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2021-01-18 陪寶寶寫日記

玲玲今年三歲,剛上幼兒園沒多久,最近玲玲媽媽發現玲玲書包裡總有一些不是自己的玩具,媽媽問玲玲這些玩具是哪來的,玲玲回答說是幼兒園的,因為很喜歡,所以拿回家來玩。媽媽問玲玲有沒有經過老師的允許,玲玲就開始吱吱唔唔起來,媽媽告訴玲玲,如果不經過別人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那這種行為就叫「偷」,偷東西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明天去把玩具還給老師,以後不要再拿了。玲玲答應了。

可是過了沒兩天,媽媽發現玲玲又多了一樣玩具,可是她從來沒給玲玲買過這樣的玩具,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個玩具是玲玲去鄰居家玩的時候順手拿回來的,因為玲玲覺得這個玩具很好玩。

本以為玲玲會知錯就改,沒想到又開始偷拿別人東西,媽媽很生氣,覺得她小小年紀就養成了這麼不好的習慣,長大以後還得了?

事實上,幼兒時的「偷竊」並不是真正的偷竊

從心理學上來說,三歲之前的孩子有偷竊行為,是「佔有欲」在作祟,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對於稍小的孩子來說,他對「你」「我」「他」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在他的思維裡,認為「只要是我喜歡的,那就是我的。」即便是他模糊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是因為自制能力較差,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去擁有,所以還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其實,除了以上分析之外,孩子偷拿別人東西還往往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求關注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在家裡陪孩子,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就用「偷拿別人東西」這種方式來讓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此時的父母一般都會很重視這件事,父母的關注度越高,孩子越滿意,覺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所以父母應該儘量多抽出時間來陪伴一下孩子,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讓孩子用極端的方式來「求關注」。

2、 發洩心中不滿

有一次我家孩子跟奶奶一起在小區玩,孩子帶著自己的小皮球,有別的小朋友想要玩可是孩子不願意,奶奶覺得不好意思就對孩子說:「讓別人玩一會兒嘛,小孩子應該跟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不分享的小朋友不可愛,沒有人願意跟你一起玩。」

聽了奶奶的話,孩子雖然把皮球給了別人玩,但是很不開心。後來回來的時候我檢查孩子口袋,發現孩子把對方孩子的一個拇指大的小車車裝在自己口袋帶回了家。我問孩子為什麼悄悄拿別人玩具時孩子說:「不分享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孩子顯然是把主動分享跟被動分享的概念弄混了,並且由於自己被迫分享而心存怨恨,用這種偷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有時候表達不出來不代表他沒有自己思想,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不強迫孩子分享,這樣孩子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會懂得尊重別人的選擇。

當孩子拿不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很多孩子出現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時,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道德出了問題,害怕此時不嚴厲懲罰孩子,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演變成真正的偷竊。

當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家長肯定不能置之不理,但是我們也要能孩子的行為進行深層次地分析,在知道其具體心理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制止和引導。

1、 千萬不要審問孩子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新玩具時,一定要放平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一上來就以法官的身份來審問孩子。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逼著孩子去說謊。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鼓勵孩子說出事情的真相,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是因為特別喜歡這個玩具,之前要求父母給他買,而父母沒有滿足他,導致他去拿別人的來玩的話。那麼父母也要反思一下,是否自己具備滿足他的要求的經濟條件,如果具備,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要求或者目標,比如孩子平時不好好吃飯,你可以要求他未來的一周內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把飯吃完,然後獎勵他一個這樣的玩具。這樣一來,既糾正了孩子不好的習慣,又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一舉兩得。

2、 幫助孩子豎立物權意識

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物品的權利,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包括孩子自己的玩具,如果不想給別人玩,也有不給別人玩的權利,任何沒有權利要求他非要給別人玩。那麼同時換位思考,別人的東西也是一樣,你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可以主動去跟別人溝通,比如使用禮貌用語問別人「請問我可以玩一下你的小汽車嗎」,或者用自己的玩具交換,但「偷拿」是絕對不對的行為。

如果孩子偷拿了別人東西,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感受一下自己心愛的物品不見了的傷心難過情緒,以此來誘發孩子內心的愧疚感,使得他同情「受害者」,也能更加有效地矯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3、 不要以罰代管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拿了別人東西是很惡劣的行為,必須讓孩子一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徹底改正以免留下後患,於是用非常嚴厲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其實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這種強烈的管教不但不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還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會讓「偷竊」成為他強烈的心理需求,從而使他更加變本加厲地偷拿別人東西。

其實在孩子(尤其是幼兒)的概念裡,並沒有「偷竊」的概念,只有喜歡就想要佔為己有的想法,所以發現孩子有了這樣的行為導向,父母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導孩子,千萬不要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

4、 鼓勵孩子承擔責任

我家老大上小學一年級,學校每學期都可以訂學生奶,有的家長給孩子訂了,孩子每天可以領一瓶喝,有的家長害怕學生奶沒有安全保障就沒有訂。前段時間老師發奶的時候發現每天奶都會少幾瓶,後來經過仔細觀察才知道是班上一位沒有訂學生奶的女孩拿的。老師第一時間聯繫了女孩的母親,跟女孩母親溝通時才知道女孩拿別人東西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有這樣的習慣,但母親每次都想既然都已經拿了,打罵孩子也沒用,簡單地跟孩子說了一下「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這樣的話,就沒有下文了。

父母在第一次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之後,就要要求孩子把拿了的東西歸還並向別人道歉,如果是貴重的物品,父母也要承擔起賠償的責任,以身作則地讓孩子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除了讓孩子分清對錯、具備是非觀念外,也要讓孩子看到事情的處理結果。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也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儘量地去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視的、自己的情感是可以得以滿足的,在這種心理建設之下,孩子就不會再去「偷」了。

相關焦點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弟子規可是這件事發生在一個5歲小孩身上,就不是這個道理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小孩根本就分不清什麼是「偷」什麼是「拿」。更多的時候孩子出現這種偷拿的行為只是因為喜歡,只是因為感興趣,就把他拿走了。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12歲的男孩小明,因父母發現錢包裡少了錢所以懷疑到了小明頭上,在小明拒不承認後其父親惱羞成怒,將孩子綁在床上打,而當他第二天過來想繼續追問時發現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
  • 孩子偷東西了,父母應該怎麼辦?
    我們不僅僅是要讓孩子了解偷東西是不對的,更應該弄明白這一行為背後潛藏的深層次原因。而把對這些問題的探究都丟給警察來做,並不現實。偷東西固然有錯,但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還有沒有比報警更好的方法呢?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孩子當做小偷來對待,這樣的教育是不是又有一些過度和過激呢?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我要給他點教訓,看他還敢不敢繼續偷! 在大人看來,偷東西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但對小孩子來說卻不一定是道德問題。 「偷東西」的就是壞孩子嗎?不一定的。孩子在「偷拿」東西的時候,往往沒有意識到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的行為叫「偷竊」,只是覺得很喜歡那個東西,想要擁有,於是佔為己有。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那些憑空多出的東西,又是哪來的?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別人換來的。昨天,班級群裡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歲的女兒,老愛拿別人的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都強行佔為己有。為此,人家孩子家長還專門找過這位爸爸,讓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打罵是最差的教育方式,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小時候家長常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也就是指不要讓孩子養成偷東西的習慣,要不然小的時候偷小東西,長大就會頭價值更大的物品,犯的錯誤也就更大。 所以很多家長在知道孩子偷拿家裡或者其他人的物品時,都會暴怒,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道德品德出現問題,對孩子的懲罰非常嚴厲。
  • 孩子偷東西?第一時間應該這樣做
    問我怎麼辦,我回答說,孩子絕不會無緣無故幾次偷東西,一定是有個原因,相信孩子的內心是乾淨的,然後帶著信任慢慢去和孩子談,問清楚原因,也就是找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對症解決就行了。只要你不把孩子看成壞人,孩子絕不會變壞。
  • 「別拿別人的東西」,還在大聲指責自己的孩子?正確的方法是這樣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兩個孩子有爭搶一個玩具的時候,當然,其中一個孩子才是物品的主人,而另外一個孩子的行為,就是不對的。大多數的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首先就會指責自己的孩子,並且直接說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 教育爭議:孩子拿別人東西算不算偷?瑞士教育專家早已指明答案
    有了孩子的家長就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育兒過程中的開心和難題,而最近一位家長就在網上說了自己最近所煩惱的一件事:孩子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如果遇到感興趣的還會放在自己的兜裡,雖然矯正過幾次,可是孩子還是會犯,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向網友求助。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外出看見喜歡的,會不由自主伸手去拿;如果已經在自己手裡的,誰也別想拿走,除非自己不要。如果家長大驚小怪,上綱上線,認為這是孩子的道德品質出了問題,其實是犯了大錯。這樣做的結果或許會挑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偏偏與自己對著幹。其實2-3歲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父母過分的教育,還可能會讓孩子從此變得惶惶不安,膽小、怕事。
  • 睿智燈塔-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如願,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不僅不愛打招呼,甚至見到別人還往大人身後躲,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呢?昨天出門買東西,碰巧遇見鄰居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和鄰居打了個招呼。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我家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錯拿別人的東西,這該怎麼辦?我家大寶總是搶二寶東西,又哭又鬧的,怎麼說都不聽。
  • 讓孩子做一個不偷東西的好孩子
    在孩子放假期間或者過星期天的時間 我都會帶著孩子去媽媽家裡玩,因為媽媽家裡有兩個外甥在家,而外甥的年齡和我家大寶的年齡是相差幾個月而已,所以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愛好,總是玩的特別熱鬧,因此去媽媽家的時間真的是特別頻繁。孩子們在一起玩 當然離不開玩具 這樣的好寶貝了。
  • 孩子偷東西後,父母沒及時做到這4點,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提起偷,可能讓很多父母為之一驚。 我們也經常收到很多父母這方面的困擾: 我家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發現孩子偷拿我錢包裡的錢,我該怎麼處理? 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父母既擔心又害怕。
  • 八歲娃購物時偷拿超市東西,怎麼辦?
    「親愛的,我該怎麼辦?你快教教我!我等不到天亮,快崩潰了……」我邊安撫她邊靜聽。原來下午玲子帶8歲的兒子去超市購物,回到家,發現孩子兜裡有一瓶口香糖,就問,孩子小聲答,從超市拿的。玲子感覺腦袋嗡嗡響。所以今天的事,她不知道怎麼辦,就沒吭聲。她知道,批評,訓斥是最簡單的,但肯定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好不容易等家人都休息了,趕緊給我打過來。她不明白,這孩子怎麼會偷東西?這麼大了,平時對孩子教育挺用心的,怎麼會反覆出這個事?
  • 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家長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孩子一出去就喜歡搶別人的玩具,不給就哭鬧不止,搞得在場的大人都很尷尬,家長也感到很惱火。 所以,孩子喜歡搶東西,絕不是家長們擔心的品質問題,而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自然發生的情況。只不過,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搶東西是不對的,不管孩子有怎樣的初衷,我們都得糾正他們的這種行為。 下面就與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克制這個不受歡迎的行為。
  • 「你家孩子偷東西,我要搜身」,寶媽一句話,讓保安啞口無言
    孩子愛拿東西的行為,讓不少寶媽很是痛苦,稍微疏忽了點,寶寶就拿著不少東西,一旦被工作人員發現,結果就會被理解為偷東西。小麗的孩子亮亮今年四歲了,前幾天,亮亮一直嚷嚷著讓媽媽帶他去超市買東西。小麗想著剛好需要買一些生活用品,就帶著孩子來到超市。剛進去後,亮亮就歡快的奔跑,來到糖果區,見到糖果就要抓。小麗立馬阻止,告訴他吃多了糖果容易爛牙,帶他去看其他商品。
  • 哥哥的孩子,父母讓我拿40萬給他結婚,我該怎麼辦?
    後來嫂子出去打工,請她幫忙帶孩子,開始父母還有錢寄,再後來沒有錢她也幫著帶。這孩子長大了以後,不但不領情,還口口聲聲的說自己是媽媽寄錢養大的。表妹為了老公的家裡,操碎了心最後也沒有落下好來。反而以離婚結束了這種無底洞似的「剝削」。
  • 逛超市發現孩子偷拿一袋糖,結完帳的媽媽這樣做,將影響孩子一生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去超市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每次想買的東西都買不好,不想買的東西總是買一堆,尤其是小孩子的東西,一點都不便宜,可孩子需要又不能不買,真是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