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永遠的依靠

2020-12-27 幽蘭小語

近些日子,每天早起上班坐電梯總愛和十樓的碰在一起,電梯會停留的時間長,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把一個電三輪推進電梯,車上坐著他們的孫子,三輪有點長,在電梯裡剛剛放下。所以每次用的時間就長一些。那位爺爺每次我上電梯總是抱歉地說:「我們的三輪不好弄,讓你等的時間長了吧?」我總是笑笑說:「不急,沒關係。」

我記得十樓是長得比較胖的一個小夥子和他媳婦,我猜想這應該是他父母和孩子了。準是因為接送孩子爺爺奶奶才來的。過了日子不多,聽同一樓門的鄰居說,十樓的小夥子病了,不會走路,她們看見總是他爸扶著練習走路,好像是腦出血或血栓之類的病。我心想,這麼年輕就得了這種病,真是沒法啊!

一天我去市場買菜,走路累了,就在樓下小廣場的椅子上休息一會兒,剛坐下,十樓的那位爸爸拎著菜蹣跚走了過來,右腿有些拐。「大哥,去買菜啊?休息會兒吧!」我打著招呼。「好啊!我這腿真走不動了。」說著他坐了下來,用手捶著右腿,「我這腿早些年摔過,走路多了就腫,疼得難受。」「那可得注意少走路,多休息。」我提醒道。「哎……」他嘆口氣,「我還得快走,該接孫子了。」說完,他起身走了,腿一瘸一拐……

那天吃完晚飯,時間還早,我想去樓下走走。剛走出單元門,就看見他們爺倆在練習走步。父親從後面像抱著孩子一樣全力託著兒子,兒子在前面挪動得很慢,一步,一步……,累了兒子就靠在父親的肩頭。我走過去,父親衝我笑笑,顯得很無助,很無奈。我笑著說:「練練啊!」父親說:「嗯嗯,不練咋行啊?」「啥病啊?」「出血。」「沒事的,咱們前邊那棟樓,我認識的一個,最初都不省人事,現在就是走路多少有點不得勁,年輕人好恢復。」我鼓勵他們,父親說:「可不嘛,我們還不到三十呢。」「堅持練,慢慢來。」我說著,離他們逐漸遠了。其實也是我自己加快了腳步,我真的不忍心看這樣的場面。本該是贍養父母的年紀,卻要父母操心。父母啊,不管到什麼時候,只要兒女有難,他們永遠都是兒女的依靠。望著遠處蹣跚步行的父子,我的淚不知何時已滑落……

相關焦點

  • 夜闌心語·致高考|父母,永遠是那個給孩子託底的人
    1有人說,高考,是父母子女最後一程朝夕相處的陪伴,此後,便是用餘生目送彼此的背影走遠了。「也許試卷上總有你不會的題,人生裡也還有你不知道的答案,但是媽媽那裡永遠有你的答案。」你的眼裡有全世界,父母的眼裡卻只有你。
  • 離婚後才明白,娘家並不是女人的避風港,女人要依靠的永遠是自己
    的確,有很多父母在女兒出嫁時,都會囑咐她說,如果在婆家有委屈了,可以隨時回家,父母的家就是你永遠的後盾。可是,在這裡不得不說,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把女兒當成寶,也有一些父母會把這句話根植在心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水。
  • 父母在,你永遠是孩子;父母去,你直面死神
    女兒接到糖後,臉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是那種孩子才有的,最開心的笑。這一笑,讓無數網友心暖,也讓無數網友動容。他們在微博底下紛紛留言:「希望我80多歲的時候也能吃到我媽給我捎的糖。」「父母在,就永遠是孩子。」「最幸福的事,是年老了叫聲媽還有人答應。」
  • 電影《親愛的》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孩子在家就在
    但推薦給長輩的時候,他們靜下心來看完,一句感嘆有千斤重:孩子是父母的一切,丟了孩子活著也是煎熬。(不管是孩子被拐,還是不在身邊,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這就是親情的真諦)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紐帶,即使兩個人不在一起生活,只要孩子還在,兩人的關係就還在。我想《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後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
  • 父母是娛樂圈的大牌,出道後不依靠父母,默默演了十幾年的戲
    娛樂圈的發展越來越龐大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實力明星會在發展過程中結婚生子,後來的子女也有一些來到娛樂圈內發展,像是陳飛宇、沈月、歐陽娜娜等等,都是著名的實力星二代,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星二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進軍娛樂圈,有一位演員作為演繹世家,出道至今從不依靠自己的父母,為了夢想默默演戲十幾年
  • 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太依賴別人
    獨立的孩子會依靠自己的思維和能力解決,即便是最後無法短時間內通過自己去處理,他們也不會依賴別人,孩子會堅持己見嘗試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孩子可以從中鍛鍊思維的開發能力,孩子會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父母有什麼秘訣讓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減少對父母的依靠和別人的依賴1、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提供一份幫助當孩子處於求助狀態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只是在對自己開戰,並非孩子不會處理,只是想用手段讓家長折服然後幫忙
  • 詩歌故事丨《永遠的依靠》 最深的苦難教會我最真實的依靠!
    我的經驗告訴我,人只有走到盡頭,才能真正學會依靠神。雖然先天條件不怎麼優秀,但過去,我堅信一點,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然而這點確信,在某一刻真實地倒塌了!2015年初,我不得不辭掉工作。我是公認的工作狂,誰也無法讓我真正休息。不過這次,我走投無路,因為,我病倒了。因為這個病,我有時連續兩三天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或者整個晚上都睡不著,發冷又發熱,有時腰痛得想要把它砍掉。
  • 辛勞半生,父母為兒女「打工」:是愛,還是為尋找晚年的依靠?
    今天,想說一個沉重的話題,中老年父母與成年兒女的關係。在我生活周圍,中老年父母聚在一起聊天時,常聊的一個話題就是各自兒女的事情。如果說50多歲的父母在一起比較的,大多是誰家兒女有出息,兒女出息的父母臉上就有光彩。那麼六十歲以後的父母常比較的,卻是誰家兒女對父母好,誰更孝順。
  • 永遠不要和父母「斷舍離」
    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在每一個孩子心裡,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他們含辛茹苦將孩子撫養成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吃盡了苦,受盡了難,卻從不抱怨一聲。他們為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任勞任怨,年紀大了,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身體也漸漸不如以前硬朗了。
  • 你的舐犢情深,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我家囡囡從小就是聽話的好孩子,德智體美樣樣一流。初升高中,考大學,後來的研究生,都是自己考的,不需要家庭幫助。去年九月份入職公司,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每個月都還能省出錢來孝敬家裡……」我朋友不會講中文,靠翻譯一句一句翻。翻了3分鐘,老太太一直在嘮家常。他看了看人事經理。人事都是人精,馬上接上去問:「阿姨,請問你今天來,有什麼問題呢?」
  • 你是我永遠的依靠 | 每日玲語
    有真理 有靈音 浩大洪恩關注 一起領受吧天國尊榮教會雪玲牧師每日靈修 | 本文版權屬於王雪玲牧師 | 你是我永遠的倚靠在我個人的生活中,時常也會面對現實的挑戰,我們夫妻在撫養三個孩子的過程中,每天也有各式各樣繁瑣的事情,白天各樣的服侍後,回到家再面對三個孩子吃喝拉撒、各種作業、各種需要,我常常也會吃不消,也會有情緒。特別當我面對孩子們的各種需求而又感覺自己無法滿足,在各樣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無法完成時,難免惱羞成怒,責備和辱罵隨之而來。
  • 孩子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體諒父母不容易?
    一邊嫌棄父母的嘮嘮叨叨,一邊卻又不得不依靠父母,向他們索取。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從來都不對等,一方有恃無恐地囂張,一方兢兢戰戰地守護。孩子總是非常認真地與父母置氣,做爹媽的卻永遠在口是心非地與孩子吵架,再生氣,怕孩子餓著,飯一頓不落地在做,雨再大也只會下到孩子身上,自己拎把傘就去校門口等。
  • 父母的這種行為,是孩子永遠的噩夢
    雖然自己在平時很注意,甚至多次告訴家裡的大人不要拿孩子比較,但也因為自己一些無意中的動作傷害到了孩子。深以為然,在教育的過程中,每一個父母都會或多或少地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雖然說無意的,但正是這種無意識地往往會比較會深刻的烙印在孩子心中,變成一場噩夢,永遠也揮之不去。
  • 致父母: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
    總覺得父母還年輕,自己可以有無所顧慮,等到父母生病臥床後才後悔自己沒有多陪伴父母;孩子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煩覺得累;但等到孩子長大去遠方求學工作,才發現時光如梭,曾經的小人兒早已長大,漸行漸遠。我們都知道,父母是愛孩子,這種無私純樸,不求回報的愛感染了許多人。我們以為自己愛孩子如生命,卻不知道,孩子愛我們更無保留。
  • 父母養育孩子長大,孩子引領父母成長
    當了父母之後,許多人以為,把孩子養大成人,教育孩子懂事明禮,是我們的權利和責任。實際上,很多時候,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被孩子帶動成長,孩子就象上天派來督促我們成長的最佳使者。人的成長,應該是一生的功課。並不是當了父母,就可以按下暫停鍵的。
  • 父母的工作不是讓孩子快樂
    :青豆書坊【編者按】 我兒子的小名叫「笑笑」,他的小夥伴中有兩個「樂樂」,還有一個「悅悅」,我朋友的兒子叫「開心」,諸如此類的名字寄託了父母的期望——為人父母者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快樂、永遠開心嗎?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看哭: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守護神!
    我想她更多擔心的是孩子怎麼辦?好在只是虛驚一場,媽媽又打起精神來陪郭雨晴彈鋼琴,看著母女倆認真彈琴的樣子,才覺得這一刻歲月靜好都是父母用心換來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神,無論是對孩子如何嚴格,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發自內心深處的,這就是父母愛的力量。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那些沐浴著父母之愛而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可以得到健康的發展。
  • 父母極度偏心是什麼體驗?被冷落的孩子長大後:慶幸偏的不是我
    「父母能偏心到什麼程度」在這個問題下,網友回帖的熱度非常高,其中大部分都已經為人父母,但對於父母當初的偏心行為依舊不能釋懷。父母極度偏心是什麼體驗?大概就是像網友所說,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承受那樣的痛苦。不過對比得到父母所有寵愛的孩子來說,被冷落的孩子長大後感慨:慶幸偏的不是我。
  • 中年父母最抓狂,永遠不懂青春期孩子
    孩子不就是曾經的自己嗎?青春期,誰不是一路和父母鬥智鬥勇,相愛相殺的。青春期兒子教會我,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不同的煩惱,我們妥協的都是曾經的自己,愛渾身都是缺點的孩子,也就是愛不優秀的自己。學無先後,達到為師,身教遠比言傳重要,千萬別讓孩子沒有學會尊重和欣賞前,就先學會了批評和埋怨。
  • 告白文案|別害怕,我的肩膀永遠是你的依靠
    別害怕,我的肩膀永遠是你的依靠。Don't be afraid, my shoulder will always be your shoulder.你千萬不要感到恐懼,我的肩膀永遠是你的依靠,他可以一直等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