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一部只有17分鐘的短片,叫《理髮》,想不到一部17分鐘的電影能拍這麼好,更想不到這部電影的導演居然是陳凱歌。
兩個月前,在《我和我的祖國》裡已經見識了陳凱歌導演拍攝短片的功力,他的那部《白晝流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這部短片當時引起過很多的爭議,所以其實在整個的《我和我的祖國》裡,給觀眾留下最多印象的,恐怕還是要屬這部《白晝流星》。
也許這部《理髮》看了之後,仍然如此。
《理髮》是陳凱歌為一個叫《演員請就位》的騰訊視頻真人秀節目親自下場拍攝的短片,參加那個節目的導演,除了陳凱歌,還有李少紅、趙薇和郭敬明,年齡層次從老及幼,可謂有趣,所以,他們拍出來的電影也是大不相同,我想這應該是節目組的主動需求,意為刺激觀眾們現在已經非常複雜的審美味蕾,但不管怎麼樣,我都覺得陳凱歌的這部《理髮》還是可以吃所有觀眾的,厚實,樸素,而回味無窮。
《理髮》裡只有3個演員,而且全是男的,明道,炎亞綸,還有牛駿峰。
明道飾演一個中年的理髮店老闆,這年頭裡,生意不好做,人也容易沉淪,嗜酒如命的人生之後留下了一隻哆哩哆嗦的右手,不過,這倒是我見到最具生活化和真實感的明道,把落迫的中年男人的頹廢和魅力都展了出來,嚴格地說,其實應該是導演為明道角色做出的設計,他完成了。
師傅明道帶著徒弟炎亞綸,把一間幾十年的理髮老鋪經營到幾欲關門大吉,這時候,店裡來了牛駿峰,一個白色蒼白、頭裹毛線帽子的年輕人,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是來理髮的,因為當年他一出生,他就在這間理髮店裡理過發,就在生命或將結束的時候,他回到這裡理髮,其實是在尋找新生的記憶,當然這樣的尋找對他的生命延續毫無任何的幫助。
但人有的時候,行事說話,或者寄託於某物,所要求得的一樣也並不是有什麼實際的幫助,正如牛駿峰對這間理髮店的眷戀一樣。
如此一個小小的人物關係走向,倒可以啟發出我們,其實明道的頹廢只是因為他已經沒有了眷戀。
是這個病歪歪的年輕人拯救了他的沒有眷戀。
牛駿峰,我看是整個《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裡出現的非常有表演天賦,亦非常投入表演的一個年輕演員,在《理髮》裡,他的形象完全毀掉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形象了,生命的能量幾乎透支,但另一面,牛駿峰又承擔了大量高能量的對白臺詞,這才能讓這個將死之人在短短的17分鐘短片裡散發出那種炸裂一般的光與能。
牛駿峰沒有能力拯救自己,但他卻拯救了這間小理髮店的頹亡。
它意寓著,也許將死的生命真是沒辦法拯救的,但不死的希望卻又是可以拯救一切的。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陳凱歌導演創作這部短片的初衷,但卻是我的對這部片子的哲理感知。
生活的哲理和生命的意義,這往往即使是一部90分鐘以下的電影都很難講清楚的,但卻被陳凱歌在這麼一部急就的短片《理髮》中輕而易舉地講得通透了,尤其電影最後的那個隱喻很妙,明道所面對的那個馬路上的綠燈,因為出了故障,就一直綠著,這意寓著有希望的生活之路,只要你走,它就會一直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