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別人的東西」,還在大聲指責自己的孩子?正確的方法是這樣

2020-12-24 萌孩控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兩個孩子有爭搶一個玩具的時候,當然,其中一個孩子才是物品的主人,而另外一個孩子的行為,就是不對的。大多數的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首先就會指責自己的孩子,並且直接說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那麼,孩子為什麼總對別人的玩具感興趣呢?

其中這三個原因,很多父母都沒有弄清楚。

1、 別人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更加有新鮮感

很多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不管自己給買再多的玩具,不管玩具有多好玩,當孩子看到自己沒有而別人有的玩具的時候,孩子們第一反應就是想要別人的玩具。

2、 想和別的孩子玩耍的一種信號

有的時候,孩子想拿別的孩子的東西,其實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渴望其他孩子在一起玩的。

父母應該及時的做好引導,讓孩子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主動和別人說話,引導孩子和別人交朋友。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變得越來越開朗,擁有的小夥伴也不會少。

3、 孩子的佔有欲比較強

其實,成年人也是有佔有欲的,只不過成年人懂得約束自己,但是孩子不懂得克制自己的,他們會把自己的佔有欲表現出來。因此,當他們看到其他孩子的東西時,他們第一時間就想要佔有。

有的孩子要別人的玩具,並不是因為想玩,只是對別人的東西充滿了好奇,總想擁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告訴孩子,自己可以和別的孩子交換禮物,因為在其他孩子的眼裡,自己孩子的玩具,也是他們想擁有的。

當孩子隨便拿了別人的玩具的時候,父母直接阻止孩子,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可能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會哭鬧。

解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做好這幾點。

1、 讓孩子意識到別人的物品,只有別人才有使用權

在孩子的眼裡,他們對物品所有權是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的,只要是他們覺得好的東西,他們都會試圖去擁有,這是很多比較小的孩子都會有的問題。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清楚地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自己是不能隨便拿地,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孩子慢慢就會改掉這樣的壞毛病了。

2、 正確地引導孩子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當父母直接阻止他們的時候,尤其是用過激的言語刺激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自尊心是會受到傷害的。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自己把別人的東西拿來了,別人是會很傷心的,當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之後,可能孩子就會改變自己的想法,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3、 讓孩子意識到偷這個概念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當孩子犯錯了,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是不願意承認的。其實,這就是一種偷竊的行為。父母應該嚴格地告訴孩子,可能自己現在比較小,受到的懲罰會比較輕。

但是等到自己長大了之後,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有的時候,只有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孩子才會有所改變。

一個人的品行,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是關鍵的養成期,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只是不斷地指責孩子,或者是不管孩子,不但不會起到任何的正面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優秀品質的形成。

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的背後肯定都是一對認真負責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會馬虎,也只有這樣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一件件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不禁思考,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孩子偷盜難道不能好好教育,非要讓孩子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嗎?希望越來越多的父母能理智看待偷盜行為,學會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責、教訓孩子。通常,父母在發現孩子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時,可按照以下方法來冷靜處理。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那些憑空多出的東西,又是哪來的?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別人換來的。昨天,班級群裡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歲的女兒,老愛拿別人的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都強行佔為己有。為此,人家孩子家長還專門找過這位爸爸,讓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其實,除了以上分析之外,孩子偷拿別人東西還往往有以下兩個原因:1、 求關注很多家庭中父母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在家裡陪孩子,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就用「偷拿別人東西」這種方式來讓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此時的父母一般都會很重視這件事,父母的關注度越高,孩子越滿意,覺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 孩子不願捨棄自己的東西,別勉強,正確學會斷舍離孩子受益一生
    最近我的同事小艾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但捨不得扔東西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六歲的小女兒。小艾本來想著來一次大掃除,讓家裡顯得寬敞一點,於是全家開始總動員,每個人負責一個臥室進行整理,她的小女兒自然就需要收拾自己的小公主房了。
  • 中元節,拿自己的東西拜祖先,這樣正確嗎?看看海壽法師怎麼說
    很多人在中元節的做法,就是拿自己的東西,來直接拜祖先叫普度。海壽法師說,實際上,這樣去做,是不正確的。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如果你要幫助你的兒女,能夠學習有成就。那你就去幫助那些孤兒,讓他們有書讀。然後你才有那個功德給你兒子。所以,這就是佛教的方法。所謂普度,就是為了要幫助自己的母親,或者是已經往生了的祖先。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上現象,那麼基本就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可別把這種行為認為是「自私」喲!當然這個時期的有些寶寶也會出現大人眼中「偷拿」別人東西的現象,別上火,別介意,孩子真的只是「誤拿」並不是「偷拿」,因為他真的沒有「偷」的概念。其實就這個5歲的小女孩來說,她真的只是因為喜歡才把同學的手錶,偷偷藏起來的。
  • 還在用說教方法養孩子?父母的正確示範,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成長
    其實如果想讓孩子真正的學會如何規範自己的行為,減少犯錯,父母的正確示範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李女士一向自認為是一個還算溫柔的人,對待孩子也總是以教育為主,從來不曾打罵。總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對兒子發火。前幾天,李女士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想著讓孩子自己學習著繫鞋帶,所以就沒有蹲下幫助孩子,而是讓他自己嘗試。
  • 孩子出現第一次「偷拿」行為,您的做法很關鍵!
    網絡圖片有一個父親被老師叫到學校,原因是孩子偷拿了別人東西。這位父親表示:沒有臉見人,羞愧難當,家裡並不缺吃,也不缺穿,甚至也會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可是孩子總是有意無意地偷拿別人東西,這讓他非常苦惱。孩子第一次偷拿,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而是出於喜歡、愛不釋手或者分不清東西的歸屬,對於你的、我的,這個概念分不清。第一次出現這種行為時,媽媽就要跟孩子講:這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拿走,如果你喜歡可以跟媽媽說,家裡真的沒有這種類型的玩具,媽媽可以給你買。
  • 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爸媽快別這樣傷害孩子了!
    多多是個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很突出的孩子,不到5歲,就已經能自主閱讀了。而睿寶寶還處在需要我們陪她讀繪本的階段,當我羨慕多多媽媽,想拿這事抱怨時,腦子裡就閃過這句話:不要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家長的初衷自然是好的,是想借榜樣來激勵孩子,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成年人成天被人在耳邊嘮叨:「你看看人家,你怎麼就……」總這樣被指責、被比較我,你會是什麼心理感受?是不是也容易逆反,或者乾脆放棄?家長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無形中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
  • 教育爭議:孩子拿別人東西算不算偷?瑞士教育專家早已指明答案
    有了孩子的家長就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育兒過程中的開心和難題,而最近一位家長就在網上說了自己最近所煩惱的一件事:孩子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如果遇到感興趣的還會放在自己的兜裡,雖然矯正過幾次,可是孩子還是會犯,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向網友求助。
  • 孩子為什麼會摔東西、打人、發脾氣?這樣做讓他學會正確表達需求
    ;堅持和善而堅定的指導,保持耐心,孩子會慢慢掌握正確的做事方式;說到正面管教,也許不少人聽過,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清其含義。2.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想法和需要記得有一次我帶孩子到遊樂場玩,有一個孩子玩遊戲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個孩子把遊戲幣放進去後,遊戲機裡會彈出玻璃圓珠。孩子想伸手去拿,我告訴他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可以問哥哥願不願意給自己一個玩。
  • 小學生不宜拿太多零花錢,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要從小抓起
    老師的建議是學生不宜拿太多零花錢,一則容易亂花,二則對其他學生也影響不好。關於小學生拿100塊零花錢到學校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了。在我家孩子還在上三年級的時候,就常聽到有同學是這樣做的。對此,我也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 孩子哭鬧別大聲訓斥,無效且傷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則」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許多的父母都同這位父親一樣,面對孩子的哭鬧沒有耐心,採用暴力的方式來壓制孩子的哭鬧,但其實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有效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孩子哭鬧,有效的管教方法是用"KICK"原則。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我家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錯拿別人的東西,這該怎麼辦?我家大寶總是搶二寶東西,又哭又鬧的,怎麼說都不聽。
  • 孩子犯錯後第一反應是撒謊?別急著指責,正確引導能讓孩子更誠實
    不過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和家長在遇到孩子犯錯時的錯誤教育也有關聯,因此,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別急著指責,正確引導能讓孩子更加誠實。 第一:以身作則 孩子會從父母的身上學到將近90%的東西,可以說,家長才是孩子當之無愧的老師。然而家長的行為不管好壞,孩子都會全盤接受,並不會通過判斷去甄別正確還是錯誤。
  • BIGBANG大聲:總是逗笑別人,總是責備自己
    姜大聲同學1989年出生在韓國首爾,2006年作為BIGBANG成員出道,出過trot曲,演過音樂劇,還在日本發行專輯舉行過巡演。從業務水平上來講,大聲作為主唱是真的沒什麼可挑的,不過他進公司的時候,可是被稱為「最醜的孩子」……隊長權志龍也在《每天每夜》節目上說過,當時大家看到大聲,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孩子唱歌一定很好聽吧!」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隨便拿東西,是2歲左右孩子最常見的壞毛病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在他們的意識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都可以隨便拿。囯外教育專家也說過,孩子二歲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外出看見喜歡的,會不由自主伸手去拿;如果已經在自己手裡的,誰也別想拿走,除非自己不要。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不會克制欲望,原因是父母沒進行格物教育
    但是在這的前提是這個小朋友已經有這些東西了,自己已經有了卻還要搶別人的東西,這樣的行為肯定會引起很多小朋友的不滿。老師也多次向家長反映,但是家長似乎沒有把這件事情當回事,覺得小孩子都這樣。這個小朋友因為總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不少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玩,已經有點被孤立的意思。小朋友也不喜歡上幼兒園了,每次都是媽媽強逼著去幼兒園。
  • 溺子猶如殺子,你還在溺愛自己的孩子嗎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也都是千嬌百寵,孩子說啥就是啥,要啥給啥,尤其是隔輩帶娃的家庭更是這樣,但是寵愛孩子不當會讓孩子養成很多的壞毛病。因為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的時候,濤濤總是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不給他他還打人,而他奶奶每次都說「小孩子嘛都調皮」沒有給別人道過謙,也沒有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給別人分享過,還特別的沒有禮貌,如果看到誰家媽媽胖了就指著別人說「她太胖了好醜啊」。這樣的孩子有幾個人會喜歡的,沒有看到過他的奶奶對他正確的指導過,每次都是說他還小,不懂事,男孩子太調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