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傳奇丨這家養老院如何做到100%入住率

2021-02-13 厚樸養老

雙連創始人蔡芳文分享「怎樣做好一個養老院」


北臺灣叄芝沿海,萬坪公園綠地、仿雪梨歌劇院的大教堂旁,一家特別的「排隊店」,坐落於碧海藍天之中。

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

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臺灣內政部每3年評比一次老人機構(業務現移交衛福部),分優等、甲、乙、丙、丁五級,連3次評比,雙連均為優等,是全臺1033家老人院中,連續3次獲得優等的五家老人機構之一,佔比僅0.48%。

它,紅遍海內外,參訪團平均每月二十個,國內,來自大專院校、EMBA;國外,來自日本、香港。老年人口高達兩億的中國,參訪團更是周周報到,去年迄今,已來了一百四十六團,北京、上海、天津、溫州、武漢,黑龍江團,都跨海來請益。


它,為什麼這麼熱門?

雙連安養中心是雙連教會所設立,包括生活能自理的「安養」區、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的「照護」區,以及失智區。

二十年前,辦松年大學(基督教設立的老人學校)多年的雙連教會,看到高齡者需求,決定打造養老院;當時,教會團隊花六年時間,參觀全球二十五國、走訪全臺逾百家養老院,找出「顧客」真正的需要。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講座教授黃富順指出,老人的心裡是憂鬱的,因為這個階段,「失多得少」,工作沒了、身體老化、親友凋零、社會網絡窄,失去遠比得到的多。

此時,老人最需要的是,「被尊重的感覺」,黃富順說。

於是,政府規定可請外勞,雙連卻一個外勞也不請,就是為了讓老人與照顧者的溝通無障礙,願意說出需求,心裡舒服,就有被尊重的感覺。

但雙連不是一開始就掌握「尊重」這堂課,而是摔跤後的體悟。

初開業八個月時,雙連做了老人的滿意度調查,其中不滿意項目竟高達51項。連精心挑選的詩肯柚木沙發,都因為過軟、長輩站起來吃力,而被嫌棄。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這才明白,照顧老人,要更謙卑,尊重其感受,「因為你不曾老過,不能說你是專家,真正的專家是這些阿公阿婆。」於是,蔡芳文找廠商研發、請長輩試坐,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問卷大家都會做,但願意面對、徹底改善的機構,並不多。如今,照顧老人,雙連有100多個細節要遵守。

這裡,人力比(總人力比總床數)是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人平均23平米空間,是政府規定的4.6倍;房間外的看海長廊,讓長輩在房間裡,一抬頭就看見大海,但陽光卻不會太曬;走廊有四種燈光,白天、黃昏、夏天、颱風天,都不同,合適的燈光,讓長輩心情安定、感覺溫暖。

臺灣幾乎沒有養老中心沒裝監視器,雙連卻堅持一支也不裝。

政府規定,老人房間不能裝監視器,但公共空間並未設限,因此,多數養老院為避免意外事件的責任、風險,都會在公共空間裝監視器。

但,雙連堅持不裝,即便為此付出代價。

曾有一次,兩位老人家發生衝突,其中一位被推倒,骨折,由於沒有監視器,雙方家屬為了誰是誰非,爭執不下,結果,雙連承擔責任,支付醫藥費。

事件後,監視器還是沒裝。

「難道,為了這兩位老人家,就要讓其他四百多位不舒服嗎?」蔡芳文認為,這是一種人性關懷,如果老人坐在咖啡廳聊天,抬頭,發現有監視器,心裡會舒服嗎? 除夕千人大圍爐,更是年度大戲。

這是雙連舉辦十多年的傳統,每年除夕,在大廳席開百桌,家屬陪伴長輩過年,營造以長輩為重心、子女回家團圓的除夕夜。

此外,更為子女打造「孝順平臺」,增設76床家屬「陪伴床」,給探訪的家屬住,家屬來訪不用像「沾醬油」般,屁股沒坐熱就走;如今假日滿床,暑假更一床難求。

這裡,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山水畫、卡拉OK、日語,都是入住者在教。

尊重長輩、將他們捧在手心,填補「失大於得」的心理缺口,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

雙連一周開出30堂課,老人是學生,也是老師。三分之一課程,像山水國畫、卡拉OK、日語、健美操,都由入住者擔任老師。

黃富順說,老人一定要動腦,因為神經細胞要靠神經軸突連結,動腦時,軸突會一直連結細胞,腦力就不會退化;不退化,就有自主權。

開課,看似簡單,做到卻不容易。

另一家政府評比優等的北部老人安養中心,某日上午陽光燦爛,偌大的空間,卻顯陰暗;兩位老人呆坐大廳,面無表情;牆上的老人功課表,活動大半空著,只剩健康操、心靈課。


30堂課與2堂課的差距,寫在老人表情裡。

要行動自由,又要確保安全,更須精心設計。

每層樓走廊,都有上下雙層扶手,扶手的直徑,是參考拔河繩子而來,讓手剛好可握穩;老人不論站著走或坐輪椅,有扶手做依靠,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動串門子。電梯是碰到一張紙就會停,讓老人搭電梯上下樓、穿梭走廊,沒有後顧之憂。

上課,讓老人動腦;煮食,讓老人動手;扶手,讓老人動腳,這三動,打造出老人的有用感。

它能留住員工!工作3班制、給薪高同業,流動率僅3%

然而,雙連比起其他評比優等的機構,收費不算高,當資源有限,如何既對老人讓利,又能確保永續經營?

訣竅是「該花一定花;不該花的,我們也不花,」蔡芳文強調。

取捨,從損益表看出端倪。雙連年營收約1億5千萬元,超過九成來自費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政府補助、捐款、利息收入等;支出面,有高達65%花在人力上。

臺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常務理事、海青老人安養中心執行長賴添福,今年完成老人養護機構經營績效調查報告,發現人力支出佔最大比重,平均是58.8%。雙連則高出6個百分點。

若按照政府規定合法請外勞,一年現省800萬元,但雙連不但全僱用本地人,給付薪資也在同業之上;基層服務員月薪28000元,二技畢業29000、大學畢業30000元起跳,連同年終、績效獎金,年薪14個月,3班制輪班。合理的工時與待遇,換得2%至3%的低流動率。

員工無後顧之憂,才能落實「抹布精神」。抹布精神,是雙連教會牧師陳溪圳所創,就是將自己當成抹布,將自己放到最小,去關心、照顧人。

養老院是人力密集的行業,人力質量好,服務才到位。雙連人力支出乍看可觀,卻賺到滿住率、捐款、顧問收入,與大筆土地捐贈。

雙連的土地價值驚人,這些土地,來自老人安息前,因感念雙連的照料而捐贈。

目前雙連名下受捐贈而來的土地資產,包括新莊、石牌、淡水、臺南等農、商、住土地,共約3600平米,公告現值約6億元,估計市價達30億元。

另外,雙連從今年開始,多開發一項顧問業務,將13年照顧老人的經驗,變成服務輸出,目前大陸3家新的大型養老院,和雙連籤下合作意願書,總共4400多床,另外,還有七個案正洽談中。今年這項收入約一、兩百萬元。

「這是可以做的行業,顧客一住進來,如果照顧得好,提供一次購足服務(健康安養、生病養護),他會住很久。」蔡芳文說。長輩如果70歲入住,至少有15年以上穩定的現金流。

它能搞定家屬!發生意外不卸責,避掉訴訟糾紛

「人力」是該花的,不該花的呢?是呆帳及訴訟。一般養老院常見的呆帳,雙連一件也沒有。許多養老院碰到老人繳不出月費,通常列呆帳停損,然後請社會局接手,把老人接走,公事公辦。

但,雙連卻透過與個案或家屬協商,分期繳款,大部分人過一段時間,就恢復正常繳款;完全繳不起錢的,則靠募款協助。

意外事件帶來的訴訟,是經營養老院最大風險,雙連卻連一件訴訟也沒有。

一位新北市養護機構,最近發生一件訴訟案。一位失智老人不慎跌倒,家屬提告,要求賠償80萬元,負責人說:「他住這邊2年,才賺他10萬!」

賺10萬,卻有賠80萬元的風險,雖然多數機構會投保意外險,轉嫁賠償風險,但仍須部分負擔。

雙連雖也投保,思維卻全然不同。蔡芳文說,就像汽車出車禍,客人坐在你車子裡,駕駛要負責,老人在雙連發生意外,雙連第一時間就負全責,降低家屬不滿,就不會走向訴訟。

「老人發生意外,不是買保險就好了。」保險保障了機構,但公事公辦的結果,顧客會留不住,入住率降低,現金流就出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為降低意外事件風險,雙連更製作「意外事件報告單」,雙面A4表單,資料巨細靡遺,且每月統計,找出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時間,加強改善。

維持零呆帳、零訴訟,表面上,雙連「給」很大,但長期下來,獲得更多。雙連歷年平均淨利率是2%至3%。賴添福調查指出,臺灣100多家50床以上的大型養護機構,平均淨損率13%。雙連淨利率在大型機構中,屬於前段班。(節選商業周刊)

這顯示,找到長輩需求,才能啟動養老產業的良性循環。

聽厚樸聊養老(往期經典)

聊聊醫養結合那些事

進軍養老必讀|中國養老服務業未來6大趨勢

閒置物業改造養老院,真的需要靜一靜

養老產業投資的5大「黃金組合」

相關焦點

  • 看別人的養老院怎麼做到100%入住率
    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  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 一家入住率100%的養老機構的運營邏輯!
    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開課,看似簡單,做到卻不容易。另一家政府評比優等的北部老人安養中心,某日上午陽光燦爛,偌大的空間,卻顯陰暗;兩位老人呆坐大廳,面無表情;牆上的老人功課表,活動大半空著,只剩健康操、心靈課。30堂課與2堂課的差距,寫在老人表情裡。要行動自由,又要確保安全,更須精心設計。
  • 酒店從0到100%入住率僅用三個
    酒店從0到100%入住率僅用三個月,也許大家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別說「快速提升」,能達到100%入住率在行業裡就是一個奇蹟。其實,一切奇蹟的創造都源於你敢想,要有追求,才會給自己設立目標,根據目標去奮鬥努力,奇蹟自然就會出現。
  • 如何做好一個養老院?他用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你這些秘密
    整個養老院的建設分為三期:第一期共有182個床位,是一個綜合型的養老社區,開業八個月入住率便達到100%;第二期共有184個床位,也是屬於綜合型的養老社區,四個月入住率達到100%;第三期共有66個床位,是一個為失智未失能的老人提供單元式的家庭式照顧的養老社區,現已住滿。
  •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蔡芳文:如何做好一個養老院?他用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你這些秘密
    蔡芳文:如何做好一個養老院?(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
  • 入住率100%,排隊30年才能入住的臺灣養老中心
    住戶平均入住年齡82歲,入住率達100%。按其100%入住率與出院狀況,平均要排隊等30年以上才有機會進住。養老福利與服務經營是養老產業的兩個關鍵形式,很多國家都是從獨立服務的角度,慢慢發展到了一個產業化的時代,所以國內的養老產業也必須要同時去思考,怎樣把這樣一個服務多元化、多體系工作,同時又成為一個產業。
  • 癱瘓老父不受養老院「待見」 女兒賣房辦養老院
    送養老院連吃癟  因為工作實在太忙,而老母親照料失能的老伴又忙不過來,徵得家人同意後,趙女士開始為老父親物色養老院。儘管常州有90多家民辦養老院,但趙靜霞每次聯繫都吃癟,一聽說她的父親是個半身癱瘓不能說話的失能老人,大多數養老院都拒絕了他們。
  • 前臺沒一個活人,入住率卻有90%?這家日本酒店你敢住嗎……
    這家有著72間客房的酒店卻只有7名「真人」員工,負責監管工作一切都符合了一條原則:「能用機器人代替的,絕不動用人力」不少人認為日本人對服務業要求高機器人為主的酒店可能會遭冷遇然而它的入住率約有90%第二、第三家也將陸續開業還招收了更多機器人員工比如不正經的垃圾清潔官▼
  • 大家不約而同用「度死日」來形容他們在養老院裡的生活
    ▲ 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百分比丨聯合國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第二張圖是1990年代以來中國養老服務床位數的變化。現在養老院的定位已經不再是救助「三無」老人、五保戶的社會福利機構,而是面向大眾,尤其是面向廣大城市中產階級,提供商品化的養老服務。其中民營養老院的佔比超過七成,是當前養老服務供給的主力。
  • 「確診」聖誕老人送祝福,幾天後,養老院18位老人感染去世
    12月27日,根據《太陽報》消息,月初的時候,比利時的一位「聖誕老人」前往養老院送祝福進行了慰問,結果3天後,這位「聖誕老人」被確診新冠。隨後,養老院開始不斷出現感染病例。根據記者消息,12月24日與12月25日這兩天,就有5位老人去世,截止到目前,已經有18位老人因為新冠離世。
  • 探訪鴻禧養老院
    所謂「機構養老」,就是老了以後進養老院。關於養老院的利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曾經拜訪多家養老院,也組織了多次到養老院的慰問演出,也報導過養老院的情況。據介紹,鴻禧養老院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引進臺灣管理和技術的養老院,院長劉耕耘早年在臺灣學習照護工作八年,有豐富的養老院管理經驗。她熱情接待了我們,並帶領我們參觀和了解他們創辦的養老院。
  • 如程夏雨清深度解讀「如程卡」模式:大幅讓利會員,提高民宿入住率
    自8月1日「如程網絡」正式上線以來,這家會員制特色酒店預訂平臺,就引發了用戶的密集關注。   在小紅書、抖音、微博上,隨處可見到許多「如程」打卡遊記和心得,用這些用戶反饋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如程卡」是一個具有超高性價比的產品。
  • 東莞掃黃兩年半:酒店改養老院 一月抵一夜消費!
    兩年半過去,一家曾經的豪華酒店斥資2000萬裝修,即將變身養老院。表演大廳和兩頭鱷魚見證了歲月更替——高端養老院包房一個月5000元,只抵得上原本一夜的消費。曾經紙醉金迷的豪華酒店們,如今紛紛走上轉型之路。這似乎印證著東莞走上了「返璞歸真」的方向。「等東莞不再被誤以為性都之時,沒準兒,那些離開、不敢來的人又回來了呢。人氣回了,酒店自然就活了。」
  • 看了85歲影星牛犇住的養老院,總算明白問題不在養老院,而在…
    節目播出後,這家老年公寓的信息馬上就在網上被扒出來了根據網上的信息,這家老年公寓價格不菲,光是「卡費」就至少得花費50萬,權限最高的高達150萬。而不同房型的年費,最高可達8萬多一年。節目中,幾個年輕明星跟牛犇討論養老院時提到,現在輿論好像依然普遍認為,是那些子女不孝順、沒人管的孤寡老人,才會住養老院。要不是沒辦法,誰會甘願住養老院?大概是這個意思。
  • 看了牛犇住的養老院才明白:為什麼越來越多老人選擇入住養老院
    節目播出後,這家老年公寓的信息馬上就在網上被扒出來了根據網上的信息,這家老年公寓價格不菲,光是「卡費」就至少得花費50萬,權限最高的高達150萬。而不同房型的年費,最高可達8萬多一年。節目中,幾個年輕明星跟牛犇討論養老院時提到,現在輿論好像依然普遍認為,是那些子女不孝順、沒人管的孤寡老人,才會住養老院。
  • 讓墨爾本進入「災難「狀態的養老院!天堂到地獄只是霎那間,究竟...
    3月初,第一波感染高峰來襲,新州Newmarch House養老院成為當地最大聚集性感染事件的爆發地。 這家養老院也被稱之為「連環奪命澳洲養老院」,死亡人數高達20人,確診感染近百人。 6月底,第二波感染高峰出現在維州。
  • 日本東京一養老院12人確診新冠肺炎 或已發生群體感染
    來源:海外網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圖【海外網4月4日|戰疫全時區】據日本放送協會(NHK)4日報導,日本東京都大田區一家養老院中,12名入住人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大田區稱,養老院很可能已經發生了群體感染,正對此進行詳細調查。這家養老院名叫「大田區立特別養護老人之家」。4月1日,養老院裡一名30多歲的男性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名員工負責看護的70人全部接受了新冠病毒PCR檢測,3日晚獲悉,其中12人確診,年齡在50歲至90歲。
  • 疫情下 美國養老院「非正常死亡」或達數萬人
    美國專家指出,在美國各地的養老院,受疫情影響而去世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可能高達數萬人。不久前,83歲的卡羅琳·貝斯特在紐約長島的一家養老院被發現因脫水而去世。今年三月,卡羅琳的女兒道恩·貝斯特讓母親住進這家較有名望的養老院。誰知隨著美國疫情暴發,大量新冠肺炎患者也被送進了這家養老院接受隔離治療。
  • 養老院,拿什麼留住護理員?
    「不管老人有什麼需求,我們都得做到。愛心、耐心、責任心,缺一不可,否則就做不好養老護理員工作。」楊萍對記者說。 招不來、留不住:養老院之窘 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有212張床位的廣外老年公寓,成立於2013年5月,是北京市西城區規模最大的民營養老院。
  • 父母要去養老院,我們該支持還是反對?
    也有人說,「許多人不支持父母去養老院,初衷並不是為父母考慮,而是怕被外人戳脊梁骨,說這家孩子不孝順。」也就是說,不讓爸媽去,真不是擔心他們在養老院寂寞,而是犧牲他們的自主選擇權,來維護自己的面子,這樣特別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