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刮痧》到《孫子從美國來》:聚焦中西方文化的衝突與協調

2020-08-23 小生講史

堅持本土文化描述的獨立電影,才能夠提供一些文化的差異性。我越來越覺得,只有在差異中人類才能找到情感的溝通和位置的平衡。

前不久,大學同學為了緩解小生之無趣生活,便傾心推薦了《刮痧》、《孫子從美國來》、《城南舊事》、《九品芝麻官》等四部電影,電影主題千差萬異,小生看了久久不能平,便思索著把《刮痧》與《孫子從美國來》加以糅合,期望呈現出其中的主題共性。

《刮痧》電影海報


《刮痧》由鄭曉龍2001年執導的一部電影,它聚焦大同父親在美國為孫子刮痧治病反被人以虐待兒童罪告上法庭的故事,以悲劇化的內容講述了中西方文化的衝突與協調。

《孫子從美國來》電影海報


《孫子從美國來》由曲江濤2012年導演的一部電影,它以皮影戲傳承人老楊頭與美國孫子布魯克斯之間的故事為主線,用喜劇化的內容來敘述東西方文化的排斥與包容。

一、《刮痧》:悲劇化的故事下,是中西方文化衝突的銳化

話說北京青年許大同在美國奮鬥8年,終於實現自己的美國夢:擁有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兒子以及社會地位和可觀的收入。

許大同實現夢想的演講


「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了,來到美國經過八年的努力、拼搏,終於實現了美國夢」。

但不幸的是,因為其父運用傳統中醫療法為孫子丹尼斯刮痧治病,他頂替父親被人以虐待兒童罪告上法庭,之後更是發生了一系列如:兒子被福利局收養,他被警方列入危險人物之列,工作無望、父子相離、夫妻分居等悲劇化的故事。

對於我們來說,刮痧作為我國傳統中醫療法,爺爺使用刮痧給孫子治病本無可厚非,但為什麼會牽涉出一系列悲劇化劇情呢?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衝突。

(1)文化特性的衝突

刮痧作為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之一,它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以觀察事物經絡與命理為出發點,帶有命理精神性特點;而西方文化偏重於實證與科學,它的醫學以解剖、化驗為起點,主要偏向物質化的特點。於是,當兩者相互碰撞之時,有些事便難以說得清楚、道得明白,「刮痧在中國幾千年了,到了美國怎麼就說不清了呢?」爺爺萬般無奈地說!

(2)法律觀念的衝突

在中國,法律的執行往往摻雜著人情的內容,當我們試著拋開刮痧這主要矛盾,單單以父母虐待兒童來說的話,其實法律的界限還是比較模糊、法律的效力還是有限的,甚至連青少年保障機構都缺少;但在西方,法律是公正、理性的代名詞,是不容摻雜任何人情的,而且,西方人的保護婦女兒童意識很強烈,不止有專門的保障機構與舉報特權,而且社會、政府對此的關注度也很高。

所以,當丹尼斯帶著滿背的刮痧痕在醫院被發現時,相關人員如政府人員、鄰居、好友紛紛行動起來,才會有了大同兒子被福利局收養,他被警方列入危險人物之列,工作無望、父子相離、夫妻分居等情況的出現。

許大同夫婦被阻撓看孩子


(3)衝突銳化的終點是協調

當大同經歷一系列的失望之後,他依然不減對孩子的慈愛,為了履行自己對兒子的承諾,他不惜偽裝成聖誕老人順著水管爬上八樓,所幸的是:他的好友昆拉感於他的人性,特意去颳了痧以此證明了大同的清白。

這是昆拉第一次且真正接觸到中國文化的開始,也是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衝突過後的協調標誌。

二、《孫子從美國來》:啼笑皆非的劇情背後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1)語言的碰撞與融合

在《孫子從美國來》中,爺孫倆的跨文化交流首先直指語言上的矛盾,老楊頭操著一口流利的地方方言,一句「你長得跟小鬼樣,讓村裡人笑話我」使還曾學過漢語學的布魯克斯摸不著頭腦;另一方面,老楊頭作為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對英語一竅不通,當孫子索要「漢堡包」時,他自然一頭霧水,這便是語言的障礙。


老楊頭不知道漢堡包時的表情


為了更好照顧孫子生活,老楊頭專程跟文化站長學了「狗」和「日」兩個單詞,並在多次管教布魯克斯時說出「dog sun」,顯然,這是老楊頭在交流碰壁之後自覺性的文化交融行為

(2)飲食習慣的交流

在飲食文化方面,中國人自古講究「味」的感性享受,對食物的美味追求到了極致而缺少營養問題的關注,從老楊頭吃油潑麵配一顆蒜便可窺見一二,因為油潑麵作為陝西傳統特色麵食之一,本身就極具酸、辣口感,再配上調味的蒜,可以說,此時的味覺已然達到了極致享受;

老楊頭吃油潑麵配蒜


西方飲食注重實用性,更多強調食物營養成分的攝取,較少注重口味的享受,從布魯克斯堅持吃雞蛋、牛奶、漢堡包等高營養食物,明顯看出他觀念上對營養的依賴,可當爺爺找不到漢堡包,如法炮製了中國式漢堡包——肉夾饃之後,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這說明布魯克斯已然在適應中西飲食文化上的差異了。

(3)價值觀的求同存異

其一:中國傳統婚姻講究身家清白、門當戶對的家庭義務關係,這與追求個人權利與夫妻興趣契合的西方婚姻觀大為不同,當看到兒子楊棟梁帶回了洋媳婦及其前夫的兒子時,老楊頭徹底不幹了,因為這不僅違背了他心目中的身家清白、門當戶對的婚姻觀,更逃避了婚姻為家庭服務的義務與責任(兒子從未與他商量過)。

老楊頭髮火劇照


但是,在與布魯克斯的朝夕相處中,他漸漸喜歡上這小傢伙並在離開時候滿滿的不舍,這不正說明了老楊頭在這場中西方婚姻價值觀上的取捨與協調嗎?

其二,在中國傳統英雄取向上,孫悟空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神化」英雄,而在西方,「人化」的蜘蛛俠更受推崇,當布魯克斯的蜘蛛俠與老楊頭的孫悟空在皮影下嬉戲,這體現了中西方文化價值觀領域的交流。

快離別時,布魯克斯問爺爺:「孫悟空真的能打贏蜘蛛俠嗎?」,老楊頭回答:「他們為什麼要打架呢?他們可以做好朋友,一起保護我們的地球」。此話一出,便直接升華與深化了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追求協調的電影主題。

老楊頭與洋孫子幸福時刻


相比於《刮痧》,《孫子從美國來》從表現形式到故事情節,它是比較詼諧且徐緩的,但兩者的落腳點最終都走向中西方文化衝突與協調,都在引導著人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思考。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若干思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當前各國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更加頻繁,這就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文化交流意識,在交流中學習、在碰撞間交流。

(1)樹立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經濟全球化影響了政治、文化等方面,文化的全球化又是以西方精神、文化價值觀為內核發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強文化開放的同時,要樹立文化自信,因時而變、與時俱進和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自覺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當代價值,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堅持文化開放,理性看待外來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們要以博大的胸懷去迎接外來文化,對於世界文化中的積極、有利成分,我們因地制宜地去吸收,使之內化成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生的血液,從而助推中國的發展;對於世界文化中的不利影響,我們要強化文化安全意識,堅決抵制它的不利影響。

總之,我們要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時,堅持文化開放,理性與世界文化做好良性的互動,在交融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兼收並蓄,不斷提升自己,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文:小生講史(另闢蹊徑看世界)

圖: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普通的《刮痧》到了美國就成了「虐待」文化差異太害人
    不過在二十多年前還不是這樣的場景,2001年上映的電影《刮痧》是一部揭示東西方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的經典影片,主要反映了20世紀末中美文化交流中面臨的典型困境。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能還不會考慮到那些問題。
  • 以電影《刮痧》為引來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隨之而來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亦顯露出來,突出表現為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這種現象在亞洲尤其在中國更為顯著,中西方文化與新舊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處可見。 前不久我在一本電影雜誌中看到一篇介紹電影《刮痧》文章,從中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 刮痧的方式引發出誤會,差點讓家庭破碎,一部電影講述中西方差異
    刮痧的方式引發出誤會,差點讓家庭破碎,一部電影講述中西方差異。談到中西方的醫學文化,那就是是中西醫之間的不同,而對於是中國人的我們,似乎對刮痧的治療方法都是相信並且理解的,卻不知道在美國這樣的西醫國家裡,刮痧都是不被認可且沒有文獻記載的;何處能夠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呢?
  • 從鄭曉龍執導的《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鄭曉龍孫子丹尼斯肚子疼,從北京來的爺爺給他刮痧了。在第一次庭審過程中,許大同為父親頂替了罪名,試圖向法官證明刮痧有科學依據,卻因文化差異,一時無從說起。律師朋友約翰得知丹尼斯背後的傷痕後,同樣認為他傷害了自己的孩子。
  • 視點:電影《刮痧》刮出的文化
    關於電影——對《刮痧》的認識與解構  看完電影《刮痧》,就有了「庖丁解牛」的衝動。是因為離開影院後,這些個情節縈繞腦際,一時揮之不去,久久回味,竟咀嚼出中滋味。  分鏡頭1:來美8年的許大同(梁家輝飾)事業有成,在行業的年度頒獎大會上,大同意氣風發:「……今天我獲得這個獎,證明美國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家。
  • 刮痧: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囧事
    最為突出的便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片《刮痧》講述的便是中西文化碰撞中一個家庭的遭遇。電腦動畫設計師許大同與妻子簡寧在美國奮鬥了八年,事業有成,兒子丹尼斯聰明可愛,一家人和睦幸福。許大同的老父親從中國來探親。一天,丹尼斯患感冒與爺爺一起呆在家中,爺爺因不懂英文不知道該給孫子吃哪種藥,便用中國傳統的刮痧療法為孫子治病。
  • 《刮痧》:一個隱喻
    當年有人評論說,這部電影反映了文化的衝突。現在來看,真的沒有什麼「衝突」,只有希望被美國文化理解、接納的謙卑與渴求。》講述了美國一個華人移民家庭,因為老父親(朱旭飾)為孫子用刮痧療法治療肚子疼,而陷入被警方指控「虐待兒童」的法律糾紛,由此展開一系列故事。
  • 《刮痧》|跨文化差異的縮影
    原本歡歡樂樂,滿滿登登的生活可謂是羨煞他人,但一次意外把一切都打破了,令美好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5歲的兒子生病了,老父親用中國民間傳統的刮痧幫孫子治病,留下的痕跡被醫生無意中發現,大同夫妻繼而被控告虐待兒童,面對對刮痧這一傳統中醫療法一無所知的美國法官,面對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許大同百口莫辯,因為這件事,父子與夫妻都不得已的分開了。
  • 電影《孫子從美國來》:從中西方文化觀念入手探討親情的包容性
    兩代人之間的隔代親情,雖然有隔閡和衝突,但是在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面前,最終將回歸人性的本質而歸於和解,在愛與關懷的支撐下體現親情的包容性。從陌生抗拒到依依不捨,這種情感變化溫馨而真實。2012年2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了一部講述祖孫隔代親情的現實電影,在巧妙引入中西方不同思想和文化觀念的同時,以親情為引子,探討傳統文化、親情以及價值觀差異。啼笑皆非之餘,給人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
  • 電影《孫子從美國來》:從中西方文化觀念入手探討親情的包容性
    兩代人之間的隔代親情,雖然有隔閡和衝突,但是在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面前,最終將回歸人性的本質而歸於和解,在愛與關懷的支撐下體現親情的包容性。從陌生抗拒到依依不捨,這種情感變化溫馨而真實。2012年2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了一部講述祖孫隔代親情的現實電影,在巧妙引入中西方不同思想和文化觀念的同時,以親情為引子,探討傳統文化、親情以及價值觀差異。啼笑皆非之餘,給人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
  • 從電影《刮痧》,來看中美文化的差異與碰撞!
    不同文化引起的悖論中西文化的不同,這是一句當下時髦的用語,但在許多時候,它是抽象的,並常常抽象到似是而非的地步。但在《刮痧》中,這種不同文化的存在和相互之間不可避免的碰撞,卻是實實在在,是有血有肉的。孩子不舒服,爺爺給孫子刮痧,在中國民間,這是一種治病的手段,是一種人道的表現,因為這種醫療方式,在中國已流傳了幾千年,早已成為了一種傳統,而且具有文化的意義。
  • 梁家輝主演的《刮痧》深刻的演繹了中美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每種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特點,當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難免產生衝突。電影《刮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講述了中美文化之間的一些不同。本文主要從價值觀的角度,分析電影《刮痧》中折射出來的中美文化衝突。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文化界推崇孫子文化大有人在
    美國對《孫子兵法》的濃厚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文化層面,美國需要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對此,美國文化界人士樂此不疲。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受美國政府委託進行了包括《孫子兵法》在內的一項專門研究。2006年,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丹·布盧門撤爾與助理研究員克里斯多福·格裡芬合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理解戰略配合默契的舞蹈》,副標題是《美國必須理解中國的文化和策略》。
  • 《孫子從美國來》:低成本高口碑的跨文化交流電影
    《孫子從美國來》是2012年由曲江濤拍攝的電影,這部投資80萬的小成本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分,片中塑造的中國爺爺幽默風趣,外國孫子調皮可愛,性格迥異的爺孫二人相處的過程體現了別樣的中西文化碰撞。跨文化傳播通常指的是在兩種或者更多的文化之間,比較對話距離、自我暴露程度以及衝突解決方法等特定人際變量的理論與研究。
  • 《刮痧》療法與美國夢,「寄人籬下」的悲愴與悽涼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許大同(梁家輝飾)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業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但是隨後降臨的一件意外卻使許大同夢中驚醒。
  • 豆瓣7.5《刮痧》:烏龍捧腹之外、苦苦找尋的文化歸屬感
    引起這場鬧劇的卻是中國傳統的刮痧療法,在國內備受推崇的刮痧療法,在國外竟被掛上虐待兒童的由頭?一場文化歸屬感的找尋:黃皮白心的「香蕉人」來美追求事業的遊戲設計師許大同,在美國奮鬥八年,終於事業有成。這場突如其來的由刮痧引發的鬧劇,也使得夫婦倆兒在苦苦承受痛苦之外、找尋著自己的文化歸屬感。
  • 難得一部不裝逼的片子《孫子從美國來》
    一部認認真真不裝逼的片子,《孫子從美國來》。幽默的臺詞更體現在爺爺和孫子接觸的過程中。影片中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還有西方文化。孫子布魯克斯就是美國文化的代表,這個孫子沒有中國血統,卻因為棟梁和她媽媽在一起,於是成為楊老頭的孫子。受傳統觀念影響,家中有這樣一個黃毛孫子實在是丟人,於是,爺爺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後來紙包不住火,他便索性把孩子的黃毛染成黑色:還是黑頭髮好啊!(看孫子生無可戀的眼神)
  • 可敬的"愚昧和狹隘" 由電影《刮痧》說起
    耐不住媒體對電影《刮痧》的炒作宣傳,我也借來碟片看了一看。的確不錯,導演很會選視角,從小處入手,卻展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一中國老人在美國採用刮痧這一傳統中醫療法給孫子治病,被人偶爾發現孫子身上的刮痕,誤以為家長虐待未成年人而訴至法庭,從而引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最終竟鬧得一個祖孫三代家庭分崩離析。  故事就這麼簡單,所揭示的問題也很明確。
  • 看蔣雯麗的故事,第一篇與香港影帝梁家輝聯袂出演電影《刮痧》
    故事是從一一個遠赴美國並在美國跌爬滾打終於混出了名堂的中國家庭身上開始講述的:因為小孫子肚子疼而爺爺初來乍到不懂得英文只好用刮痧這中國傳統中醫療法給孫子止痛,偶然間孫子去醫院看病脫了衣服卻被醫護人員看到了背上的青一片和紫一片的瘀痕,以為是家庭暴力,便由此引發了矛盾開始了《刮痧》的全部故事內容。
  • 刮痧電影了解一下
    刮痧這部電影據說這是最能體現中美文化差異的電影。看了以後覺得果然是名副其實,裡面的矛盾衝突表現得淋漓盡致,能夠引起人的思考。同樣也有令我感動的親情貫穿整個電影,讓人看完之後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每個國家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都不相同,因此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也就大相逕庭。刮痧在中國是和拔罐,針灸,推拿等一樣的對人的身體有好處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