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文,臺灣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上世紀九十年代投身於老年服務行業,後來參與到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的籌備與興建工作中,構建了整個安養中心的經營理念與運營管理模式。
做養老之前,你需要做的三件事情:
1.學習 只有通過學習你才能知道一個養老院二十四小時裡到底在做什麼。
2.定位 如果你要做一個養老院,你要明確自身的定位,為哪一類老人提供服務。
3.模式 從經濟和服務的角度來看,你需要採用哪種經營模式,才可以讓養老院持續經營,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雙連安養中心
雙連安養中心坐落於臺灣新北市三芝區,是臺灣第一個持續照料型(CCRC)養老小區,被臺灣40位社福專家、10個協會在千餘家老人機構中評選為「推薦度最高的前十大老人照顧機構」之第一名。
雙連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13年設立)於1993年籌設,2000年正式啟用,2003年與2009年分期完成擴建。整個養老院的建設分為三期:第一期共有182個床位,是一個綜合型的養老社區,開業八個月入住率便達到100%;第二期共有184個床位,也是屬於綜合型的養老社區,四個月入住率達到100%;第三期共有66個床位,是一個為失智未失能的老人提供單元式的家庭式照顧的養老社區,現已住滿。
雙連以「尊嚴的老年生活」及「身心靈平衡發展」為目標,以「長者為尊、服務為榮」為服務理念,努力為每一位老人打造「家」的溫暖。雙連安養中心是L型建築設計結構,建有安養護理中心、失智症照顧專區、多功能聚會所、老人照顧研究中心、松年大學和教堂。
養老中心聘有專任的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照顧服務員、廚師、營養師、牧師、行政、工務等完整的專業團隊;以及聘請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皮膚科、牙科等特約醫師,共同提供完善的生活照顧、醫師門診、護理照護、就診服務、復健服務、餐飲服務、社會資源、休閒活動及成長課程等,給予長者無微不至,有如家人般溫馨、貼心及尊嚴的照顧。
飲食上我們要考慮的不僅是老人適合什麼,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什麼,要做到符合顧客的需求。
民以食為天,長輩非常重要的是他的營養。很多老人都有很多的疾病,但是這些疾病,我們除了透過醫療的一些的治療以外,更重要的是飲食。
有一位長輩,我們的照顧服務人員幫他準備餐給他吃的時候,這位長輩好像都推三推四的又不想要吃,好像吃不下那種感覺,每餐都很不喜歡,後來他為了要找答案,他那一餐就做了兩碗,一碗他餵這個長輩吃,一碗長輩餵他吃,他去感受一下。發現原因是365天每天要吃兩餐,都是一樣的軟食餐,都是一樣的打糊餐,各位回去你自己體驗一下吧,如果365天每天讓你吃兩餐,你會喜歡嗎?
因此,我們了解到,長輩要的這個餐是要變化的。我們設計了11個餐廳,讓老人每餐都喜歡到餐廳,讓他有很多的選擇,因為他的吞咽,因為他的咀嚼能力,因為他的疾病關係而去做選擇。
同時,我們從全臺灣360幾個鄉鎮,我們把各個鄉鎮各個式樣的小吃、小菜買到我們安養中心來,讓所有住在這邊的長輩,不管是從四川來的,不管是從上海來的,不管是從臺灣南部來的,不管是客家人,來住在臺灣北部的這個雙連安養中心,我們給他的餐,這樣他們都會很期待,哪一天吃到我的家鄉菜,那一種期待啊,很多奶奶很多爺爺都很喜歡吃淡水的阿給,那我們去買很多淡水的阿給,你看他們吃阿給的那個感受。所以雖然是年紀大的長輩,他要的不多,但是他要的很巧。
像各位看到這個沙發,平常我們買的很好的沙發,但是各位要想想看,這個沙發墊適合不適合老人,很有可能你買的沙發墊很高級,很軟,他坐下去爬不起來,坐久了以後腰酸背痛。
所以我們讓我們的老人,讓我們的長輩教我們怎麼樣去做他們要的沙發墊,那我們就開發了這個沙發墊,五六百萬臺幣的去更換這些原來買錯的沙發墊。
大家一定會很奇怪,都已經退休了,都已經老了,還要在那邊上課成長,要做什麼?事實上這十幾年來,我跟這些長輩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真正地明白了一件事情:這些長輩退休了以後,他們真的希望的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服務到老的這樣的一個精神。
我們所有的一個禮拜開著54門的課程,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是這裡面的退休的長輩起來當老師的,他們往往有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資源。
有一個奶奶進到雙連安養中心的時候已經80歲了,我看到她寫的書法非常漂亮,我就去邀請她出來當書法的老師。一開始她講說她不會,她不敢,我就說你就不用客氣啦,下個學期就請你出來上課,我就頒個聘書給你,那你出來上課。後來她同意了,就和他們那一班的學生一起在教室練習書法,開心得不得了。
有一位老人還患有帕金森症會抖,平常還會抖,但是當她在寫字的時候她的手就不會抖了。
一個好的養老院,是要從硬體的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去達到長輩心理、生理的無障礙,才能夠把這個養老院在硬體上面做得很好。
雙連贍養中心的電梯裡面都放了一張長長的椅子,這個椅子是給長輩坐的,當他進去坐這個電梯的時候,他會覺得非常的安全,非常的安心。因為有些老人看到電梯是會害怕的,對他們來說就像地震一樣,你可以想像,這是完全兩個不一樣的情境。所以你要讓他安心,不管是配置上面,還是人員照顧,都要讓他感覺到心安。
電梯的門也是一個非常貼心、溫馨的養老院的設計。這個電梯的門,只要有人在走路的時候,這個電梯門雖然已經關了一點點了,它看到有人進來的時候,它一定會退回去,而且是100%退回去。因為很多的老人走路都很慢很慢,慢慢這樣走,你那個門如果要關起來,他一定很害怕。
長輩最喜歡的是散步,長輩的運動不是很激烈的運動,所以在設計整個這些道路的時候,一定要讓長輩在走路的時候他覺得很安全,這所有的走道,車子是不可以進來的,摩託車是不可以進來的。
有很多長輩是失智但是未失能的,對於他們的照顧應該從整個生活環境出發去規劃,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創造一個非常安全而且又有尊嚴的家。
這是一個保護我們的失智但是未失能的長輩,一個非常安全而且又有尊嚴的家,每個人有一個房間,但是七八個人、八九個人有一個家庭一起生活的這樣一個概念。你看看他的房間裡面,一個人一個房間,他想要休息的時候他就到房間裡面去,他想要跟人家聊天的時候他就出來。
很多長輩很多老人他很容易跌倒,那跌倒的地點在哪裡?在他睡覺的床的旁邊跌倒。我們經過統計分析,會跌倒大概時間都在清晨的4點到6點,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就特別為這一些失智但是未失能的長輩設計了一張床。一般的傳統性的病床高度55公分,加了床墊變成60幾公分,長輩下床的時候就會容易滑坐下來,所以我們這個床就為他們特別來設計,讓我們的長輩在保護當中,不至於因為這樣子而跌倒。
床墊,很多老人家常常會比較多的時間躺在床上,那躺在床上就比較容易燥熱,容易燥熱就容易流汗,容易流汗就比較容易會有紅疹,皮膚的紅疹甚至於將來褥瘡,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所有的床墊也都非常特殊的,我不敢講100%透氣,但最少98%、99%是非常透氣的,那躺在床上是不會流汗的。
每一個樓層都有他可以散步,可以曬曬小太陽,看看書報的這樣的一個環境。雖然他記憶障礙了,他失智了,或者說他沒有辦法走得很遠的這些長輩,我們給他一個很好的環境。
花臺是75公分高。為什麼要做75公分,原因就是如果坐在地上,他也蹲不下去也爬不起來了,這是很貼心地為長輩來設計的花臺,為長輩非常用心地來設計他的治療性的花園。
這所有的花都會產生味道,迷迭香的味道,薄荷的味道,讓記憶障礙、失智的長輩或者說一般的老人比較沒有那麼多的活力出去看很多的這些花卉的時候,在這個地方他就可以感受得到。所以這個,從他的整個的生活環境當中,我們應該去做這樣的規劃。
需要著重注意的問題
栽培人才非常重要。我們一開始就投入到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這樣的一個課程,來栽培我們臺灣的這一些年輕人,從大學畢業以後進到這個領域來工作,因此呢我們把現在雙連安養中心325位員工,有41種不同的畢業證書的這樣的專業團隊整合到一起。所以把一個過去給人家感覺是不怎麼樣的一個養老院可以做得很成功,原因就是有了硬體了以後,最重要的是專業團隊,是軟體,是人才。
家庭觀念非常重要。為什麼老人住到養老院的時候會感覺家裡子女不孝,老人被討厭?我找到一個方法去解決。在蓋養老院的時候,一定要蓋一個或者兩個樓層,讓小孩子有來陪爸爸媽媽的機會,如果你沒有這樣蓋的話,很多小孩真的很想來,可是他們沒有地方可以睡覺。所以現在我們的安養院76個床位是給家屬住的,幾乎都滿的。面對將來高齡化或者超高齡的這樣一個社會,怎麼樣讓我們的長輩過得非常有尊嚴,非常有價值,也非常有他們該過的這樣的一個生活是需要我們充分考慮的。
結束語
最後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提供一個我個人二三十年來的經驗分享給各位:當有一天你要規劃一個養老院的時候,應該是一個多層級、連續性的,所謂多層級就是你可以做機構的,也可以做小區的,也可以做居家的,你還可以有很多的發想,去開創很多的適老化產品,你還可以去做很多的人才培訓。那連續性的,就是從健康的老人到他慢慢失能的、慢慢失智的、到臨終的,這一段我們都可以照顧他。
延伸閱讀:走進臺灣雙連安養中心
提 起雙連安養中心,兩岸養老同仁皆是有口皆碑。它坐落於臺灣新北市三芝區,是臺灣第一座「連續性」養老照護小區,被臺灣40位社福專家、10個協會在千餘家老人機構中評選為「推薦度最高的前十大老人照顧機構」之第一名。甚至有數位住民感念雙連的完善照顧,分別捐贈淡水、新莊與臺南等地的五處土地。
上個月,小編一行有幸來到雙連安養中心考察,並得到中心上下的熱情接待,中心賴主任親自帶領我們參觀,並進行了詳細介紹。在本期的《案例賞析》中,小編將與大家一一分享此行的感受與見聞。
雙連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13年設立)於1993年籌設,2000年正式啟用,2003年與2009年陸續分期擴建完成。中心以「尊嚴的老年生活」及「身心靈平衡發展」為目標,用心用情營造具有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雙連規劃有安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護、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顧,以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多功能,共有安養照顧212床、養護照顧154床、失智症照顧66床,現入住432人,包括安養212人、養護154人、失智症66人。按其100%入住率與出院狀況,平均要排隊等30年以上才有機會進住。
中心聘有專任的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照顧服務員、廚師、營養師、牧師、行政、工務等完整的專業團隊;以及聘請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皮膚科、牙科等特約醫師,共同提供完善的生活照顧、醫師門診、護理照護、就診服務、復健服務、餐飲服務、社會資源、休閒活動及成長課程等,給予長者無微不至、有如家人般溫馨、貼心及尊嚴的照顧。
環境特色
雙連背山靠海,隔著淡金公路眺望海景,山海秀麗盡收眼底。這裡是安養的絕佳聖地,尊老護老在這裡得到最好的保障。
禮拜堂特色
來到雙連的禮拜堂,我們每一個人無不驚嘆其獨具的藝術之美。據中心賴主任介紹,其設計構想源自基督教常用符號「魚」,室內陳設則針對長者的生理衰退量身打造,如座椅尺寸及材質,同時考慮了容易清理、起身、拐杖掛勾等細節。禮拜堂不僅是雙連的精神信仰象徵,亦成為周邊區域的地標,時常有年輕人在此舉辦婚禮或拍攝婚紗照。
失智照護區特色
失智照護專區設獨立入口,提供「家庭單元式」照護服務。每個獨立的「家庭單元」提供9個獨立小單間,並配有餐廳、客廳、開放式廚房等設施。失智照護區的核心是中央服務空間,含護理室、觀察室及物理治療室等,與各照護單元直接連通。每樓層還設有「療愈花園」,花臺設計顧及輪椅使用者的需求,居住者可通過在花圃的適度勞作獲得身心療愈。
適老化細節特色
「以長者為尊、以服務為榮」是安養中心的服務理念,園內處處可見貼心的適老化細節設計,在為老人提供多功能照顧的同時,亦深深打動了我們。
沙發:根據老人身體機能特點,專門訂做的沙發
電梯:自動感應門,設有視窗、洗手液、扶手、坐椅,並且特意放慢速度
戶門:設置「記憶區」,長者可依各自喜好布置以利辨識,並設有換鞋處及停放輪椅處
餐桌:貼有長者姓名,若有老人未就餐,工作人員會及時查詢,以防意外
辦公桌:高度降低,並且桌下留有空間,方便長者尤其是輪椅使用者的就座舒適
醫療支援服務
為了給老人提供全身心的健康醫療服務,雙連安養中心在醫療支援服務上也做足了功夫:
①與特約馬偕醫院醫師看診服務,訂有服務及緊急後送合約,定期至本中心看診,並製作個人病例紀錄。
②新入住長者有初診診察評估,增進照顧之完善性。
③提供醫師定期巡診,分別有老人家庭醫學科、神經內科、身心內科、皮膚科健康問題即時處理記錄。
④另有捐贈牙科診療臺,與牙科診所特約醫師、提供長者口腔保健檢查、洗牙、治療、做假牙等多項服務。
⑤提供藥師藥物諮詢、管理、指導等服務。
松年大學
雙連首創全臺灣第一所位於養老機構的老年大學,設有書畫、才藝、音樂、語言等數十種課程。在這裡,老師即學員,學員即老師,教學互補,相得益彰。老年大學也提供學員展示自身成就的舞臺,例如,書畫班作品曾到臺灣大專院校展覽,跳舞班也多次受邀外出表演。中心常設作品展示及義賣區,許多作品還陳列於各樓層的門廳、迴廊及樓梯間等處。長者們不僅在松年大學延續生命累積的自我能量,更在此找到自己遺落的潛能。
志工服務
據賴主任介紹,雙連安養中心的正式員工有228人,另有志工114人。大量志工的加入,進一步提升雙連的服務質量,並贏得長者的滿意與讚譽。相比國內養老機構清一色的「大嬸級」護工,這裡的年青面孔不少。那些時刻臉上洋溢著笑容,熱情地為長者奔前忙後,並不時對我們行鞠躬禮的員工及志工們,給小編留下了深刻印象。
服務收費
每人新臺幣200,000元(約合人民幣39140元)。
持有政府發給之中低收入戶證明者,收取新臺幣50,000元(約合人民幣9785元)。
持有政府發給之低收入戶證明者免繳。
每人新臺幣50,000元(約合人民幣9785元)。
持有政府發給之低收入戶證明者免繳。
每月基本生活費19,000-340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718-6654元)。
註:以上費用均不含個人用品費、特殊照顧費及醫療費用。
雙連的收費水平在臺灣屬於一般並沒有特別高,憑藉其貼心專業的照護與管理,雙連安養中心長年享譽海峽兩岸。進住在此的長者,精神矍鑠、談笑風生,工作於此的員工,熱情洋溢、朝氣蓬勃。或許,無需更多的解釋,每個人發自心底的幸福感就已說明了一切。
推薦10萬+文章(點擊即可閱讀)
萬科做不好養老
為什麼在歐美沒有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今天刷爆朋友圈的養老政策,你確定讀懂了?
老人在養老院去世以後發生了什麼?
揭秘丨美國三大養老地產REITs公司
泰康之家·燕園的定位、設計及產品特點
做養老,看他朋友圈
(長按↑二維碼加邱老師)
業務諮詢:182 3999 3990
權威丨專業丨實戰丨效率
國內最大的養老產業諮詢平臺,會員突破40萬
項目評估丨可研拿地丨策劃丨籌備開業丨運營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