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逛超市最頭疼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比較討厭排隊。不過,隨著新零售和數位化技術的發展,如今在很多的零售實體中都大為改觀。
進超市、挑選喜愛的商品、掃描條形碼、最後線上支付,這樣一套購買流程,已經在物美超市實行了四年。
而且,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電商、O2O等行業的成熟,更多的95後、00後消費者已經習慣於在手機上選購商品,等著騎手或快遞送貨上門。
超市這一零售業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遍布於全國各地的大小超市賣場,又該如何進行數位化呢?
行業痛點明顯,數位化程度良莠不齊
2015年,多點Dmall創立。緊接著2016年,新零售的概念應運而生,各實體零售商便也開始數位化轉型,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業態紛紛出現,數位化轉型成為行業共識。
儘管國內的新零售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其所面臨的痛點卻不能忽視。近日,在「易觀A10數據智能峰會」上,多點Dmall戰略發展總經理司紅凱就提出,零售行業與很多傳統行業遇到的問題很相似,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利潤率低,除去房租成本,員工成本,損耗,信息費用等成本後,淨利潤只有1-2點
第二,門店效率很低,系統老舊,一個三五千平米的可能就需要一百多人。
第三,集中度低,非常分散。這體現在在每個省份區域都有當地的一些龍頭企業。
面對這些痛點,企業也認識到需要進行數位化,但很多企業在數位化過程中卻表現得良莠不齊。
在他看來,目前儘管企業都投入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進行了這麼大投入,但是線上線下如何連接的技術等難題依然存在。
比如,當用戶在小程序或者APP上產生交易和下單,交易數據如何與線下ERP數據銜接起來,就成為了難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零售行業的發展。
線下數據線上化,打造企業數字業務資產
也就是說,對於零售行業來說,既要面對行業自身的痛點,還需要解決好數位化過程中的難點,不能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需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去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回顧零售的發展史,從1995年到現在,零售經過了四個時期。1.0時代大部分超市更多的是人工來進行,只是去記帳;2.0時代推出ERP來管理銷量交易;3.0時期很多企業推出了APP、智能訂貨等,但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到了現在的4.0時期,才完全開始解決零售的痛點,就是將會員、營銷、商品、服務、員工、管理實現在線化。
這其實說明一點,就是數位化已全面融入消費生活和企業經營,商業文明的本質越來越回歸用戶本身。
在「易觀A10數據智能峰會」上,易觀創始人於揚就提到,零售企業在數位化過程中,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業務數據化,能不能跟用戶建立數字觸點,將所有觸點業務化,這是絕大多數所處的階段;第二,數據資產化,對數據分門別類打上屬性與標籤,並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及運營;第三,將資產業務化,將所有數據資產貨幣化。
易觀創始人於揚
不難發現,這也就要求企業必須將數據線上化,成為企業的數據資產。在於揚看來,今天的商業已全面進入到留量時代,只有通過對公域用戶的深度洞察和對私域用戶的智能運營,提升經營的效率,降低獲客成本,才是企業數位化的關鍵。未來數字業務資產是新業務資產,且需要持續地養成。
「多點」模式的成功實踐
基於這樣的認知與市場環境,國內的眾多超市也紛紛進行轉型。其中的代表,多點模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那它是怎麼做的呢?
眾所周知,數位化零售事對人貨場的重構,多點對物美提供的數位化模式,就完全符合這一邏輯。
1、將線下顧客線上化,提升用戶體驗
說到人這一要素,需要分為兩部分來看,不僅僅是獲取顧客畫像,還有對員工的數位化管理。
對於超市這樣的業態,首先就是獲客的方式,既有線上也有線下,如何獲取線下就是一大難點。線下獲客可以通過小程序廣告、地推等方式,但這樣的用戶其實並沒有價值,最重要的是如何實現精準營銷。
因此,多點通過三個維度,將獲客與垂直行業和本質化行業做了關聯。第一,獲取顧客的基礎畫像,包括性別、年齡等等;第二,用戶和線上購買,如加購物車、下單、支付評價等;第三,關乎手機本身,是安卓手機還是蘋果手機。
有了這些數據之後,就可以實現數據的價值。比如,在多點APP上,會顯示物美超市位置和周邊所有小區的名字,通過後臺就可以看到小區附近有多少人成為了店內的會員,產生了多少筆交易。相較於單純的線上平臺,這樣的數位化可以直接獲取到線下數據,服務體驗也相對會很好。
當用戶成為會員後,意味著顧客數據已經實現線上化。與傳統零售做CRM會員體系相比,這種數位化獲取到的會員體系真實性會更強。
通過顧客數位化,多點不僅僅停留在線上服務,可以讓顧客在線上預定下單,去門店自提。這就將顧客引導到去線下,從而將更多的價格補貼惠及到忠實會員。
2、管理線上化,提升工作效率
人的管理,則主要體現在對員工的數位化。多點的要求是數據驅動、任務到人、逐級解決、隨時處理。
對於賣場的管理人來說,每天需要盯著後端電腦查看品類的銷售庫存,在對員工數位化後,就可以通過品類推送相關任務,到貨之後可以及時提醒,或者是遇到客服投訴可以馬上響應,包括查看線上交易等,店長通過一個APP就可以實現,這就提高了管理人員的效率。
前邊提到一個超市可能有上百工作人員,那就需要排班,以前可能更多是通過紙質單通知,但是數位化的排版系統,按照標準的8小時工時,依次早中晚來排版,就會很科學且省時間。對於員工來說,所有的流程則都可以在線上發起。之後,將這一系統與考勤系統對接後,就可以自動計算薪資。
司紅凱介紹到,根據數據顯示,原先一個店長排班可能需要三到四個小時,現在只需要幾分鐘。這就是數位化的直接成果。
3、智能選品,實現快速補貨
在賣場這一場景中,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商品被購買走,商品每天都在減少,那如何快速補貨,選取貨物的品類,就考驗賣場的選品能力。
通過多點的數位化系統,可以實現智能化自動選品。據介紹,多點有一個選品的一鍵功能,可以一鍵檢測商品的健康度、毛利高低等等,而後貨架自動成圖,系統就會告知前端人員如何去增加、調撥商品。
同時,多點經過合理的算法讓超市商品通過自動補貨完成,節省了超市商品的周轉天數。據悉,物美的天數控制在20天左右。
4、到店到家兩種模式,實時監控
對於零售中的第三要素場,多點APP上有到店和到家兩種方式。這會根據顧客所在的位置,自動進行切換。
而且,多點還以門店為單位,為每一家門店設置了數字大屏,可以清楚知道店內所有的實施情況。比如,在商品保質期的監管上,與供應商直接打通,在多點數位化系統裡可以在線協同,全部通過在線籤約,杜絕灰色地帶。
據悉,Dmall OS是多點Dmall研發的數字零售作業系統,包涵15大系統、800多個子系統,能對零售各環節進行數位化改造,使會員、商品、管理、服務等全面實現在線化。目前,多點Dmall已經合作超過120多家連鎖商超,覆蓋全國13000家門店。
經過多點的數位化系統,物美的數位化成果顯著:
自2016年多點和物美合作以來,截至去年,到店用戶75%是會員;
人力成本上,提升了人效,一年節省1300萬費用;
坪效上,通過快速補貨,將後倉面積大大縮小;
DM成本,通過數位化小程序推送減少了海報費用,據悉物美超市每年海報費用需要上千萬。
銷售分類上,線上銷售佔比近30%;
後倉揀貨上,後倉揀貨率達到60%以上。
寫在最後
通過「多點」的模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化改變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而是對人貨場的重構。
這樣的模式,在國內已經出現很多。比如,永輝超市建立了永輝生活APP,提高了門店的數位化能力;便利蜂也有自己的小程序,只需要幾個人就可以管理一家小型便利店,這些嘗試與轉型也相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大消費市場這一板塊,用戶資產的掌控和用戶體驗的提升,一定是未來市場當中最重要的競爭考核標準之一。
換而言之,今天和未來都屬於聚焦「留量」的企業,擁有優質的數字用戶資產者才能贏得天下。
也許「多點」模式的數位化方面的努力,真正轉化為資產價值,還需假以時日,但是實體零售企業的價值重估之路,已經開始。
鯨犀是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旗下新的業務單元,關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技術、市場的行業動向,聚焦企業轉型案例的報導,以產業網際網路時期需要轉型的企業視角,來記錄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為所有想要在智能時代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提供思路。同時,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鯨犀還會定期組織沙龍、閉門會、線上公開課等多種活動,向有升級再造意圖的企業、以及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平臺公司提供一手資訊和交流合作的機會。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