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捨棄自己的東西,別勉強,正確學會斷舍離孩子受益一生

2020-12-25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總是捨不得扔東西,因為人對舊物總會有感情。

即使這些東西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仍然會保留下來,放在一邊,就因為如此,「斷舍離」也成為成人和兒童都需要學習的一堂課。

最近我的同事小艾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但捨不得扔東西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六歲的小女兒。

小艾本來想著來一次大掃除,讓家裡顯得寬敞一點,於是全家開始總動員,每個人負責一個臥室進行整理,她的小女兒自然就需要收拾自己的小公主房了。

過了幾個小時小艾去看的時候,大吃一驚,她發現女兒的小臥室不僅沒收拾好,裡面還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有平時裝東西的小盒子都擺了一大堆。

小艾跟女兒說:「有些盒子是沒用的可以扔掉,某些玩具可以捐給災區的小朋友」。

但女兒怎麼都不讓扔,說盒子是自己有魔法的,玩具也要留著,因為每一個都是她的好朋友。小艾實在拗不過,就依了她,可是臥室空間卻越來越不夠,最後還因為玩具擺放的問題和女兒鬧了彆扭。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大人和孩子對於事物看法的不同。

對於成人來說,可能更注重的是實用性,而對於孩子而言,則更注重這個物品在其內心的分量,和給他們帶來的感受程度。

並且成人和兒童對於價值的考量標準也是不同的,這就好比一個盒子,對成人來說就是沒什麼實際作用的物品。

但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能帶給她們快樂的小「魔法」。因此如果孩子留下一些看似「無價值」或者「低價值」的東西,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它的作用。

01別帶著嗤之以鼻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成人和孩子的世界,由於接觸範圍不同,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差異,也相對較大。

家長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因為手臂上的貼畫被洗掉,而崩潰大哭,或者因為自己撿回來的一片樹葉被扔掉,而難過不已。

這是因為看似普通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前段時間我在路上走著,就看到一個孩子很傷心的跑到媽媽懷裡,媽媽問他原因,孩子抽抽搭搭的說:「我的糖果找不到了」。

媽媽安慰說沒關係,我們可以再買一樣的糖果呀,沒想到小朋友說那是老師給的,只有表現好的小朋友才有的,所以,我們不了解的部分,可能是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存在。

通常,在成人的世界裡,往往通過價格和特殊來衡量一件東西的價值。

如果是比較特殊的物品,或者是價格很高的物品,對我們的吸引力也就更大。

此類物品當然也捨不得丟掉,但是對孩子來說,可能更注重的是這件東西帶給自己的內心感受。

孩子的世界是豐富,而且充滿想像力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可能都是「價值不菲」的城堡,一塊簡單的布料,都可能是公主身上的嫁衣。

因此,家長眼裡的「無用」物品,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無法替代的生活一部分,因為它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表面的快樂,這也是孩子相對成人,有更強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原因。

比如一個簡單的塑料瓶,我們比較難想到可以用它來做什麼,但給孩子們他們可能就立馬可以用它來做船,做花花草草的家等等

02只有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才更懂孩子,才能更快的做到「斷舍離」

不少家長由於不太清楚孩子的想法,就直接以自己的理解,或者強行命令孩子去進行「斷舍離」。

並且可能還會告訴孩子「我留下的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會讓孩子沒有感覺到被尊重,而且在家庭裡少了參與感。

即使在未來,孩子也可能無法真正的與父母做到有效溝通,甚至內心留下陰影。

家長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或者回憶一下自己的過去,有沒有被他人把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東西扔掉的時候,或者對於你很美好的回憶,卻不被他人所接受,並且嗤之以鼻的情況。

1)不要隨意丟棄孩子的東西

不少家長自認為某些東西不重要,不和孩子商量就把他們的東西扔掉了,是很正常的行為。

而在孩子回來後,發現自己心愛的東西不見了很傷心,問過父母后得到的卻是父母冷漠的答覆,內心該有多失望。

家長們可以想一下,如果在單位裡同事未經你的同意,就把你的東西丟掉,你的心情又會是什麼樣呢?

孩子也是一樣,如果想要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父母在平時就要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可以給出指導性方向,最終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2)不要將孩子的物品送人

有時候家長的朋友或者親戚來串門時,會帶著小孩子一起來玩,玩著玩著,免不了有小孩子會很喜歡自己孩子的玩具。

這會就是考驗家長的育兒能力的時候了,不少家長為了顯示自己和孩子的「大氣」,看到對方喜歡,就不問孩子直接說:「把這個玩具送給你吧」。

自己的孩子在那邊看著父母,把自己的物品轉贈給別人是又傷心又失落,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傷到孩子的心,還可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即使在未來,也會覺得父母無法肯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見對父母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

家長們覺得不重要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可能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即使在孩子成年以後,也無法彌補童年那些被家長「無意拋棄」的快樂。

因此,家長不要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世界。「無價值」的東西,只是對於不了解孩子的你來說它沒有意義。

不要剝奪孩子對於價值的認可,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明白重要的東西確實值得被珍視。如此,孩子才能更快的做到「斷舍離」。

03父母如何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斷舍離」?

雖然很多物品的存在確實會讓孩子的生活看起來雜亂不堪,但是家長要在和孩子充分溝通的前提下進行「斷舍離」。

▼比如可以用下面幾個方法和孩子溝通:

No1.尊重孩子的訴求

因為成人和孩子本身對於事物看法的不同,成人要更多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訴求。

首先,無論年齡大小,人格都是平等的。家長要站在和孩子的平等位置去溝通,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

因為家長換位思考後,才能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某些決定了。

而且家長要注意的是,在詢問的時候,千萬不要採用命令型口吻,要認真的和孩子進行討論。比如可以這樣問「寶寶,這幾個玩具你還需要嗎?如果不需要我們可以挑幾個送給災區的小朋友哦。」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更有主人翁的心態。既感受到自己被父母尊重,也能鍛鍊思考決策能力,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做選擇,「斷舍離」才能更容易。

No2.與孩子共同做決定

想要培養孩子的「斷舍離」能力,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決策,和孩子商量看如何選擇。

比如可以這樣和孩子討論:「媽媽的這條裙子想捐給災區,因為媽媽穿上不合身,放在這裡浪費了,而且災區很多很需要它的阿姨,你說好不好?」

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想法,還能參與到家庭的決策中,同時還可以從父母這裡側面掌握「斷舍離」的能力。

No3.陪伴孩子「斷舍離」

孩子在進行「斷舍離」的時候,內心必定會有難過的情緒,家長要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然後找一些比較適合寶寶的方法與物品告別。

比如可以讓寶寶對著物品說話告別,或者親吻告別,同時家長也要適時安慰,讓孩子知道物品的離去,只是為了更好地作用。

如果玩具捐給災區了,可以告訴寶寶「災區裡有很多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小朋友,他們也很喜歡玩具,可能幾個人都沒辦法有一個這樣的小熊哦。我們可以把它送給他們,他們會把小熊照顧的很好很好的,會是他們很好的朋友哦。」

如果賣掉了一些物品,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寶寶:「買它的小朋友一定是和你一樣喜歡它,相信他也一定會對你的玩具很好很好。」

經過這樣的告別,相信孩子也能更容易接受「斷舍離」,同時還能讓孩子擁有「同理心」和換位思考能力。

在以後孩子也更捨得讓這些物品離開自己,逐漸學會主動「斷舍離」。

「斷舍離」無論對於成人還是孩子,都是一生需要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

孩子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家長所需要做的不是打破孩子的世界,而是要呵護和積極引導,通過尊重孩子的方式,也能獲得孩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能力,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才更足。

而且在未來,受到尊重的孩子會更願意和父母溝通,這對於親子關係的促進有不小的作用。總之一句話,不要用成人的「舍」,來評判孩子眼中的「舍」,尊重、理解和引導才應該是父母對待孩子「斷舍離」的正確態度。

相關焦點

  • 學會斷舍離,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其實,人生不僅僅要做加法,同時,也要做減法,有些人,只顧著趕路,卻未曾留意路邊的風景,你拼盡全力,卻還是沒有過好這一生。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停一停,需要小憩一會兒,休息過後,卸下了身體和心靈的負累,我們才能更好的趕路,才能邂逅彩虹,擁抱陽光。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要學會「斷舍離」,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很重要
    「斷舍離」的含義「斷舍離」的概念是有日本的一位女作家首次提出,並逐漸傳播開來,為眾人所推崇和效仿。斷舍離以拋棄一些不必要的舊東西為手段,從而達到為自己減負的目的。這個概念有其社會根源。在現今社會,人們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強,心理疾病爆發的機率越來越大。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別打罵,用以下方法處理讓娃受益一生
    就來問我,該怎麼解決才能不傷及孩子自尊心,又讓他改掉這些壞習慣。從家裡「拿」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少孩子成長過程中都經歷的環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偷偷拿錢?孩子為何從家裡偷偷「拿」錢零花錢不夠花。很多家長對理財沒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孩子都上初中了,還沒屬於自己的零花錢。或是零花錢太少,一個月只有5塊錢之類的,什麼都買不了。
  • 你只知赫本的優雅,殊不知她一生都在自我的「斷舍離」
    你只知赫本優雅的氣質,殊不知她的一生都在自我的「斷舍離」。婚姻中遇到不合適自己的,斷舍離得很堅決赫本的一生,只有兩段婚姻。對待愛情,她很堅決。對於第一任丈夫梅爾·費勒,她是愛的。或許就這麼兩段真摯的友誼,就足以讓赫本一生難忘。晚年徹底告別影壇,把僅有的溫存留給真正缺愛的兒童。赫本的晚年,有人認為是悽涼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她人生價值的體現。我認為她是明智的,晚年的她隱退熒幕,與外界的浮塵進行斷舍離,靜靜地把自己身上僅有的溫存留給了真正缺愛的兒童。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孩子偷錢是普遍存在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 2020年末「斷舍離」清單:扔掉這80樣東西,收穫高級精緻的新生活
    所以,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斷舍離」清單,這些東西除了佔地方都沒啥用了,只要跟著我一起扔扔扔就可以了,讓你在新的一年收穫高級精緻的新生活。可見,斷舍離不僅僅體現在家居生活上,還應該體現在精神生活上,尤其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堅持斷舍離,也是一個讓你內心得到豐富的方法之一。何謂斷舍離?就是通過歸納整理生活中的物品,藉此來整理自己混亂的內心,進一步審視自己,讓自己身心舒適的一種行為方式。
  • 淺析《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斷舍離"的概念非常簡單,"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的那些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執著和迷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放下,學會選擇,才能去擁抱新的生活。
  • 堅持10年「斷舍離」,35歲主婦如少女:成年人要學會奢侈地愛自己
    堅持10年「斷舍離」,35歲主婦如少女:成年人要學會奢侈地愛自己tomo原本並不是一個喜歡收納和整理房間的人,也捨不得扔東西。家裡的衣服超過500多件,到處都是散亂的書籍,堆砌在一起的餐具、雜誌、衣物等,常常將她絆倒。
  • 富養孩子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讓孩子一生受益
    一個人童年的創傷,可能需要用一生來治癒。可如果孩子從小內心是富足的,則會受益終身。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比如你在和別人說話,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從而吵嚷著打斷你們。這時候,你不能任由他這樣,而是告訴他、鼓勵他要耐心等待,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中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讓他意識到這一點,長大後他很可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自戀自大、不合群、惹人厭的人。第二種家風: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這是一種界限感。
  • 汪涵梁朝偉陳道明陳數:學會「斷舍離」,才是人生最頂級的自律
    和眾多產婦一樣,產子後不久的她差點得了產後抑鬱: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在家照顧孩子時擔心工作沒完成好,害怕自己被淘汰;真正工作的時候,又牽掛家裡的孩子,擔心孩子生病,擔心自己沒在身邊孩子沒有照顧好,結果是兩頭都沒撈著,不僅工作沒有起色,孩子也沒有照顧好,甩給她的,是無盡的焦慮......
  • 斷舍離首出-扔東西
    斷舍離有它的工作機制,就像人們的新陳代謝,首先就是「出」。而「出」就是從扔東西開始。知曉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明白捨棄東西的效果,更新對待事物價值的觀念,只有這樣,身體才能覺醒,我們才會自覺地做出行動。---山下英子比方我們減肥,需要控制飲食,多排毒,但是長時間進行減肥的話,就需要搞清楚「該吃什麼東西」,「怎麼吃」,「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怎樣的」等等。斷舍離也一樣。
  • 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你能得到更多!
    人,就是在一次次的斷掉、捨棄和脫離下,擁有更好、更多、更愉悅自己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斷舍離不只是「扔」,更是奢侈地愛自己。斷舍離是一個動詞,不是一個量詞,每個人都可以對斷舍離有不同的理念,它僅僅是一種約束生活的方式。例如在居家過程中,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規劃室內雜物,減少不必要物品的堆砌,通過適當的斷舍離,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效率,減少我們的時間浪費,從而去做更多有益身心的事情。在生活當中捨棄一些不必要的社交!
  • 李嘉誠:富人教孩子理財,窮人給錢花,正確金錢觀讓孩子受益終身
    01 沒有正確金錢觀將毀掉孩子一生!8歲孩子打賞女主播,透支爸爸信用卡高達8.8萬元,刷光爸爸三年工資!孩子打賞女主播花光家裡1年生活費。熊孩子兩個月內,偷偷把父母辛苦賺的16萬元存款打賞給了女主播。 一個孩子對金錢的態度,會影響其一生的幸福感。
  • 斷舍離清單:18個需要丟棄的東西,讓你的生活越過越舒適
    過去人們會誤以為,斷舍離就是以收納和整理為基礎,以物為出發點。實際上斷舍離並不是收納整理術,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清潔房間概念。而是通過收拾東西,通過整理空間來調整生活和人生的一種實踐。如果我們連捨棄的勇氣的都沒有,那還想著擁有什麼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生活中值得被捨棄的東西,你敢扔掉嗎?
  • 為什麼很多東西總是扔不掉?生活需要斷舍離 放得下才能一生輕鬆
    什麼是斷舍離?書中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是:「扔東西」。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如果別人送你的東西,你又不喜歡,又很難拒絕,收了該怎麼體面的處理。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扔東西,如何學會整理房間,丟到不必要的東西。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 這七種能力孩子受益一生,父母一定要教給孩子
    2、價值感: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3、自我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4、內省能力: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5、人際溝通能力:善於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6、整體把握能力:以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
  • 「別拿別人的東西」,還在大聲指責自己的孩子?正確的方法是這樣
    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變得越來越開朗,擁有的小夥伴也不會少。3、 孩子的佔有欲比較強其實,成年人也是有佔有欲的,只不過成年人懂得約束自己,但是孩子不懂得克制自己的,他們會把自己的佔有欲表現出來。因此,當他們看到其他孩子的東西時,他們第一時間就想要佔有。
  • 2021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2021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敢於捨棄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也會我們的生命更加開闊,更加飽滿。如果你連捨棄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什麼獲得?
  • 學畫畫的10大好處,讓孩子受益一生!
    NO.1 畫畫讓孩子一生更加幸福 決定一生是否幸福的因素是什麼?金錢?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的審美觀。 一個懂審美的人,能夠無論貧窮或富有,都能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讀書、畫畫,都能讓孩子性情溫和,智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