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終身成長》:什麼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成長支柱?

2020-12-25 萌寶媽媽屋

很多父母會感嘆教子無方,導致自己的孩子「跑偏了」;很多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依然覺得自己跟誰在一起、做什麼事都毫無價值感。樊登老師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當一個人內心不強大,不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不能夠自己尋找和感受快樂時,對面的人怎麼換都沒用。正如不會遊泳的人,怎麼換遊泳池,還是不會遊泳。

如何才能塑造孩子強大的內心,讓他發現生活的美好、個人的價值?樊登老師在他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了3點: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第一,無條件的愛。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那麼孩子才能有信任、尊重和安全感。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要建立無條件的愛,卻是一個技術活,需要父母們做到「溫柔但有邊界」。但是,現實中,我們很多父母卻並不真正懂得「無條件的愛」。比如,我們生氣的時候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我不要你了!」之類,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聽話乖巧、考試成績好或者討大人開心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愛我。這會讓孩子很失望,讓孩子覺得父母更愛成績,而不是愛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學會了撒謊、欺騙和偽裝。

我們帶孩子出去旅遊、吃喝玩樂,我們要真誠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因為愛才這樣做的,跟你考試成績好不好沒有關係,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建立起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無條件的愛絕對不是溺愛,無條件的愛可以有溫柔但也可以有批評。批評之前,先要表明,「孩子,我因為是愛你的,所以我要告訴你,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在關鍵問題上,父母要掌握主導權力,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父母不發聲不批評,孩子同樣沒有安全感。要讓孩子知道,批評並不是不愛。批評是修剪樹枝,是為了讓小樹長成筆直的大樹。

第二,價值感。

價值感高的孩子,他的自尊水平才會高。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他可以給別人以幫助,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父母要抓住生活中跟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尤其是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塑造一個孩子行為的最有效時機,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而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

做父母的不要總是貶低孩子,如果父母每天貶低孩子、批評孩子,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很低,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真的成為父母所貶低的那個樣子。所以,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幫助孩子樹立自尊。比如,給孩子做家務的機會,讓孩子參與家庭大掃除中,享受勞動和為家庭出一份力的快樂,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提高自尊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很優秀,孩子未必優秀。像《新警察故事》中吳彥祖飾演的那個孩子,父母都是高官都很優秀,但是孩子是在被批評、別打罵、被貶低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所以孩子的自尊水平極低,最終他自我放棄,走上歧路。

第三,終身成長。

樊登老師稱「終身成長」是「美德背後的美德」。因為像謙虛、誠信、努力等這些好品質都是建立在「成長型思維」之上的,只有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他在面對挫折、失敗之時,才能積極面對。

擁有終身成長心態的孩子,會把每一次失敗都看作是學習的機會。不會因為一次考試不合格就自暴自棄,不會因為高考失利就放棄人生。擁有終身成長心態的孩子他們敏感度低,不怕別人的聲音,不受外界的束縛,他們遵循自己內在的聲音。

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但卻有萬無一失的教育。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最優秀的孩子。那麼寶媽、寶爸們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育兒觀念,你是否幫助孩子建立起了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我是萌寶媽媽屋,讀更多書,走更多路,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高寧高見】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Ta內在的「發動機」 第三講: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第四講: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第五講:不可缺少的父愛 第六講:父母不是孩子的「金礦」和「天花板 無數父母希望 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
  • 曼陀羅繪畫陪伴孩子成長
    著有《心靈之鏡:曼陀羅繪畫療法》《心靈之路:曼陀羅成長自愈繪本》《兒童曼陀羅繪畫分析:理論與實踐》等書。  心理標籤:用陪孩子玩兒的心態進行曼陀羅繪畫,孩子會把內心真實的世界呈現給我們。  「當果果聚精會神地在大圓中畫了兩條道道,說是我們吃飯的筷子時,我內心一陣感動。2歲多的寶寶把線條畫得如此筆直是不容易的,這說明她是非常用心的。
  • 陪孩子聊天、運動、學習,陪伴她每一天的成長
    今天終於拿出半天的時間陪伴孩子,帶寶貝出去玩了一會兒,我們去了一家狗咖,裡面有十來只狗狗,全都是參加過選美比賽的柯基犬,不過沒想到的是,這些狗狗個頭都太大了
  • 尚品宅配X樊登: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12月19日,尚品宅配攜手樊登在鄭州舉辦親子主題演講,分享如何通過了解孩子的天性與需求,發現教養誤區,從而正確而智慧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活動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眾多家長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親子關係、育兒、家庭及家居空間都有了新的理解。
  • 上班族父母時間少, 如何陪伴才不耽擱學齡前孩子的成長
    這是從2015年8月開通公眾號至今第179篇原創文上班族父母時間少,如何陪伴才不耽擱學齡前孩子的成長原創| 發憤的草莓有個外國的小男孩,生日那天早上問了父親這樣的問題:「爸爸,您一個小時工資是多少而學齡前兒童又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想想都醉了。時間少,又不想讓陪伴孩子這件事耽擱了,有沒有可能做到呢?唯一的辦法是在有限時間內提高陪伴質量。只是呆在身邊不叫高質量高質量的陪伴這個詞聽得多了,可是具體什麼意思,你能說得出來嗎?
  • 疫情時期,如何陪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也不知道該怎樣去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特殊時期?近日,優加青少英語特邀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陳採霞教授帶來了一場《特殊時期,如何陪孩子一起幸福成長》的線上家庭教育講座,收穫了家長們的好評。
  • 「魔力書箱」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自己要做什麼?做這件事的意義何在?起心很容易,堅持很難!因此我也要重新整理和梳理一下自己「為什麼要發起魔力書箱的活動」?        從我的孩子「小滿」說起走吧!從小滿出生的那刻起,我和小滿爸爸就一直在辯論思索: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最後我們達成一致:我們需要一個身心健康、擁有健全人格的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要培養她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精神食糧對於孩子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 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陪伴,只陪不伴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的還要嚴重
    只要提到教育孩子,許多書籍和文章都會提到一個高頻詞彙——「陪伴」,大多數父母都知道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並未完全理解「陪伴」的含義。倩倩今年3歲,最近剛上幼兒園,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大多時候都是爺爺奶奶幫著接送孩子,好不容易遇到周末,父母與孩子約定周日到遊樂場玩。
  • 多鼓勵孩子,將變成孩子成長的方向,陪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幸福的
    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起初對世界一無所知,也無從分辨,沒有更多的選項,更不懂得選擇。 孩子成長方向分別是兩個極端:1、積極樂觀良好的方向;2、消極悲觀惡劣的方向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孩子向著積極樂觀良好的方向發展,但事與願違,為什麼會這樣?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當我們感受到孩子的叛逆時,其實,是孩子在這個成長期中遇到了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他正在嘗試向外界發送信號,告訴家人:我需要幫助!!!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這些時期呢?01幼兒期的孩子,需要愛,更需要規則幼兒期的孩子,長著一副討人喜歡的模樣。
  • 《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丨有家長用心陪伴的成長更容易展翅高飛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最近又發生了年輕貌美的女孩子遠赴青海可可西裡而喪命的壞消息,家長在得知噩耗後心如刀絞,發言稱不希望此類事件再發生。我們作為大人、長輩,又應當如何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楊佳恬新書《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為我們呈現了普通家庭面對孩子學藝要求的時候做出的明智選擇。本書是作者親歷奧地利教育的心得體會,也是作者對中國與歐洲教育理念之間差異的反思。有真情實感,有理性思考,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富有啟發的一本好書。
  • 事業孩子兩不誤,高質量陪伴孩子成長
    可以說是孩子,事業兩不誤,堪稱「硬核媽媽」!劉若英是一個高齡媽媽,在2015年的時候才產下一子,並發文寫道:「奇妙的過程,開始奇妙的旅程,讓我們陪你一步一步慢慢走。」所謂的高質量陪伴更應該是要放得下「誘人」的手機,全身心地跟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的陪伴,時刻關注到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和需求
  • 親友經驗談 | 陪孩子快樂成長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我們期待著各位家長能夠與我們講述孩子的成長經歷,分享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教育心得。
  •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孩子皺著眉頭:「可是,你一點也不快樂啊!」「我讓你陪我玩,你不開心;我想玩玩具,你不開心;我吃飯太慢,你不開心;我不想睡覺,你不開心.」孩子又認真想了想,「只有我學習時你才開心。」每天,我們催促著孩子們快吃飯、快洗澡、快睡覺、快起床,警告他們別玩玩具、別亂丟東西、別和人吵架、別學習偷懶。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
  • 聖誕節帶孩子去幾個國家遊玩,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真羨慕
    聖誕節帶孩子去幾個國家遊玩,玩了之後還有禮品可以選,自己想選哪個就拿哪個,孩子玩得非常開心,給我說了幾遍「今天很開心」。老師說有親子活動,希望爸爸或媽媽參加,畢竟老年人帶孩子遊戲有點累,有的遊戲不方便做,所以看到很多父母抽出時間來陪孩子,真的很好。也有父母忙,爺爺或奶奶來參加的,他們也儘量滿足孩子遊玩,一起遊戲。也有的年齡大,看完孩子們表演節目,沒有參加遊戲直接帶孩子回家了。
  • 充足的睡眠和娛樂陪伴是送給小學及之前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所以,需要趁孩子學業還未達到分秒必爭的時刻多給孩子一些娛樂陪伴,讓他們在娛樂遊戲中鍛鍊身體、增強知識技能的實踐能力。被陪伴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最根本的需求,孩子的學習成長則更為迫切。因為,在陪伴途中導師才能發掘孩子需要什麼、什麼是他們自帶的成長優勢、什麼需要強化練習。
  •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一生,學會「寬容」,給孩子成長的底氣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不論是學習成績亦或者生活能力,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出眾,在同齡人中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品行和能力。但是,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小毛病小缺點,而父母能否"寬容"孩子,卻能夠影響孩子一生。
  • 最好的愛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做媽媽是一場關於愛與成長的修行。孩子不會因為她一個小時的缺席而失去什麼在人生這場修行裡,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媽媽,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夠從外地回來,然後陪我玩啊?""寶寶,爸爸現在外地工作賺錢,以後才能夠給你買新的玩具;你想玩什麼,媽媽陪你玩好不好?""那我乖乖的在家等爸爸回來好了,這個遊戲你不是不喜歡玩嗎?我要和爸爸玩,和爸爸玩才比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