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與「孟」是嫡庶之別嗎

2021-0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伯」與「孟」是嫡庶之別嗎

2017年01月09日 09:0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韓宇嬌

字號

內容摘要:兩周時期貴族稱名除了名之外,還有字,「名」是父親在嬰兒出生後三個月所取,「字」是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時賓客所取。冠禮既然是在二十歲舉行,則男子在二十歲就有了「伯某父」「仲某父」等三字全稱結構的字。古書雖然沒有記載女子的字具體如何,但王國維《女字說》通過分析金文中女性名字,認為「男子字曰某父,女子曰某母,蓋男子之美稱莫過於父,女子之美稱莫過於母」。從出土材料來看,兩周女子的名字方式種類繁多,形式不一,但無論怎樣變化,女子稱姓仍是名字結構中的核心內容,排行也極為常見,即《禮記·喪服小記》所言「婦女書姓與伯仲」。兩周金文男子名字中含有「孟」字的,除去可以判斷是作為私名的,疑似用為排行用字的有「孟淠父」(《殷周金文集成》。

關鍵詞:殷周金文;女子;男子;孟氏;趙盾;伯某;排行;傳世;孟狂父;某父

作者簡介:

  兩周時期貴族稱名除了名之外,還有字,「名」是父親在嬰兒出生後三個月所取,「字」是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時賓客所取。取字是冠禮的一個重要環節,字的結構為「排行+私名+甫」,其中「甫」通「父」。冠禮既然是在二十歲舉行,則男子在二十歲就有了「伯某父」「仲某父」等三字全稱結構的字。

  兩周時期的貴族女子稱名與男子類似,除名之外,也有字。《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內則》「十有五而笄」,也就是說女子在十五歲許嫁之後舉行笄禮並取字。女子的笄禮是與男子的冠禮相對的禮制,同樣標誌著女子的成年。古書雖然沒有記載女子的字具體如何,但王國維《女字說》通過分析金文中女性名字,認為「男子字曰某父,女子曰某母,蓋男子之美稱莫過於父,女子之美稱莫過於母」。從出土材料來看,兩周女子的名字方式種類繁多,形式不一,但無論怎樣變化,女子稱姓仍是名字結構中的核心內容,排行也極為常見,即《禮記·喪服小記》所言「婦女書姓與伯仲」。《白虎通義·姓名》「婦人姓以配字何?明不娶同姓也」,解釋了女子名字中姓氏不省的原因。

  儘管男女在命字時均以長幼排序,稱之伯仲叔季,但「男女異長」,是分別排列的,「孟」與「伯」在文獻中都可以用來表示排行為長。如《左傳·定公四年》:「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孔穎達疏:「伯是兄弟之長,故舉伯以為言。」《詩·鄘風·桑中》:「雲誰之思?美孟姜矣。」鄭玄箋:「孟姜,列國之長女。」高亨註:「孟,長也。兄弟姊妹中的年長者稱『孟』。」夏祿《釋孟》認為「孟」為會意字,表示用皿盛子,是古代民俗中殺首子、長子而食的體現,故有首、始、長之意。裘錫圭先生《殺首子解》則從人類學及比較文化學角度,結合傳世文獻記載,論說古代殺首子而食具有獻新祭及祭後聖餐的性質。

  古代學者多認為伯、孟描述對象不同,以伯為嫡長子之稱,孟為庶長子之稱。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漢代緯書《禮緯·含文嘉》中,《白虎通義·姓名》引曰:「嫡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魯大夫孟氏是也。」但綜合分析,這一觀點是有問題的。

  先來看異說者。如《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孔穎達疏曰:

  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禮緯》雲「庶長稱孟」,然則適妻之子長者稱伯,妾子長於妻子,則稱為孟,所以別適庶也。故杜注文十五年及《釋例》皆云:「慶父為長庶,故或稱孟氏。」沈氏亦然。案《傳》趙莊子之妻,晉景公之姊,則趙武適妻子也,而武稱趙孟。荀偃之卒也,士匄請後,曰「鄭甥可」,則荀吳妾子也,而吳稱知伯。豈知氏常為適而稱伯,趙氏恆為庶而稱孟者也?蓋以趙氏趙盾之後,盾為庶長,故子孫恆以孟言之,與慶父同也。推此言之,知知氏荀首之後,《傳》雲「中行伯之季弟」,則俱是適妻之子。但林父、荀首並得立家,故荀首子孫亦從適長稱伯也。或可春秋之時不能如禮,孟伯之字無適庶之異,蓋從心所欲而自稱之耳。

  清代李慈銘在《越縵堂讀書記·說文義證》條中也進行了分析:「案孟之與伯,對文或別,散文則通。《月令》正義曰:《尚書·康誥》雲『孟侯』,《書傳》天子之子十八稱孟侯,並皆稱孟,豈亦庶長乎?又案《白虎通》稱庶長稱孟,魯大夫孟氏是也。然《公羊》《史記》皆以慶父為莊公母弟,惟《左傳》杜注以為莊公庶兄。故其後為仲孫氏,是孟氏庶長之說先未確也。又晉趙氏如宣子、文子、簡子、襄子,皆稱趙孟,而文子為晉景公姊莊姬之子,非庶長也,是孟非必庶之證也。《禮》之伯某甫,《春秋》之伯父、伯舅、伯氏,《曲禮》稱同姓諸侯曰伯父,異姓諸侯曰伯舅。又婦人稱夫曰伯,《詩》之伯也執殳,自伯之東,豈皆適長乎?是伯非必適之證也。桂氏亦未分晰言之。《左傳》之稱人諡如昭伯、惠伯、懿伯、戴伯、景伯、文伯之類,指不勝屈,而獨無稱孟者,此尤可為散文不別之證。」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劉遠艦)

相關焦點

  • 徽柔公主痛打駙馬的生母,這合理嗎?當然合理,因為嫡庶之別
    徽柔公主痛打駙馬的生母,這合理嗎?當然合理,因為嫡庶之別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的女兒徽柔公主,雖然從小養尊處優享盡寵愛,但是婚姻卻非常悲慘,歷史上徽柔的原型福康公主也確實如此,她嫁給駙馬李瑋後便鬱鬱寡歡,而且還是受到駙馬生母的偷窺和辱罵,這導致公主痛打駙馬的生母,那麼徽柔這樣做合理嗎?其實無論是作為公主還是李瑋的妻子,她都絕對有權力這樣做。
  • 為什麼嫡庶有別這種封建思想越來越多了?
    另一位被自己庶出身份困頓一生的女人就是浣碧,她的母親是罪臣之女,所以連妾都不能做。浣碧因此不僅做不了庶出的小姐,還只能屈身做甄嬛的丫頭,心裡不平衡的她最終傷人又傷己。雖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如懿的性格不善與小輩計較,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因為錦瑟是嫡出公主的緣故,否則她敢如此大膽地給如懿臉色看嗎?
  • 中國古代嫡庶之分是怎樣的
    1.古代皇帝乃至財閥家都會有嫡庶之分。①嫡子:正妻所生的所有兒子稱為「嫡子」。庶子:庶妻所生的兒子。即媵、妾、侍女、婢女、家妓、情婦所生之子。②古代封封建社會皇帝和有錢財閥都三妻四妾,嫡庶之分非常明顯,就是現代社會有錢的財閥通常也會有些此現象,東南亞一帶較為常見。而且是正常現象。③西周的嫡長子繼承制,是血緣關係親疏決定其政治地位貴賤的,後世廣泛沿用,但兄終弟及的情況下,分嫡庶加強團結,實現利益制衡維護統治階級。
  • 伯仲叔季孟
  • 古代嫡庶之分有多嚴重?庶女可否嫁大戶嫡子?庶子可否娶嫡女?
    別被宮鬥宅鬥戲誤導了。嫡庶之分,只在一定規範內有效。賈環是庶子,寶玉是嫡子,但是探春說「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明言賈環將享受與寶玉同樣的待遇、賈環的屋裡人也與寶玉的屋裡人平等,又有誰敢反駁她了?如果說「嫡庶之分」是指妻妾的差距,那是無可反駁的:妻是主子,妾是奴才,不可能混淆。
  • 讀書小知識:孟姜女姓孟嗎?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季三個月,分別用孟、仲、季表示。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孟冬,意指農曆十月。《廣雅》云:孟,始也。《說文》云:孟,長也。均是排第一的意思。本義來說,妾媵生的長子稱「孟」,正妻生的長子稱「伯」,後來就不分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伯仲」,對「孟仲」之說不大熟悉。
  • 古裝電視劇演繹的嫡庶觀念,在古代的時候,真的表現得那麼嚴重嗎
    由於影視劇允許存在誇張和虛構成分,所以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便容易在觀看完這些電視劇後,產生這樣的疑問,即古裝電視劇演繹的嫡庶觀念,在古代的時候,真的表現得那麼嚴重嗎?其實,真實情況或許遠比電視劇演繹的還要嚴重!
  • 嫡庶有別: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何要如此重視嫡子與庶子的區別?
    而且實際上在歐洲非常講究「嫡庶有別」的年代,他們比我們更過分,庶子直接被當成是嫡子的奴隸。但是,西方這種嫡庶有別的思想,只是某一段時期,準確的說是在中世紀非常流行,其後隨著文藝復興和近代革命的興起,這種思想已經慢慢的被取代了。
  • 別再被影視劇騙了,嫡庶有別身份決定一切,庶子逆襲難如登天!
    每每影視劇中總是出現嫡庶之爭,又總是以庶出子的逆襲成功為結局,雖然勵志,但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可否認有很多庶出逆襲成功的例子,但其艱難程度超乎想像。比如李世民,朱棣還有康熙時期著名的八王奪嫡那真都是九死一生才爭得了帝位,那這個嫡庶之分到底是怎麼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咱們今天就聊一聊。
  • 高調曬跟泰王的結婚照,提醒詩妮娜嫡庶有別
    高調曬跟泰王的結婚照,提醒詩妮娜嫡庶有別瑪哈·哇集拉隆功可謂是天選之子,作為蒲美蓬國王唯一的孩子,繼位也是板上釘釘事情。然而瑪哈國王從來不按套路出牌,一舉一動都備受外界的關注。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泰國王室的蘇提達王后。四十二歲的蘇提達出手了,高調曬跟泰王的結婚照,提醒詩妮娜嫡庶有別。
  • 何為嫡庶之分?這之間又有何區別?
    就比如在古代時期,在任何一個家族,不管是皇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家,都是有嫡庶之分的。而這嫡庶是怎麼區分的呢?而這嫡庶之分是如何由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在古代時期,不論在哪朝哪代都是以正妻為嫡,所以正妻所生的兒子當然就是嫡生、嫡子,即也是為正宗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不管身處何時,通常都是只有嫡出的孩子才有繼位和繼承絕大部份財產的的資格和權利。
  • 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
    前言:嫡庶之分始於周代的宗法制度,為了血脈正統的傳承,以及避免子孫爭奪爵位與財產而造成家宅不寧,因此定下森嚴的等級制度避免爭議。其中,僅有正妻所生的子女為嫡子嫡女,其地位要遠高於妾室所生的庶子庶女,無論是在繼承權、宗廟祭祀權、財產分配權等待遇上都相差甚遠。
  • 古代嫡庶差別有多嚴重?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現實中比你想的還殘酷
    我國封建時代的教條禮法給人劃分出在三六九等,最突出的就是嫡庶尊卑。《紅樓夢》中家族男性都有一名正妻和無數的妾室或通房丫頭,比如伺候寶玉的襲人,就是王夫人暗指給他的妾室。妾室生的孩子叫庶子,庶女,他們與嫡子,嫡女之間有很大區別。
  • 《紅樓夢》中嫡庶公子差別很大,嫡庶小姐為何沒有什麼差別?
    這不是公子嫡庶有別、小姐們不分上下嗎?你誤會了。寶玉與賈環的待遇不同,是因為賈母的格外疼愛,而不是因為嫡庶。最看重尊卑秩序的探春,就曾這樣說過:「也不但襲人,將來環兒收了外面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什麼意思?就是說,襲人母親的撫恤金比趙國基高,是因為襲人是「外面的」,而趙國基是「家生子兒」。這是舊規矩。
  • 嫡庶倒置|尊嫡母為太妃、生母為太后,無「禮」取鬧還是別有用心
    太妃與太后甚相愛,其送太后於洛也,涕泣而別,歸而相思慕,遂至不起。太后聞之,欲馳至晉陽視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莊宗泣諫,群臣交章請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飲食,逾月亦崩。那麼這裡又有一個問題了,如若當年郭氏當上了皇后,鄭氏可以被兒子尊為皇太后嗎?答案是不行的。唐宋人主為妃嬪所出者,御極以後,尊后為太后,而進所生母為皇太妃。雖恩禮無異,而嫡庶尚分也。—《萬曆野獲編》
  • 孟姜女竟然不姓孟,那她到底姓什麼?
    劇中,孟姜女的老爹出場頻率很高,被稱作「孟老漢」,很顯然,大家都認定孟姜女的爹姓孟,孟姜女自然也姓孟。但是,孟姜女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孟子在齊國居住多年,在《告子下》中說「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意思是說杞梁(還有華周)的妻子一哭成名,以至於齊國弔喪的風俗都為之改變。
  • 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其實不姓孟,那姓什麼?
    在老大排名的區別上,「伯」又等同「孟」。「孟」也是老大的名稱,不過是性別有所不同。一般稱男性長者為「伯」,女性長者為「孟」。所以這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伯」是來表示男性家中排行老大,「孟」是來表示女性家中排行老大。故而:孟姜女的性別是女性,所以姜可能才是「孟姜女」的真實姓氏,而「孟姜女」其實就是姜家長女的意思。
  • 泰國嫡庶差別好大!42歲蘇提達照片受人跪拜,詩妮娜躲在角落嘆氣
    泰國嫡庶差別好大!42歲蘇提達照片受人跪拜,詩妮娜躲在角落嘆氣泰國是一個風光優美的國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去過泰國的讀者都知道,正是因為有王室的存在,需要遵守的繁文縟節也很多。古代的泰國是我國的附屬國,經濟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有故事的人--------《海上孟府》之人物
    【暗夜,之孤狼--孟文祿】
  • 伯多祿,毫無爭議的宗徒之長
    也就是耶穌要求伯多祿宣認信仰並授權管理自己建立起來的教會的過程: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