夏,分其國為休密、雙靡、貴霜、肹頓、都密五部翕侯。公元1世紀40年代,大月氏五翕侯其一的貴霜翕侯丘就卻(約公元30—80年在位)攻滅其餘四部,統一大月氏建立貴霜帝國,並南下印度。其子閻膏珍時期更是國勢大張、商路暢通,貴霜成為與東漢、羅馬、安息帝國並立的四大強國之一(貴霜帝國127年—230年為其巔峰時期,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貝格拉姆城址即貴霜帝國的夏都迦畢試,是當時絲綢之路上的中轉站,更是經濟貿易重鎮。不但與地中海地區、印度和中國的貿易十分頻繁,更是融會了來自古希臘、羅馬帝國、印度、伊朗、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等等的不同文化。中國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所記的迦畢試即系此地,而對其 「異方奇貨多聚此國」 的描述也是相當真實。

 

1937年,法國考古學家約瑟夫·哈金博士夫婦面對紛擾的環境和地區動蕩的局勢,在阿富汗開始發掘貝格拉姆遺址。貝格拉姆遺址分為兩部分,北為舊王城,南為新王城,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遷徙。

 

法國考古學家約瑟夫·哈金博士夫婦,來源網絡

 

這件貴霜王朝的玻璃器 「來通」 杯作為當時奢侈的商品就出自於新王城東部的10號庫房遺址中(共發現兩間庫房,另一個為新王城的13號庫房。)。據貴霜研究者考證封存的時間應該為公元55年左右,貴霜帝國君主丘就卻趁印度—帕提亞(即「安息」)國王德菲斯去世之機,經阿拉霍西亞攻佔該國的喀布爾谷地,重鎮貝格拉姆因此毀棄,導致這批寶藏的主人——羅馬商人在恐慌下匆匆掩埋。

 

貝格拉姆10號房,阿富汗珍寶展圖錄

 

「來通」(「Rhyton」的音譯詞)由希臘人命名,在希臘語中意有流出、聯通之意。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解釋為英語pouere 倒酒器。「來通」 杯本質上是一種角狀杯,多為山羊、牛、馬、鹿等草原動物的頭部造型,液體從上端進,從下端動物細小的口中流出,部分還在出口處有管狀的注子。

從目前各地考古發現來看,早期 「來通」 杯分為兩個創造的中心(是否為原創現在還未確定):伊朗和希臘。兩地在題材上存在著廣泛而開放的相互影響和借鑑,下限大約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紀前後,希臘——希臘化時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到安息王國時期。這是使用 「來通」 杯最普遍的時期,類型和材質多樣(這件貝格拉姆出土的玻璃器「來通」杯就為這個時期)。公元3到8世紀前後,以薩珊 「來通」 杯為代表。從出土情況看希臘風格更偏向於頭部寫實,而波斯風格頭部是抽象化的形象提煉,這些特徵都和他們地區的雕塑藝術風格一脈相承。

 

希臘人相信 「來通」 杯是聖物,從神廟遺址出土的早期 「來通」 杯主要用在禮儀和祭祀活動中,到了波斯帝國和羅馬時期仍然主要是作為一種貴重的祭器。據說用它來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並且認為舉起 「來通」 杯將酒一飲而盡更可以表示對神之尊敬。漸漸世俗化後開始成為貴族日常生活的奢侈飲器。

 

「來通」 杯的由來源於一個古希臘神話傳說。克洛諾在克裡特島產下眾神之王宙斯後,把他藏在伊達山一處山洞中交由那裡的仙女們照看。仙女們用母山羊的羊奶和蜂蜜將宙斯哺育長大。年幼的宙斯十分頑皮,在玩耍時把母山羊的羊角折斷。長大後他為了表示對母山羊的哺乳之感,將折斷的羊角賦予了神奇的力量,使它能源源不斷產生各種各樣的物什,成為無窮財富和豐饒的象徵。如:希臘的豐收女神提喀就經常以手持「來通」杯的形象出現,象徵著富庶。而據此推測「來通」杯可能在起源和發展中吸收了獸角杯的形制。

 

「來通」 杯的使用習慣目前從考古發現可分為二種:一類是大口朝上,直接從其底端孔中流出飲用。如: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藏北齊石刻是一群胡人在葡萄架下飲酒,主角手持 「來通」 ,從其拿 「來通」 杯的手勢看,應該是用底部飲用。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北齊石刻畫像上的手持 「來通」杯 ,孫機《仰觀集》

 

另一種是與長杯配合使用,如:保加利亞索菲亞附近出土一件公元前4世紀壺形底部有流的銀 「來通」 ,器物腹部圖案為一位長發鬍鬚的神,左手高執一位頭部做成斯芬克斯的 「來通」 ,而右手拿著長杯。

保加利亞索菲亞壺形銀「來通」《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但是,不管使用哪種方式很明顯都和中國在大口部飲用的習慣不同。

 

那些在絲綢之路上的掮客們 「利之所在,無所不到」 ,冒著身命危險就是為了賺大錢,期望手中的貨品能使人感到不可思議,讓它們的利潤空間最大化,但同時卻在不經意間帶來了東西方文化與藝術的交流。不管是貝格拉姆遺址的玻璃 「來通」 杯,或流入中國或被中國仿製的鑲金獸首瑪瑙杯,都是見證東西方 「來往」 的重要代表。

-END-

喜歡就幫忙轉發一下吧,謝謝啦!

推薦閱讀

(點擊連結直接查看↓↓↓)

遂寧金魚村窖藏——宋人的香爐(一)

遂寧金魚村窖藏——宋人的瓶(二)

遂寧金魚村窖藏——宋人的文房清玩(三)

遂寧金魚村窖藏——宋人的日常盛器

相關焦點

  • 阿富汗珍寶:流浪遠方,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成都博物館2018年2月1日—5月6日看過故宮阿富汗展覽的人,應該還記得當時與此展相對的西雁翅樓正同期舉辦著「尚美巴黎」展覽,那是一個沒有苦難的、充滿著審美樂趣與人間浮華的璀璨珠寶世界,比之「浴火重光」更令人精神愉悅,這樣一來,阿富汗展廳遭到冷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仍有不少人為之表示遺憾。
  • 文明的迴響:阿富汗古代珍寶遺存
    文明的迴響 阿富汗古代珍寶遺存 在歐亞大陸中部,有一個與中國邊界線最短的鄰邦——阿富汗。在徵伐過程中,他又在戰略要地修建一批以希臘人為主的要塞和城市,阿伊-哈努姆(Ai-Khanum)便是其中之一(圖6)。亞歷山大卒後不久,帝國一分為三。前305年,其部將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稱王,建立塞琉古(Seleucid)王朝,統治著包括今阿富汗在內原馬其頓帝國的亞洲部分。他奉行亞歷山大的政策,修築希臘式城市,推行希臘的語言和文化。
  • 愛在西元前:《絲路寶藏》展,一場必賞的傾城之戀
    6月13日「從地中海到中國:絲路寶藏——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開展引爆全城,兩天內數千市民在長沙市博物館聆聽到了來自千年絲路的文明迴響。網友社交媒體熱議截圖在這場跨越上下兩千年,東西三萬裡的旅途之中,有人看到了文化,有人看到了神話。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古今變幻交融,文明無問西東。
  • 東京模型珍寶展萌物滿載
    東京模型珍寶展萌物滿載 2012-12-19 10:11:51 動漫
  • 獨家|你一定得知道的5個阿富汗展觀展秘籍,特別是最後一個!
    故宮的阿富汗大展開展後,朵朵第一時間拉住朋朋哥哥,分享了這份獨家攻略
  • 「規矩」小議
    電子版首頁 > 第A12版:警世錄 上一篇 九思隨筆 「規矩」小議
  • 爵和來通 ——被誤認為是酒杯的兩種祭器
    請看下圖,杯側的環正好可以伸入拇指,手的另外四指抓握杯身,不錯,以這樣的手勢舉起杯來很是穩妥,但這「流」實在有點長(這爵出土於河南偃師的二里頭夏代遺址,高26.3釐米,寬31.5釐米),如果要將酒送到嘴邊,大概需要持杯的手直直的伸出去才行,而此時抓握的手腕因為轉過了九十度而僵硬得隱痛難忍,這實在是個高難度的動作。後世出土了很多青銅爵。
  • 日本人為何如此熱愛三國 | 福岡《三國志展》觀後記(之一)
    來說說這個展。《三國志展》是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40周年的一次大展,7月9日至9月16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1日至明年1月5日在位於福岡的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在日本整個展期長達半年。展覽展出了220餘件(組)漢末、三國時期的文物,它們來自50家中國文博單位。
  • 明青玉雙螭耳杯,蘭州晏家坪出土的稀世珍寶
    原標題:明青玉雙螭耳杯,蘭州晏家坪出土的稀世珍寶  蘭州博物館館藏文物明青玉雙螭耳杯  1、明代珍寶青玉雙螭耳杯  蘭州博物館館藏的這件青玉雙螭耳杯出土於蘭州市七裡河區晏家坪。  青玉雙螭耳杯高5.2釐米,口徑7.7釐米,底徑3.2釐米。玉料呈青色,青色中微有褐斑。玉質瑩潤,杯體光素,兩側各雕一螭,螭目呈三角形、獨角彎垂於腦後。螭首與雙爪搭於口沿,螭身彎曲,尾分岔與另一螭尾相繞於杯壁,杯足低矮,體呈圓形。
  • 這是全世界最大的風雨蘭沒有之一,原創拍攝超大花風雨蘭「珍寶」
    有關注我的人都會發現我大部分文章圖片都打上了「釋」的LOGO,凡是我自己拍的圖都會用這個LOGO來識別,不少粉絲還找我要原圖做電腦壁紙呢。之前的房子由於地盤小,種不了什麼花,現在搬到新房子已經一個多月了,家裡的花陸陸續續在開。目前家裡已經有幾百種花了,今後我還會陸續拍花給大家欣賞。
  • 第一屆中國原創動漫展重磅來襲!
    而今,它也從萌芽小童成長、成熟煥發出勃然生機在中國原創動漫成長與成熟的蛻變中卓越動漫IP背後的創作者與機構無疑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源動力那麼本屆動漫展邀請到的業內優秀夥伴有哪些呢?作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二十餘年來,漫友文化植根於原創動漫內容的發掘、孵化和運營,持之以恆打造中國國際漫畫節、中國動漫金龍獎和動漫遊戲展,培育優秀動漫人才,在不同歷史階段始終引領中國動漫發展的潮流。
  • 231件阿富汗珍貴文物展登陸香港
    1.元朗大棠 全香港最出名的賞紅葉地點,首推元朗大棠,而每年12月,大棠道的大欖郊野公園更是人流不絕,不少市民出動長短鏡頭、腳架來拍攝楓香林,一般紅葉期延至翌年1月,因全是平路,非常易行,適合一家大小前來。
  • 故宮CHAUMET珍寶展 從拿破崙加冕用140克拉鑽石說起
    女人總是無法抵擋華麗珠寶的誘惑,而本次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展更是將這種誘惑發揮到了極致。那麼就放棄抵抗隨小編一起,被流光肆意的珍寶環繞,在皇室的權力、動人的愛情以及現代的時尚中,盡情的流口水吧!中法皇室珍寶為與故宮博物院相呼應,本次展覽還將多件中法珍寶並置,這些瑰寶相映生輝,仿佛穿越時空而來只為赴一場藝術盛宴。摺扇
  • 阿富汗戰爭中沉睡的士兵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睡夢中的專家Steve Kim阿富汗,庫納爾省,克拉高谷,2008年6月© Tim Hetherington | Magnum Photos
  • 阿富汗戰爭
    昨天聊了蘇聯解體,可以說,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在此之後,俄羅斯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社會紛紛陷入動蕩,這對蘇聯人民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好事兒,至少從經濟層面去看,確實如此。而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蘇東劇變恐怕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兒。
  • 阿富汗:古代世界的東交叉路口
    儘管如此,貝魯特(Beirut)[4]依舊是最重要的國際機場之一,坎大哈(Qandahar)[5]也很有希望位列其中。同時,蘇聯和美國工程師正在為阿富汗修建的新道路,將為阿富汗提供機械化的陸上交通,這將保證阿富汗再次成為國際樞紐,恢復它在使用驢和駱駝的時代的地位。
  • 媽祖「龍女」小議
    2020年10月21日《莆田僑鄉時報》媽祖文化05版 媽祖「龍女」小議其後,唐代,林默遠祖、「九牧林」之一的林蘊,為其父林披所作的《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引述曰:「故相國常公袞廉問福建,……語於賓倅曰:觀林公出處,其猶龍乎?」說明身為唐相國的常袞,就曾盛讚林披「猶龍乎」。常袞乃著名狀元宰相,曾任福建觀察使。 因此,宋代丁伯桂的《順濟聖妃廟記》載:「神,莆陽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廟祀之,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
  •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寶展——雪梨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獲知臺北故宮博物院於2月2日——5月5日在新南威爾斯藝術博物館舉辦南半球首次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精品展覽我已經有幸參觀過啦這裡就是給大家再次安利一下天地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寶展
  • 2020年「綠博杯」再生資源再利用創意作品展獲獎名單...
    12月18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0年「綠博杯」再生資源再利用創意作品展評選結果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獲獎名單特等獎「黔趣龍舟」一件作品,金獎「掌心燈 」等6件作品,銀獎「花瓶擺件」等6件作品,銅獎「一種能重複使用的環保型防混淆牙刷」等10件作品,入圍獎22名,共45件作品獲獎。
  • 外國人在阿富汗的聖誕節
    英國作家艾利克斯·福特在文章中這樣描述在阿富汗過聖誕節。這也正是那些聖誕假期在阿富汗留守的外國人的寫照。厚厚的沙袋,高高的鐵絲網,持槍巡邏的安全人員,不知道的人會誤以為這是陣地。實際上,這是阿富汗TOLO電視臺的總部,54歲的南非人凱西·懷特黑德就在這裡上班。對於凱西來說,在阿富汗過聖誕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