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支可樂瓶,改寫華語音樂的歷史

2021-01-08 好歌獻給你

董小姐按:風起雲湧的民歌運動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優秀音樂人,其中包括李泰祥、葉佳修、梁弘志、李壽全等人,堪稱民歌中興的幕後英雄。追本溯源,在這些創作巨匠的前方,還有人為民歌運動披荊斬棘、開荒拓土、奠定基石,他們就是「民歌之父」——李雙澤、楊弦和胡德夫。

此三子共同締造了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的「民歌運動」。李雙澤在淡江大學丟掉手中的可樂瓶,提出「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由此拉開序幕;楊弦發表的《中國現代民歌集》,是首張集結出版的民歌唱片,其意義不啻於民歌運動打響的「第一槍」;胡德夫則是臺灣原住民,一生都以「戰士」的姿態抗爭,不論在樂壇還是社會。

歷史的機緣巧合中,如果沒有這3個人的橫空出世,也許就沒有後來改寫華語音樂走向的民歌運動。今天,我們就來記取民歌先驅中的李雙澤。

李雙澤,是個畫家、作家、歌者,是個充滿人文精神、家國情懷的菲籍華僑。從專業的角度來講,李雙澤是個「不及格」的音樂人,他的作品為數不多,創作還很稚嫩,歌聲也不夠動人,但是作為荒野中的拓路者,他提出「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就足以彪炳歌壇。

李雙澤出生在菲律賓,後隨父母經香港遷居臺灣,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讀書。大學期間,李雙澤一心想轉入建築系攻讀,但始終未能遂願,於是選修了建築系幾乎所有與藝術相關的課程,自此奠定了他短暫生命中深耕藝文的基本素養。

淡江大學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從建校至今,始終沿襲著薈萃人文、銳意進取的精神,是一所充滿願景、創意豐饒的理想之境。從這裡走出來的知名校友包括古龍、胡德夫、李建復、桂綸鎂、盧廣仲等,這裡還是推動整個華語音樂步入現代化的民歌運動的發源地。

1976年,時任電臺主播的陶曉清在淡水校園組織「西洋民謠演唱會」,參加演出的歌手都是此後民歌運動的重要推手,其中包括楊弦和胡德夫另外兩位「民歌之父」,還有楊祖珺、賴聲川和吳楚楚等人。

楊祖珺是民歌運動早期的一面旗幟,賴聲川在轉入戲劇行當之前,也是民歌陣營的中堅力量,吳楚楚後來則創辦了臺灣本土最具影響力的「飛碟唱片」,陶曉清憑藉她媒體人的身份以及對民歌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民歌之母」。

看臺下的聽眾中,則有張艾嘉、李建復、胡因夢等人。進入80年代,當年觀眾席上的張艾嘉和李建復都成了民歌旗手,張艾嘉曾為羅大佑的第一場創作專輯《之乎者也》奔走求援,她演唱的《童年》《光陰的故事》也都成了民歌代表作,李建復《龍的傳人》也是中興民歌的力作。

淡水校園的演唱會人,李雙澤原本不在登臺表演的歌手之列,他是頂替胡德夫上臺。胡德夫因為前一晚在女友家幫人出頭打架,身上掛彩重傷之下無法登臺,只好搬來「救兵」李雙澤讓其幫忙「代打」,本意是想讓有留洋經歷的李雙澤唱兩首美國民謠,卻被不按常規出牌的李雙澤攪了局。

這場演唱會是活躍在大學校園中,普普通通、再正常不過的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每位歌手按部就班的唱幾首外國民謠謝幕即可,但到了李雙澤演唱的時候,他拿著一支可樂瓶子登臺,大聲地說

「我們在菲律賓,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在西班牙,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在美國,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現在,在臺灣,我們還是喝可口可樂,聽這些歌。」

他把可樂瓶子扔到一邊,痛心疾首道

「我們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什麼要花錢買票來聽西洋歌!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歌?」

李雙澤開始在臺上唱起《補破網》《國父紀念歌》這些臺灣「自己」的歌曲。經他這麼一鬧,臺下的觀眾在一片錯愕與噓聲中散去,留下目瞪口呆的陶曉清和一眾歌手。

第二天,李雙澤的「極端」行徑在淡江校園引起了廣泛討論,大家都在思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歌,我們為什麼沒有自己的歌」,並且在之後幾期的《淡江周刊》上引發持續爭論,這股風潮很快席捲臺灣校園,進而波及到整個青年群體。

大家紛紛投入到創作中,開始寫自己的歌,用稚嫩的琴弦和嗓音抒發最真實的音樂感受,這就是臺灣民歌歷史上著名的「淡江事件」,亦稱「可口可樂事件」,臺灣民歌運動藉此拉開序幕。

站在民歌背後的李雙澤,無疑是一位標誌性的符號人物。他擲地有聲的擷問,無異於丟下一枚重磅炸彈,直擊青年群體的內心深處,並且拓展出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歌變革,改變了翻唱西洋歌曲的沿革,也改變了華語音樂的歷史走向。

李雙澤是一位來自菲律賓的華人,他回到臺灣來尋根,想要尋找一些中國人自己特有的、傳統文化的東西,結果看到這裡的年輕人和菲律賓、西班牙各地的年輕人一樣,都在唱洋歌,很是失落。

其實失落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青年群體、甚至整個臺灣社會。70年代初,臺灣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岌岌可危,島內瀰漫著一股悲傷情緒。當代的年輕人聽西洋民謠長大,以西洋民謠為精神寄託,身處這樣環境也是心有戚戚焉。

但李雙澤提出「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開始讓年輕人從民族意識上,向內尋找,探索我們自己身上的獨到「精神」,民歌運動就是在這種形式下的一種表象,其實最重要的「訴求」是,把我們的精神寄託,從原本西洋人身上,又轉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淡江事件」翌年9月,李雙澤在海邊遊泳時,為了救一名外籍遊客而溺亡,生命在他28歲的時候畫下休止符。後人為了紀念李雙澤在音樂路上的探索與貢獻,在他逝世30周年之際建了一座紀念碑,刻著「唱自己的歌」5個字,碑址就選在當年他擲可樂瓶的淡江大學。

這支被扔掉的可樂瓶,就像「蝴蝶效應」中引發風暴的蝴蝶翅膀,經過醞釀、發酵,在華語樂壇上產生了曠日持久的影響,它推動我們的音樂、我們的精神追求,向我們中國人內在的地方去探尋。

也正因為李雙澤一句「唱自己的歌」,讓每個華人角落,都有我們自己的歌在傳唱。

相關焦點

  • 李雙澤 第一個丟可樂瓶的男人
    1976年的一個冬夜裡,一隻普通的可樂瓶和一個叫李雙澤的年輕人成為了臺灣文化界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你手中拿著的不是可樂,而是一部近代音樂流行史
    在那個時候的可口可樂看來,毫無新意的百事可樂就是眾多挑戰者當中籍籍無名的一支,不需要花心思去對付。 但上帝似乎一直喜歡雙主角。這個和可口可樂反其道行之的藍瓶可樂,最終在半個世紀後,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而打贏這場戰爭的法寶,就在於音樂。 60年代,這是百事的轉折點。
  • 瓶身營銷大盤點,原來你是這樣的可口可樂!
    周年紀念瓶身披一襲黑色「大衣」,搭配色彩豐富的裝飾圖案,大膽之中又帶著喜慶,真是不要太高調喲。表情瓶運用可愛的北極熊面孔,就是萌萌噠。生日瓶的畫面設計成一塊蛋糕上插著生日蠟燭,祝福氛圍滿現!無國界瓶簡約大氣,用各國文字拼寫的「可口可樂」布滿瓶身,一口喝下去,仿佛喝下全世界!可口可樂用事實證明:一個小小的瓶身上真的「玩出花兒來」。
  • 換裝上癮,可口可樂把歌詞瓶玩兒到了美國
    因此為了確保共鳴的最大化,可口可樂也做出了很多努力:被選中的歌詞一共有70多句,既有流行歌曲也有經典老歌;場景從友情、愛情到愛國、勵志應有盡有…甚至在不同的州,投放的歌詞瓶類型也不一樣。光是印著歌詞似乎有些單調,在營銷活動上,可口可樂公司還和音樂識別軟體 Shazam 合作。消費者掃碼大瓶可樂後,可以錄一段對口型唱歌的視頻並且發送到社交網絡上(這種形式在美國本土非常具有娛樂感,此舉也是為了激發更緊密的社會網絡營銷)。
  • 紀念李雙澤|76年的那只可樂瓶
    熱血歌手拎著它上臺,慷慨陳詞,然後憤然擲之於地,霹靂一響,流光四濺,全新的歷史篇章於焉開啟。1976年12月3日,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有一場民謠演唱會。據說,那個不修邊幅的胖子,扛著吉他,拎著可樂瓶,上了臺便說:「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興,但我現在喝的還是可口可樂。」
  • 為什麼可口可樂「歌詞瓶」沒有「暱稱瓶」那麼成功?
    可口可樂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在歌詞瓶的助推下,其中國業務增長達到了9%,並且僅今年6月一個月內,歌詞瓶即在去年同期雙位數增長的基礎上,為可口可樂帶來10%的增幅。除了銷量上的增長,歌詞瓶同樣在這個創意乏味的時代引起業界關注,不少人也對歌詞瓶的傳播津津樂道。
  • 電影《上帝也瘋狂》:飛行員無意中扔下可樂瓶,卻被貢為神物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飛行員無意間扔下一個可樂瓶,卻被土著人當作神物,由此引發了一場離奇故事的喜劇電影,《上帝也瘋狂》。在非洲的沙漠上,生活著一個原始部落布希族,他們沒見過所謂的文明,有時聽到雷聲都還以為是上帝吃多了在打嗝,他們過著與世無爭,敬畏自然的原始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個飛行員隨手丟棄的可樂瓶子,打破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那天可樂瓶正好掉在頭領基的面前。
  • 電影《上帝也瘋狂》:飛行員無意中扔下可樂瓶,卻被貢為神物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飛行員無意間扔下一個可樂瓶,卻被土著人當作神物,由此引發了一場離奇故事的喜劇電影,《上帝也瘋狂》。直到有一天,一個飛行員隨手丟棄的可樂瓶子,打破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那天可樂瓶正好掉在頭領基的面前。基對這個從天而降的可樂瓶感到疑惑。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奇怪的東西,他不明白上帝為什麼給他這個東西。於是基將可樂瓶帶回部落。
  • 瓶子為什麼會唱歌:可口可樂歌詞瓶出爐記
    2013年夏季推出的暱稱瓶幫助當季可口可樂獨享裝(300ml、500ml、600ml PET包裝)的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0%,超出10%的預期銷量增長目標。暱稱瓶大獲成功後,可口可樂今年又推出了歌詞瓶。雖然只是標籤上的小改變,可是從確定創意到選擇歌曲及標籤製作,他們都遇到了一系列難題。
  • 可口可樂歌詞瓶是否打動你?
    今夏,以「分享可口可樂,分享我們的歌」為主題的歌詞瓶來襲了。可口可樂精心選擇了包括周杰倫、五月天、梁靜茹等在內的眾多歌星的經典曲目歌詞印在瓶身上。最妙的是,用手機在瓶身處掃一掃二維碼還能收聽相應的歌曲。
  • 專訪: 可口可樂「暱稱瓶」社交傳播背後故事
    對於去年夏天,每個人都對連續數日的高溫表示難以忘懷,那麼,對於在中國社交平臺——新浪微博上由可口可樂掀起的一場「暱稱瓶」廣告戰役,同樣也給廣大中國網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我們成立十個月以來所拿到的第一個獎項,雖然只是銅獎,但對整個團隊來說,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第一件正式上線的作品就能得到金印獎評審團的肯定,也是不小的鼓勵。我們非常感謝佰草集這個客戶,能把這麼大的互動項目交給我們這樣一支新生的創意團隊執行,絕對需要足夠的勇氣,所以這個獎和客戶給予我們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分不開。DM:好,那我們就進入今天採訪的正題吧。
  • 100年來,可口可樂創意玩瓶的N種姿勢
    可樂對這瓶子很重視嘛!然後繼續往下看的TOP君立刻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怎麼能是「很重視」呢?!那是「相當重視」啊!! 「2015 年,可口可樂全年的營銷投入從 2.5 億美元增至 3.5 億美元。而為了這個百年慶典,可口可樂更是表示,截止到 2019 年,僅這一個營銷項目的投入就將達到 30 億美元。」
  • 為什麼可口可樂 『「歌詞瓶」』沒有『「暱稱瓶」』火呢?
  • 兩萬多只可樂瓶,從場口瓜江上消失了……
    以前的場口是這樣的江裡、河裡、塘裡,到處都是可樂瓶可樂瓶下面都是珍珠蚌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不少場口人主要經濟來源如今的場口是這樣的多餘的可樂瓶看不見了到處都是水清河美岸綠清理兩萬多只可樂瓶  熟悉場口的人應該知道,上世紀90年代,場口鎮村民養殖珍珠蚌的熱情高漲,規模逐年擴大
  • 【福利來襲】搶定你的專屬可樂歌詞瓶,贏取五月天見面會門票啦!!
  • 這些可口可樂的黑歷史你造嗎
    ,喝了那麼多年可口可樂,依然不知道它的故事。要知道,在可口可樂128年的歷史中,有很多亮瞎眼的事,今兒說幾個最有技術含量的,讓你們這群愚蠢的地球人漲漲姿勢。一代經典可樂瓶橫空出世下面這個瓶子是1915年問世的可口可樂瓶子,是不是造型很特別,很讓人過目難忘呢?
  • 網易雲音樂可口可樂跨界合作 炫酷投影燈光秀演繹「經典的力量」
    11月18日晚,由網易雲音樂和可口可樂合作打造的「經典的力量」裝置,結合主題投影燈光秀在上海大悅城驚豔亮相。活動藉助網易雲音樂經典的黑膠唱片形象與可口可樂經典瓶身,迅速引發大批路人圍觀,並拍照分享到社交媒體,刷屏勢頭兇猛。
  • 可口可樂歌詞瓶上線哪句歌詞戳中你
    2013年,可口可樂的「換裝」熱潮卷整個夏天,憑藉創意和實效,可口可樂暱稱瓶案例最終斬獲中國艾菲獎全場大獎。今年,可口可樂掀起的換裝的熱潮有望延續,如果你留心超市貨架或許會發現,可口可樂的新裝「歌詞瓶」在部分地區已經悄然上線。歌詞充滿正能量應用場景廣泛暱稱瓶的嘗試無疑打開了可口可樂的創新思路,市場的良好反饋也給予了他們再次嘗試的信心,由此觀之,今年歌詞瓶的誕生也是水到渠成。
  • 可口可樂攜手鹿晗,帶你玩轉城市魅力
    然而,在可樂界有著相同地位的毋庸置疑就是可口可樂,無論是發展歷史,品牌影響力,還是營銷技巧,都堪稱是行業之表率。 前幾日,在不少明星網紅的夾帶下,一波「可口可樂城市罐」的話題再次刷屏,可見對於營銷,可口可樂還是一貫堅持自己的「玩瓶」策略。拋開別的不談,論「玩瓶」,可口可樂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當然,這不是針對誰,而是飲料界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