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嫡庶有別這種封建思想越來越多了?

2021-02-13 華語娛樂聚焦

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小編再度刷起了神劇《甄嬛傳》,縱使劇情早已倒背如流,也依舊會對烏拉那拉氏的狠毒氣得咬牙切齒。

古代最講究妻妾有別,嫡庶有別。所有的嫡出兒女生來便是尊貴無比的身份,而庶出的兒女卻總要被壓過一頭。

因而庶出的身份就成了烏拉那拉氏宜修一生的心結。宜修在王府的時候,因為庶出的身份只能做側福晉,本想靠著肚中的孩子扶正翻身,哪成想被自己的姐姐成功截胡,嫡福晉的身份沒了,嫡長子的身份也沒了,宜修恨到黑化直接弄死了姐姐純元和她的孩子。

即便是如此,宜修依然自卑於自己庶出的身份。

另一位被自己庶出身份困頓一生的女人就是浣碧,她的母親是罪臣之女,所以連妾都不能做。浣碧因此不僅做不了庶出的小姐,還只能屈身做甄嬛的丫頭,心裡不平衡的她最終傷人又傷己。

在《如懿傳》中,帝王家的嫡庶地位差別就更明顯了。看過劇的觀眾都知道,劇中富察皇后對誕下嫡子有著深深的執念,而乾隆對於富察皇后的兩個兒子也是無比重視,特別是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後,乾隆就有立他為太子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富察皇后和兩個皇子最後都相繼離世,而如懿成為了繼後,她也還是處處忍讓著富察皇后誕下的公主錦瑟。

雖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如懿的性格不善與小輩計較,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因為錦瑟是嫡出公主的緣故,否則她敢如此大膽地給如懿臉色看嗎?

「嫡庶有別」的觀念不只是在皇宮盛行,尋常的大戶人家亦是如此。在《知否》中,縱使林小娘和墨蘭在劇中的作妖指數滿天星,但每當墨蘭惹如蘭不開心的時候,總會被如蘭一句「你是庶出,我是嫡出」狠狠懟回。

為什麼庶出的身份會令這些人物如此耿耿於懷呢?

所謂的嫡庶有別,區別就在於這個孩子母親的出身。在中國古代,男權高於女權,所以一個丈夫可以娶一個妻子很多個妾。因此很顯然,妻子要比妾的地位高出很多,妻子生的孩子是嫡出,而妾或者其他沒有名分的女子生的孩子則是庶出。

即便妾得到丈夫的寵愛多於妻子,但是她的地位還是要比妻子低,連同他們的孩子亦是如此。

本以為這些規章制度早已是落伍的舊社會標準,誰能想到呢,即使到了9012年,這些傳統封建制度依然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的豪門家族,或許是因為豪門創始人大都出生於舊社會,因而才會格外看重這些封建思想吧。

藉此機會,小編也來給大夥盤點一下那些在豪門家族中,被沿用至今的舊時制度吧。

前陣子奚夢瑤誕下賭王家長孫的消息刷屏了網絡,五月求婚,七月結婚,十月生娃,奚夢瑤就這麼一腳「穩固」了自己在賭王家的地位。

賭王家族四房爭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經聽得起繭了,如今大房一家大勢已去,二房一家無心戀戰,所以真正參與爭產風波的核心戰鬥人員乃三房四房兩家,「誰先誕下長孫」就成為了兩家的重擔。

可見賭王家族深受古代封建社會嫡長子繼承制的影響。我們在看古裝宮廷劇的時候也能get到,有時候能決定一個皇子是否可以c位出道的因素並不在於他的才華,而是他的長子身份。

古人認為,「立子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有了這個制度性的規定之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

因此,「長孫」的身份在賭王家族中才如此尊貴。

看來,投胎到豪門家族家族也是門技術活啊!這一生能收穫多少榮華富貴,其實完全取決於你的出身。

賭王沿用「嫡長子制度」,泰國王室則是深耕「嫡庶有別」制度。

到了泰國王室這邊,「嫡庶有別」的地位就更甚了。就拿當今瑪哈國王的小公主思蕊萬娜來說,她是瑪哈國王第二任妻子的女兒。

小公主雖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由於庶出的身份,思蕊公主見到嫡公主帕差拉吉帝雅帕公主仍要行三跪九拜之禮。小公主對長姐的跪拜禮非常虔誠,雙手合十趴在地上,和身邊的侍衛並無兩樣。可見在等級森嚴的泰國王室,嫡庶地位差別之懸殊。

「嫡庶有別」制度也建立在豪門對妻妾有別的不同態度上。就像是古代皇室後宮只有皇后掌握大權一般,豪門家族大多數掌事的也都是正妻。

遙想泰國前王妃詩妮娜在冊封當日,需要向瑪哈國王的第一任王后行跪拜禮,是不是像極了古代妃子向皇后行禮的亞子?

香港大名鼎鼎的富商霍英東在立遺囑時,也命令禁忌二房、三房子女插足家族生意,甚至不得經商,鼓勵他們從事醫生、律師等行業,就連遺囑都沒二房三房什麼事,並在家族產業嚴格傳給「嫡系」,可見霍家命脈牢牢地掌控在正房的手裡。

當然,豪門中也有個別及其重男輕女的。

就拿韓國財團LG來說,在具氏家族掌門人具本茂去世以後,具家竟然在爭奪財產方面出奇地安靜,沒有人奪權,也沒有人反目。更神奇的是,具家沒有把繼承大位傳給自家孩子,而是傳給了弟弟家的兒子……

具本茂本育有一子兩女,獨子後來不幸去世。大家本以為具本茂會培養自己女兒當繼承人,誰也沒想過他會將自己弟弟的兒子具光謨過繼過來培養成自己的繼承人。

對於父親的舉措,具家女兒也表示理解並支持父親的決定,具家的財產分配也算是豪門界的一股清流了,想來也是因為「皇位自古傳男不傳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吧?

看來即使是含著金鑰匙出身,投胎到豪門的哪一房中也是門技術活。哪怕擁有同一個有錢老爹,各房兒女的命運也是截然不同。運氣好的,可以像霍啟剛一般出身便是長子,哪怕是誕下了孩子也是鐵打的嫡長孫身份,根本不必為了爭奪家產大打出手。運氣不好的,或許這一生都註定活在明爭暗鬥之中。

由此可見,一入豪門深似海,豪門家族註定無法擁有尋常家庭的小確幸,對於生長在豪門中的孩子來說,利益關係,資源分配,往往重過血緣親情。

生在豪門,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相關焦點

  • 古代嫡庶差別有多嚴重?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現實中比你想的還殘酷
    《紅樓夢》中「賈,史,王,薛」是金陵最煊赫的四大家族,這四大封建家族生活全貌都在書中表現了出來。我國封建時代的教條禮法給人劃分出在三六九等,最突出的就是嫡庶尊卑。一般有錢男人會娶很多妾室,加上正妻生的孩子,兒子女兒加在一起一大把,再加上古代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往往庶女都不被重視。筆者再舉一個《紅樓夢》的例子,庶出且懦弱的迎春,她被自己父親抵押給孫紹祖,最後被折磨而死。2011年播出的《甄嬛傳》中有一位塑造得很成功的藝術形象,就是劇中的烏拉那拉氏皇后,她因為庶出的身份,只能嫁到王府做側福晉。
  • 嫡庶有別: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何要如此重視嫡子與庶子的區別?
    在世界歷史上,通過嫡子和庶子的區別,來確定繼承人位置的習慣,並不罕見,不管是歐洲還是中國古代,這種思想一直存在。而且實際上在歐洲非常講究「嫡庶有別」的年代,他們比我們更過分,庶子直接被當成是嫡子的奴隸。
  • 中國古代嫡庶之分是怎樣的
    1.古代皇帝乃至財閥家都會有嫡庶之分。①嫡子:正妻所生的所有兒子稱為「嫡子」。庶子:庶妻所生的兒子。即媵、妾、侍女、婢女、家妓、情婦所生之子。古代王權貴族為了鞏固權位,秉承嫡庶觀念,劃分家族之間的社會等級,達到控制人們的思想觀念的目的。王權貴族家的孩子對待親情十分地冷漠,甚至經常上演嫡庶相爭的事件,每朝每代層出不窮。③庶子即庶妻所生之子,非嫡妻所生。長子是一戶人家第一個出生的兒子。庶妻首先誕下子女,此子女即稱為庶長子或庶長女。早期即便是長子,非嫡出生的,其地位低於嫡子,無法繼承家業。
  • 別再被影視劇騙了,嫡庶有別身份決定一切,庶子逆襲難如登天!
    每每影視劇中總是出現嫡庶之爭,又總是以庶出子的逆襲成功為結局,雖然勵志,但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可否認有很多庶出逆襲成功的例子,但其艱難程度超乎想像。比如李世民,朱棣還有康熙時期著名的八王奪嫡那真都是九死一生才爭得了帝位,那這個嫡庶之分到底是怎麼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咱們今天就聊一聊。
  • 古代嫡庶之分有多嚴重?庶女可否嫁大戶嫡子?庶子可否娶嫡女?
    別被宮鬥宅鬥戲誤導了。嫡庶之分,只在一定規範內有效。賈環是庶子,寶玉是嫡子,但是探春說「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明言賈環將享受與寶玉同樣的待遇、賈環的屋裡人也與寶玉的屋裡人平等,又有誰敢反駁她了?如果說「嫡庶之分」是指妻妾的差距,那是無可反駁的:妻是主子,妾是奴才,不可能混淆。
  • 別再被封建思想荼毒,整潔健康最重要
    #孕婦#不知從何時起,孕婦們總是受到一些封建思想的荼毒,民間就流傳著一種關於孕婦的傳統思想,那就是孕婦懷孕時不能理髮,否則就會剪斷孩子未來的幸福。孕媽情緒不好到最後影響到的可不止她一個人,所以封建迷信真的是害人不淺。小七的婆婆的家鄉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她年輕時受封建迷信的毒害,懷孕時從沒剪過頭髮,而且不敢洗澡、不能碰水,結果。所以,即便是這樣,她也依然相信老一輩人的汙言穢語,把他們當作事實來對待,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可憐人,他還會被人憎恨嗎?
  • 《紅樓夢》中的僕人等級以及超越封建思想的主僕關係
    鍾超   《紅樓夢》是封建社會中寫成的,因而作者筆下的《紅樓夢》是一個封建社會中四大家族的興衰史(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以封建社會中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描繪了封建社會上下、男女、老少的眾生相,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其中主人與僕人、僕人與僕人之間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就有了各個階層的人對於他人的不同態度,這也體現了封建社會中的封建思想(下面便以寶玉一屋為例,看看《紅樓夢》中的僕人等級以及超越封建思想的主僕關係
  • 「伯」與「孟」是嫡庶之別嗎
    「伯」與「孟」是嫡庶之別嗎 2017年01月09日 09:0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韓宇嬌 字號 內容摘要:兩周時期貴族稱名除了名之外,還有字,「名」是父親在嬰兒出生後三個月所取,「字」是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時賓客所取。
  • 何為嫡庶之分?這之間又有何區別?
    就比如在古代時期,在任何一個家族,不管是皇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家,都是有嫡庶之分的。而這嫡庶是怎麼區分的呢?而這嫡庶之分是如何由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在古代時期,不論在哪朝哪代都是以正妻為嫡,所以正妻所生的兒子當然就是嫡生、嫡子,即也是為正宗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不管身處何時,通常都是只有嫡出的孩子才有繼位和繼承絕大部份財產的的資格和權利。
  • 當然合理,因為嫡庶之別
    當然合理,因為嫡庶之別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的女兒徽柔公主,雖然從小養尊處優享盡寵愛,但是婚姻卻非常悲慘,歷史上徽柔的原型福康公主也確實如此,她嫁給駙馬李瑋後便鬱鬱寡歡,而且還是受到駙馬生母的偷窺和辱罵,這導致公主痛打駙馬的生母,那麼徽柔這樣做合理嗎?其實無論是作為公主還是李瑋的妻子,她都絕對有權力這樣做。
  • 羅志祥事件:為什麼社會越來越開放
    ————列寧相對來說男性比較多見,比如大寶劍,在購買此服務的人看來,就好比是去飯店吃了頓飯。按照此行業在全球的興盛程度及禁止的不可能(目前尚不存在任何政權,能在實質上徹底消滅各種形式的寶劍),表明杯水主義在男性中的存在是普遍現象。接受杯水主義的女性相對男性較少,但逐漸越來越多。
  • 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
    題/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文/貓兒眼,一隻喜愛文史,愛談論古今的小貓兒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因特殊情況得到皇帝的允許才能有地位相當的左、右夫人。
  • 超女葉一茜對兒子「窮養」,對女兒「富養」,這可不是封建思想
    其實不是的,這種教養方式之所以能被大眾認可而且被那麼多人實行肯定是有它存在的意義,這可不是封建迷信。為什麼要富養女富養女不是說一定要從小在孩子身上砸很多錢,讓孩子吃好的用好的那樣,它真正的意義是在於從小培養孩子的氣質,開闊孩子的視野。1.
  • 為何中國封建時代越來越統一,歐洲卻越來越分裂
    而中國秦朝以後就是大一統王朝,雖然也數次大分裂,但大一統始終是封建時代一致意識。歷代王朝也以天下一統為己任。普通百姓也認為分裂是暫時的,統一是永遠的。 首先就是價值觀不同,西方國家認為,誰獨立誰是皇帝,誰是雄主,中國封建時代認為,國家誰統一誰是雄主,誰是千古一帝。
  • 【谷蘭】觀《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思想下,女人的悲歌
    陳老爺每晚都會到不同的房間裡留宿,以大紅燈籠為標記,如果該晚在某一房太太那裡點燈,那麼這位太太就能享受「捶腳」的待遇,只有被老爺寵幸的太太才有被捶腳的權利,而捶腳的聲音(掛上鈴鐺),清脆的可以傳遍每一個院子,這是一種炫耀也是一種權利。
  • 傳統教育等於封建思想?認真讀完《朱子家訓》再發表觀點也不遲
    在那之後傳承數千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分崩離析。比如:「仁,義,禮,智,信」,又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朱子家訓》。之前有一位朋友問我他孩子的啟蒙教育學什麼,我建議讓孩子學學《弟子規》和《朱子家訓》。我私以為這是很好的道德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為人處世之時,有很好的參照。沒想到我那位朋友卻說,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些都是封建思想,把人學迂腐了怎麼辦。
  • 為什麼現在的姐弟戀越來越多?主要因為以下3個原因:很真實
    那麼為什麼姐弟戀越來越流行? 我也不是一開始什麼就會,為什么女生不能夠包容? 大多數情況下,男女吵架,都是男生哄得多,尤其是面對小女生的時候,動不動就吵架,吵完又要哄,對於男生來說,有時候也很無奈。 找一個比自己大幾歲的女朋友,不僅會照顧人,而且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自己願意做的,對方都會誇獎,在事業上也能給到一些比較好的建議。
  • 為什麼現在的姐弟戀越來越多?主要因為以下3個原因:很真實
    那麼為什麼姐弟戀越來越流行?我也不是一開始什麼就會,為什么女生不能夠包容?大多數情況下,男女吵架,都是男生哄得多,尤其是面對小女生的時候,動不動就吵架,吵完又要哄,對於男生來說,有時候也很無奈。找一個比自己大幾歲的女朋友,不僅會照顧人,而且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自己願意做的,對方都會誇獎,在事業上也能給到一些比較好的建議。
  • 古裝電視劇演繹的嫡庶觀念,在古代的時候,真的表現得那麼嚴重嗎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一個家庭中有好幾個嫡子。不過最終能繼承父輩地位和主要財產的,卻往往只有嫡長子一人而已。有人在了解了嫡長子繼承制後,往往會認為這種繼承制度存在非常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情況。要知道,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古代嫡長子所過的生活和日後能夠得到的東西,遠非他的其他兄弟能夠比得了的。即便對方與他為一母所生,對方能享受到的待遇和日後能得到的東西也照樣遠不及他。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覺得,這種制度容易引發兄弟紛爭,甚至導致流血事件的發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生不願意結婚?妹子說的很直接,這就是現實!
    當今社會,時代發展的很迅速,有數據顯示,我國單身人口高達2.6億,也就是說幾乎每五個人裡面就會有一個人是處於單身的狀態。但是這兩點幾億的龐大單身隊伍,並不只是因男多女少這一現象所造成的的,而有數據顯示,有超過36%的單身女性,選擇了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