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倒置|尊嫡母為太妃、生母為太后,無「禮」取鬧還是別有用心

2020-12-28 蔚鸞的小宇宙

在帝制時代,女性的最高地位是皇后,隨著她與皇帝關係的轉變,又會升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在中國古代有多少女子為這些名位將美好和青春緊鎖在深宮之中。

漢章帝養母,漢明帝明德馬皇后

在明朝兩宮並尊制度正式形成前,當皇帝的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時在世時,皇帝只能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則不一定能被尊為太后,像漢章帝的生母賈貴人,在馬皇后在世時,沒有因為誕育皇帝得到特別的尊封,即使是馬皇后去世,章帝也只是增加了她的俸祿和排場,在名號上也並未加尊。雖然馬皇后是章帝的嫡母兼養母,不過這樣的行徑依舊違背了「以孝治天下」的傳統。

在東晉時,為了解決皇帝生母的地位問題,「皇太妃」這一名號應運而生,在東晉至南宋的近千年時間中,若皇帝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時在世時,則以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一位大唐天子竟然做出了尊嫡母為太妃、生母為太后的荒唐舉措,這種嫡庶倒轉的奇事竟然發生在無比重視尊卑次序的皇家,其中種種耐人尋味。

莊宗即位,冊尊曹氏為皇太后,而以嫡母劉氏為皇太妃。—《新五代史》

後唐莊宗李存勖畫像

這位大唐天子正是著名的伶人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他是著名的晉王李克用之子,24歲繼承晉王之位,徵戰15年,南討後梁、北拒契丹、東取河北、西收河中,於同光元年(923年)定鼎洛陽,復興大唐。但是李存勖在晉尊嫡母和生母時,竟然尊卑不分、嫡庶不辨。

自周以來,因為嫡長子繼承制的關係,皇家子嗣的出身尤為重要,也便是「子以母貴」,君主正室所生兒子的地位是要高於側室所生的兒子,而在君主的正室中,原配的地位又要高於繼室的地位。

夫人無子,性賢,不妒忌,常為太祖言:「曹氏相,當生貴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謙退,因相得甚歡。—《新五代史》

京劇《珠簾寨》李克用繪畫形象

劉太妃是李克用的原配,封秦國夫人,因她沒有誕育子嗣,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嫡長子繼承制,故而李克用以側妃曹氏所生之長子李存勖為嗣,這是完全符合古代的禮法和制度的。劉太妃和曹氏關係很好,是當時妻妾相處的典範。

太妃與太后甚相愛,其送太后於洛也,涕泣而別,歸而相思慕,遂至不起。太后聞之,欲馳至晉陽視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莊宗泣諫,群臣交章請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飲食,逾月亦崩。—《新五代史》

後來,莊宗即位非但沒把嫡母劉氏尊為太后,還把嫡母留在了晉陽,只把曹太后接到了洛陽,二夫人甚為不舍,後期劉太妃患病,而曹太后想要親自前往探望,未幾,太妃逝世,曹太后悲痛不已,幾個月後也去世了。這就讓此事裹上了一層更加離奇的迷霧。

薛居正,後唐進士,北宋宰相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李存勖的舉動應當是自己和母親曹氏在從前受到了嫡母劉太妃的壓迫和虐待,自己即位後才會如此報復,可是不管是薛居正所修撰的《舊五代史》還是歐陽修所修撰的《新五代史》皆記載了太妃和太后的恩情,李存勖嫡庶倒置的行為讓人感到迷惑。在極度重視禮法的古代,有史可依也是可以矇混過關的,那麼,李存勖這樣做在後唐以前的歷史上有先例嗎?

在隋唐梁三代相承近三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出現了一件奇事,那就是在這342年中,沒有出現過一次先帝皇后和新帝生母在新帝登基時同時在世的情況。大致原因如下:

新帝乃先帝嫡子,其母便為先帝之皇后,如唐中宗、唐睿宗之母武氏;嫡母被廢或早逝,而生母尚在,則以生母為皇太后,如唐德宗;生母早逝而嫡母尚在,則以嫡母為皇太后。

影視劇《宮心計》中的鄭太后和郭太后

在唐宣宗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極為獨特的一次兩後並尊,即穆宗生母郭氏和宣宗生母鄭氏的並尊,穆宗和宣宗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是唐憲宗李純,此次並尊的特殊之處在於郭氏雖然是憲宗皇帝的原配正妻,但是唐憲宗登基後並沒有冊立她為皇后,這使得她的身份頗為尷尬,她之所以能當上皇太后正是因為他的兒子李恆繼承了地位,而以新帝生母的身份成為了皇太后,與宣宗之母鄭太后的情況是一致的,故而她們二人同時被尊為皇太后在制度上沒有問題。

那麼這裡又有一個問題了,如若當年郭氏當上了皇后,鄭氏可以被兒子尊為皇太后嗎?答案是不行的。

唐宋人主為妃嬪所出者,御極以後,尊后為太后,而進所生母為皇太妃。雖恩禮無異,而嫡庶尚分也。—《萬曆野獲編》

宋神宗皇后向氏

明文學家沈德符所編撰的《萬曆野獲編》記載了唐宋之制度是契合的,如宋哲宗之生母朱氏,因哲宗之嫡母向氏尚在,只能尊向氏為皇太后、朱氏為皇太妃。所以,如若當年郭氏被冊為皇后,鄭氏就只能當皇太妃了。

難道李存勖不了解前朝的制度嗎?當然不是。而且即使不按照南朝隋唐之制,依照北魏孝明帝時嫡母高氏和生母胡氏與北周宣帝時嫡母阿史那氏和生母李氏同晉為太后,李存勖的做法也是完全不合「禮」的,有違「以孝治天下」之名,時人卻以李存勖孝敬曹太后甚恭而視之為孝子,思之令人發笑。

至後唐莊宗,以嫡母為太妃,而以生母為太后,冠履倒置,蓋胡虜不學使然,真貽笑千古。—《萬曆野獲編》

李存勖,沙陀族,父克用本姓朱邪

沈德符在談及唐宋尊封之制後,對李存勖進行了一番嘲諷,還猜測大概是李存勖乃是沙陀人,不學漢家文化制度的原因。但是李存勖在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追封上卻又遵從了前制,說李存勖不懂禮制恐怕不妥,更多的可能是他的私心作祟。

莊宗敬皇后劉氏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魏州成安人也。莊宗正室曰衛國夫人韓氏,其次燕國夫人伊氏,其次後也,初封魏國夫人。—《新五代史》

在《新五代史》中,筆者又發現了一些端倪,那就是李存勖的皇后劉氏竟然也不是他的原配正妻,不僅不是正妻,而且還只是第二側室,怎麼著也輪不到她當皇后。需要指出的是,莊宗的正室韓氏和第一側室伊氏在李存勖登基時都尚在,而且皆無因過受罰的記錄,那麼劉氏是怎麼當上皇后的呢?

莊宗皇后劉玉娘人物畫

莊宗已即皇帝位,欲立劉氏為皇后,而韓夫人正室也,伊夫人位次在劉氏上,以故難其事而未發。宰相豆盧革、樞密使郭崇韜希旨,上章言劉氏當立,莊宗大悅。—《新五代史》

此處也可側面看出,李存勖並非不知嫡庶尊卑有別。他想冊立劉氏為皇后,宰相和樞密使兩個國之重臣竟然違反禮制,只為逢迎上意。於是,李存勖便在同光二年(924年)冊立劉氏為皇后,韓氏等人皆不悅,為了安慰二人,便封韓氏為淑妃、伊氏為德妃,並舉行了盛大的冊封禮。

李存勖這種嫡庶倒置的行徑也就有了一個完全合理的推斷,那就是李存勖寵愛劉氏,想要冊立劉氏為皇后,但是劉氏是側室,正妻韓氏並無過錯,要想越過韓氏冊立劉氏為皇后,就要有一個理由,故而他故意尊嫡母為太妃、生母為太后,使得嫡庶倒置也無不可,或許他想:既然沒有先例,我就創造一個先例,為劉氏的冊立鋪平了道路。

後唐鼎盛時期版圖

李存勖這種顛覆禮制的行為雖然當時沒顯露出明顯的問題,但是李存勖的荒唐也自此展開了,他所冊立的這位劉皇后在後宮賣官鬻爵、紊亂國政,李存勖也開始沉迷戲曲、寵幸伶人、猜忌功臣、不恤百姓,好好的江山兩年多的時間就土崩瓦解,李存勖本來可以成為漢光武帝那樣的中興之主,卻不想落得一個被自己寵幸的伶人帶兵叛亂進而中箭而亡的下場,而為他掘墳的人正是這位他一心寵愛的劉皇后和那些伶人,當然還有喪失了進取心的自己,自從定鼎洛陽後,那個徵戰四方的李亞子就不復存在了,他只是一個貪圖享樂的「李天下」。

可能更讓李存勖想不到的是,他的這位劉皇后在關鍵時刻和自己的弟弟李存渥逃離洛陽,並在途中通姦,至太原落髮為尼未久,這個禍亂國政的劉皇后就被明宗李嗣源賜死了。

當初逢迎李存勖的豆盧革和郭崇韜也沒有好下場,豆盧革被明宗李嗣源賜死,郭崇韜因被陷害而死於非命,而陷害他的人竟然就有劉皇后,讀史讀到此處,令人不知該說什麼了。

太妃往謝太后,太后有慚色。太妃曰:「願吾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先君,幸矣,復何言哉!」—《新五代史》

動畫《畫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李存勖

在劉太妃和曹太后冊封后,劉太妃前往曹太后的宮中慶賀,曹太后也不禁面露羞愧之色,太妃不知是豁達還是暗諷,這「享國無窮」四字現在看來真是諷刺,或許她們沒有想到,她們去世後一年不到,李存勖也死於非命,後唐江山落到了李克用的義子李嗣源手中。這場嫡庶倒置的鬧劇,最終也以這樣一種悲慘的形式畫上了句號。

蔚鸞之言實乃一家之言,為覽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一書時偶然發現此事,又覽《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會要》而撰此文,願與文友共磋之。

相關焦點

  • 《宮心計》背後的歷史|為什麼說郭太后和鄭太后不是兩宮並尊
    導語兩宮並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有的術語,指的是新帝登基,嫡母和生母共同晉封為皇太后,實行並尊,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明朝萬曆皇帝登基時,尊嫡母陳氏為仁聖皇太后,尊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后,兩宮並尊的正式確立就是此例。
  • 《宮心計》背後的歷史|為什麼說郭太后和鄭太后不是兩宮並尊
    導語兩宮並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有的術語,指的是新帝登基,嫡母和生母共同晉封為皇太后,實行並尊,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明朝萬曆皇帝登基時,尊嫡母陳氏為仁聖皇太后,尊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后,兩宮並尊的正式確立就是此例。
  • 唐德宗遙尊生母沈珍珠為太后,漢章帝為何不肯晉封生母為太后?
    皇帝的嫡子登基稱帝,生母本來就是嫡母,成為太后自然是水到渠成。有些皇子是皇帝的庶子,庶子登基稱帝之後,就是先帝的大宗嫡子,他的生母無論生前地位如何低下,都要封為太后。就算是皇帝的生母死了,也要被追封為太后。如果皇帝的生母下落不明,就要被遙尊為太后。舉個例子,大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的生母獨孤氏,活著的時候,只是唐國夫人。李淵登基稱帝之後,追封獨孤氏為元貞皇后、元貞皇太后。
  • 正說哀皇后徒單氏:與小妾並稱兩宮太后,因勸諫庶子被殘害的嫡母
    在封建時代,身為嫡妻因為無子收養庶子的例子很多,愛護丈夫庶子的嫡母也不少,問題是,好心不一定有好報,在金帝國,就有這樣一位嫡母,因為勸諫庶子皇帝,被庶子殘害,這位悲催的嫡母太后就是金德宗哀皇后徒單氏。徒單氏沒有兒子,宗幹的五個兒子都是妾室所生,老大完顏充是李次室所生,老二完顏亮和老三完顏兗、老四完顏襄是大氏所生,還老五完顏袞生母不知道是誰。無子的徒單氏就收養庶長子完顏充為己子,算是記名嫡子。雖然老大被徒單氏養為子,但他遠沒有老二完顏亮聰明能幹,完顏充喜歡酗酒,徒單氏經常責備他甚至為此發怒,都不能讓完顏充改掉嗜酒的毛病,因此,徒單氏更是偏愛好學的老二完顏亮。
  • 《清平樂》未出場的太后,偷偷給宋仁宗吃螃蟹,仁宗叫她「小娘」,敬...
    公元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在開封延慶殿駕崩,臨終前召宰相王曾寫下遺詔,命皇太子趙禎繼位,是為宋仁宗。《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了宋仁宗的遺詔內容: 戊午,上崩於延慶殿。仁宗即皇帝位,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楊氏為皇太妃;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
  •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中歷史|為何說萬曆朝是明朝唯一的兩宮並尊
    歷史上第一次真實意義的兩宮並尊應是遼興宗時期,嫡母蕭菩薩哥為齊天皇太后,生母蕭耨斤為法天皇太后,但是這是蕭耨斤篡改聖宗皇帝遺詔而來,聖宗本意是將蕭耨斤尊為法天皇太妃,並沒有兩宮並尊之意。惟景帝初登極,尊皇太后孫氏為上聖太后,生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后。—《萬曆野獲編》這一時期,吳氏雖然也是太后,但無論是名號還是政治地位都是比不上孫太后的,更說不上並尊了。在英宗復闢後,更是把吳氏降為宣廟賢妃,絲毫沒有尊崇之意。
  • 徽柔公主向妃子生母叫姐姐,嫡母皇后才是娘,古代就是這樣
    現在有一部非常熱門的歷史劇《清平樂》,非常受觀眾歡迎,《清平樂》是描寫宋仁宗的女兒徽柔公主的人生悲劇,在劇中,徽柔公主稱生母苗娘子為姐姐,稱嫡母曹皇后為娘娘。這很讓觀眾疑惑!在港劇《大地恩情》裡,太太對剛入門的小妾說:「有子為妾,無子為奴!」而小妾生了兒子後,對兒子百般疼愛,兒子卻叫她「細姐」,連聲「娘」都不能叫,這不能怨兒子,這是家規。現在社會是一夫一妻制,從理論是沒有小妾了,但事實上還是有的,富翁私下包養的美女,被稱為二奶或外室。二奶生兒子來當王牌鬥爭原配,二奶的親友團為了標榜生兒子的小妾,竟然以古代的「母以子貴」為自己的理論。
  • 恭親王奕訢假傳聖旨,如願封生母為太后,卻終生不再被鹹豐重用
    在博爾濟吉特氏臨死前,恭親王奕訢假傳聖旨封她為皇太后,這一事讓兄弟兩徹底反目,鹹豐乾脆把恭親王踢出最高統治集團,終生不再重用。一、如親昆弟鹹豐皇帝奕詝的生母鈕祜祿氏是道光的第三任皇后,在奕詝9歲那年崩逝,道光不願再立後,但六宮不能無主,因此道光將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晉封為皇貴妃,攝行六宮之事。
  • 李太后抄張居正的家,真是為潞王結婚籌錢嗎?歷史遠沒有如此簡單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她是太后,是萬曆皇帝的生母,還是從宮女一路爬到太后寶座的狠人!從宮女到太后的艱辛之路李太后生於公元1546年,十五歲進了裕王府,後來由宮女進封為側妃,到裕王朱載垕繼位後,又進封為貴妃,到萬曆繼位後,她又進位太后。這一路走來,著實不易,要說僅憑美貌一路「高升」,這很難讓人信服。只能說多年的宮廷生活,讓這個美貌的女人頗具政治手腕。
  • 「生母、嫡母、庶母、乳母」,淺析唐朝皇儲的「共母」現象
    第二點,擔心皇儲從小就對生母產生依戀,他日如登基為帝後唯母命是從,導致後宮幹政的結果。前朝針對這點,甚至會採取立儲殺母的案例。第三點,唯恐母子感情日漸緊固,日後為帝時會對外戚委以重權,造成外戚專擅而危及皇權。以上第二、第三點都是有前鑑的,從維護皇權根本利益的立場看來是無可非議的。但無論對於孩子還是生母,從降生之日始就要長時間忍受骨肉分離之苦。
  • 甄嬛傳:舒太妃真是自願去甘露寺?太后和皇上聊天時不小心說漏嘴
    到了甘露寺,甄嬛碰到了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兩人一見如故,非常聊得來,舒太妃也是一個溫情的女子。從果郡王的風流倜儻來看,當年的舒太妃也絕非池中之魚。那麼為什麼舒太妃要到甘露寺帶髮修行呢?按照劇中的交代,舒太妃是自願去的甘露寺,那真正的實情果真如此嗎?其實,太后和皇上聊天的時候不小心說漏了嘴,真相就在太后的那幾句話裡!
  • 民國時期「四大太妃」結局如何?
    四大太妃是光緒的皇妃瑾妃(溥儀尊稱為端康皇貴太妃),以及同治的三個妃瑜妃(溥儀尊稱為敬懿皇貴太妃)、珣妃(溥儀尊稱為莊和皇貴太妃)、瑨妃(溥儀尊稱為榮惠皇貴太妃)。1923年2月11日,小朝廷再度舉行儀式,向被尊封為太妃的端康、敬懿和榮惠進呈冊寶。那時莊和皇貴妃已去世,沒有趕上晉封太妃。這四位太妃都想在溥儀那裡得到固定地位,以便登上皇太后的寶座,為此,她們之間分成兩派,一派是同治皇帝的妃子敬懿、莊和、榮惠;一派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端康。他們經常因權力和地位的問題勾心鬥角,矛盾重重。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後,和溥儀相處較久的便是這四位太妃。
  • 古言小甜文:從太妃到皇后的「升級」之路
    不是太后,而是太妃,頭上還有太后和太皇太后。雖說沒有原身的記憶,且時不時就要扮演一下小白蓮,好在多了個俊美不凡的兒子,認識了一群有趣的小夥伴,秦盈盈覺得還是賺了。沒承想,她這太妃竟是假的,不僅皇帝兒子不是她生的,年紀還比她大!
  • 見到王太妃主動下跪,王室裡婆婆為尊
    泰國王室的宮廷規矩跟我們其實有很大的不同,沒有當過王后的女眷,哪怕親生兒子即位為王,在封號上也不會被尊為王太后。上任國王蒲美蓬的母親詩納卡琳,她一開始嫁的只是親王,隨後長子成為拉瑪八世,次子成為拉瑪九世,儘管二子都被尊為國王,但她也只能被成為王太妃。
  • 這位最沒存在感的太妃,卻罵死了皇帝的生母
    這位既不招皇帝寵愛,又不被太后疼愛的女子,每天戰戰兢兢、謹小慎微過日子,終於熬到了太妃。 對比珍妃的結局,姐姐瑾妃雖然日子過得平平淡淡,也沒有生育過子女,但起碼還能在宮中安然度過自己小日子。
  • 萬曆帝親媽李太后、首輔張居正、太監馮保,「萬曆中興」缺一不可
    一、宮女出身的李太后,看似和厚,其實心比天高萬曆皇帝朱翊(yì)鈞(jūn)的生母孝定李太后,當年只是裕王府的一個侍女。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李氏被封為貴妃。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虛歲10歲的朱翊(yì)鈞(jūn)繼位,李貴妃與穆宗的陳皇后一起,被封為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