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一款新型多用途中型直升機首次以編隊形式公開亮相,這就是近年來外界所關注的國產直-20多用途直升機。一年過後,直-20再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近期,央視軍事官方微博首次公開了有關直-20前往高寒地區進行飛行試驗的畫面,這意味著我國已成功擁有一款自主研發的可進行全天候、全疆域作戰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而這一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目前只有中、美、俄、法四國獨有。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從美國引進了24架"黑鷹"直升機,這批直升機無論是航空技術還是工藝材料,都位於世界領先水平,這也是當時我國唯一一款能在青藏高原所使用的軍用直升機。90年代初,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美方停止向我國供應"黑鷹"直升機,隨後我國從俄羅斯引進大批米-17系列直升機,但由於種種問題,俄式直升機仍然無法滿足高原機動作戰的需求。而第一批從美國引進的"黑鷹直升機"已經超負荷運載20年,許多設備老化。為了彌補我軍重型多用途直升機的短板,研發一款能夠取代"黑鷹"的重型多用途直升機被提上議程。
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一款定性為10噸級的新型運輸直升機模型出現在展臺上。根據官方資料披露,直-20最初立項是在2010年,2013年直-20原型機在東北某機場成功實現首飛,2017年正式初步投入部隊進行試用。長期以來有關直-20的消息和細節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直至2019年國慶閱兵,這款新式多用途直升機才正式亮相於大眾。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直-20在外形上類似於美國"黑鷹"直升機,但兩者也有較大的差距,直-20主旋翼採用五槳葉結構,比黑鷹多出一葉,這說明我國螺旋槳在防冰除冰技術以及機動性能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另外,直-20的機頭部分比"黑鷹"稍大,光電轉塔安裝部位位於機頭,而且機身和尾梁交界處有明顯的過渡部位,這意味著直-20內部結果要比黑鷹寬敞得多,運輸效果也要優於黑鷹直升機。
不過最為關鍵的是直-20在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突破,直升機要想上高寒地區就必須解決動力問題,該機配備了我國自主研發的1600KW級新型渦軸發動機,比"黑鷹"直升機所使用的T700-T6E渦軸發動機功率稍大。而且該發動機專門為適應高原地區環境而做了改進,確保直升機在高寒地區發動機在低壓、低含氧量、低溫條件下仍能高效充分燃燒作業,保證發動機有穩定的持續輸出功率。
美國"黑鷹"直升機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憑藉著優越的性能曾多次參加過美軍海外軍事行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黑鷹直升機已經改進發展為多個不同版本,成為當今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軍用直升機。我國直-20首飛時間要比"黑鷹"晚上39年,不過卻採用了我國最先進的航空技術。目前,直-20在機身材料上選用航空製造工業中非常流行採用複合材料,具有一定的"隱形"效果,而且在重量上比"黑鷹"更為輕巧,靈活性更佳。此外,直-20使用中國研製的最新電傳飛控系統,採用"玻璃化"座艙,裝備有很多先進傳感器,極大的提升飛行員的感知能力。而黑鷹直升機上所裝備的雷達警告器、電子幹擾天線、大型軍用導航雷達以及前視紅外電視光電頭等先進航電系統,直-20也一一俱有。外界人士猜測,直-20在綜合作戰性能上已經超過最初版的"黑鷹",已經接近或達到美軍"黑鷹"家族最新型的HH-60W"威士忌"戰鬥救援直升機。
直-20設計師鄧景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直-20未來將成為我國交付部隊使用最多的直升機,以後不僅要投入陸軍部隊,還要投入海軍、武警部隊使用 ,而且這款新型直升機還有很大的外貿前景。有專業人士稱,未來直-20預計產量將高達3000架,將與殲-20、運-20甚至是轟-20齊名成為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標兵。直-20服役後,可與運-20通力合作,將部隊和軍事裝備迅速投送到熱點地區,提高我軍機動突擊作戰能力。而直-20不僅可以上雪山,還可上艦,當前我國首艘兩棲攻擊艦已順利下水和海試,距正式服役只有一步之遙,而未來改進型海直-20極有可能成為075兩棲攻擊艦的首選艦載機。軍事專家杜文龍稱,直-20擁有強大的動力和非常好的氣動外形機構,未來海軍的驅逐艦、護衛艦,包括遼寧艦,也可以選擇這款直升機作為艦載直升機,承擔巡邏、反潛、補給、救援等任務。相信不久的將來,直-20將以體系化的面貌服役於人民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