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屑站購買番劇=日本『動漫』」與「構成亂到不行故事雲裡霧裡但是評論區有人幫忙概括每集概要腦補解答疑點就叫燒腦」的強國二刺螈文化的泥淖現狀中,沒能掙扎出多少水花的改編動畫,反倒是由於CV的各種棒讀中文引來了少數人的獵奇目光。
自我規制的標題影響了大家的判斷與預期,bilibili一月訂的三部被打上「推理」標籤捆綁銷售的動畫裡,實際上唯一一部講貨真價實的邏輯的推理小說改《虛構推理》由於不存在貨真價實的屍體/兇手/兇器與推兇過程而不被買帳,原創動畫《人格:入侵》團隊的明星小說家拿著沒打草稿直接上腳做的腳本把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們都嚇呆了,而莫名風評被害成「推理番」的《思維覆寫》還沒正式登場就以淺白粗俗的譯名和審美極為死亡的特供封面圖天然勸退了不少人(縮略圖出現在相關推薦的時候我差點以為是某一部塞錢推廣的國創),隨後,因為缺乏推理/「燒腦」要素的「貨不對板」,在故事中期趕跑了所有興衝衝奔著「一月三大推理番」評論區熱評而來的孩子們。
雪上加霜的是,節奏凌厲的第一二話的表現幾乎是欺詐性的:本來讓人期待畫面絢麗剪輯華麗加上反轉疊智鬥的心理犯罪單元劇,結果非常抱歉,故事格局其實很小、核心設定也就這麼簡陋,你以為你能看到的只是你以為的,以上一概欠奉。
於是,報復性低分,在動畫短暫停播的間隙,開始勒。
能夠煩走所有的路人觀眾,《思維覆寫》成功的關鍵在於擁有一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的本地化宣傳策略。作為屑站大撒幣、國內又在自己平臺發行的作品,如果能在將精力放置於消極安排推廣位和緊盯特供版製作(對,改了部分作畫)之外,往「普通黑深殘」或者「俄狄浦斯的異色曖昧」之類的方向去鋪輿論,至少也能在放送期間讓廣大視頻播主多做上幾期解說節目吧。
=每次在開始正題之前都會說一堆遠遠超出正文字數且相關性微妙的牢騷是我的習慣=
首先說結論,PET是一部純粹講情感關係(而且不是愛情)的劇情片,只不過恰好基於一些神奇的背景設定,也許原作想拿這些設定搞些大事情,但是還沒搞起來作品就被腰斬了,反倒成了現在這般司司入扣、歲月靜好的模樣。
在故事中,「山」與「谷」的設定確立了人物背景、狀態、動記等故事基礎,對意象的刻畫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出場角色基本上沒有廢人,每個都有傷痛故事:所以真的別在這部作品裡期待感情之外的衝突設置,因為沒閒工夫。PET真正在做的只是以類似NGE後四分之一部的崩壞感,碎碎地講解了幾個男人超自然手段的依戀(no homo)、相互傷害與拯救而已。
這部作品可供發掘的表達上限很高,但出於種種原因,原作與動畫製作組都(更多是被迫)放棄了通過羅列典故延展話題廣度的常用手段去迎合大眾趣味,也沒有深挖主題搞出更狗血的劇情,就這樣讓一個散漫而絕對會引起一部分人reflection的故事流動在觀眾眼前。
選擇(盡力好好地)講完一個故事的作品,反而在當下愈顯珍貴。
按目前項目的情況來看,Twin Engine成為新時代的noitaminA的路還有很長,所幸geno沒有過於辜負大家的期望,還是繼承了一點manglobe的品味,而且比起《刻刻》和《巴比倫》( revoroot )讓人極度無語的表現,雖然依然在各方面能力有限,雖然中後期劇本處理依然拖沓,但還是為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故事,而且這次終於好好地結了個甚至帶有一絲希望色彩的尾。現在重新思考一下,geno可能是擁有一個專門發掘帶有遺憾的幻想類良作的宏願吧......
不過,下次別把錢用在培訓聲優外語上了好不好,求你了。
p.s.那部憑藉胡亂拼湊的橋段騙到不少小孩令人懷疑舞城是不是剛把前半部分的腳本大綱提交之後就突發車禍腦死亡製作組無奈之下臨時請來「東野圭吾的中國原型」蔡駿力挽狂瀾的原創動話相比,我沒有理由不更喜歡PET,至少在面對同樣貧窮的作畫素質和系列構成,好歹PET的故事沒有因為故弄玄虛到無法圓場只能草草收尾而浪費不少(其實展開之後也不會有多出彩的)設定和人物線索,OP素材也不是從第一話裡扯來都不處理一下就直接用的。
「期待第二季」是一個好說法,但前提是本篇是一個結構正常的故事。不然就像結婚先娶個下半身,上半身留到以後分期再買一樣,對吧?
p.p.s.我並不期待原作的新篇,現在的故事本身已經很完整了。
p.p.p.s.「燒腦」真的可以說是個貶義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