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讓我們認識到「旅行」如此重要。對世界的探索欲前所未有,對心靈的感受愈發重視。哪怕周末在近郊爬爬山,公園散散步,都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如何來一場不一樣的旅行?讓精神追求也更趨於享受,而不止於頭等艙、豪華酒店、貼心管家、VIP通道等等。在有限的閒暇時光裡,體驗更豐富更地道的人文風情,探究背後的歷史淵源,傾聽當地人的趣味故事,那算是一場完美的旅行了吧?
這不難,每一個目的地都有它特殊的文化符號,跟隨這些元素,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這個目的地和它背後的文化內涵。
美媒曾評選出各國20大「文化符號」。其中俄羅斯是:俄語、沙皇、克裡姆林宮、彼得宮、伏特加、列寧、彼得一世大帝、史達林、普希金、門捷列夫、柴科夫斯基、哥薩克騎兵、列夫託爾斯泰、靜靜的頓河、貝加爾湖文化、加加林、莫斯科大學、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西伯利亞文化、冰上運動王國。
(似乎俄羅斯對美國人來說,除了歷史名人,其它沒什麼好推崇的)
其實小編有很多關於俄羅斯的「重要符號」,除了平時推送的歷史名城、博物館、教堂、紀念碑,我們還有一系列整編的「歷史記憶符號」,「科技力符號」、「傳奇武器」「風味美食」等等。
今天,小編重點給您介紹12個有趣的俄羅斯文化符號小知識。
科科什尼克
Кокошник
傳統俄羅斯民族頭飾,由珍貴面料和珠寶縫製而成,帽頂很高,呈三角形和半月形。一般只有重大節日或在宴會時佩戴。
從最早科科什尼克出現在農民、貴族、商人等各個階層,到沙皇彼得一世禁止宮廷貴族女子佩戴,再到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出於親民目的,不但自己佩戴,還鼓勵貴族朝臣在宮廷舞會佩戴,科科什尼克經歷了諸多歷史演變。
而今,科科什尼克已成為國際時尚文化中重要的俄羅斯元素。
大皇冠
Большая Императорская
корона
代表羅曼諾夫王朝至高無上權力的大皇冠,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統治時期完成的。從1762年到1917年廢除俄國君主制,一直被俄沙皇使用。
大皇冠的設計深受古代拜佔庭帝國王冠的影響,它由兩個半球組成,分別象徵著東西羅馬帝國,中部是一個橡葉狀花環和橡樹果,象徵著沙皇帝國的神聖權力。
皇冠共鑲嵌了2858克拉重的 4836顆鑽石,其中裝飾冠頂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重達398.72克拉。據史料記載,該寶石是1676年俄國沙皇使臣尼古拉·斯帕法裡從清朝康熙手中僅花2672盧布購得。
1922年十月革命之後,大皇冠連同其它皇室寶物全部歸於蘇聯國庫,而後曾一度被作為抵押物作價25000美元歸於愛爾蘭,直到1950年才歸還。
如今,大皇冠被收藏在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鑽石基金會(珍寶館)。
葉卡婕琳娜二世
保羅一世
亞歷山大三世
巴拉萊卡
Балалайка
俄羅斯民謠《貨郎》- 巴拉萊卡&手風琴來自俄羅斯旅遊中文網00:0002:40
傳統俄羅斯民族樂器。琴腹呈三角形,有3根弦,18世紀從冬不拉琴演變而來,現已是俄羅斯民族樂隊的主要弦樂器。因為它更能抒發俄羅斯人的性情,無論是宮廷慶典,還是百姓的婚宴,無論是繁華的鬧市,還是偏遠山區,幾乎時時處處都能聽到巴拉萊卡琴的樂聲。
手風琴
Гармонь / баян
稱之為俄羅斯國粹的民族樂器。常見的有鋼琴鍵盤手風琴(右手鍵盤與鋼琴鍵盤一樣)和巴揚手風琴(右手是密集的圓形鍵鈕)。在音色上,巴洋手風琴的聲音上富有金屬性,低音更加雄厚;而傳統手風琴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學習起來好上手。
巴拉萊卡、手風琴、號角是俄羅斯最傳統的三大民族樂器。
霍赫洛馬
Хохлома
俄羅斯裝飾藝術,它是一種俄羅斯木畫工藝品風格和民族風飾品,以其生動的花朵圖案而知名。它的關鍵設計元素為鮮豔的花卉和漿果;此裝飾品通常以木材製成,並以金色和紅色作點綴;經藝術加工後,簡單的木質家具也能成為極富有價值的藝術品。最出名的就是湯匙。
套娃
Матрёшка
雖然大家對套娃已經非常熟悉了,但作為俄羅斯的藝術名片,你可能不知道第一個俄羅斯套娃出生於19世紀90年代,最早是小孩子的玩具,如今的套娃經過精美地加工,已經躋身藝術工藝品行列了。
茶炊
Самовар
俄羅斯煮茶設備,它不僅是俄羅斯茶文化的象徵,自發明以來就在俄國文學作品中確立了穩固的地位。曾是而且至今仍是俄羅斯最招人喜歡的家庭用具、家庭富足及舒適的獨特象徵,是許多畫家的畫作中以及後來的攝影作品中的常客。
洋甘菊
Ромашка
俄羅斯的國花,除了它的藥用價值,俄羅斯人認為洋甘菊表達了在逆境中隱忍,苦難給予力量的意境。它代表著女性的對家庭和愛情的忠誠,象徵純潔、幸福和靈性。也有俄羅斯的佔卜師用洋甘菊花瓣掉落來佔卜。
酸果蔓
Клюква
俄羅斯國民飲料。小紅果的抗寒性強,廣泛生長在俄羅斯北部地區。是一種天然抗菌保健水果,享有「紅寶石」的盛譽。由酸果蔓製作出來的果汁飲料(名稱:莫爾斯)在俄羅斯已有數百年歷史。
伏特加
Водка
俄羅斯最傳統的酒精飲料。它是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蒸餾製成高達95度的酒精,再勾兌蒸餾水成標準40度。傳說克裡姆林宮楚多夫修道院的修士用黑麥、小麥、山泉水釀造出一種「消毒液」,一個修士偷喝了「消毒液」,使之在俄國廣為流傳,成為伏特加。
芭蕾舞
Балет
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但卻在俄羅斯達到藝術的巔峰。聖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代表著世界最頂級的芭蕾舞藝術。
大方巾
Цветочный платок
俄羅斯大方巾歷史悠久,女性開始披戴方巾的時間已經無從考究,18-19世紀的藝術繪畫中就已經出現很多戴頭巾或披方巾的俄羅斯女性形象。配搭方巾不僅時尚還實用,冬季防風保暖又擋雪,夏季防曬又防風,還防日夜與室內外溫差,也方便進入教堂等地。
十二個相互獨立的文化符號,其中有吃的、穿的,有音樂,有繪畫,看似彼此互不關聯,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隱含了細膩的俄羅斯民族性格。
不仔細探究,可能我們很難想像「戰鬥民族」會跟細膩、精緻、莊嚴這些扯上關係。
· 在音樂領域,有柴可夫斯基、格林卡、蕭士塔高維奇等數不勝數的音樂家;
· 在文學領域,有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等璀璨的文壇巨匠;
· 在繪畫領域,有列賓、列維坦、希施金等諸多傑出的畫家;
· 而在化學、數學、生物、物理等科學領域,以及所應用的精密儀器、航空航天、網絡科技、軍事武器、醫療製藥等行業,俄羅斯民族都創造了巨大成就。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溯其根源,小編認為可以從歷史與地理兩方面來解釋。
17世紀末,自彼得一世開始,沙皇俄國便開啟了「歐化」進程,積極引入西歐的科技與文化,並在300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得以全面發展演進。而後世界超級大國蘇聯69年匯聚的優秀資源,如工業、科技、人才等等,絕大部分由俄羅斯繼承。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地廣人稀,大部分地區處於極寒地帶,這培養了俄羅斯人性格中的堅毅之外,也讓他們多了幾分憂鬱與多疑。地理因素也讓我們很容易理解俄羅斯的幾種特別有趣的文化現象:伏特加文化、木屋文化、狩獵文化等等。
了解它們,品味它們,除了探尋歷史遺蹟,還能跟隨這些文化符號,來一場深度的探訪體驗之旅,期待疫情早日結束,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