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相對張作霖多重要?大帥崛起因他莫屬,對東北功勞堪比諸葛亮

2021-02-13 民間老朽

此人是一代風華人士,愛國民主人士,亦一代賢能大才。他身份很特殊,是大帥張作霖的結拜兄弟,也是少帥張學良的輔帥。

此人雖說一生戎馬,但是他的生活卻很愜意。在民國時期,舉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曾經創辦民國吉林大學的張作相。

▲張作相

張作相何許人也?他乃北洋奉系軍閥的一員上將,在吉林的數年中,為吉林做出了諸多的突出貢獻,例如修鐵路、建大學、鋪馬路、辦水廠。直至現在,有些張作相所建設的設施仍在被使用。但張作相最為人稱道的,卻是他對張家父子的情誼和對奉系的貢獻。那麼,張作相對張作霖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

一、命中注定不平凡

1881年,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鎮雜木林子村中,張作相出世了。他的父親,也就是張永安,這前半輩子過得可是風雨飄搖,當過農民,也當過商人,穩定下來之後才有了張作相。

在張作相的小時候,家中並不富裕,可以說是非常貧寒。張作相本可以在村子裡一直生活下去,直至終老,但無奈天命難違。在他16歲的時候,天降大難,他的族兄被仇人殺害了。為保命,張作相便逃出了村子,流落到了奉天一帶。

▲張作相影視形象

也許是命中注定,張作相的命運是不平凡的,並且要轟轟烈烈度過。在奉天生活了幾年,張作相不甘這樣躲藏地過日子,於是直接打道回村並殺了那些仇人,隨即便落草為寇。

在當了一段日子的草寇後,1901年的張作相果斷率領著自己的數十名親信,投靠了當時還並不算很強大的張作霖。也正是這個決定,讓張作相的命運之輪再次發生了轉動。

張作相與張作霖堪稱天作之合,二人見面之後情投意合,當機立斷結成拜把兄弟。

▲張作霖

但在一開始,作為一個剛剛加入張作霖陣營的人,張作相自然是需要做一些事情來贏得張作霖的信任。當時,張作霖的心腹是孫烈臣,孫烈臣的能力很出眾,但是隨著張作相的加入以及嶄露頭角,孫烈臣很快就被張作相的光芒所掩藏。可孫烈臣並沒有因此而有所嫉妒,反而是在臨終前告訴張作霖,張作相此人可擔當重用。

自此之後,擔當大任的張作相事業猶如青雲直上。在張作相隨後的東北生涯之中,先後赴湯蹈火,救大帥及張家於危難。

二、一身肝膽為大帥

當時的東北,時局還比較混亂,初出茅廬的張作相在與張作霖相識不久後,依舊過著「刀頭舔血」的日子。在一次戰鬥過程中,張作霖身陷重圍。張作相見狀,直接不顧自己的性命折了回去,並將張作霖從槍林彈雨中毫髮無損地救了出來。自此,張作相的地位牢固了下來,而後更是成為了張作霖麾下一員大將,先後擔任炮兵團團長、步兵旅旅長等職位。

在那之後,他便開始跟隨張作霖徵戰四方,震威名於東北。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由於戰略的原因導致戰敗。當時的張作霖心灰意冷,認為就此不會再崛起,但是張作相卻直言納諫,為張作霖出謀劃策。最終,張作霖部隊在榆關背城戰鬥中取得大勝,部隊由此轉危為安。

在平叛郭松齡謀反一役中,張作相更是一舉打破了郭松齡的部隊。不僅如此,張作相還會識人用人,他知曉郭松齡的部下都是強兵猛將,若是全部擊斃的話不免會造成損失,因此,他建議張作霖只針對郭松齡夫婦,其餘諸將皆不追究。最終,此建議被張作霖採納,而奉軍也由此避免了自相殘殺的局面,實力並沒有縮減太多。

不但如此,張作相還忠肝義膽,直言述於危難。

1926年,奉軍勢力為了籌備軍餉,張作霖便命令各地開始種植鴉片。可張作相深知鴉片所帶來的並不是大量的糧餉,而是沉痛的災難。正如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並沒有給國民帶來財富,而是痛苦。於是,張作相向張作霖陳述了利害,以阻止張作霖種植鴉片。張作相還帶頭先拒種鴉片,最終終於感動了張作霖,阻止了鴉片的再度傳播。

三、良相之才,鞠躬盡瘁

張作相的這一生,可以說是為了張作霖父子鞠躬盡瘁。

在張作霖時代,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這個位子上,可以說是萬人敬仰,所說的話無人敢不遵。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張作相,不僅沒有被自己的地位所迷花了眼,而且還處事謹慎,為人謙卑,與人親和。在張作霖鞏固東北的時候,張作相更是為張作霖出謀劃策,四處安定民生,事事親為。

在擔任吉林省省長的過程中,他四處訪問,遍歷東北,深得民心。在張作相上任的這幾年中,有許多能幹之士被張作相挖掘了出來並被其所重用,這些人都成為了東北的忠良砥柱。

在之後,張作相更是整土地,打土匪,懲汙吏,使得東北的發展一片向好,甚至是憑藉自己的一雙手把過去不斷虧損的財政都給扭轉了過來。在財政穩定下來之後,張作相還在公益建設上進行大量投資,為吉林的發展奠定了穩定基礎。可以說在吉林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張作相的貢獻非常之大。

張作霖去世後,張作相不僅沒有把持政權,反而是力保少帥張學良並一路輔佐他,讓張作霖的事業後繼有人,以報答張作霖的知遇之恩。

▲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主政東北的時候,張作相作為張學良的叔伯,不僅沒有倚老賣老,反而是大力支持張學良的政策。但是張作相併不是一味地支持,他為了老帥張作霖,也為了東北,在張學良做出糊塗之事時,大力勸諫,以正張學良之風。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也是張作相四處遊走,挽救張學良於危難之間。

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張作相對於解放事業十分友好,並站在了人民解放事業的這一邊,呼籲國軍高級軍官接受解放,在解放戰爭時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可惜的是,在1949年3月,這一位曾經在東北叱吒風雲多年的名將在天津不幸病逝,他的病逝讓許多人都感到了惋惜。

▲張作相故居

名將傳名,是他走過的戎馬一生;風雲際會,讓他在歷史上所留下的濃重一筆;良相之才,讓他在東北做出了超人的貢獻。張作相,這位輔帥演繹出了「近代諸葛亮」的傳奇,一生沒有辜負他的志願,靠著自己的品德、才能、威嚴,贏得了東北諸將領的尊重,贏得了世人對他敬重的目光。而就算是身處於現在的我們,也時不時地會聽到有關這位老前輩的諸多有趣軼事。

本文作者:潘小琪

參考資料:《奉軍輔帥張作相》,張映勤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

相關焦點

  • 「東北王」之傳奇:張作霖帶兵二三事
    甲午戰爭爆發、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及以後各路軍閥混戰,都發生在張作霖出生的1875年以後。因父親早亡,沒讀過幾天書,做過貨郎、木匠、獸醫的張作霖,被生活所迫,拉起十幾人成立了保安隊。此後,經過多年世事的磨鍊,他逐漸成熟,最終成為雄踞東北,在亂世中縱橫捭闔的大帥。雖然當中有許多運氣成分,但其用人帶兵的很多方式方法是有其獨到之處的,下面試舉三例加以說明。
  • 張作霖死後秘不發喪,叮囑部下嚴防此人進東北,事實證明他很英明
    在關係到民族興衰和國家利益的時候,張作霖從來都不會低頭,也正是如此才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用炸彈炸死。1.一支雜牌軍的崛起和其他軍閥起家不同,張作霖這支軍隊可以說是野路子的出身,最早只是一個20多人的民間自發組織的小團體,成立的原因也不是為了什麼保家衛國這樣的大理想。
  •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卻讓東北經濟富得流油,他有什麼樣的能力
    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他曾經統治了東北三省有將近二十年的時候,而在他的治理下,東北竟然成為那個時候在整個東亞地區都是最為富饒的地方。
  • 張作霖的守陵人:風雨無阻守護大帥30多年,直至年逾80才等到那個人
    曾經的「東北王」張作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座不朽豐碑,他恩澤東北,把東三省建設成中國最富饒強盛的土地,他功蓋全國,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不丟一分國土,他是後人心中永遠的「一代梟雄」。
  • 張作霖時期的東北為什麼全國最富?因為他有個「諸葛亮」
    而正當王永江一籌莫展之時,他接到了一封信王永江做生意不在行但對這類事情卻是手到擒來,王永江盡心盡力給老友袁金凱交了一份非常詳細的調查報告,對以後東北乃至全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建立都功不可沒。後來在袁金凱的推薦下做了遼陽警務所長後來張作霖做了遼寧省省長,袁金凱成為張作霖的重要謀士。而此時的遼寧百業蕭條,稅收極少。更是土匪強盜滿地,可以說是民不聊生。張作霖土匪出身,勉強能夠認字寫字,卻對怎樣治理一竅不通。
  • 張作霖臨終前留下遺言,決不可讓此人進入東北,事實證明他很英明
    1928年4月,南京政府組建北伐軍,突然對盤踞華北的奉系軍閥張作霖開戰,數十萬奉系全線崩盤,5月初,大帥張作霖急召少帥張學良和楊宇霆還京,寧息通電全國,宣稱願意主動撤軍,並派出孫世偉前往上海,與南京政府的代表和談遭拒後,於5月底被北伐大軍三面合圍於華北平津。
  • 張作霖很迷信,馬半仙給他算命一語成讖,後來果然成為「東北王」
    近幾年隨著很多歷史劇的熱播,張家父子再度成為熱議的焦點,但在人們心中張作霖還是那個''張大帥'',至少東北人並不恨張大帥,因為張大帥對於東北還是有功的,張作霖戎馬一生,從窮苦農民出身,最後成為''東北王'',最輝煌時曾出任陸海軍大元帥
  • 張學良的父親為什麼不讓張宗昌進入東北
    抗戰時期,張作霖任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的最高統治者。在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也土崩瓦解,而此時張作霖的權力卻達到了最頂峰,成為北洋軍伐後的最後領袖。後來因為張大帥經常戲耍日本人,後被日軍在皇姑屯炸傷,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兒子張學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進入東北,這是為什麼?
  • 東北王張作霖:「福布斯」榜首,富可敵國,為何過年只吃餃子?
    東北王張作霖:「福布斯」榜首,富可敵國,為何過年只吃餃子?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東北王張作霖家底5000萬元,排「福布斯」榜首,1926年成都《民視日報》所列的財產表,相當於現在的福布斯排行榜,71個軍閥私人財產63000萬元,張作霖獨佔5000萬,高居榜首。這麼有錢的大帥,過年全家吃最多的一道菜,那就是餃子,從正月初一吃到二月。據張學良回憶,每到過年,整個帥府熱熱鬧鬧,最大的事情就是包餃子。
  • 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絕非偶然,土匪出身有如此才智,細節決定成敗
    北洋時代當之無愧的東北王張作霖,在那個時候,幾乎達到了權力的頂峰。眾所周知,大帥張作霖出身強盜,一身強盜氣概,身材矮小,看起來像個老大不小的人,這一形象應該在當年騙了不少人吧。事實上,張作霖頭腦縝密,有膽有謀,尤其是看人特別準。
  • 張作霖臨死前說:決不可讓此人來東北,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袁世凱上臺後,將全國各地交到了他的四大有能力下屬進行管理,其中在四大下屬就有東北的張作霖。張作霖作為中華民國時期東北的管理者,可謂是風光無限,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氣息。張作霖出生於一八七五年,他的老家在今天的遼寧,父母都是貧農,而且父親經常受人欺負,在一八八八年,他的父親因被其他賭徒打死。
  • 東北王:張作霖有幾個拜把兄弟?他們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張作霖絕對是20世紀上半葉的傳奇人物,在這樣一位人物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體系和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關係。都說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而張作霖的成功不僅因為他背後的女人們,更重要的是與他並肩而站的一群兄弟。張作霖,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人。
  • 《威震東北張作霖》從出身草莽到「東北王」的傳奇一生
    離家出走張作霖,字雨亭,1873年2月12日生於遼寧海城縣西小窪村,原籍河北大城縣,張家祖輩早在大清道光年間就挑著擔子闖關東來到東北,落籍遼寧(舊稱奉天省)海城,父母替他起了個乳名叫張老疙瘩,發跡後人稱大帥、老將或雨帥。
  • 張作霖的乾爹們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張作霖的身上似乎看不到,少年時的張可謂讓他那可憐的母親操碎了心。他繼承了父親的不良基因,遊手好閒,不學無術,既不學做生意,也不好好做工,卻熱衷於賭博,一有點錢就在賭場裡揮霍得一乾二淨,是遠近聞名的街頭小混混。如果僅是一個嗜賭如命的小混子,張作霖不會成為未來叱吒風雲的東北王。
  • 張作霖平時在家都吃什麼?看了一眼菜譜,幸虧張作霖不是四川軍閥
    張作霖作為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在民國時期可謂是名聲顯赫,先不說他手握幾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但就是家裡的飯菜,那在當時都是一般軍閥比不了的。
  • 皇姑屯事件背後的博弈:張作霖難道必死無疑?他至少錯過四個警告
    這一年,老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而日本關東軍也在次年宣布正式成立。自此,「銀行與狡猾貸戶」的切磋傳奇正式拉開帷幕,而大帥和日本的十年恩怨史也在此處點睛下筆。但鑑於前線情況,老張還是叫來了小六子、楊宇霆、張作相等軍中政要通宵議事。2日後,也即6月2日,張作霖向全國電宣:「整飭所部,退出京師!」語畢,命下屬收拾「安國軍大元帥」的印、旗等重要物件,並要求「一切重要命令,仍須由大元帥蓋印發表」。顯然,兵敗之下的大帥,還妄想著回到關外繼續做土皇帝。畢竟,只要守住山海關,日本還算是比較「好哄」的。
  • 馮德麟本是張作霖的大哥,張作霖是如何趕走馮德麟獨霸東北的
    而且,馮德麟的實力還在張作霖之上。可是為何,最終卻是張作霖統攬東北軍政大權,成為東北土皇帝了呢?(張作霖舊照)一、張、馮二人相識於大車店。張作霖早年曾隨父學習獸醫,特別擅長醫治馬病。後來迫於生計,在一個大車店當雜役,一來二去,認識了當時被遼西老百姓稱為「團總」的綠林頭子馮德麟。
  • 閒談張作霖
    早到張做土匪的時候就與日本人暗中聯繫,張能做到元首一路上也與日本人的支持分不開,包括上面說的郭軍反奉時也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才迅速的把郭軍擊敗。日本人為什麼要幫助張作霖呢?因為張是東北王,日本人在東北有很多僑民也有很多企業與利益關係,日本人不想東北亂,更不想東北變成別國的蛋糕,想要獨吞東北就必須扶持代理人,因為張與日本人早就熟悉,自然張是不二人選。但張與日本人處得怎麼樣呢?
  • 張作霖統治時期,東北軍工是多麼的強大
    如果說民國時期的中國軍工成就,那就是張作霖統治的東北大地上強大的軍事工業。張作霖通過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購買德國的工業生產設備,建立了當時最大的東北兵工廠,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也是當時中國最先進、最大的兵工企業。
  • 張壽懿:張作霖對其一見鍾情,夫死後力挽狂瀾,助張學良順利接權
    正是這樣的原因,壽懿面對張作霖的提親沒有扭捏,爽快地答應了。壽懿嫁入張府後,成為了五姨太。因為她讀過書,學習快,見識廣,很得張作霖寵愛,家裡的大小事務都交給她處理,她也操持得井井有條。當天,張作霖因愛重傷不治去世。當天晚上,日本人來帥府打探情況。其實,這時壽懿正報頭散發,痛哭不已。她一聽日本人來,就馬上讓人在客廳安置好日本人,自己趕緊收拾打扮,一如平日穿著豔裝的華服,出來接待。壽懿告訴日本人,大帥只是受了點皮外傷,受了驚嚇,不方便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