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2020-12-28 減水書生

1581年,冬,萬曆皇帝朱翊鈞,前往慈寧宮向太后請安。

但太后不在。恰巧,太后的一名宮女,端水伺候朱翊鈞洗手。這一年萬曆皇帝剛滿18歲,正是荷爾蒙極為旺盛的年歲。於是,肌膚相觸,萬曆心血來潮,當即脫了褲子,把這名宮女寵幸了。

按照規矩,寵幸之後,皇帝要留下一個物件,作為臨幸的憑證,也算是個信物。但是,萬曆卻耍流氓了,提起褲子就走人,沒給宮女信物、也沒跟太后匯報。

但是,宮女懷孕了。這就是大事了。關鍵是肯定瞞不住,首先就瞞不住太后。太后發現這名宮女的肚子越來越大,於是就問怎麼回事。皇帝搞臨幸這種事根本無法抵賴,因為有起居注。於是,太后拿著起居注,質問萬曆皇帝:你到底脫沒脫褲子。

萬曆想抵賴但抵賴不成,只能紅著臉說:確實脫褲子了。太后轉怒為喜:既然脫褲子了,那就不能耍流氓,你得照顧皇家體面。母以子貴,只要這個宮女生下兒子,那就是我朱家的長子。

而這個宮女也爭氣。在1582年8月,宮女王氏真給萬曆生了一個兒子。因為萬曆的皇后王喜姐一直沒能生出兒子,所以這個長子也就成了嫡長子。這個人就是朱常洛,後來的明光宗;而這名宮女,就是後來的孝靖皇后。

那麼,這個李太后是怎麼想的?一個宮女怎麼可能在大明後宮逆襲上位呢?沒別的的原因,就是惺惺相惜。因為李太后也是宮女出身,從都人到側妃再到貴妃,最後母以子貴成了太后。

1582年,萬曆皇帝可謂三喜臨門:7月,張居正病逝;隨即,弱冠親政;8月,誕下龍子。所以,從張居正輔政到萬曆親政,非常順暢。根本就不用搞什麼政治鬥爭和權力洗牌,生老病死的自然鐵律就能搞定權力交接。

但是,國本之爭發生了。

1581年,朝廷已為萬曆備選九嬪;1582年,萬曆正式冊封九嬪。九嬪,才是給萬曆皇帝舉國選美的俏佳人。皇后王喜姐在1577年已經入宮,沒人會比皇后更早。而就在這個關鍵點上,你萬曆搞了一出臨幸宮女。如果九嬪姿色平常也就罷了,宮女王氏可以專寵後宮,而王氏之子朱常洛,自是毫無爭議的大明長子。

但,九嬪裡面恰有萬曆皇帝的本命佳人,就是後來的鄭貴妃。宮女王氏,給萬曆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公主;而鄭貴妃給萬曆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公主。除了長子朱常洛外,次子、老三、老四,都是鄭貴妃所生。可見,萬曆對鄭貴妃才是真愛。

愛情,是美好的;可一旦遭遇權力,就要變質為悲劇了。

萬曆皇帝朱翊鈞定要愛情為先,以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而大臣們非要長子為尊,以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然後,君臣之間就搞起了鬥爭。1589年以後,見鬥不過大臣,萬曆皇帝直接不上朝了。然後,大臣們主動進攻,要求冊立朱常洛為太子。1590年,大臣們集體情願,繼續要求冊立太子,向皇帝施壓。萬曆招架不住,只能勉強答應:等皇子十五歲時,再決定冊立太子。但是,大臣們不幹,再次集體逼宮。

這時候,我們就能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明官員幹皇帝,根本就不需要帶頭,完全是自組織集結、自動化操作。但,大明朝堂畢竟是有主事人的,皇帝是班主任,怎麼也得任命個班長。這個班長就是當時的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怎麼玩?他在大臣和皇帝之間玩左右逢源。在大臣跟前,那就跟著大臣一起幹皇帝;在皇帝跟前,那就表示支持皇帝。然後呢?然後申時行悲劇了,被發現首鼠兩端,於是名譽掃地。先不管冊立太子的事情了,大臣們集體搞彈劾、一起幹首輔,硬是把首輔申時行趕回了老家。

1593年,萬曆皇帝開始出手,將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併封王,圈定了一個太子後備軍。但是,大臣們不幹。於是,首輔王錫爵採取折中辦法,建議將長子朱常洛交由太后撫養,從長子變相成為嫡子。但萬曆不幹,堅持三王並封。但大臣們也不幹,首輔王錫爵只能請辭。首輔就是悲催的命,夾在大臣與皇帝之間太難受。大臣們幹廢首輔之後,接著幹皇帝,然後萬曆被幹慫,收回成命。

但是,這事還沒完。萬曆跟大臣們搞起了冷戰,君臣關係也就沒法好了。萬曆說:你們不同意我的太子,我就不幹活;大臣說:你不幹活就不幹活,原則問題死也不能讓。國本之爭,幹了十五年之久。最後,萬曆的母親李太后實在看不下去了,老太后親自出手幹預。

1601年,萬曆皇帝終於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鄭貴妃之子)為福王、朱常浩(周端妃之子)為瑞王。同時,太子朱常洛開始出閣讀書。這個太子真夠慘的,從小到大被喚「都人子」(都人,就是宮女的意思),就沒受到什麼教育。即便出閣讀書了,朱常洛也沒啥好果子吃。因為皇帝老爹看不上,所以寒冬讀書,太監竟敢不給生火。而比朱常洛更慘的則是他的母親王氏,長期被丈夫冷落、又長期被寵妃刁難,基本就是被幽禁在後宮,最後哭瞎了眼睛、悲憤而死。萬曆皇帝在大臣那裡受的氣,全都撒在這母子倆身上了。

但是,這事還沒完。朱常洵被立為福王之後,卻不就封,賴在京城不走。於是,大臣們只能繼續戰鬥,紛紛上書,要求福王就封。直到1614年,福王朱常洵才趕赴封地。但1615年卻發生了梃擊案:一個叫張差的人,拎著一根的大棒,就衝進了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打傷了守門太監。這是公然刺殺太子啊!於是,矛頭所指全都對準了鄭貴妃和福王。

這起小案子在激烈的漩渦中各種激蕩,馬上就要演變成一場宮廷慘劇。福王長期不就封,這是鄭貴妃和福王的問題,因為還在惦記著太子之位;太子長期被虐待,非但太子,連太子他媽都被折磨死了,這應該是萬曆的問題;大臣們因為國本之爭更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能搞死鄭貴妃就絕不會手軟。國本之爭以來,光首輔就被逼退了四個,朝堂官員三百多人受到牽連。這已經不是立場之爭了,而是血海深仇。

眼看大臣們要把梃擊案往大裡整,萬裡皇帝立即就慌了。已經不上朝二十五年了,但這一次終於出山見大臣了,讓萬貴妃跟太子道歉、自己跟大臣們拍胸脯,好不容易把此案趕緊了斷。但是,之後呢?

之後,萬裡皇帝繼續不上朝。

但不是有萬曆三大徵嗎?皇帝不上朝,那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戰,這些仗是怎麼打的?皇帝不出面,但可以出上諭;上諭就是定決策,那就是去打;朝堂立即定攻略,將士馬上行戰陣。大明的官僚機器該怎麼運作就怎麼運作,然後這仗就打勝了。但,後來的薩爾滸之戰卻打得慘敗,遼東完全崩潰。有些仗,靠官僚機器的慣性是可以打贏的;但有些仗,卻真需要君臣一心和勞心謀劃了。

梃擊案之後,鄭貴妃肯定是翻盤無望了。別說他跟大臣拉了仇恨,就是萬曆皇帝也沒法跟大臣們相處了。但大臣們也受到了傷害,首輔憐恤被逼退,朝臣紛紛被收拾,尤其是東林黨,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最受傷的應該是大明:

臺省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

「陸沉」,這個詞簡直太形象了。六部、大理寺的幹部,十缺其六,大臣之間各種爭鬥不斷,後期黨派林立。而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後金的崛起,大明朝沒能把遼東的女真人給盯住。這時候,女真在遼東已經建國了。

但,難免就要問一個問題:萬曆皇帝為什麼沒被架空?

大明萬曆朝的主旋律就是國本之爭,而主要內容就是君臣冷戰。而從上述國本之爭中就能發現皇帝不能被架空的原因:

一是大明根本就沒有權臣。

要架空皇帝,首先得有亂臣賊子。而且,還不是一般的亂臣賊子,而是董卓、曹操之流。但是,大明朝有嗎?根本就沒有。如果真能有這麼一個能夠壓住大臣、能夠控住皇帝的權臣,那麼,國本之爭也不會爭這麼久。大明最有權勢的大臣,應該是內閣首輔。但內閣首輔的日子一直很悲催:對下,他壓制不住百官;對上,他降服不住皇帝。尤其是君臣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內閣首輔就一直在背鍋,成了風箱老鼠、兩頭受氣。在大明朝,無論是內閣首輔還是司禮監太監,誰也當不了權臣。得罪皇帝肯定不行,但得罪官僚體系,也不行。甚至,那個推進改革的首輔張居正也不行。與其說是萬曆清算張居正,不如說是大臣們要清算他。

二是官僚體系已經相當成熟。

有人說萬曆並非躲在宮裡吃喝玩樂,而是一直盯著朝政的,只不過把辦公地點搬到了後宮。萬曆三大徵都是因為萬曆的英明神武。如果真是如此,那薩爾滸怎麼敗了、女真怎麼建國了?三大徵能成功,主要是官僚體系足夠強。這夥人不僅保障了制度性的皇權,而且也有能力應付國事和戰爭。就大事來說,一個生於深宮、長於婦人的皇帝能幹什麼?也許啥也幹不了,讓官僚系統自己運行,可能更有效率。也正是因為官僚體系足夠成熟,所以,皇帝要任性,大臣們立即群起攻之,根本就不用結黨、搞聯盟。但成熟的官僚體系不能一直被透支,對付女真崛起這件大事,就真需要君臣同心了。

三是忠君思想已經極為深厚。

國本之爭,爭得是什麼?表面上是立誰當太子的問題。但實際上是意識形態的較量。「太子者,國之根本」,就是這個核心觀念,所以大臣們一定要捍衛。而立儲以長,則是大臣們的立場,所以原則問題半步不退。因此,這不是利益之爭、不是小人之爭,而是君子之爭。原因就是忠君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爭鬥的雙方都是在為大明好。但這個忠君,不是忠於皇帝個人,而是忠於皇帝制度。皇帝個人要任性,不行;但架空大明皇帝,也肯定不行。

所以,任憑萬曆怎麼不上朝,大明朝堂也不會把他這個皇帝架空。但難受是肯定要有的:該任命的官員不認命、該批覆的奏摺不批覆,甚至連後期的內閣大臣都不認識皇帝了。這種事,也只能發生在大明朝。

相關焦點

  • 萬曆是個好皇帝 (第52天/2020) 【《萬曆十五年》札記(一)】
    明神宗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明神宗執政晚期,黨爭長期持續,導致朝政日益腐敗。另外,明神宗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而且此時東北的滿族開始崛起,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被努爾哈赤擊潰,從此明朝在遼東的控制陷於崩潰。」
  • 皇帝28年不上朝,卻無人爭皇位,300年後出土,大家才知道真相
    以後的皇帝都要把早朝當作祖制來遵行,但也有一些不遵行的,皇帝便28年沒有上朝。300多年後,他的陵墓被打開,他才明白自己為什麼不上朝。毋庸置疑,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在中國歷史上,奇奇怪怪的有很多出名的皇帝。在他身後,有一個以專制著稱,有藝術造詣卓著而著稱的人,還有一個以做木工著稱,但只有他不能上朝。
  • 30年沒上朝,卻沒被朝中大臣架空,萬曆是怎麼把控朝局穩定的?
    一提到萬曆皇帝,我們心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十年"不上朝。的確,這位皇帝三十來年沒上過朝,但仍然把國家治理的還不錯。其實他並非不理朝政,只是不上朝,不見朝中大臣們而已。但就是這樣獨特的治國理政方式,萬曆皇帝還是能夠牢牢的把握朝政,將整個國家都牢牢攥在手裡。
  • 朱翊鈞: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前期和後期判若兩人
    朱翊鈞:怠政國衰微,極欲落罵名說起朱翊鈞這個名字,一般人還真有些陌生,當然不包括資深歷史愛好者和專業學者,而一說起萬曆,大家便都知道了,因為他是以28年不上朝以及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著稱,更何況史學界還有個著名的論斷,這就是「明實亡於萬曆」。
  • 天道有輪迴,萬曆皇帝的愛子朱常洵,為什麼從準王儲變成了人肉湯
    為皇帝洗淨暖手,恭謹服務,這是她的職責,也是無比榮光的事一一一因為天底下皇帝只有一個,能見著皇帝的尊容就算八輩子修來的福分了。朱翊鈞洗罷手,神秘地朝這個宮女瞄去,佇立間,只見她輕施粉黛,臉頰羞紅,掩映不住的清麗迎面而來。朱翊鈞心旌蕩漾,青春的慾火燃燒著每一根神經,他牽著這個宮女的手,臨幸了她。事畢,穿戴整齊,上朝去了。
  • 中國的這位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後人打開他的棺材後,真相大白!
    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皇帝都是這一方蒼穹的主人,受到萬億人的崇敬與仰慕,從秦始皇創立秦朝以來,統共有400多位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背影,在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聖武明君和那些一事無成的昏君,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便是號稱史上最懶的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
  • 從矜矜業業到28年都不上朝,萬曆皇帝經歷了什麼心路歷程
    明朝皇帝個性都比較鮮明,行為舉止更是乖張,28年都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可謂是歷代皇帝中的經典傳奇。但在歷史上萬曆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他在執政初期有著各代傑出皇帝共有的美德,兢兢業業、克己守禮、體恤民情。
  •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可是在歷史上還是有不少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中的君主雖然廢長立幼,但是國家都平穩過度,也沒有引發大的動亂,有些主動讓賢的長子還被傳為美談,可為什麼落到明朝萬曆皇帝的身上,廢長立幼就是不成呢?漢朝的兩次廢長立幼對萬曆帝的參考萬曆朝的國本之爭是由三個偶然因素造成的必然結果:
  • 萬曆皇帝:人生的一大失意
    但這不是電視劇,是歷史;萬曆也不是個普通的浪蕩少年,是大明天子。各種巧合釀成了大明王朝著名的事件——萬曆朝「國本之爭」,也構成了萬曆人生的一大失意。萬曆一時衝動臨幸了那位宮女後,有些後悔,因為這事實在不怎麼地道,時間是在他向母后請安的當口兒,地點在慈寧宮,隨便找了個卑微的宮女,幹的是淫事。這讓從小熟讀聖賢書的萬曆很是羞愧,關鍵是他真是出於一個衝動,並不喜歡那宮女。
  • 明朝最後的英主,東亞三百年海上秩序的締造者—萬曆皇帝朱翊鈞
    喜歡讀書,不寵幸宦官,不濫用廠衛(據說錦衣衛監獄的庭院裡都長滿了草)。不理朝政,卻打贏了三大徵!手握大權,卻和大臣爭了二十年國本!這哥們很低調,悶聲不響幹大事,不像武宗那麼高調!萬曆並不是個昏庸的皇帝,不上朝不等於不管事。
  • 明朝國本之爭,最大贏家轉眼成最大輸家!
    不到三年,鄭氏就成了德妃,而且於萬曆十一年生下雲和公主朱軒姝,被封為貴妃後又於萬曆十四年生下一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作為「獎賞」,朱翊鈞又將她升了一級,封其為皇貴妃,與皇后僅一步之遙了。歷史記住了他和他的任性,著名歷史學家、擅治明清史的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這樣寫道:「(明神宗)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一個皇帝,帝國的老大,居然長達三十年(有說二十八年)時間不上朝,這種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
  • 在情投意合的鄭貴妃面前,萬曆才感到作為一個人的真實存在
    萬曆十五年 (公元1587年)九月乙未日午時,鄭皇貴妃生皇四子(沅懷王朱常治)。萬曆二十年 (公元1592年)三月庚辰日,鄭皇貴妃生皇七女(壽寧公主朱軒媁)。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鄭貴妃生下兒子朱常洵。由於萬曆皇帝對王恭妃和鄭貴妃的待遇不同,長達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由此揭開了帷幕。還在朱常洵出生以前,首輔申時行就曾建議萬曆早立太子。
  • 二十八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鈞
    萬曆《平番得勝圖》明末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 以至於朱翊鈞在位中期以後,方入內閣的廷臣不知皇帝長相如何,于慎行、趙志皋、張位和沈一貫等四位國家重臣雖對政事憂心如焚,卻無計可施,僅能以數太陽影子長短來打發值班的時間。萬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中央機構空虛,各種事務荒廢,皇上深居二十多年,從來沒有一次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
  • 數十年不理朝政,竟然沒有人造反,萬曆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的皇帝多奇葩,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從這些皇帝的所作所為來看,的確難以堪稱明君,甚至說是昏君也不為過。就像萬曆,其實他倒是沒什麼特殊的愛好,也不鬥蟋蟀,對木工活兒也沒有興趣,可是他太懶了。他竟然能夠幾十年不上朝,窩在自己的後宮。
  •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最懶得皇帝嗎?
    10歲時開始當皇帝,1572年到1620年病死,在位長達48年。年號萬曆,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我們可以將朱翊鈞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10歲以前,皇太子時期。10歲——20歲,小皇帝時期。20歲以後,親政時期,他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懶於政務。
  • 他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無心爭奪皇位,為何仍不得善終
    一說起萬曆皇帝的兒子,大家或許會想起不受寵,繼位後僅一個月就去世的朱常洛,又或是深受寵愛,萬曆為了他差點易儲的朱常洵。不過,他們都不是今天的主人公。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也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無心爭奪皇位,卻還是沒能善終。 萬曆一共有八個兒子,其中只有一個,是周端妃為他生的,就是第五子朱常浩。
  • 「明之亡,亡於萬曆」,考古隊打開萬曆龍棺,學者:我們冤枉他了
    明神宗朱翊鈞在歷史上的熱議有很多,圍繞著他一個最大的熱議就是他為何30年不上朝。明代是漢族執政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此外,明代還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明代皇帝中,什麼樣子的「優秀人才」都有,放牧的,煉藥的,當死宅的,做木工的,今日我們講的明神宗就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人。明神宗朱翊鈞獨特在哪兒呢?
  • 《萬曆十五年》:古代中國政治運行的底層邏輯
    這確實有點違背一般人的認知了,在大多數人看來,中國皇帝權傾四方,對天下臣民那是頤指氣使,取任何一人的小命都是一句話的事,怎麼會反過來被手下臣子完全拿住,氣到從此不上朝的地步呢? 黃仁宇在書中著重談到了文官集團對萬曆皇帝各種制約,甚至管到了他的婚姻生活上,為了「立嗣」之事,雙方爭執的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