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自己的書一本沒寫:因為除了工作,我沒有生活

2021-01-18 騰訊網

最近奇葩說上腦,拿到《我為什麼自己的書一本沒寫》我又想開腦洞了。明明寫書了,還拿《我為什麼自己的書一本沒寫》這個做書名,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是我瞎還是你瞎啊!什麼叫「寫自己的書」啊,不夠格當然不能有「寫自己的書」了。還是說「自己寫的書」呢?自己想寫書為什麼不寫呢?是要我們跟你一起望梅止渴嗎?還是你要拿這個書名來激勵我們呢?道理我們都懂啊,不是誰都能寫書的,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作家的,那麼這個書名的意義,就純粹是「標題黨」了麼?現在真時毛啊,標題黨從網絡侵略到紙媒了。那最後的靈魂發問:為什麼呢?有答案嗎?好像答案就是,這是一本黑色幽默的文學大獎獲獎作品而已。哇,我發現「而已」用在這個詞尾,簡直是有史以來最高級了,高級得不得了,是這個詞獲獎了,最高榮譽獎。「而已」這個詞何得何能,能爬到大獎後面。

一本挑戰悖論的不可能之書。

烏力波文學經典。

幽默解剖寫作欲、探究寫作之難。

我好喜歡貓三立總結的一句話:論怎麼把寫不出書寫成一本書。作者在這本書裡,是要著力解讀這樣一些難題:充滿寫作欲望,卻又難以成篇。是什麼阻礙了他的寫作?與文字的關係?與語言的關係?與自身經歷的關係?與自我理想的關係?

作者一定不熟悉網絡世界。在今天,什麼人都能寫書的,當然不是出版的紙質書,而是「網文」。如果「網文」也能叫作書的話,本人不才,就寫過三本,都在20萬字左右的。現在的流行,提暢任何人都可以寫起來,也應該寫起來,每天堅持寫二千字,並不難。可以記錄自己所思所想,記錄生活感悟,也能鍛鍊寫作能力。我是這個好建議的福利獲得者,所以我也建議大家都動起筆來,多寫寫。這是一個很好的出口,它也會逼你去多讀書。當思考和素材匱乏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去外界尋找,也一定會得到更多的知識。

在網絡時代,寫作早不是什麼夢想了。也根本不用糾結自己寫得夠不夠好,只要寫,堅持寫,就是勝利,就是成就,你又不是個作家,你又不是碼字為生的人,所以「我想寫,我就寫;我喜歡,我就寫;有網絡,我就寫……」各種寫起來的理由非常充分,完全不必介懷外界的看法,也完全不在意有沒有讀者。在自媒體盛行的今天,已經很難有人「難以成篇」了。我們都很輕鬆的在自媒體上曬各種文體了。

但是寫作謀篇、謀局還是相當難的。寫作技巧,寫作書這幾年也特別盛行,各種自媒體平臺上大伽們開的寫作課、爆文課都大賣著,受眾非常多,追隨者烏泱泱的。

短小精悍,博學幽默,這本自稱不是書的書以自嘲的筆法,或明或隱地引用、摹仿了近兩百位哲人、文豪,在脫口秀般的節奏中設下一個個腦力挑戰,抽絲剝繭地解剖寫作欲望,令人思考寫作與文學的真諦究竟為何。

《我為什麼自己的書一本沒寫》是一本很薄很薄的小冊子,甚至沒有一些畢業論文厚呢。我估計字數超不了10萬的。作者的吐槽能力超強,他口中要寫而寫不出來的書,不知道到底是哪本書,後來出版沒有。十五頁過去。作者開始描述那本不存在的書和寫不出來的原因,不時與讀者對話。但是,這種對話到底對於讀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肯定不僅僅是黑色幽默,我想把它當作一本寫作培訓書來讀,因為我讀過不少十萬+自媒體爆款作者出版的寫作書,發現跳開套路和技巧,都沒有《我為什麼自己的書一本沒寫》這本小冊子好。

相關焦點

  • 1月文藝聯合書單|我為什麼自己的書一本沒寫
    小說講述了一個知名廚師,一個從小熱愛滑雪的滑雪教練,因為滑雪而產生交集的故事。在小說中,作者巧妙加入了「人質劫持者」的第一人稱敘事,從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從來就不喜歡欺負人。我也從來不喜歡袖手旁觀,不喜歡放過問題……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 財經作家華祥名:我為什麼十年寫兩本張近東的書
    對此,孫為民深情說道:「我不僅被華老師深厚的文筆以及紮實的調研準備所折服,更是被書中透露的寫作者激情所感染和打動。從這一點上說,這是一部厚積薄發的作品,更是一本有衝擊力的書。」 孫為民語氣堅定地認為:「這是一本時代和個人結合的書,華老師在寫作時展現出的方法思路與一般企業書籍的傳記體、歷史傳記不同。
  • 桃子:為什麼那麼多寫臺灣的書,要買我這一本
    但作為朋友,其實也見證過她從臺灣回來後面對工作選擇時的迷茫,身為新手媽媽的各種焦慮。我們性格上很有相近之處,每每聊起總有共鳴。我們心裡有一股追求理想生活的勁,可是面對生活的瑣碎,那些軟弱、焦慮,真的是甘苦自知。所以我特別理解臺灣那幾年生活對桃子的寶貴。那是一種底色。當你見識了生活還有如此詩意的可能性之後,那麼,你便不會再接受一個苟且的自己。
  • 大家好,我是結城浩,我為程式設計師寫了一本數學書
    在程式語言、數學、設計模式、加密技術等領域,編寫了很多深受歡迎的入門書。他深知程式設計師在編程過程中經常遇到數學瓶頸,所以他專門為程式設計師寫了一本數學書:《程式設計師的數學》。下面就由作者結城浩先生親自來介紹一下這本書以及他的寫作初衷:大家好!
  • 「當我無書可讀時,我寫了一本《霍比特人》」│ 紀念託爾金
    19世紀下半葉,一英國文人名曰迪斯累利曾放言:「當我想看一本好書,我就自己寫一本。」
  • 《子彈筆記》一本對自己影響重大的書
    最近日更寫的文章,主要像流水文,更多的是作者思維在寫作,沒有用用戶思維來寫。對自己最近寫的文章的評價就是文章的基本結構有,出現了素材堆積的情況,文章缺乏核心的中心思想,會出現突兀的文欄位落,讀者會有疑問。就單單日更而言,連今天我堅持了日更5天,我發現日更這個習慣還是很有好處的。
  • 《寫你想讀的文章》,一本薄書,教你如何下筆寫自己想讀的文章
    作為一個喜歡看書、碼字的人,人生的願望之一大概就是寫一本自己的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看過很多如何寫作、如何尋找素材、如何把身邊事變為身邊故事的書籍,雖然理論看了很多,但是下筆還是一片空白。前兩天,某平臺有一個線上課程——教會小白創作故事的套路。我記得那位老師告訴我們,寫故事,文筆不重要,是不是有經驗不重要,只要你學會套路,啥都不是問題。
  • 我竟然從未讀完過一本英文書!
    這是什麼情況啊!我平常用英語啊!單詞量也沒有很低啊……有空還追追美劇什麼的,怎麼拿起英文書,就直翻白眼、瘋狂犯困、讀不進去?是我沒耐心,還是我的英語資本真的這麼差勁?不是你差勁。是因為閱讀外文的困難,並不在於單詞,而在於對整個語言的陌生。
  • 編輯手記丨為什麼做一本嘻哈入門書?
    為什麼做一本嘻哈入門書4.這些書稍微更新了下我的認知,至少攢出來一些名目,也順便去多聽了幾耳朵。這個階段我動念過做一本入門嘻哈文化的書,但苦於自己根本沒有這方面選題知識的準備,只是好奇,無從下手。5.過後沒多久,忘了是什麼機緣在微博上看到譯者耳田一條找出版機構合作的微博,同時PO出來的還有《別再問我什麼是嘻哈①》的節譯,剛好就是書中對比嘻哈與搖滾那部分,我讀後的感受是:把我心中的困惑說得清清楚楚。(由此,我開始刻意不用聽搖滾的方式去聽嘻哈,果然很不一樣。)我當即想到趕緊聯繫上譯者,於是找到他的豆瓣,給他發去豆郵。
  • 我買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抗日神劇大百科》,書裡可不光是搞笑吐槽
    但在搞笑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的是,除了「哈哈哈」「什麼鬼」「丟人丟到國外去了」之類的評論,最頂到最高的是這樣一句:「日本人做資料的能力還是超強的啊」。這一條評論收穫了數千贊,顯然是因為書中的鑽研精神,確實隨處可見。
  • 回望過去一年的讀書經歷,幾乎沒有讀過一本完整的書
    作者 |相忘於江湖ggg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活動 | 遇見2020# 回望過去一年的讀書經歷,只能說比較失敗,幾乎沒有讀過一本完整的書!同時又感慨生活奔波、事業無成,讀書的時間和精力完全跟不上節奏。有時候打開柜子,拿出以前讀的書翻一翻,看到上面批語堆疊錯落,紙業被翻的泛黃,內心不禁冷熱交加,捫心自問:我還能像以前拋開雜念,靜下心來,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嗎?
  • 推薦一本對我而言意義非凡的書,千萬不能看評論,小心笑破肚子
    我喜歡的書很多,我偏愛的書也很多,我的永久不刪精品書架,裡面有上百本書,但是要找一本對我意義非凡的書來說有點困難。如果實在是要說一本的話,我想說——《紅樓夢》。本來我以為本站是沒有這本書的,但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搜了搜,竟然有!
  • 因為我知道,除了我自己,誰都幫不了我
    我總能安慰難過傷心的自己,也能開導沮喪失落的自己,因為我知道,除了我自己,誰都幫不了我。成年人的世界,委屈和崩潰總是猝不及防的,可能上一秒你還能咬牙堅持,下一秒就抱頭大哭了。因為疫情,朋友所在的公司再也維持不下去了,選擇了裁員,很不幸的是朋友也成了其中一個。
  • 我讀了很多書,參加了不少培訓,為什麼回到工作還是老樣子?
    參見了一個又一個培訓班,新媒體速成班,精英寫作課,0基礎寫作變現班……五花八門的培訓她沒少參加,可學過之後,自己的帳號粉絲還是幾百,投出去的稿件仍是石沉大海,最後只能喪氣地擱筆。這樣的情節並不是個例,反反覆覆在不同人的生活中上演。那麼,究竟為什麼很多書看完或參加培訓之後,回到生活中,還是該怎樣就怎樣?
  • 我為什麼選擇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湯姆做過的事每一件都不太一樣:他拿到了臺灣地區的體操金牌,又因傷退役,之後演過臺灣偶像劇,在大學裡教過書,去很多奇怪的國家念過三四個碩士,還是一家兒童體操館的老闆。當時申請 LSE 被拒,我滿心沮喪,準備回國找工作,每一天都在寫郵件,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湯姆則剛好趕上申請去考冬奧會的體操項目評委資格,每天坐在桌子前對著電腦上的跳動著不同體操動作的小人寫寫畫畫。
  • 世界圖書日,你上一本讀的書是什麼?
    那時我爸媽給我買各種上海人美的連環畫,東周列國志,成語故事等等,每一本都畫得好極了。因為喜歡看畫畫就慢慢喜歡閱讀。識字多了就去看文字版的東周列國志、和馮夢龍寫的三言兩拍,很有趣。 3.哪些書影響了你的寫作、翻譯? 太多了說不清。我爸爸媽媽非常喜歡傅雷、草嬰等老一輩翻譯家,我自己是看著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書長大的。
  • 除了工作,你靠什麼養活自己?
    我忍不住誇她心態好,晴姐卻說,不是什麼好心態,是因為這個疫情休假期間她完全沒閒著,利用寫作賺了幾筆不小的稿費,公司發獎金當然好,不發,她也有別的能力賺錢。晴姐順便推薦了這本《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給我,說是很適合新媒體寫作基礎入門學習。
  • 榮小榮:我頭鐵, 寫書比較一意孤行
    執拗而又堅持的榮小榮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新書。其實這本新書的並不是臨時起意而為之,早兩年因為沉迷古裝神話劇,他就逐漸萌生了寫一本誌異仙俠的想法:妖魔鬼怪橫行的世界裡,一個堅守本心,斬妖除魔,匡扶正義的故事。只是如今想法逐漸成熟,他便將自己的念頭逐漸落地,一點點完善大綱,細綱,設定。這一完善,就用了兩年的時間。
  • 我和書及讀書的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我讀中學了,上街的機會多了,新華書店成了我每次上街必去的地方。我也開始買書了,高中畢業時,我也有了幾百冊書,自己還搞了個書目。那時書還很便宜,一般幾角錢一本,一塊多錢就可以買到一本較厚的書了。自己手裡的零花錢幾乎都買了書。
  • 《哎呀呀》:一本我念得停不下來的童書
    最近入手了一本非常好的童書,叫做《哎呀呀》。在第一天和橙子一起讀的時候,我們就一起讀了不下五遍。以前橙子要求重複讀的書,在講了幾次之後,我都會要求停下來,過幾天再讀,因為老母親實在沒辦法對著一本書翻來覆去地講四五次。可是這本《哎呀呀》,我卻自己讀得停不下來。因為它太好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