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加拿大「白求恩」在中國工作35年,兩個女兒一口「京片子」

2020-12-2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這位加拿大「白求恩」在中國工作35年,兩個女兒一口「京片子」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14日報導:1976年4月,26歲的加拿大人費立鵬來到中國參觀,對當時中國出色的公共衛生體系留下深刻印象。自1985年起,費立鵬醫生留在中國工作生活,迄今已有35年。正值白求恩大夫誕辰130周年之際,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日前舉行「紀念白求恩 促中加交流」觀影懇談會,費立鵬醫生在活動中分享了他在華多年的工作體會。

本次活動系2020年SORSA民間外交活動資助項目,由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留加分會承辦。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陸建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等各界代表60餘人現場參會,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留加分會會長姚望、遠在海外的全加學聯以及加拿大嘉賓通過錄製視頻等線下方式超百餘人參與了活動,留加分會會長戴華仁擔任主持。

白求恩大夫在中國大名鼎鼎、耳熟能詳。活動首先播放了專門為此次活動收集、編輯的七段白求恩在中國的故事集錦,展現了白求恩大夫最後一年多在中國的諸多生活和工作細節。

在主旨演講環節,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的費立鵬(Michael Phillips)教授分享了他的中國情懷。費立鵬是加拿大人。1976年4月,他抱著好奇、跟著好友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從此結下了一生情緣。首次來到中國的短短三周裡,最讓費立鵬驚訝的是當時中國的經濟條件基礎十分薄弱,但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卻相當出色。特別是公衛宣傳工作的速度和力度,「一有文件發出去,即使是最貧瘠的農村地區,孩子依然能獲得免疫接種服務。」

這種巨大的衝擊讓他感覺當時的中國有無限的生命力和機遇。這也促使費立鵬選擇留在中國,「在這樣的時代,我該做一點事情」,而這「一點事情」,他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從1985年起,費立鵬就一直在中國工作,他先後在湖南長沙、湖北沙市、首都北京等地生活,2010年來到上海定居。

「在中國,可以做很多其他地方做不到的事」。費立鵬的專業是精神衛生以及減少和預防自殺的研究,被喻為精神衛生領域的「白求恩大夫」。同時,他也被聘為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司顧問、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以及《柳葉刀》雜誌的編輯顧問兼中國精神衛生委員會主席等職務,曾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40人」之一。費立鵬的夫人畢曼麗(Marlys Bueber)在活動中從生活視角介紹了他們一家的中國情緣。「中國是家!」當說到兩個女兒時,畢曼麗用手指著腳下的中國大地。儘管兩個女兒現在分別在加拿大和英國求學,但她們都能說一口「地道的京片子」。

此外,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中方執行院長邵莉教授在會上介紹了學院的建立過程和合作成果。據她介紹,聯合醫學院已經成為臨床醫學本科教育領域首個獲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又開展了北美醫學教育模擬認證。今年7月,第一批學生已經順利畢業。

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陸建非教授在致辭中表達了對白求恩國際主義精神的欽佩和感動,並簡要介紹了聯合會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國際抗疫所做的各項義舉,他表示,留學人員無論「陰晴圓缺、冬寒夏暑」都要積極踐行民間外交的生力軍的作用。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14日報導:1976年4月,26歲的加拿大人費立鵬來到中國參觀,對當時中國出色的公共衛生體系留下深刻印象。自1985年起,費立鵬醫生留在中國工作生活,迄今已有35年。正值白求恩大夫誕辰130周年之際,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日前舉行「紀念白求恩 促中加交流」觀影懇談會,費立鵬醫生在活動中分享了他在華多年的工作體會。

本次活動系2020年SORSA民間外交活動資助項目,由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留加分會承辦。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陸建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等各界代表60餘人現場參會,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留加分會會長姚望、遠在海外的全加學聯以及加拿大嘉賓通過錄製視頻等線下方式超百餘人參與了活動,留加分會會長戴華仁擔任主持。

白求恩大夫在中國大名鼎鼎、耳熟能詳。活動首先播放了專門為此次活動收集、編輯的七段白求恩在中國的故事集錦,展現了白求恩大夫最後一年多在中國的諸多生活和工作細節。

在主旨演講環節,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的費立鵬(Michael Phillips)教授分享了他的中國情懷。費立鵬是加拿大人。1976年4月,他抱著好奇、跟著好友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從此結下了一生情緣。首次來到中國的短短三周裡,最讓費立鵬驚訝的是當時中國的經濟條件基礎十分薄弱,但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卻相當出色。特別是公衛宣傳工作的速度和力度,「一有文件發出去,即使是最貧瘠的農村地區,孩子依然能獲得免疫接種服務。」

這種巨大的衝擊讓他感覺當時的中國有無限的生命力和機遇。這也促使費立鵬選擇留在中國,「在這樣的時代,我該做一點事情」,而這「一點事情」,他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從1985年起,費立鵬就一直在中國工作,他先後在湖南長沙、湖北沙市、首都北京等地生活,2010年來到上海定居。

「在中國,可以做很多其他地方做不到的事」。費立鵬的專業是精神衛生以及減少和預防自殺的研究,被喻為精神衛生領域的「白求恩大夫」。同時,他也被聘為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司顧問、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以及《柳葉刀》雜誌的編輯顧問兼中國精神衛生委員會主席等職務,曾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40人」之一。費立鵬的夫人畢曼麗(Marlys Bueber)在活動中從生活視角介紹了他們一家的中國情緣。「中國是家!」當說到兩個女兒時,畢曼麗用手指著腳下的中國大地。儘管兩個女兒現在分別在加拿大和英國求學,但她們都能說一口「地道的京片子」。

此外,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中方執行院長邵莉教授在會上介紹了學院的建立過程和合作成果。據她介紹,聯合醫學院已經成為臨床醫學本科教育領域首個獲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又開展了北美醫學教育模擬認證。今年7月,第一批學生已經順利畢業。

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陸建非教授在致辭中表達了對白求恩國際主義精神的欽佩和感動,並簡要介紹了聯合會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國際抗疫所做的各項義舉,他表示,留學人員無論「陰晴圓缺、冬寒夏暑」都要積極踐行民間外交的生力軍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醫生白求恩:在中國,我沒有一分鐘白白度過
    彼時,全球經濟大蕭條,法西斯主義已在歐洲蠢蠢欲動。事實上,此後餘生中,白求恩的醫療事業又多了一層反法西斯的意義。1936年冬,西班牙內戰如火如荼,加拿大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員會決定派一個醫療隊到馬德裡去,白求恩被推選為隊長。在西班牙期間,他不僅為西班牙人民反抗法西斯的鬥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與中國結緣埋下伏筆。
  • 洋面孔+京片子,這個北京長大的「洋孩子」經歷不一般
    」幾乎與共和國同齡的柯馬凱,操著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是「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他和朋友一道創辦了著名的京西學校,至今仍活躍在推動中外民間交往的一線。伊莎白年事已高,授勳前一天的9月28日,柯馬凱自己和其他榮譽獲得者去人民大會堂參加彩排。彩排現場,一個小夥子走到他面前說,「我叫孫寧,給總書記當翻譯好幾年了。
  • 長著洋面孔卻說一口京片子,這個北京長大的「洋孩子」經歷不一般
    柯馬凱說,這樣的著裝代表了他們與中國深刻的淵源——他們都出生在中國,成長在中國,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個國家。「我喜歡北京,喜歡北京人。」幾乎與共和國同齡的柯馬凱,操著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是「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他和朋友一道創辦了著名的京西學校,至今仍活躍在推動中外民間交往的一線。
  • 白求恩:33歲娶22歲漂亮姑娘卻離婚,來中國是什麼原因?肅然起敬
    #白求恩#白求恩,國際主義戰士,著名的胸外科醫師。這位被編入課本教材的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一直受到全中國人民的尊敬和敬仰。白求恩在中國住了18個月,也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國這片土地上。直到1970年中加建交之後,加拿大政府才開始重視這個在中國能代替整個加拿大的人。
  • 白求恩醫科大學之英雄傳奇(二)
    我想,當時不管是白求恩本人,還是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領導人,或者是晉察冀戰區甚至大後方千千萬萬的將士和百姓,都多想這位英雄活著。活著不只是可以欣賞日出。她和馬爾科姆相識,一見鍾情,很快一起返回加拿大辦理了結婚手續,同時她又說服了馬爾科姆,使他進了諾克斯神學院學習,畢業後也成了一名牧師。1888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女兒之後,把家搬到了格雷文赫斯特。
  • 白求恩大夫去世48年後,有位女子並非他親屬,主動要葬在他的墓邊
    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為了中國的抗戰事業,為了救治八路軍傷員,犧牲在中國的抗戰前線。在他去世48年之後,有位女子並不是他的親屬,主動要求葬在他墓邊。此人名叫瓊·尤恩。
  • 電影《白求恩大夫》,美軍上尉擔綱主演,戲外故事催人淚下
    ,關於拍攝白求恩事跡電影的提議就沒斷過,甚至國際友人伊文思也曾策划過但都不了了之,直到196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同時計劃拍攝這個題材,在上海電影局局長張駿祥的主持下,兩家電影廠建立了強強聯合的攝製組共同拍攝《白求恩大夫》,因此該片幾乎是群英薈萃,當時兩個電影廠裡的很多知名演員都出現在這部電影裡
  • 特別策劃 白求恩來華支援抗戰 為上前線竟向毛主席發脾氣
    白求恩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一個叫格雷文赫斯特的小鎮,祖上在加拿大社會中地位顯要。他的祖父是多倫多三一學院醫學院的創始人,父親是虔誠的牧師。受家庭良好教育的影響,白求恩從小就很有潛質,做事非常認真。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多倫多大學學醫。
  • 赤誠忘年交 異國戰友情——父親為白求恩大夫當助手
    正是這幅照片,充分展現了諾爾曼.白求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勇往直前的高大形象;也正是這幅照片所透射出的白求恩大夫的偉大國際共產主義精神,深深定格在全中國人民的心中。1939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一年,照片就是在這一年拍攝的。
  • 經典電影《白求恩大夫》眾星璀璨,譚寧邦楊在葆仲星火現狀如何?
    今天紅秀推薦的這部影片,是由上影廠和八一廠兩個優秀製片廠,於1977年聯合上映的電影《白求恩大夫》。作為創造了無數經典電影的老製片廠,合作出的影片質量毋庸置疑。其實電影於1965年就已經拍攝完成,但是因為特殊年代的原因,12年後才第一次首映。
  • 朋友們不會忘記白求恩了吧?白求恩的故鄉還有雷鋒的傳人呢!
    昨天發了篇短文☞新冠正在全球大流行,加拿大卑詩省就是這麼對待老人家的!朋友們反響說文章寫得還不賴,至少讀來能消磨時間,也算是鬱悶大環境下的一絲亮光。老薑感受到了朋友們的熱情。受此鼓舞,老薑今天就繼續和朋友們虛擬聊天。今天聊天的題目是:朋友們不會忘記白求恩了吧?白求恩的故鄉還有雷鋒的傳人呢!
  • 楊冪小時候的一口北京腔太萌惹!說起貴圈的「京片子」第一個想到的還是......
    說到娛樂圈的北京人那是真不少,比如2015年和大冪冪一起搭檔出演《我是證人》的鹿晗。電影裡一口京片子的鹿晗在參加宣傳活動時,也特意秀了一把北京話。一氣呵成毫無停頓,北京海澱區長大的鹿晗雖說因為職業需要有在克制京腔,但還是會隨時暴露啊!
  • 被人遺忘的「女版白求恩」,曾是中國的恩人,如今卻不再被人記起
    前言:前幾天,在快手上看了一個視頻,是紐西蘭人錄製的,視頻中,一群紐西蘭人正在搞一個聯誼會,聯誼會上,這幫外國人居然唱起了中國國歌,為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女性,這位女性,像白求恩一樣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有人稱她是女版白求恩,她是紐西蘭人,她的名字叫作凱薩琳·霍爾(KathleenHall),她的中國名字叫何明清。
  • 從白求恩和《希波克拉底誓言》說起
    1938年6月,白大夫輾轉來到駐在山西省五臺縣金剛庫村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工作之餘,安排他到附近的喇嘛廟菩薩頂參觀,這是五臺地區最大的喇嘛廟,金碧輝煌,喇嘛們的待遇也很好,相較八路軍和村民們,簡直是雲泥之別。白求恩看到一個老喇嘛穿戴整齊的禮佛做法,大為不解,直接就開懟:「愚蠢,你這麼做有什麼意義?真一心向善,就該出去幫幫那些傷員!」
  • 國是訪問|說「京片子」的外國專家柯馬凱:北京太可愛了!
    說著一口地道「京片子」,自稱「長在紅旗下」,若不是看到柯馬凱的面孔,你不會想到他是一名外國專家。柯馬凱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加拿大人,1951年在北京出生,且大半輩子都在這裡度過。從他的太姥姥到孫輩,一家六代人均在中國生活過,其中五代人曾經或正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柯馬凱的父母都是共產主義戰士。上世紀40年代,二人應中國共產黨之邀深入華北解放區農村進行調研。
  • 鄭子寧︱京片子是清朝滿族入關帶來的嗎?
    但是對不少人來說,這些努力在角色開口說話時都化為泡影——影片中這些生活在明末北京的角色,都說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京片子的北京屬性毋庸置疑,身為北京人幾乎是說京片子的必要條件。然而,這種帶著大量兒化音,說話軟和,連音、省音嚴重的方言,在網絡上卻經常被人認為是清朝入主中原後,北京方言受到滿語影響的產物,和明朝的北京話有著極大的區別。這些明朝的北京人根本就不應該使用京片子。
  • 吳耀明 《 人民周刊 》(2020年第7期)
    聶榮臻與白求恩的交往    諾爾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白求恩因醫術精湛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同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後,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加、美援華醫療隊於1938年1月從溫哥華經香港來到中國內地,又從武漢來到延安。
  • 90歲作曲家呂其明將用新作《白求恩在晉察冀》獻禮建黨100周年
    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他的經典之作《紅旗頌》將由上海愛樂樂團再次奏響,而另一部新作——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也將迎來首演。在日前召開的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70周年座談會上,這位文藝老兵激動地說:「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要深入生活,刻苦磨鍊,努力譜寫新時代的奮進曲。」
  • 一口京片子的日本小哥:語言是跨文化交流的鑰匙
    (大家早午晚上好,我是AMIKUN)這是獨屬於2016年1月起開始在B站投稿的UP主AMIKUN的開場白。AMIKUN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日本留學生,讀對外漢語專業,今年9月大四。他一口流利而地道的中文令許多網友印象深刻。
  • 國際醫生白求恩,心懷大無畏精神,在我國救死扶傷直至去世
    白求恩一個偉大的醫生,抗戰時期他不遠萬裡從加拿大來到中國,救治了我國無數的百姓和士兵。為我國抗戰勝利做出巨大貢獻,是我們的英雄,受到了我國人民的愛戴。那麼如此偉大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