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再逞強,也別和父母「結怨」,否則一生難以釋懷
文/談情說李
01
馬克思有一句關於父母的名言是這樣的: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在每一個孩子心裡,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他們含辛茹苦將孩子撫養成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吃盡了苦,受盡了難,卻從不抱怨一聲。他們為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任勞任怨,年紀大了,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身體也漸漸不如以前硬朗了。
作為長大後的孩子,回報父母恩情,怎麼都不為過。
不過,也有一些父母做得不太好,在和孩子的交流上採用的方法失當,或者因為家庭瑣事造成和孩子之間很深的隔閡,嚴重的,令孩子傷心欲絕,離家出走,甚至和父母斷掉關係。
然而,和父母之間的感情,真的能夠「斷舍離」嗎?
無能為力的事情,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的煩悶執念,當離。
血濃於水的恩情,真的能夠說斷就斷嗎?
永遠不要和父母「斷舍離」,下面兩個例子告訴你為什麼。
02
昨天大結局的熱播情感劇《愛的釐米》又收穫了一波觀眾的淚水。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就是父親關永年和女兒關雨晴的父女關係。
關永年中年得子關震雷,對兒子自然百般寵愛溺愛,女兒關雨晴一直很乖很優秀,後來當了颯爽的機長,即便如此,在父親眼裡,還是兒子更重要。
父親的重男輕女思想,以及對弟弟太過溺愛的行為,關雨晴一直隱忍著不願計較,在她看來,父親,是生養自己的人,弟弟,是自己的手足,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她儘量讓自己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工作上,但是,內心的壓抑卻讓她一直以來的心結無法打開。
原來,關雨晴以前談過一個男朋友,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當時,她和弟弟同乘一輛車的時候出了車禍,渾身是血躺在醫院裡,醫院裡的血漿卻只夠一個人使用,醫生問先救誰,父親說:「先救兒子吧。」
父親以為關雨晴昏迷之中沒有聽到,沒想到,關雨晴卻聽到了,並且一直壓在心底。因為弟弟的叛逆,家裡一樁接一樁的事情,讓她精疲力竭。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父親為了兒子,再次提出無理要求,讓關雨晴先不要結婚。這次,關雨晴爆發了,她說出了當年那件事,並且扔下一句:「我再叫你最後一聲爸,從此後,我們沒關係了。」就離開了。
因為多年積怨,選擇和父親斷掉父女關係,關雨晴真的快樂嗎?並沒有。她整天鬱鬱寡歡,難受起來就想哭一場,結婚前,在老公和其他所有人的努力下,父女倆終於握手言和,抱頭痛哭。
那一刻非常讓人感動。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父母做得再不對,能原諒,也就原諒他們吧,畢竟,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他們是愛我們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永遠不要和自己的父母斷舍離,因為你一旦心狠,這樣做了,會後悔一輩子。
03
虎子是我老家鄰居趙大爺的兒子。多年前,虎子和趙大爺因為家庭瑣事爭吵不休,一怒之下,血氣方剛的虎子離家出走,二十多年來沒有音訊。
趙大爺思兒心切,卻聯繫不上兒子,整日裡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生病了,也只有老伴在身邊陪伴,作為獨子的虎子不知道在外面過得怎麼樣,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漸漸年邁,鄰居們都說,這孩子心可真狠。
趙大爺老伴去世後,老人就孤零零一個人守著老屋子,有個頭疼腦熱的,也不去醫院,硬扛著,鄰居看不下去了,會給送點飯什麼的。
今年上半年,趙大爺得了一場急病,突然去世了,街坊們幫忙照看著料理後事,等到老人化成了一把灰,兒子虎子才風塵僕僕地趕了回來,一個四十多歲的大男人,趴在地上哭得稀裡譁啦的。
虎子說,他年輕時太不懂事了,跟父親說了狠話,也沒有臉面回來。漸漸上了年紀,自己也有了孩子,想回來看看老父親老母親,卻沒有時間,母親去世很久他才知道,那時也來不及回來。這次,看著父母都已經不在人世,他悔青了腸子,他說:「這輩子,我都不會原諒自己了。」
有一種錯過,永遠是錯過。
有時候,父母會做錯事,說重話,做兒女的能化解就化解吧,有什麼大不了的恩怨,值得用一生的生離死別去代替。
逝去的人,會讓你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啊。
結語:
人生中的大部分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當你轉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也許這次的相見,是最後一面,此後,哪怕沒有隔千重山隔萬重水,也不會再相逢了。
想到這裡,你還會和父母「斷舍離」嗎?
作者談情說李,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感謝關注,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