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2019年離婚對數5.4萬 婚齡未滿5年者創近10年新高

2020-12-22 臺灣頻道

原標題:島內2019年離婚對數5.4萬 婚齡未滿5年者創近10年新高

  中國臺灣網7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統計,去年島內民眾離婚對數總計5萬4000多對,平均1天離婚148對,有半數離婚者結婚未滿9年,其中結婚未滿5年者共1萬8000多對,佔整體離婚率的34.6%,比重最多,相較10年前的27.6%,創下近10年新高。另外,去年同性別有2939對完成結婚登記,其中110對離婚。

  根據該部門最新統計資料,島內去年離婚總計5萬4346對,其中不同性別5萬4236對,相同性別110對。整體而言較前年減少56對,離婚對數連續2年下降。不過,結婚未滿5年離婚者,去年有1萬8816對,佔整體離婚率的34.6%,比重最多,創下近10年來新高。近3年分別為33.9%、34.29%、34.62%,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

  統計顯示,島內去年離婚的平均婚齡是8.2年,較前年減少0.08年,即半數離婚者婚齡未滿9年。不僅如此,婚齡超過30年者,離婚率也有增加的趨勢,近3年分別為5.28%、5.56%、5.78%。

  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稱,隨著經濟社會演變,婚姻維持考慮因素更加多元,島內近10年離婚對數呈波動趨勢。(中國臺灣網 李寧)

(責編:劉潔妍、楊牧)

相關焦點

  • 臺灣民眾去年5.4萬對離婚,其中一方為陸配者佔近10%
    臺當局「內政部」統計,去年島內民眾離婚對數總計5.4萬對,已經連續2年下降,半數離婚者婚離未滿9年,其中,其中結婚未滿5年者共1萬8816對,佔34.6%最多,是近10年新高,結婚滿5年未滿10年佔22%居次。
  • 臺灣鬧「人荒」 製造業職缺創近13年同月新高
    華夏經緯網2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當局勞動部門26日表示,據旗下的 「臺灣就業通」統計,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批發及零售業徵才人數的月增幅與年增幅均呈現2位數成長,其中 「製造業」職缺創下近13年同月的新高。
  • 去哪兒網:「人生第一張機票」預訂量創近5年新高
    12月2日,去哪兒網對外發布,今年通過去哪兒網購票的用戶中,有934萬人是第一次坐飛機,這個數量創近5年新高。去哪兒網CEO陳剛表示,儘管行業面臨非常大的困境,但去哪兒網在2020年仍將實現盈利,新交易用戶量維持數千萬量級增長,其中三線以下城市用戶佔近半數。
  • 離婚明星的婚齡有多長?張雨綺2年,楊冪5年,而他們結婚13天就離婚了
    在娛樂圈中明星之間的分分合合已經是非常常見了,不僅是戀愛,甚至離婚的明星也很多。而這些離婚的明星婚齡也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有些夫妻還是甜蜜了一段時間才離婚的,但有些剛結婚不久就離婚了,看起來就像是鬧著玩一樣的,那現在就來看看離婚明星的婚齡有多長吧。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北京寫字樓空置率創近10年新高
    【北京寫字樓空置率創近10年新高,明年可能更嚴峻】高力國際發布數據,今年北京寫字樓空置率繼續走高至19.4%。 空置率上升的同時,寫字樓租金明顯下調。今年北京寫字樓整體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351元,同比下降8.4%,降幅也創近十年新記錄。
  • 2019年網絡詐騙人均損失創近六年新高金融詐騙是禍首
    1月7日,360企業安全集團、360獵網平臺發布《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詐騙人均損失創近六年新高,其中金融詐騙是禍首。一線城市成騙子「淘金地」 報告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網絡詐騙舉報的數量和人均損失來看,這六年間,儘管網絡詐騙的舉報數量有所起伏,但人均損失數額卻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 寶馬2020年全球銷量232.4萬輛 創26年新高
    原標題:寶馬2020年全球銷量232.4萬輛 創26年新高   根據寶馬集團公布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寶馬集團的全球新車銷量(包括寶馬品牌、MINI品牌和勞斯萊斯品牌
  • 2020年上海土地出讓金同比翻番 二手房成交量創4年新高
    原標題:上海土地市場 開閘「放水」同比翻番, 2020年一二手均創4年新高「33平方米、1984年的『老破小』、成交價655萬」,近幾日,上海浦東梅園三街坊一套房源的相關數據,在不少中介客戶群裡炸鍋了。這套房源單價超過19萬元/平方米,堪比上海二手房標杆區域徐家匯的學區房價格。
  • 臺56.4%企業第3季有意徵才 均薪2.9萬創4年新高
    華夏經緯網6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景氣復甦,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保2有望,帶動企業2017年第3季用人、給薪上升,尤其,平均月薪達2萬9074元(新臺幣,下同),創近4年新高。據報導,臺灣1111人力銀行30日公布2017企業第3季徵才意願調查,第3季有意徵才的企業,佔受訪企業的56.4%,較上季的55.3%略增1.1個百分點,也比2016年同期的54.2%微幅成長2.2個百分點。企業徵才主因為「填補人力缺口」、「例行性徵才」及「業務量大增」,在產業別方面,以「信息科技業」、「工商業服務」及「民生服務業」徵才意願較高。
  • 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創10年新高
    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創10年新高海運新聞國際船舶網2020-08-18 15:08:51閱讀:8受益於運價運量雙雙上揚以及油價下跌,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不但成功扭虧為盈,獲利更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 臺灣2020年新生兒創歷年新低 人口首度出現負增長
    本文轉自【中國臺灣網】;臺灣2020年新生兒創歷年新低。(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月9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島內2020年出生、死亡人數出現「死亡交叉」,全臺新生兒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死亡數則為17萬3156人,首度出現負增長,總人口數為2356萬1236人。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創74年新高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表示,截至12月27日統計,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為24.62℃,創74年新高。氣溫升高的同時,2020年臺灣降雨較往年大幅減少,中部地區降水僅有往年的五至七成,旱情嚴重。
  • 北京寫字樓的「至暗時刻」:空置率創10年新高
    北京寫字樓的「至暗時刻」:空置率創10年新高 摘要 【業主降租吸引租戶!北京寫字樓的「至暗時刻」:空置率創10年新高】受供應量偏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北京寫字樓市場正遭遇「至暗時刻」。為吸引租戶,不少寫字樓主動下調了租金,並使得今年的市場租金水平下降了8.4%。
  • 臺北市申請大量解僱企業創9年新高 計劃解僱3970人
    中國臺灣網12月28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遠東航空、臺北文華東方酒店等知名大型企業紛紛裁員,臺北市勞動局統計,今年至11月已收到101家企業通報申請大量解僱,件數是9年來最高,計劃解僱人數多達3970人。
  • 家樂福中國利潤創7年新高 未來5年開設300家門店
    據悉,2019年第四季度,家樂福中國的利潤及經營性現金流數據同比大幅度改善,創7年來新高。數據顯示,在加入蘇寧不到一個月的家樂福,首次參戰蘇寧雙十一大促,加入「1小時場景生活圈」,3小時銷售破億、5小時達成2018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累計銷售31.2億,同比增長43%。
  • 2020年以太坊10個關鍵指標已創歷史新高
    ETH 期權開放興趣創歷史新高數據來源:Skew期權的公開權益是指未行使期權的總流通價值。而以太坊的這個指標已經接近 10 億美元。雖然從大的方面來看,這個數字還是相對比較小的,但它確實給了我們一些關於網絡的重要啟示。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在上述多種因素下,2019年民間投資明顯增加,臺灣主計部門於11月底將全年民間投資增長率由原估計的5.01%調高為7.61%,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在民間投資增長帶動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升到1.93個百分點。    臺灣經濟增長率高於亞洲其他三小龍,顯示了臺灣經濟有較強的忍性與競爭力,但仍屬低增長,持續低於2019年世界經濟平均3%的增長水平。
  • 韓國2019年結婚率跌破5‰
    中新社首爾3月19日電 (記者 曾鼐)韓國統計廳19日發布報告稱,2019年韓國粗結婚率為4.7‰,創下1970年有記錄以來新低。  粗結婚率指一年中每1000人的婚姻申報數量。韓國結婚人數曾在1996年達到峰值43.49萬對,此後19年中每年結婚人數超過30萬對,但自2016年起,每年結婚數低於30萬對。粗結婚率從2012年起持續下降,在2015年跌破6‰,2018年僅為5.0‰。2019年,結婚人數和粗結婚率再創新低。
  • 2020年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今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 年內21次創近5年新高,金融、地產股備受青睞
    而這只是年內險資舉牌熱潮的一個縮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險資已合計舉牌21次,創下近五年新高。2016年至2019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案例分別為11次、10次、10次和9次。與2015年前後中小險企耗資數百億激進舉牌A股上市公司、謀求控股權等不同,今年舉牌的險企以大型險企為主,以財務投資或戰略協同為舉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