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世界之中的「仁義禮智信」,都有何具體表現?

2020-12-23 紅塵若鏡

董仲舒:「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

《紅塵闖江湖》系列第12篇

武俠小說,是我國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類型,多以身懷絕技的豪俠義士為主人公,講的是「江湖」之中的快意恩仇,因此對於民眾有極大的吸引力。

而我國武俠小說中的兩位扛鼎人物非金庸和古龍兩位先生莫屬,兩人的風格迥異,但又各富特色和魅力。

其中金庸的小說雖然說的是「江湖」,但融合了許多我國古代的文化,三教九流,醫卜星象,詩詞歌賦,棋琴書畫,甚至連烹飪都不例外——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女主角黃蓉,就曾以兩道精緻而美味的「玉笛誰家聽落梅」和「好逑湯」,徹底折服了嗜吃美食的九指神丐洪七公,這才有機會讓他傳授郭靖武功。

而說到中國傳統文化,自然又以「佛道儒」三教為核心,所以金庸的小說中也大量涉及這三方面的知識,此外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知識分子,金庸先生在儒家文化上的造詣尤其深厚,所以他的小說中又以儒教思想為中心,頗有幾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味道。

再具體到儒教文化的基礎教義,創始人孔子列舉的是「仁義禮」,亞聖孟子又加了一個「智」,而提出「獨尊儒術」的大儒董仲舒再加了一個「信」字,合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簡稱五常。

《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三綱五常也可以說是整個儒教文化的「提綱挈領」,成為了後面近兩千年的國家官方指導思想,金大俠當然也是深諳此道,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仁義禮智信」五個維度的體現,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典型人物。

仁——蕭峰

《孟子》:「仁者愛人。」

仁,其實是孔子思想的絕對核心,在記錄孔子一生言行的《論語》之中曾經多次提及,而且每次的總結都不一樣,也許就連孔子自己都無法對這個概念一言以蔽之,所以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多次予以闡述,希望弟子們能夠綜合起來得出一個相對接近的結論。

這就像是道家的「道」和佛家的「空」這兩種核心思想一樣,很難用一句話來闡明其含義,畢竟「道可道,非常道」,「仁可道,也非常仁」了

不過孟子對於這個仁字有一句經典的話——「仁者愛人」,意思是說仁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愛人,先愛自己,然後愛家人,再愛朋友,愛陌生人,愛仇人,並最終發展到愛天下人,也就是一種博愛的精神。

無獨有偶,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也是如此——「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要求信徒不僅要自己修行增加智慧,同樣要去幫助別人也就是「度人」來增加福德,福德雙全,才是圓滿境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能愛的人越多,就表示越接近「仁」,而金庸十五部作品中的主角雖然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但無一例外都有一顆愛人之心。

但是在這些「仁人」之中,位於翹楚的無疑是郭靖和喬峰兩人,這也是唯二擔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最高評價的角色。

這裡我們拿《天龍八部》裡的蕭峰來舉例,他的經歷極為複雜,命運仿佛和他開了個玩笑一般,他父親本是遼國契丹族的貴族,結果中了算計臨終前把他託孤下來,所以他又在中原長大,自己也一直以漢人自居。

但是一場爾虞我詐的算計和陰謀之後,他終於發現了自己的身世,而中原的親朋好友都不顧他之前為漢族人做出的巨大貢獻,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對他各種排擠和追殺,一直把他逼迫回了北方草原,結果蕭峰又陰差陽錯之下救了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被封為位高權重的南院大王。

書中的耶律洪基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一直想要南下吞併大宋,但是蕭峰並沒有因為自己和中原武林的私人恩怨而遷怒整個大宋朝的軍民百姓——他同樣也不希望遼國的將士們受到傷害,所以最後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來「勸諫」遼國皇帝,而罷免了宋遼兩國之間的一場幹戈。

愛人的最偉大的方式莫過於救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蕭峰卻是救了兩國無數人的命,也包括許多他的仇人——力行近乎仁,而蕭峰為仁則付出了一切

義——胡斐

義字也有很多種解釋,但是在武俠小說之中,自然要更多的體現江湖義氣的這一面。

何為江湖義氣呢?簡單來說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扶危救困,解人之厄,為兄弟不惜兩肋插刀。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這樣的人可以說數不勝數,但是《飛狐外傳》中的胡斐卻表現了一種更高層次的「義氣」——他不僅幫助朋友,同時也對陷入危難的仇人出手相助。

書中有一個特殊的場景,當時商家堡的商老太為了報仇喪心病狂的把不分正邪兩派的許多武林好手都困在了精心準備的鐵堡之中,然後讓人放火準備把他們都燒死,後來胡斐因為年紀輕身材瘦小,從一個狗洞中跑了出來,然後又開門放眾人出來。

但當時他的仇敵王劍傑被煙燻倒了沒發出來,就連他的親兄弟王劍英都被火勢所懾只是外面呼喊而不敢進去,但胡斐卻不顧之前這兩人要殺他的仇恨,在紅花會好手趙半山的幫助下冒險把他救了出來。

胡斐當時還只是個小孩子,但卻體現了江湖中人最高等級的義氣——以德報怨。

禮——黃藥師

《論語》:「不學禮,無以立」

禮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外來說是各種倫理規矩,但從內來說則是對個人感情的約束,所以孔子也說過「克己復禮,為仁」,而一個人如果在禮儀上有所欠缺的話,也是儒家的大忌。

《射鵰英雄傳》裡面有五大頂級高手,每二十五年在華山之頂「論劍」一次,爭奪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號,這五人分別是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以及中神通全真教主王重陽。

而在這「五絕」之中,黃藥師向來以性格怪異,亦正亦邪著稱,行事完全任由本心,最不喜歡受世俗禮法約束,故名「東邪」。

他雖然飽讀四書五經,但卻並不盲目信從,哪怕是孔子孟子這種儒家的聖人也常常被他冷嘲熱諷,甚至還破口大罵,但是他所厭惡的其實只是儒教某些人的繁文縟節和心口不一,對真正的忠孝禮悌之人卻會發自內心的尊敬。

有一次他和歐陽鋒偶然相遇,歐陽鋒就笑談他殺了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因為他最討厭的就是孝子賢孫和酸腐儒生,還把那書生的人頭丟給黃藥師,他以為黃藥師也是同道中人。

但是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黃藥師雖然根本不認識那個讀書人,卻挖了個坑把那人頭埋了,還恭恭敬敬的磕了幾個頭,因為他最尊敬的就是真正的孝順之人,讓歐陽鋒討了個沒趣。

而金庸也是通過黃藥師這個角色表達了他對儒教一些「糟粕」的不滿和嘲諷,但絕不是全面否定儒家思想。

智——黃蓉

儒家思想中「智」的方面主要來源於孟子,大家都知道相對於孔子的溫潤平和,謹小慎微,孟子行事說話都有些不拘小節,每每喜歡用寓言或者誇張或者故意以荒誕的角度來說明問題,並最終達到明理的目的。

而這方面同樣在金庸的小說中有所體現,和絕大部分武俠小說只是一味的鬥狠鬥勇甚至拼命不同,金庸的江湖中不乏「以巧破力,以柔破剛」的案例,也有不少以智慧和頭腦靈活著稱的人物,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和任我行,《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逍遙二仙」和趙敏等等,但是其中翹楚,恐怕還得數《射鵰英雄傳》裡面古靈精怪的女主角黃蓉。

作為五絕中東邪黃藥師的女兒和北丐洪七公的徒弟,但是黃蓉卻是「入寶山而空回,近樓臺懶得月」,武功只能說是普通,不要說和丈夫師父父親這種絕頂高手相比了,就連黃藥師的棄徒梅超風都比不上,但是她的頭腦和智慧卻是異常出色。

有一次他和郭靖去闖完顏洪烈的趙王府為王處一找療傷的藥物,不巧遇到了完顏洪烈請來的梁子翁,歐陽克,沙通天等高手,黃蓉技不如人,所以只能以智慧脫身,這裡面尤其以戲弄歐陽克的場面最令人捧腹。

歐陽克走進圈子,說道:「誰出了圈子,誰就輸了。」黃蓉道:「要是兩人都出圈子呢?」歐陽克道:「算我輸好啦。」黃蓉竟是站立不穩,險些便跌出了圈子。她哪敢再發第二招,在圈中走了幾步,說道:「我要走啦,卻不是給你推出圈子的。你不能出圈子追我。剛才你說過了,兩人都出圈子就是你輸。」

當時歐陽克明明武功高出黃蓉甚多,卻被擠兌的進退不得,只能眼睜睜看她離開。

信——江南七怪

《論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五常最後是「信」,雖然這個是董仲舒加入的,但其實在孔子的思想中同樣極為重要,一個連「守信」都做不到的人,根本就不足以論,只不過是因為太過基本,孔子才沒有特別的提出而已,但絕不代表不需要。

而在江湖之中,同樣對於「一諾千金」的行為非常看重,這裡面就用《射鵰英雄傳》中以柯鎮惡為首的江南七怪來舉例好了。

相比上面的喬峰胡斐黃藥師等高手,江南七怪武藝只能用「相當普通」來形容了,作為主角郭靖的師傅,他們也從嘉興老家先赴漠北,又回京城,再到江南,而隨著郭靖的武功越來越高,周圍或是師友或是敵人也越來越強,七怪就明顯跟不上節奏了,中後期基本變成了打醬油的角色。

但是這七兄妹雖然武功不算高,卻把「信義」二字看的極重,只是因為和全真七子中的長春子丘處機的一句賭約,七個人不惜背井離鄉遠赴大漠,並且一呆就是十八年之久,全心全意的教導郭靖功夫,而當他們再回中原的時候,韓小瑩一個不足二十的江南少女更是早已被大漠風沙消磨盡了如花紅顏,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十八年的青春價值有多大,不言而喻。

但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依然無怨無悔,也正因如此,之前和他們本還有些芥蒂的丘處機把他們視為了生死之交,還特意在書信中高興的說道:「大夢一十八年,世人豈不笑我輩痴絕耶?

所以江南七怪雖然武功只能說是二流,但在做人上卻是擲地有聲,不輸於任何人,只要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哪怕犧牲性命也要做到,頗有幾分「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的味道。

紅塵說

以上就是金庸的武俠世界之中關於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方面的體現。

其實這樣的情節數不勝數,金庸先生作品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可謂浩若煙海,哪怕只是儒家文化這一個維度也不是區區一篇文章所能闡述清楚的,否則也不會有所謂的「金學」一說了,但是紅塵君上面提到的幾個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對於方便簡潔的把握和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有所幫助的。

相關焦點

  • 何為仁義禮智信,現代應該如何解釋
    何為仁義禮智信,現代應該如何理解根據大中論孟,仁義禮智信有很多擴大版本的解釋,當然如果要問本來的意義的話,儒家其實是人乘宗教,仁對應不殺生,義對應不偷盜,禮對應不邪淫,智對應不飲酒,信對應不妄語。這就是其本來意義。這就是佛法的投人五戒。
  • 當今社會仁義禮智信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所倡導的五大傳統美德、是人性中不可磨滅的光芒!兩千多千來,其對推動道德自律、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中國歷史的可持續性發展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體道德下滑、價值觀扭曲、違法犯罪頻發的今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仁義禮智信」有機的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顯得更為必要,當然有存在的意義。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最具中國意蘊的25部武俠電影——仁義禮智信(信)
    影片的故事取材於《射鵰英雄傳》,但卻與金庸的名作並沒有太大的聯繫。王家衛在影片中展示了「解構」的魅力,武俠的故事,被活生生地轉變成了一個後現代的面貌。如果說,王家衛在《東邪西毒》裡表現了什麼武俠精髓的話,那就是他用了一種不可思議的象徵與抒情的手法,講述了「宿命」這個東西的來龍去脈。
  • 無聲夜讀 | 如果我穿越到了金庸的武俠世界中
    每當武俠世界中戰爭不斷,硝煙四起時,我們可以捧著書本閒情雅致,指指戳戳:為何不早點說出真相?為何不斬草除根不留後患?何其快活酣暢!儘管刀劍無眼,儘管戰爭無情,但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總是充滿了一種積極和仁義的精神。
  • 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2020-07-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什麼?做人的道德準則
    「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所謂的」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此為倫理原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建社會。詩曰:五常仁義禮智信,一體同心湛然空。仁是千心萬物內,義為我善浩氣中。禮以示乙天之動,智憑空箭覺者通。信本空人真面目,一塵不染萬佛同。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念過書的人也懂得,他也能把這幾句話記住。對待任何人,他會設身處地的想,我這樣對待別人,人家願不願意接受?
  • 後梁太祖朱溫:毫無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的亂世梟雄
    但是,朱溫卻毫無仁義禮智信,更沒有禮義廉恥,儒家思想對他毫無約束力。所以,朱溫註定只能是梟雄,無法完成統一大業。背叛上司 黃巢 ,反戈一擊,追殺起義軍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便陷入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之局面,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亂世,往往造就英雄、梟雄,朱溫就是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後梁太祖,五代十國第一位帝王。朱溫能崛起,得益於 黃巢起義 。
  • 重溫經典:走進金庸的武俠世界
    《東方文化周刊》月末版伴您領略金庸的武俠世界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浙江海寧查氏,世代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倘若金庸大俠是借祖蔭庇祐,成就今日,聲望無疑會打折扣。不同尋常是在於,其隻身奔赴香江,以一支生花妙筆,揮灑報業王國,古今罕有。柏楊先生說:「很多武俠小說作者,都只為錢而寫。
  • 《你自己與你所有》-你所謂的仁義禮智信
    每天早上醒來都是新的自己這句話如果成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脫出已有的束縛關係 擺脫尷尬的會面 一切都像是新的一般重新開始。只是緩解的都是假象 真實的矛盾和衝突才是生活喪的自欺欺人的主旨 情阿愛阿又是滿口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 又是別人口中飲酒後的放蕩 生性如此何必太執著 人生最終發現什麼都沒有 自說自話的電影罷了。
  • 《白馬嘯西風》:金庸,這裡都是單相思,與武俠有何相干
    《白馬嘯西風》:金庸,這裡都是單相思,與武俠有何相干如果你深愛的人,卻深愛著別人,有什麼法子改變?沒有,除了苦悶就是苦命,這註定是個悲劇,馬家駿愛李文秀,李文秀卻愛蘇普,蘇普愛阿曼,桑斯兒也愛阿曼,阿曼卻愛蘇普,短短的幾萬字的小說,卻轉圈一樣的描寫愛情,描寫單相思。
  • 最具中國意蘊的25部武俠電影——仁義禮智信(禮)
    所以《五毒》中的武俠,是一種自我洗刷的倫理觀。張徹也從他的詭譎中走出,回到雙生時代的陽光時刻。影片中負責清理門戶的關門弟子,一臉純真,但正是這種無邪,才是最終摧毀邪惡的力量,張徹的武俠世界其實一直都很簡單。
  • 金庸武俠人物中誰是大英雄?
    大家會問,既然不是真的,探究這些有什麼意義?回答是有意義!小說人物故事雖然是虛化+虛構,但往往被作者賦予了具有共性的深刻的內涵。作為華語通俗小說大師,金庸先生筆下的諸多人物都值得去探究。金庸先生曾言: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古往今來成功的寫作者,其實最終都是在寫人和人性這個主題,所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 還原想像中的武俠世界,《金庸群俠傳online》以此榮耀鎮世
    而倘若說前者是日系文化在中國網遊產業中的發揚,那麼《金庸群俠傳online》就是中華武俠文化在第一波網遊浪潮中的象徵。       與如今不同的是,彼時的《金庸群俠傳online》絕非掛羊頭賣狗肉,披著武俠外衣,內裡卻是戰法牧體系的虛偽武俠遊戲。而是構建了一個真實且讓人有極大代入感的武俠網遊。
  • 聽,金庸 | 一場交響樂重溫金庸武俠夢!
    小時候,總有些前奏一響起刀光劍影、波雲詭譎的武俠世界就在眼前這些旋律裡藏著我們的武俠江湖藏著我們的赤子之心
  • 紀念金庸:動漫中的金庸武俠世界!
    金庸先生開創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用文字將中華文化中的「俠義精神」深深的扎入了海內外華人的血液中。金庸先生代表了中國文壇的一個時代,他的作品被多次改編成影視劇,這些故事承包了無數中國人的回憶。而他的有些作品也被漫畫化了,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金庸先生的漫畫化後的作品吧。
  • 金庸武俠世界地圖趣談
    ,金庸先生寫了15部武俠小說,以武俠史為歷史,寫了自商朝到清朝,幾千年的兒女情長,幾千年的國讎家恨,訴說著盪氣迴腸的英雄事跡,少年的我們都以為武俠世界中的江湖就是現實歷史中的江湖,幻想自己有朝一日,騎馬喝酒,仗劍走天涯。這15部構建了宏大的武俠世界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江湖,武當少林,光明山頂,武俠地圖上的一個個門派,從南到北,令人有探究的衝動。
  • 不愧是禮儀之邦用「忠孝仁義禮智信」冠名的城鎮一樣不少!
    忠縣忠縣位於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有著名的石寶寨、白公祠、花田溪谷景區等。孝感市據傳以境內有銅人三尊而得名,明代改為銅仁。也有因苗語"懂仁"即高山低地之意演變而來。歷史原遠流長,自然風光秀麗。境內有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梵淨山、天然氧吧亞木溝風景區、大明邊城、世外桃源寨沙侗寨等景點。孝義市
  • 金庸武俠地圖
    ,什麼貞潔清白,通通都是放屁」這群四散飄零的江湖兒女身上都安放了現代人任情至性的夢想金庸先生早已於1972年封筆今天,我們就帶你踏上先生筆下的「江湖」看看那些曾讓你一發不可收拾的故事都發生在哪些崇山峻岭 江南江北,又有哪些你痴迷過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