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2020-12-22 閒著說事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等。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

智,就是智慧,從古代發展到現代化的文明,是智慧才讓國人揚眉吐氣,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單簡說就是信任,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公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相關焦點

  •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2020-07-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愧是禮儀之邦用「忠孝仁義禮智信」冠名的城鎮一樣不少!
    忠縣忠縣位於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這些名字是不是很有趣,你也來補充吧!(圖片來自網絡)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當今社會仁義禮智信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所倡導的五大傳統美德、是人性中不可磨滅的光芒!兩千多千來,其對推動道德自律、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中國歷史的可持續性發展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體道德下滑、價值觀扭曲、違法犯罪頻發的今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仁義禮智信」有機的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顯得更為必要,當然有存在的意義。
  • 「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什麼?做人的道德準則
    「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所謂的」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此為倫理原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建社會。詩曰:五常仁義禮智信,一體同心湛然空。仁是千心萬物內,義為我善浩氣中。禮以示乙天之動,智憑空箭覺者通。信本空人真面目,一塵不染萬佛同。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念過書的人也懂得,他也能把這幾句話記住。對待任何人,他會設身處地的想,我這樣對待別人,人家願不願意接受?
  • 何為仁義禮智信,現代應該如何解釋
    何為仁義禮智信,現代應該如何理解根據大中論孟,仁義禮智信有很多擴大版本的解釋,當然如果要問本來的意義的話,儒家其實是人乘宗教,仁對應不殺生,義對應不偷盜,禮對應不邪淫,智對應不飲酒,信對應不妄語。這就是其本來意義。這就是佛法的投人五戒。
  •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前言關於忠孝仁義,老子曾說過一句讓很多人費解的觀點:「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本文著重來探討下忠孝仁義為何伴生邪惡,以及幾個大義滅親的跌宕小故事。小明:「做過這件事情,就說明我是壞人嗎?」小紅:「傷風敗俗,垃圾就是你」小明:「好,就算你是對的,但那是我六七年前的事啊,六七年前的壞人到現在就一定還是壞人嗎?」
  • 《你自己與你所有》-你所謂的仁義禮智信
    只是緩解的都是假象 真實的矛盾和衝突才是生活喪的自欺欺人的主旨 情阿愛阿又是滿口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 又是別人口中飲酒後的放蕩 生性如此何必太執著 人生最終發現什麼都沒有 自說自話的電影罷了。
  • 金庸武俠世界之中的「仁義禮智信」,都有何具體表現?
    董仲舒:「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紅塵闖江湖》系列第12篇武俠小說,是我國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類型,多以身懷絕技的豪俠義士為主人公,講的是「江湖」之中的快意恩仇,因此對於民眾有極大的吸引力。再具體到儒教文化的基礎教義,創始人孔子列舉的是「仁義禮」,亞聖孟子又加了一個「智」,而提出「獨尊儒術」的大儒董仲舒再加了一個「信」字,合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簡稱五常。《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呼籲:人一定要講仁義禮智信,新的一年,從心出發,找回失去的傳統.(附新年首次百七三時繫念法會)
    這些想法看法、這些言論充滿了智慧,我們不能不知道。《左傳》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就是這五條,仁義禮智信,我們統統不要了,都不講了,這個世界上妖魔鬼怪統統出現,為什麼?因為妖魔鬼怪不講仁義禮智信。人一定要講仁義禮智信,我們時下講人格,人格就是做人的資格,做人的資格是什麼?就這五條。這五條要是沒有了,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了。
  • 三國演義變成曹操傳,變得是主角還是仁義
    我記得錢穆先生曾說過史學史是決定中國人性格的一門學問,「義理是評判歷史的標準」,「無了情還談什麼歷史」。曾國藩也說過「讀經史專主義理」。所以說,忠義是貫穿中國歷史始終的,中國的歷史,不可避免的會以忠義善惡的標準去評判。  忠實原著,或者創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會遇到的難題。當然重拍者,都會說自己尊重原著精神,哪怕是創新,也會標榜為更貼近歷史真實的解讀。
  • 此人受江湖人物崇拜,一生忠孝仁義,俠肝義膽
    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所謂三英是指(劉備、關羽、張飛)。曹操非常欣賞關羽膽識才華,想將關羽說服為自己效力。曹操派其張遼和張文遠二人說服關羽。「桃園三結義」劉備作為關羽的大哥,關羽出於對嫂嫂的保護以及二張的情誼,暫且同意歸降曹操。也許很多人會問關羽這樣的大將怎麼會歸降曹操?
  • 後梁太祖朱溫:毫無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的亂世梟雄
    但是,朱溫卻毫無仁義禮智信,更沒有禮義廉恥,儒家思想對他毫無約束力。所以,朱溫註定只能是梟雄,無法完成統一大業。背叛上司 黃巢 ,反戈一擊,追殺起義軍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便陷入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之局面,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亂世,往往造就英雄、梟雄,朱溫就是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後梁太祖,五代十國第一位帝王。朱溫能崛起,得益於 黃巢起義 。
  • 仙境傳說RO手遊 x 魔神壇鬥士聯動7月2日開啟,將「仁義禮智信...
    這一次在「幻想創造器·宴」中,還可以獲取陀神/光輝神/天空神/水神的鎧甲,更有限定家具「輝煌帝鎧甲」、限定坐騎「白炎」/「白炎王」限時獲取,一起將「仁義禮智信」的人類精神銘記於心!一、「義·陀神」→ 時裝 -「義·陀神」:陀神鎧甲現世!
  • 解讀《十月圍城》:閻孝國的忠孝難兩全,二元對立下的悲劇人物
    >,你或許會覺得很荒謬,一部電影怎麼可能同時有兩種定義?是孫文嗎?我認為不是,陳德森在影片中弱化了「革命」的光輝感,甚至沒有過多的闡述何為革命,每個角色或自願或被動的赴湯蹈火,都是一種小家思想做主導的設定,這也是隱晦的忠孝思想表現。
  • 從田樸珺說起,談談什麼是貴族精神?
    說說這個貴族氣質,以田和王的境界,當然知道這樣的言論傳播出去意味著什麼。所以咱吃瓜群眾轟動雀躍搬凳子之餘,她的承禮學院不費吹灰之力家喻戶曉了。從現在的辭海中對貴族的釋義來看,貴族可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褒義詞,很多人調侃田小姐的用詞就跟辭海中貴族釋義差不多,而且差不多之餘,順便把歐洲貴族精神貶得如同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