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境內為什麼生活著兩百多萬土耳其人?

2021-01-17 大明號地圖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地處歐洲中部,是一個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除主體民族外,其還有數百萬外籍人口,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280多萬,約佔德國總人口的3.4%。那麼地處歐亞交界的大批土耳其人為何為會背井離鄉、不辭辛勞地來到德國居住和工作呢?這主要源於二戰後聯邦德國的經濟重建。

1.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勞動力供給之間出現斷層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可以用「奇蹟」來形容。在1952~1965年的13年中,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額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9.8%和7.9%左右,其中進入六十年代後,這兩項指標的數額均超過英法兩國,這意味著聯邦德國成為了歐洲頭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而聯邦德國經濟之所以能迅速恢復並走向繁榮,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德國原有的經濟基礎雄厚。

二是馬歇爾計劃的輸血。1948~1952年,美國共計向聯邦德國提供了16億美元資金,這些資金可謂「新鮮的血液」,對經濟發展起了穩定和促進作用。

三是執行非軍事政策。此舉意味著聯邦德國不必為東西方對抗背上沉重的軍備競賽的包袱,進而集中有限的財力和物力從事經濟建設。

四是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行,即在自由競爭前提下,有意識地對市場進行幹預和調節。

經濟的繁榮一方面使聯邦德國的失業率逐漸下降,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上卻仍然存在大量的空缺崗位,比如1950年有11.8萬個崗位空缺,1955年有20.3萬,1960年則高達46.5萬,這使得經濟發展需求和勞動力供給之間出現斷層,那麼此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

1)本國勞動力短缺。

因為戰爭的破壞、出生率的下降以及教育時間的延長,聯邦德國自身的勞動力極為短缺。比如二戰期間德國軍隊陣亡和失蹤人數將近五百萬,這些大部分是男性,而且屬於青壯人口。可以說,五十年代的聯邦德國已沒有了可用的勞動力儲備,現有的勞動力也因年齡結構變化、養老金的提高而持續萎縮。

2)東德勞動力減少。

1949~1961年,從東德流入聯邦德國的德意志人大約有310萬。但隨著美蘇冷戰開啟,一條總長165公裡的堅固隔離帶在西柏林四周建立起來了,這就是德國分裂的標誌柏林圍牆。柏林圍牆建立後,東西德之間的交流和人員往來被阻斷了,這使聯邦德國失去了東德的勞動力,也使其國內勞動力供應日益緊張。

所以,為了滿足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和大規模重建的需要,以及為了填補大量空缺崗位,聯邦德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廣闊的海外勞動力市場。從1955年起,聯邦德國先後與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土耳其、摩洛哥、葡萄牙、突尼西亞和南斯拉夫籤署了一系列引進勞工的協議。這些國家的勞工在優厚待遇和美好生活的吸引下紛至沓來,成為了聯邦德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其中土耳其勞工的表現尤為搶眼。

2.請神容易送神難

土耳其勞工是聯邦德國客籍勞工中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這與土耳其大力推行勞務輸出政策有關。而勞務輸出政策的出臺,一是土耳其經濟因為盲目的放任自流而出現了混亂局面,二是人口增長迅速,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比如1965年土耳其失業率為1.5%,1970年為6%,而到了1972年,這一數字則上升至10%。其實基於宗教、文化和生活習俗差異等方面考慮,聯邦德國是不願接納土耳其勞工的,所以為防患於未然,來德的土耳其勞工被安上了諸多「枷鎖」,比如居留證和工作許可證的有效期最多為兩年,再比如家屬們不能來德與勞工團聚等。聯邦德國此舉的意圖是將籤證期滿的勞工遣送回國,然後重新招募一批新的勞工,這樣的話,這些來自土耳其的勞工只是聯邦德國的「客人」,他們到來的目的只是出於暫時的經濟需要。

但是聯邦德國的這個如意算盤卻在現實面前低了頭,兩年籤證到期後,大批土耳其勞工不願意離開,因為這裡有比他們家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條件,而企業僱主也不願放人。土耳其勞工們在聯邦德國從事的大多數都是冶金、建築、紡織等艱苦繁重、機械單調的工作,他們任勞任怨,對工資要求又不高,所以用慣了他們的企業主對頻繁招募新勞工的意願不高。最終,在各方的要求下,土耳其勞工的居留和工作許可證的期限一再被延長。1968年,39%的外來勞工在德留居時間超過4年,超過7年的則有13%。而隨著留居時間的無限期延長,禁止家屬來德團聚的規定也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批土耳其勞工家屬扶老攜幼地進入聯邦德國,並在當地生兒育女,這直接導致土耳其移民數量增至百萬之巨,也使德國人擔心的宗教和文化衝突成為了可能。

3.土耳其人與德國社會不易融合

土耳其人在德國居住的時間雖然日益延長,但他們與德國社會的融合程度卻沒有隨之加深。一方面他們有自己的聚居區和活動圈子,另一方面作為擁有悠久伊斯蘭歷史的一國子民,土耳其勞工及其後代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完全根植於伊斯蘭傳統,而這種古老厚重的傳統,必將在德國與基督教文化發生碰撞。比如,土耳其人會在家裡或者工作的地方誦讀《古蘭經》,德國城市中的清真寺數量也日益增多。

在德國柏林土耳其領事館前面的土耳其人

綜上所述,二戰後的德國為振興經濟和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困局,招徠了大批土耳其勞工,這些勞工是德國經濟建設的主力,他們使德國商品憑藉較低的生產成本在國際貿易中具有較大競爭力。然而因為文化差異和缺乏政策引導等原因,土耳其勞工一直游離於德國主流社會。但是外來人與當地社會融合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也就是說,土耳其勞工和德國社會的一體化,一方面需要土耳其勞工突破自身的適應障礙,另一方面則需要德國人和土耳其勞工之間平等和真摯的交流。

相關焦點

  • 亞影風採 | 王婭姝、王宜文《「土耳其-德國」跨族裔電影現象分析》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約20%的德國人有移民背景,在大城市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5%。[2]在所有外來人口中,土耳其人是數量最龐大的一支,目前在德國境內居住的土耳其人已達600萬以上。土耳其人在德國的廣泛分布是由「二戰」後德國一系列移民政策所帶來的。具體而言,土耳其人向德國遷徙的歷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共計四代人。
  • 2020.08.05:德國解除土耳其旅行警告
    《德國解除土耳其旅行警告》 德國聯邦政府昨日宣布取消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對公民前往土耳其艾登、安塔利亞、伊茲密爾和穆拉旅行的警告。聯邦政府在聲明中指出:「前提是,旅客必須嚴格遵守土耳其政府發布的旅行防疫規定。」
  • 作為一個土耳其人,我為什麼愛中國?(組圖)
    因此連續幾天在土耳其境內發生的反華遊行,並非僅是今日的問題。讓我們回到僅僅兩周以前,土耳其在中國「火」了,兩國實現了電子籤證,伴隨著《花樣姐姐》、《花兒與少年》等真人秀節目在土耳其拍攝,中國形成了土耳其旅遊熱的浪潮,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就不時在朋友圈曬出在土耳其旅遊的照片,似乎每個中國人都在談論土耳其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甚至在地鐵上,我看到有人手捧iPad看《花樣姐姐》。
  • 土耳其採用這些手段,終於讓國內的人安靜了
    在帝國時代,這些人成為了蘇丹的臣民,便有機會向土耳其核心移民,而等奧斯曼帝國崩潰,現代土耳其共和國出現之後,這些人就成為了民族國家土耳其的不穩定因素。 今天我們就來認真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土耳其人。 我是誰? 說起當代土耳其人的代表,不用多提,看總統埃爾多安就可以。
  • Netflix《指定倖存者》證實在土耳其被「禁」
    應土耳其審查委員會的要求,Netflix最新撤下了政治驚悚劇《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中的一集。據悉,被撤下的這集來自第2季中的第7集,Troy Caylak在其中了一位虛構的土耳其總統。「根據土耳其監管部門的要求,為了遵守當地法律,我們將《指定倖存者》中的一集從土耳其境內撤下。」
  • 歐盟和美國:幾乎同時制裁土耳其,但埃爾多安不會屈服
    全球熱點衝突地區,都有土耳其軍人的影子,兵發敘利亞境內,炮擊土敘邊境北部駐紮的美軍營,迫使美軍撤出了土敘邊境,對美國的盟友庫德人實施了軍事打擊,設置了數深入敘利亞境內32公裡,延綿400公裡的所謂「安全區」。
  • 土耳其人和庫德人,有何歷史恩怨?
    庫德人則認為小亞細亞半島的東南部是庫德人的,但土耳其人卻認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公元1575年徵服庫德人後,小亞細亞半島當然是土耳其的。庫德人雖然被奧斯曼土耳其徵服,但有些土耳其人認為現在之所以出現庫德問題,就是因為奧斯曼土耳其時期對庫德人的管理相對比較寬鬆。庫德人臣服於奧斯曼土耳其,卻有非常大的自治權。
  • 德國為何不願制裁土耳其?聯手法國歐盟無人可比,撐不起大國形象
    如果論到國際地位的話,德國雖然談不上有多大的名氣,但是德國在歐盟之內影響力非常大,幾乎擁有與法國一樣的地位,如果德國願意的話,在國際社會當中也有相當大影響的,完全可以以整個歐盟為後臺,但是在許多人眼中德國失去大國之風!
  • 土耳其豹2坦克團遭重創!世界最強坦克打不贏,上百精銳慘遭全殲
    據美國媒體報導,最近一段時間,土耳其軍隊將其大量主力裝甲部隊部署到了敘利亞境內,尤其是讓土耳其引以為豪的德制豹2A4主戰坦克,這些主戰坦克是土耳其裝備的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也是土耳其裝甲部隊的絕對王牌。然而在伊德利卜前線,這些豹2A4主戰坦克的表現非常糟糕,土耳其在前線損失了大量的該型主戰坦克。報導稱,這些豹2A4主戰坦克是德國國防軍退役的產品,在21世紀初,當時德國和土耳其之間關係比較友好,因此在土耳其的請求下,德國同意將354輛退役豹2A4主戰坦克賣給土耳其。
  • 為了安全,土耳其豁出去了
    中東的3000多萬庫德人,有自己的語言以及文化,在庫德山區(庫德斯坦地區)遊牧生活了數千年,如今人口橫跨四國(敘利亞、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既是中東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又是全世界沒有自己國家的最大民族。卻仰鼻息於各大國。而敘利亞內戰,忽然就給了庫德人一個絕佳的自治機會。
  • 土耳其被德國軍艦教訓,埃爾多安或成第二個卡扎菲
    據俄塔社11月23日報導,土耳其外交部當天召見了歐盟、義大利以及德國的使館人員,抗議德國軍艦「漢堡」號在歐盟組織的地中海軍事行動中對土耳其商船進行非法攔截搜查,認為沒有經過埃爾多安政府以及船長的同意。同時土政府還強調該船正在前往利比亞的米蘇拉塔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沒有違反武器禁運的要求,目前土耳其外交部代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經向歐盟遞交了外交照會,要求做出相關賠償,否則將對希臘採取相關報復行動,不排除動武。在俄媒看來無論德國此次搜查行動出於何種目的,都是對土耳其釋放地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那就是北約大有發生內訌的肯可能。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葉卡捷琳娜下令,專門給德國人制定一項更加特殊優厚的條件:誰開發土地,土地就歸誰,而且還給予一定時間的免稅,也不用選擇東正教,可以隨意保留自己的宗教。在葉卡捷琳娜優惠政策的吸引下,更多的無地德國人選擇來俄國。當時德國境內戰亂不斷,很多民眾生活困難,他們希望通過移民改變命運。
  • 【大事件】土耳其扣義大利20萬口罩/15人聚餐被起訴/德國捐7噸物資給義大利
    ① 義大利20萬口罩被扣土耳其機場近日,義大利採購的20萬隻口罩在土耳其安卡拉機場被海關扣下
  • 炮戰吃癟後,面對伊德利卜戰局,土耳其還有什麼牌可以打?
    正是土耳其的這個另類存在給俄羅斯撬動北約圍堵帶來了希望,所以,俄羅斯為了把土耳其拉倒俄羅斯一邊,給了土耳其很多的利益讓步,確切的說應該成為利益交換更恰當。美國同樣要拉住土耳其,煩歸煩,但土耳其一旦倒向俄羅斯,會削弱北約組織的實力,同時美國臉上也不光彩。土耳其正是看準了美俄的心態,利用它老油條的智謀和美俄來了一場牌桌上的博弈,結果土耳其打出了張張好牌,屢屢得利,堂而皇之地進入敘利亞。
  • 疫情折射水靜流深的特殊關係:中亞兩大國為何率先與德國復航
    哈於8月陸續與阿聯、德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復航,9月又與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復航。烏則於9月與土耳其、阿聯、德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復航。其中,除中亞本地區國家外,阿聯、土耳其和德國均是哈烏兩國的復航對象。阿聯、土耳其由於宗教、民族和文化上的傳統聯繫,一直與中亞國家過從甚密,因此哈、烏與阿、土復航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與德國這個在地理、宗教、文化上都相距甚遠的國家復航則顯得有些突兀。目前,德國是唯一一個同時與哈、烏兩國實現復航的歐洲國家,甚至是唯一的西方國家。
  • 土耳其為何那麼好鬥?
    真心納悶:土耳其為什麼這麼好鬥? 02 大國夢是原因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斯曼帝國面臨被肢解的局面。關鍵時刻,凱末爾將軍挺身而出,建立了如今的土耳其,並且進行了伊斯蘭世俗化實踐。 但到了埃爾多安時代,土耳其開始回歸傳統。
  • 俄制飛彈呼嘯發射,打爆土耳其豹2坦克,阿薩德:入侵者下場
    據敘利亞當地媒體最新報導,雖然敘俄聯軍搶在土耳其前面接管了庫德武裝的大部分地盤,但是土耳其軍隊依舊在前線發動試探性進攻,而庫德人也不願意接受目前的戰局,在得到了敘俄陣營的力挺之後,展開了對土耳其的大舉反攻,有消息稱,近期俄軍向庫德武裝提供了大批反坦克飛彈在內的急需武器裝備,用於應對土耳其的裝甲部隊
  • 德國之聲中文網:土耳其再次屏蔽Twitter和YouTub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土耳其再次屏蔽Twitter和YouTube 中國日報網 2015-04-07 14:35:07 中國日報網4月7日電(遠達)由於涉嫌傳播一張被劫持的人質照片,Twitter和YouTube近來在土耳其遭到封殺。
  • 走進德國清真寺,我看到了什麼?
    >土耳其人聚居區。,目前有約五百萬土耳其人,是目前在德外國族裔的最大群體。 大規模土耳其人移居德國的歷史要追溯到五十多年前,二戰後,德國人口數量驟減,勞動力不足,社會元氣大傷,為了戰後重建,德國從南歐大量招攬外籍勞工。1961年,彼時的西德政府與土耳其籤訂了招工協議,大批土耳其人作為勞動力開始移居德國。 五十多年過去,至今,德國境內依然有當時土耳其勞工的後代,已經是第四代移民。
  • 10.8日友誼賽賽事預測:德國vs土耳其,荷蘭vs墨西哥
    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2點45分,國際友誼賽一場焦點戰打響,德國對陣土耳其。接下來為迎接歐國聯的到來,雙方需要一場友誼賽來磨合以及調整狀態。德國主帥勒夫表示,球隊一直缺乏效率,要變得更加穩定跟找回飢餓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