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仙原名朱筱鳳,滿族旗人。她的父親姓朱,是一個沒落的滿族八旗武官,後被解職,後來全家流到杭州。
1900年8月,小鳳仙在杭州出生。之後家道中落,父母先後去世,小鳳仙被一位姓張的奶媽收留撫養,所以就改姓張,名鳳雲。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張奶媽帶著她從杭州逃亡上海。因衣食無著,便讓她跟著一位姓胡的藝人學戲,到南京賣唱為生,取了藝名「小鳳仙」。
1913年七八月間,13歲的小鳳仙,已是一孕早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著胡老闆輾轉到達當時的京師北京,在八大胡同之一的陝西巷雲吉班賣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藝俱佳,名震京師,成為民國初年北京城紅極一時的名妓。
初次相遇,一見如故
由於小鳳仙性格高傲,當曲終人散的時候,她時常暗自垂淚,慨嘆自己不幸的命運,企盼著能夠早日遇到一位知音,跳出火坑。護國大將軍的出現,使她的這一願望變成了現實。
當時袁世凱竊取政權妄圖稱帝的野心暫時沒有暴露,蔡鍔對袁抱有很大的幻想。時任雲南軍政府都督的蔡鍔感到地處邊陲,難以施展抱負,就給他的老師梁啓超寫信,希望調出雲南。
而袁世凱對擁有很強軍事實力的蔡鍔始終懷有戒心,見蔡鍔有此念頭,正中下懷,1913年底遂發布命令將其調到北京。委任「昭威將軍」、「全國經界局督辦」等一大堆頭銜,並面許將來「陸軍總長一職非將軍莫屬」,而暗中卻對他嚴加監視。
袁曾對左右說:「此人之精悍,遠在黃興及諸民黨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隨著袁世凱企圖登基的部署緊鑼密鼓地進行,蔡鍔對衰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他悄悄跑去天津與梁啓超等人商議抵制袁世凱稱帝事宜。
梁啓超對蔡鍔說:「君子伺機而動,小不忍則亂大謀,不妨假裝贊成帝制,同流合汙,先打進他們的圈子,再設法送走家眷,而後脫身。」
蔡得回京後就裝出與梁啓超分道揚鑣的樣子,逢人便說「我們那位梁先生是書呆子,不識時務」;同時他又主動與人一同上書袁世凱「請行帝制」,公開發起贊成帝制的籤名活動。
在生活上,則放浪形骸,顯出樂不思蜀的放浪神態。而實際上,蔡鍔正抓緊與雲貴川等各方秘密申聯,策劃著一場大規模的討袁軍事行動。
也就是在這期間,奏響了一曲曠世戀歌。為迷惑老袁,蔡鍔常到八大胡同走動,在雲吉班結識了小鳳仙。
小風仙說道:「你就是大家議論紛紛的蔡都督麼?怎麼改換衣服到這裡來呢?"
蔡松坡假意說不過是圖些功名富貴而已,不料小風仙卻正色道:「我的陋室雌,容不下你這富貴中人!」
蔡松坡哈哈一笑:「既然下了逐客令,久留無益,有緣再會,告辭!」
這就是他們的初次相見。雖然在「冷豔」中度過,但小鳳仙的言談舉止令蔡得欽佩不已,在煙花隊伍中,竟有這樣善解人意的奇女子。「我此次入京,總算不虛此行了。」
幫助蔡鍔離京,未能同行
一次,張奶媽從江西來北京,找到胡老闆和小風仙。問他們是什麼人?小風仙說張是她的母親,胡老闆是是領家(押帳的債主)。蔡將軍知道了小鳳仙的身世後,十分同情。於是蔡鍔就出錢替小鳳仙贖了身。
小風仙與奶媽在外面租了房子,但仍在雲吉班「上班」,並與蔡感情更深。蔡鍔教她讀書習字,後來也給她透露些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事。
1915年初,蔡鍔在北平東華門外萃華樓舉辦他與小鳳仙的定情宴會,梅蘭芳、袁克定、楊度等社會名流前往助興。蔡愕當場給小風仙寫了一副對聯:「不信美人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他託好友買了前清某侍郎廢宅一座,大興土木裝修,到處揚言為小鳳仙「建造華屋」。蔡鍔的這些活動惹惱了夫人劉俠貞,勸他力戒「酒色二字」。
蔡鍔「惱羞成怒」,把家具打爛,又對劉氏拳腳相加,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袁世凱聞聽急派人前去調停,也無濟於事。氣得蔡老太太和兒媳劉氏回了湖南老家。
袁世凱知道後說他是「風流將軍」,「蔡松坡果真樂此不疲,我也可以高枕無憂,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
老袁一面叫他的大兒子袁克定拜蔡鍔為師,學習軍事和為將之道;一面又派他的另一個兒子袁克文常駐八大胡同,秘密監視蔡鍔行蹤。
袁世凱的懷疑沒錯,蔡鍔一方面與小鳳仙打得火熱,機智地將家眷「氣」走;同時給雲南將軍唐繼堯發去密電「帝制將成,速即籌備」。
1915年12月1日,離袁世凱登基即位還有11天,蔡鍔神秘地消失了。小鳳仙后來講述了她幫助蔡鍔成功出逃的經過。
一天,蔡鍔來到八大胡同吉雲班,向她透露了打算出逃舉義的實情,「決計不顧生死.非要逃脫羈繫不可」。
北京偵探如林,惡網密布,蔡請求小鳳仙給予援助。但小鳳仙卻決定與其「生死同行」。
小鳳仙決定與生死同行。蔡鍔說:「同行多有不便,將來成功之日,必不相忘!
小鳳仙說:「功成名立,偕老林泉,這是我的夙願,誠能得此,那是莫大的幸福了。」她雖然依依不捨,但為了救國大業和她千載難逢的心上人,只有孤注一擲。
她借那天過生日一家合影的機會,先是有意將窗簾挑起,讓外面的人可以看見屋裡的情況。蔡鍔裝作去廁所,衣服、懷表都沒拿,使監視的人以為其不會走遠。此時小風仙又把窗簾放下,外面無法判斷屋裡情況。
蔡鍔得以從後門從容逃走。蔡登上了開往天津的三等列車,在梁啓超的接應下,第二天換上和服,搭乘日本郵船直馳東瀛。
蔡鍔到日本後立即給袁世凱寫了一封信,痛斥他稱帝。老袁接到蔡鍔的信,氣得火冒三丈。於是急電駐日公使偵查蔡鍔行蹤,並「相機刺殺,免貽後患」。
躲過數次追殺,離開日本到了香港,又繞道越南,於1915年12月19日到達雲南昆明,當日袁世凱下令成立登基大典籌備處。12月25日,蔡愕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並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配合孫中山開始了震驚全國的護國運動。
蔡鍔去世後,小鳳仙隱姓埋名
小鳳仙因受蔡愕的垂青而名聲大噪,一些紈絝子弟也趁蔡不在北京的機會,力趨雲吉班,渴望同小鳳仙一夜風流,從而燕得與蔡愕「同靴兄弟」的美名。
但小鳳仙不予理會,她決定對蔡將軍從一而終,堅守著那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在蔡將軍率軍徵戰的日子裡,小風仙天天關注他行軍打仗的消息,自是閉門謝客,等待著心上人派人來接。
對於她來說,分別雖然只有幾個月,但時間是那樣漫長。她急得給蔡鍔寫信「擬履行前約,願來川中伴君」。
有一天,她終於等到蔡松坡從成都寄來的信,在信中說:「自軍興以來,頓房喉痛及失眠之症。今茲督川,難卻黃破(黎元洪)盛意,故勉為其難。候各事布置就緒,即出洋就醫。爾時將攀卿偕行,放浪重洋,飽吸自由空氣,卿姑待之!」
這封信雖然答應帶小鳳仙去日本風光,但所述病情更她擔心;有心去看望,兵荒馬亂不可能成行,只有焦急地等待著。
然而蔡鍔的喉疾愈發嚴重,即向中央政府請假赴日就醫。1916年8月9日,蔡鍔離開成都沿江東下,到達上海。
因病情危急,偕小鳳仙同行的承諾也不可能兌現了。蔡鍔先是到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治療,被診斷為喉結核,後轉院手術也無回天之力。
1916年11月8日,再造民國的元勳蔡鍔將軍,在日本福岡醫院逝世。年僅34歲。
小鳳仙千等萬等,等到的卻是心上人的死訊。她捧著登有蔡鍔訃告的報紙,悲痛欲絕,淚如雨下。她雖然與蔡鍔相識、相交只有兩年時間,但她的命運已和蔡愕連結在一起。她想起臨別的時候蔡將軍說的話,「等回來就同你結婚」。
後來蔡得的母親知道了為掩護兒子出京,他們有意演了「苦肉計」,製造家庭不和的輿論,以麻痺袁世凱,蔡母很受感動,就派人接小鳳仙來家裡,但她沒有同意。她感到自己「地位低微,文化粗淺」,配不上蔡將軍,更怕給他帶來麻煩,寧肯做他的紅顏知己。
蔡鍔的靈柩運回上海,上海軍商學各界及駐滬使節為他舉行追悼會,中央也派員致祭。小鳳仙託人送來一副輓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據說公祭時,小風仙身穿藍布大褂,親往誌哀。當她隨民眾步入靈堂向蔡愕遺像鞠躬時,被好友蘇芸發現,並看見她哭昏在欄杆旁,連忙扶起。可是當蘇芸第二天來到雲吉班時,見到的卻是小鳳仙留下的一份絕命書。
遺書寫道:「妾與蔡君,生不相聚,死或可依。或者精魂猶毅,飛越重洋,追隨蔡君,依依地下,長作流寓伴侶。如或不能,妾願化恨海啼鵑,望白雲蒼莽中,是我蔡郎停屍處,夜夜悲鳴罷了。」
這份泣血別書傳遍京城,膾炙人口。當時的報紙上盛傳小鳳仙自殺,以身殉情。
小鳳仙當年的悽美與輝煌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對她是生是死的種種猜測也一直流傳不斷。
據說那天深夜,她寫下遺書後便悄悄離開八大胡同,踏上開往天津的火車。她本來想在車上自殺,但意外的列車事故使她無暇顧及,也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在天津租了一間大院的無奈的求助可以肯定地說,小鳳仙並未殉情而死,開始了隱居生活。
悽涼的晚年
直奉戰爭在京津兩地打響,奉軍一位姓梁的師長率部進駐小鳳仙居住的大院,於是他們認識了。
小鳳仙被其軍人氣質所吸引,梁師長也鍾情於小風仙的美貌和談吐。不久奉軍兵敗,梁師長帶著小鳳仙來到他的老家遼寧鐵嶺,做了他的四姨太。
1940年梁病故,小鳳仙便和梁的馬夫王尚世生活在一起。小鳳仙在鐵嶺舉目無親,想到這裡就是自己最後的歸宿吧,就拿出積蓄蓋了6間新房,拴了兩輛馬車,還開了一家「廣元和」糕點鋪。
1949年,53歲的李振海和49歲的小鳳仙結為夫妻。從此,她便成為3個男孩、1個女孩的繼母。她還改為「張洗非」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
據李振海的子女說,小鳳仙先是在一家被服廠做工,以後到東北人民政府統計局出版部一位叫張建中的人家做保姆。他們夫妻雖有些收人,但由於家裡人口多,生活仍很拮据。
儘管小鳳仙過著平靜的生活,但也時不時地想起幾十年前那段難忘的歲月。子女們看到她拿出一張發黃的照片靜靜地看,那是她和一個年輕將軍的合影。照片裡的將軍很英武,肩膀上戴著很大的肩章,衣服上佩戴著金黃色的穗。他們問「這是誰呀?」她只是淡淡一笑:「這是一個朋友……」
1954年秋,小鳳仙患上了類似老年痴呆和腦血栓的病症,生活不能自理。去世前一周一直想說話,但就是說不出了。誰也不會把眼前的這個老太婆與那個名滿京華的小鳳仙聯繫起來。她終於走完了54年曲折而苦澀的人生之路。
她謎一樣的身世和經歷也埋入厚厚的黃土中。在她去世幾十年後,人們才通過種種渠道,知道了這個晚年多病而孤寂的老人,就是那個震動民初歷史的風雲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