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不理朝政,竟然沒有人造反,萬曆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24 深更讀史

明朝的皇帝多奇葩,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從這些皇帝的所作所為來看,的確難以堪稱明君,甚至說是昏君也不為過。

就像萬曆,其實他倒是沒什麼特殊的愛好,也不鬥蟋蟀,對木工活兒也沒有興趣,可是他太懶了。他竟然能夠幾十年不上朝,窩在自己的後宮。

如果說他在位幾年也就罷了,似乎影響也不大,可偏偏他在位時間又很久。那麼,明朝萬曆皇帝長達二十八年不上朝,為何沒人敢造反?

按理說,長時間的不上朝必然會導致皇權旁落,但奇怪的是,即使萬曆幾十年不上朝,依然沒有人敢發動政變,他的位置依然穩固。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造反不是那麼容易的,風險是很大的。如果失敗了將會萬劫不復,嚴重的甚至整個家族都將消失。

所以很多人在造反前,勢必會把前前後後考慮清楚,至少必須控制軍權,否則,即便是內閣首輔,手中的權力也是有限的,根本不敢造反。

我們老說明朝的內閣制度,自從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後,內閣的首輔是沒有決策權的。雖然後來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奏章,還是要通過太監控制的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在轉給內閣。

整個大明朝,大概也只有張居正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可是,張居正的結局我們都知道,而與張居正勾結在一起的司禮監的太監馮保,下場也沒有好到哪裡。

正是這樣,繼任的內閣首輔張四維、申時行,包括後來的李廷機、葉向高等人,都是小心翼翼,尤其是李廷機,被東林黨所反對,面子薄,直接就辭職了。

可以說當時的內閣首輔,並不是一個什麼搶手的崗位,反而有點燙手山芋的味道。

再說了,明朝可是特務機構最猖狂的階段,不管是錦衣衛還是後來的東廠、西廠等,都是皇帝手中監視百官的重要工具。

皇帝雖然不怎麼管,但是這些部門卻並沒有閒著,他們仍然對於諸臣以及很多將領的一舉一動,都是了如指掌的。

我們具體到萬曆朝,萬曆這個皇帝還是有點能耐的,他不上朝,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不管了。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不要以為萬曆就徹底糊塗了,不理政事了。他的手段還是非常強硬地,說擼就直接擼到底了。再說了,朝堂上這些人,手裡都沒有軍隊,東林黨又只知道爭。

所以除了張居正外,萬曆朝基本上沒有出現過擁有多少實權的權臣,能夠推翻萬曆的。

相關焦點

  • 30年沒上朝,卻沒被朝中大臣架空,萬曆是怎麼把控朝局穩定的?
    一提到萬曆皇帝,我們心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十年"不上朝。的確,這位皇帝三十來年沒上過朝,但仍然把國家治理的還不錯。其實他並非不理朝政,只是不上朝,不見朝中大臣們而已。但就是這樣獨特的治國理政方式,萬曆皇帝還是能夠牢牢的把握朝政,將整個國家都牢牢攥在手裡。
  • 萬曆皇帝有多懶?囚犯關押20年沒人提審 為了伸冤拿磚頭砸自己自殘
    那後期的萬曆皇帝為何不理朝政呢? 其實這要從一個女人說起,她就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在關於接班人的問題上立下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 按照這個規定,皇長子朱常洛應該成為太子。但是萬曆皇帝偏偏只看好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此大臣跟萬曆皇帝爭吵了整整15年。
  • 萬曆是個好皇帝 (第52天/2020) 【《萬曆十五年》札記(一)】
    《萬曆十五年》一書講的是明朝的事兒。作者黃仁宇先生是華裔美國人。他出生在湖南,那一年是著名的1918年,發生了好多大事,2000年的時候他過世了。因為《人民的名義》,《萬曆十五年》才真的火起來,他也火了。但這一年是2017年,他已經去了天堂十七年。看看眼下中國的那些事兒,卻不喜歡再去讀《萬曆十五年》,因為讀來讀去,無外乎「一聲嘆息」。
  • 《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反覆談及的《萬曆十五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還了沒有。最為重要的一點,萬曆皇帝在這一年身體突然不好了,開始身居後宮,明朝數十年間處於「無政府」狀態。種種不利的因素匯聚在一塊,明朝積重難返正式走向了下坡路。、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 明朝最後的英主,東亞三百年海上秩序的締造者—萬曆皇帝朱翊鈞
    「壬辰援朝」—三國主要領導人很多人批評萬曆怠政,官員十去其九,六部無官,朝政荒廢!出了事情,心腹幫想想辦法,靠譜的人去處理,比和一群貪汙腐敗的書呆子吹牛打屁強多了!那些說萬曆朝政荒廢的,你看看萬曆三大徵的組織調度,那麼多事情,哪一件不是萬曆拍板的?萬曆身為大明集團的董事長,又不是非得在朝堂之上才能把事情給辦了!槓精?
  • 明神宗萬曆皇帝一日寵九妃的下場如何?他的結局怎樣?
    明神宗沉迷酒色,不但迷戀鄭貴妃,而且竟然還玩起同性戀的勾當,就是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像定陵出土的刺繡百子女袷衣秀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御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所以,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進士雒於仁的奏章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一點,明神宗與他的祖上明武宗有一點相像。
  • 萬曆十五年 全集
    怎麼瞬間全中國,就真的一個好人都沒有了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開始這本書了。我們看第一章,萬曆皇帝。這位大哥叫做朱翊鈞,明神宗,確實是夠神的,10歲就當上了皇帝,但當時朝政根本就沒他什麼事,全是人家張居正把持,而且張老師還幹的非常的好,明朝大有復興的意圖,張老師也沒把自己當外人,跟萬曆的母親李太后關係很是密切,沒事就要教訓一下這個小皇帝。
  • 史上最滑稽的造反:染坊工人百人造反成功,只為了吃一頓御膳
    事情發生在唐朝,當時唐敬宗只有16歲,剛剛繼位,貪玩放縱,根本就不理朝政,整天就知道帶部下擊球,朝綱廢弛。當時有一個在集市上算命的先生叫蘇玄明,蘇玄明自認通曉天文地理,知曉天地大道,不滿於只能在集市上算命。恰巧夜觀天象,發現紫微帝星暗淡,他認為這預示唐朝國運不佳,將有大事發生,或許有可乘之機,自己沒準可以借勢逆天改命。
  • 《萬曆十五年》為何那麼火,這一年的大明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這部電視劇為人稱道的同時,劇末中一本書也被反覆提及,這本書就是《萬曆十五年》。在劇中,正是因《萬曆十五年》這本明史書籍,高小鳳與高育良「結緣」,最終高育良也走上了歧途。而也正是得益於在這部電視劇的熱播,《萬曆十五年》才真正的進入了大眾視野。為此,許多人紛紛解囊,試圖從中窺見一斑。
  • 從矜矜業業到28年都不上朝,萬曆皇帝經歷了什麼心路歷程
    明朝皇帝個性都比較鮮明,行為舉止更是乖張,28年都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可謂是歷代皇帝中的經典傳奇。但在歷史上萬曆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他在執政初期有著各代傑出皇帝共有的美德,兢兢業業、克己守禮、體恤民情。
  • 贈書 | 一本書,六個人,一個時代的掙扎浮沉:《萬曆十五年》
    但在這樣的刻板印象之外,還埋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9歲稱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曾也懷有勵精圖治、中興國祚之願,卻為何心灰意冷,30年不理朝政?深得皇帝信賴的首輔張居正,一心推行改革,卻為何抱恨終天,死後又遭皇帝清算?名垂青史的廉吏海瑞,將傳統儒家道德理論奉行到底,卻又為何堪不破官場陰陽之道,空有報國之心卻鬱鬱而終?
  • 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還有一點就是對百姓他沒有半點仁慈之心,搞了一個礦業稅,增加老百姓的負擔,搞的當時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啊。這也是為什麼,後世人在討論明朝的時候,都覺得是萬曆皇帝加速了明朝的毀滅。乾隆也曾經在長陵碑上寫過一行字: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就是說,並不是那些反賊,讓明朝滅亡的。而是因為萬曆皇帝太懶了,沒有什麼作為,才加快了明朝滅亡的腳步。
  • 萬曆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高育良如此念念不忘
    萬曆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高育良如此念念不忘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年-1620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這位仁兄和大明王朝反反覆覆打幾十年仗,折騰了三代皇帝的猛人終於悄然落幕了,對明朝來說是一件幸事。萬曆十年中,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漢族,幼名張白圭。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 黃仁宇:關於《萬曆十五年》的三數事
    黃仁宇即是至今《萬曆十五年》出版十餘年,既已暢銷,又經中外採用為讀本及必讀參考書,若干方面之成見未改。不時有人說及:「黃仁宇著書缺乏歷史的嚴肅性。」他們沒有想到我經過一段奮鬥才摒除了所謂嚴肅性。我得到學院休假,再度去歐洲,所著《十六世紀明代的財政與稅收》在劍橋大學出版社籌備多年,臨排印時又遇到意外之耽擱,但終於是年出版。有了新書的支持才敢於向哥根漢基金申請一年的獎學金,題為中國晚明的一個年頭,旨在勾畫當日朝政與社會相串連中之一個剖面;基金鼓勵創造,我的立案與一般不同,符合應徵的重要條件,所以申請幸運的順利通過。所收穫則是五年後方始成書的《萬曆十五年》,今已有五種文字的六種版本。
  • 萬曆皇帝明神宗,中朝對其的評價截然不同,但明朝毀滅源自此人!
    至於萬曆皇帝到底是德福威主還是愚昧昏君?一直以來,無數學者都在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爭議。不同的「兩個」萬曆皇帝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對萬曆皇帝的評價十分惡劣,大部分人認為明朝的敗亡,並不是崇禎的過錯,而是在萬曆皇帝的時候,明朝就已經形同滅亡了。
  • 真實的陸貞,與電視劇中善良清純不沾邊,反倒勾搭奸臣幹涉朝政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陸貞都是一個值得人敬仰喜歡的人物。然而。電視劇終究只是電視劇。 現實中的陸貞與電視劇的形象完全相反,她是個典型地被電視劇美化洗白的人。 相反他是個極其有野心的人。由於東魏攻打北魏,駱超打不過選擇了投降。但是,投降後的他不甘於寂寞,一直在策劃造反。可怕的不是造反,而是沒本事還選擇造反。駱超要造反的事情很快就東窗事發 。可憐的陸令萱就這樣遭到丈夫的牽連被罰入宮中為婢。
  • 萬曆朝第一宦官——馮保
    宦官也是人,是人也有好壞之分。只是在士大夫寫的史書中,他們常常以破壞朝綱,專權亂政,謀害忠良的陰暗面目出現。明朝太監 劇照馮保身上也有很多標籤。比如貪錢好貨;比如權傾朝野;比如陷害高拱(原內閣首輔);又比如和張居正,李太后組成的三人集團等等。馮保是萬曆初年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幾乎參與了萬曆朝前十年所有重大的政治經濟事件。
  • 武則天如何防止兒子造反
    面對「生前要防兒子造反,身後又要防止武家人被滅門」的兩重難題,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通過一系列的精心安排,差一點就完美解決了。我們先看一下她是怎麼精心安排的,再講她差的到底是哪一點。最後看人氣:李顯第一次當皇帝被廢的時候,竟然沒有大臣站出來支持他。而李旦,剛開始得到了宰相裴炎的支持,後來武則天一手提拔的宰相劉禕之竟然也支持了他。武則天登基之後,他被立為了太子,在倍受打壓的情況下,還得到了宰相岑長倩、格輔元等人的支持。
  •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啥?10分鐘你就懂了.
    01 自從1982年這本書的中文版在國內問世以來,《萬曆十五年》就一直暢銷經久不衰,無論是歷史學者還是業餘愛好者,無論企業老闆還是普通白領,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想法。也難怪,《人民的名義》裡的高玉良都拿著本《萬曆十五年》刻苦專研。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在萬曆皇帝與文臣們的持久戰打了10年之時,萬曆皇帝就妥協了,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表面上是文臣們贏了,但是萬曆皇帝的妥協是消極的,妥協也帶有報復的意念。皇帝不開心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像萬曆皇帝這樣因為一件事情不開心20年的確實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