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小鎮做題家;右翼想像中的antifa

2020-12-27 騰訊網

小鎮做題家背後的教育偽命題

近日,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小鎮做題家」一詞開始在網絡上走紅。這個帶有自嘲意味的名詞走紅背後,不僅透露出位於城鄉之間的無數小鎮的生活面貌,更揭示了教育公平這一宏大命題背後的結構性難題。

誰是小鎮做題家

上月,豆瓣網友「水果糖」曾在上述小組發帖總結稱,小鎮做題家指的是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時,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並預言該詞將成為和「精闢的利己主義者」一樣人盡皆知的精闢詞彙。有網友指出這個概念的前身可能是「小縣城學霸」,然而有人指出了兩者的不同:縣城學霸還包括一部分規劃能力強、擅長社交、懂得鑽營的人,而小鎮做題家往往除了做題沒有別的特長。

許一溪發布在同名公眾號上的「大城市教育減負、縣城的『毛坦廠』與小鎮做題家們」一文則認為,所謂的小鎮做題家就是以刷題來取得高考高分並試圖實現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一群人,這一人群過去曾被蔑稱為「刷題機器」,並被歸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而冠以某某家的名號,不過是一種「套上文明外衣的惺惺作態」。

毛坦廠中學上自習的學生

網友「我不懂你」在同名公眾號發布的「『小鎮做題家』和『985』廢物引進計劃:投資品、工具人和失敗者」一文中勾勒了這群年輕人的輪廓:現實層面,他們接受的教育是「舊時代」的,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沒有習得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創造力而被「新時代」拒之門外,成為暫時的「失敗者」;精神層面,他們是「自我」被壓制、被扼殺的「工具人」,既無法接納自己,也沒有來自家人的支持;同時,作為「投資品」,父母的付出和期待使得他們不被允許做任何可能失敗的嘗試,因而也就無法走出失敗。文章開出的藥方是,面對現實、抱團取暖並試著做一個普通人。

不平等的童年與人生

針對一些「小鎮做題家」將自身失敗歸結於不擅言談、不會來事、社恐、敏感等性格原因,《界面文化》日前發布的「『小鎮做題家』背後的世界:出身小鎮的985大學生為何自嘲廢物?」一文援引美國社會學教授阿尼特·拉魯《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的觀點指出,中產階層家庭與工人及貧困家庭在培養孩子時採取的不同方式,導致了不同階層孩子具有不同的優勢與負擔:中產家庭的協作培養方式,即通過有組織的業餘愛好活動家庭內部相對平等的對話,使孩子在成年後認為自己有權利參與發表意見、提出要求、對他人進行評判,從而能夠更好地在各種社會公共機構裡實現自己的需求;而工人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童年時期通常和親戚的小孩一起打發時間,自然成長,他們學會了自娛自樂,與兄弟姐妹發展出更緊密的關係,但這些優勢在現實世界被視為「毫無價值的」,而由於缺乏相關訓練,他們長大好很少通過與他人協商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往往和父輩一樣傾向於被動接受權威人士的舉措。這種侷促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小鎮做題家們自認的性格缺陷。

文章作者董子琪進一步分析稱,拉魯指出,當孩子們的不同之處被定義為不足之處時,機構制度上的偏好就演變成了制度化的不平等,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指出的那樣,個體的社會地位並不是由個人特質決定的,處於特權地位的人在很多方面獲得優勢並不是因為其文化本身的價值,而是因為「有特權的家庭用來教養孩子的標準與佔統治地位的公共機構忒準標準之間有著密切的兼容性」。《愛、金錢與孩子》一書的作者也從經濟學角度提出了與「貧困陷阱」類似的「育兒陷阱」概念,即不平等加大了全社會範圍內的育兒差距,而育兒差距又將孕育更多的不平等。《出身》一書的作者則指出,經濟經營的社會封閉仍然存在,孩子想要走上看似人人都可選擇的特定道路的隱形條件往往是父母「富裕、負責、消息靈通、支持有力」,這些條件顯然是「小鎮做題家」們並不具備的。

文章還提到,「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和百度「985貼吧」中,計算機專業都被認為是小鎮做題家們改變命運的最佳選項,因為這一職業需要靠譜的學習能力,不需要拼人脈、資源和社交能力,又可以獲得相對豐厚的報酬,《孟買:欲望叢林》一書中寫到的印度孟買貧民窟裡風生水起的計算機培訓機構可以作為這一判斷的印證,而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來到城市寫詩的流浪少年。文章最後指出,將專業選擇作為理性投資或許的確可以規避很多不確定性,但也無法避免地忽視了個人的天賦、秉性和志趣。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是個偽命題?

小鎮做題家的標籤與應試教育緊密相連,那麼與之相對的素質教育能否改變這些小鎮青年的命運?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在去年的一場沙龍上指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一個虛假命題,真正的問題是功利主義作祟,各種「二代」們的登場使得功利主義的教育呈現更為複雜的套路,素質教育改革的困境在於其面對的是難以解決的結構問題。

劉雲杉傾向於用精約教育和博放教育來形容「減負」後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精約教育強調精英特別是平民精英在自我塑造時的艱苦歷程,博放教育則強調自由的精神,這兩種理念的強烈對比凸顯出中國社會的斷裂:大城市的中上階層受益於素質教育的同時,中小城市或鄉村的中下階層只能選擇應試教育。而全球性的二代現象首先是愈演愈烈的不平等帶來的經濟事實,特權階層通過自己的教育選擇,例如通過昂貴的教育投資培養孩子在面對權威時不卑不亢的氣質,將財富體面地傳遞到下一代,最終完成新精英的養成。

劉雲杉認為,中國在教育的無差別和機會的平等流轉上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但在當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寒門子弟想要通過應試教育改變命運更加困難。在當下的中國,精約教育深植在政治經濟結構中,博放教育則嵌入在觀念和民情結構中。全球化裹挾下,人們對教育的期待既有平等主義的訴求,也有經營、投資、階層洗牌以及特權傳承等策略,而試圖以教育公平推動社會各層面的公平進展不但是不現實的,反而會導致各種教育亂象。這也是小鎮做題家們遇到的困境難以破解的原因所在。

antifa在右翼想像中的位置

《雅各賓》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認為,在目前的抗議浪潮面前,川普和他的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決定無視真實的警察暴力,即席捲全國的憤怒根源,而是加倍強調陰謀論來為自己辯護,最荒謬但也最危險的是他們對anitifa(反法西斯)的大肆抨擊。

美國芝加哥民眾示威遊行,抗議警察暴力執法

在川普和巴爾的敘述中,暴力行為要歸咎於激進左翼無政府主義者,「antifa領導的無政府主義者」、「antifa與激進左翼」。5月31日,川普直接發表推文稱antifa是恐怖主義組織。

那些對大規模圍捕左翼分子垂涎欲滴的右翼人士將失望了,因為政府不能取締一個國內政治組織。即使在冷戰時期的紅色恐慌中,最高法院也明確表示,政府不能將加入一個既有合法目的又有非法目的的組織定為犯罪。在涉及外國恐怖組織時,最高法院維持了一個極其寬泛的定義,基本上允許政府將政治言論定為犯罪。

重要的是要確定什麼antifa是什麼和不是什麼。antifa是反法西斯主義的簡稱。它不是指任何一個組織,而是指一種廣泛的意識形態。當然不能把一個廣泛的意識形態或政治傾向宣布為「恐怖組織」,就像「女權主義」或「新自由主義」不能被取締一樣。

當川普或右翼評論員援引antifa時,他們不是指一種實際存在的政治哲學,而是在援引一種極右陰謀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antifa不僅是一個政治組織,它是一連串所謂的不良行為背後隱藏的手。

在這個意義上,antifa在右翼想像中佔據的角色,就像共產黨在20世紀中葉所做的那樣。雖然右翼的一些人把antifa與無政府主義者聯繫在一起,但另一些人則經常給他們貼上共產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的標籤,強調與過去的紅色恐慌的連續性。右翼常對不同的左翼傾向不加區分,把他們都看作是統一的敵人。

除了鼓動紅色恐慌之外,右翼對antifa的執著是另一種陰謀論的延伸:付費抗議者和職業騷亂者的神話。這些說法在「佔領運動」和「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都經常被引用,但現在這些說法已經急劇升級。總統、重要民選官員以及右翼媒體中不太邊緣的部分,現在都在呼應這一論調,並經常與反猶、喬治-索羅斯相關的陰謀論重疊。

即使沒有宣布antifa為國內恐怖組織的實際權力,川普的言論也讓人不寒而慄。也許沒有正式的國內恐怖組織名單,但聯邦調查局已經多次利用其反恐權限調查非暴力組織。而現在,聯邦調查局的指導方針允許它在沒有任何事實前提表明調查對象從事犯罪活動或威脅國家安全的情況下,使用極其侵入性的技術展開調查。

事實上,聯邦調查局已經著手。2017年11月,聯邦調查局局長Christopher Wray告訴國會,雖然antifa不是一個組織,但一些國內恐怖主義的「無政府主義極端主義調查」正在進行,調查那些「受antifa意識形態激勵」的人。

地方警察也會收到這樣的信息:antifa是國內恐怖主義的同義詞,這影響到了他們對反種族主義、反警察暴力、或任何他們認為與antifa有關的左翼活動的監督。

除了合法性問題,在公共話語中給antifa貼上恐怖組織的標籤,也為更多的鎮壓提案鋪平了道路。針對川普的推文,不僅有右翼評論員,還有國會議員在討論極端行動:部署軍隊打擊antifa或將antifa成員關押在關塔那摩灣美軍監獄營地。

據悉,地方警察也沉浸在右翼陰謀論中。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工會主席Bob Kroll目前正帶頭指控殺死弗洛伊德的兇手是在沒有經過正當程序的情況下被解僱的,他過去曾為反抗議立法進行遊說。在被《In These Times》問及他這麼做的原因時,他稱「喬治·索羅斯……是這類事情的大資助者」。

而「紅色恐慌」從來都不是無害的。在一戰後的紅色恐慌中,調查局成立了一個「激進部」(Radical Division,後來稱為General Intelligence Division)。由約翰·埃德加·胡佛領導,他們整理了關於激進分子的檔案,並在帕爾默突擊行動中利用這些檔案逮捕了上萬人。當上聯邦調查局局長後,胡佛繼續了這一做法,創建了安全列表,這是一份在緊急情況下不經審判就可以逮捕的人名單。在頂峰時期,這份索引包含26174個名字。現在幻想中的許多與antifa有關的鎮壓行動,都是冷戰時期安全國家的真實部分。不管第一修正案法學的錯綜複雜,美國總統將特定意識形態標記為「恐怖主義」都會產生寒蟬效應。

《芝加哥論壇報》上的一篇文章認為,就像「黑人的命也是命」一樣,它是故意以「無領導的抵抗」方式進行組織的,這使得這它們很容易受到任意指控的影響。川普、親川普的媒體和其他保守派目前的做法,是將它們作為他們反恐努力的替罪羊,並將公眾的注意力從與真正的恐怖主義有關的大多數右翼組織上轉移了開來。

根據《華盛頓郵報》對網際網路檔案數據的考察,自5月25日以來,福克斯新聞提到antifa的頻率幾乎是CNN的5倍,是MSNBC的3倍。這種選擇自己的現實的新聞市場的結果,就是大量的神話、半真半假和混亂。在當今社交網絡爆炸的情況下,一場低層次的媒體戰爭幫助煽動了對antifa的恐懼,特別是在「川普國家」的外郊和農村地區,那裡充斥著對城市生活的消極想法。

一個驚人的例子出現在上周,在一個退休警察的Facebook頁面上的假新聞宣布 「ANTIFA煽動者」即將入侵愛達荷州。科德阿倫和其他城鎮的數十名居民帶著步槍上街警戒。關於入侵的消息並不屬實。

美國極右翼新運動:Boogaloo

川普團隊對左翼團體的痴迷明顯轉移了對極右翼當下明確危險的注意力。

近日,一個名為「boogaloo」新運動引起了公眾和媒體的注意。半島新聞網發文進行了介紹。這個組織很難貼上標籤,但主要存在於政治光譜的極右翼,其目的是加速美國走向第二次內戰。

其成員被稱為「Boogaloo Boys」或「Boogaloo Bois」,通常會看到他們手持突擊步槍和戰術裝備。最近該運動的一些信徒也被發現身穿夏威夷襯衫,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都穿夏威夷襯衫。

這個鬆散運動的名字來自《霹靂舞2》(Breakin'2: Electric Boogaloo),這是1980年代一部反響不佳的續集電影,被認為與第一部幾乎相同。「Electric Boogaloo」一詞已被用來描述低質量的東西,特別是在留言板和社交媒體上,大多數人並不在政治或暴力意義上使用這個詞。但一些極右分子將其作為第二次內戰的代號,作為第一次內戰的續集。2019年10月前後,該詞的使用似乎在一些持極右觀點的人中變得突出。

《霹靂舞2》海報

追蹤極右翼的猶太非政府組織「反誹謗聯盟」(ADL)在一份關於該運動的報告中寫道:「隨著這個詞的流行,今年還出現了一系列與boogaloo相關的短語,包括’showing up for the boogaloo』、』when the boogaloo hits』、』being boogaloo ready』、』bring on the boogaloo』」。

「Electric Boogaloo」這個詞也成為一些參與武裝抗議居家令的人的共同平臺。

它曾經只在網際網路的角落,現在抓住了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社會動蕩和經濟災難,宣傳其暴力信息。喬治·華盛頓大學極端主義項目研究員JJ MacNab對美聯社記者說,疫情成為「boogaloo」運動的催化劑,因為居家令「給很多非常不快樂的人帶來了壓力」。MacNab說,這場運動的言論不僅僅是討論對抗封鎖(許多抗議者將其稱為暴政),他們還談論殺死聯邦調查局探員或警察,「讓戰爭繼續」。

追蹤科技公司的「科技透明項目」(Tech Transparency Project)在4月22日的一份報告中發現,125個與Facebook「boogaloo」相關的團體在此前30天內吸引了數萬名成員。該項目指出,冠狀病毒危機是一個推動因素。

「一些boogaloo支持者認為全國各州和城市的公共衛生封鎖和其他命令是對他們權利的侵犯,他們的目的是利用公眾對這些措施的挫敗感來凝聚和吸引新的追隨者」,該項目報告說。4月,武裝示威者在新罕布夏州康科德市的州議會抗議活動中散發「自由或boogaloo」傳單。5月9日,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一個名為「藍色Igloo」(Blue Igloo,igloo是boogaloo的一個衍生詞)的臉書團體推動的示威活動,導致警方對一名武裝示威者和一對推著嬰兒車的夫婦之間的衝突進行了調查。

上周中,三名boogaloo成員,據稱夢想著新的種族內戰,在聯邦檢察官指控他們試圖在拉斯維加斯的警察暴行抗議活動中引發暴力事件後,在內華達州以國內恐怖主義罪名被關押。根據文件,這三名前軍人被控陰謀使用火和爆炸物進行破壞和摧毀,他們曾討論過「製造事件以煽動混亂,並可能引發騷亂」,以回應弗洛伊德的死亡。

然而,可以從《The Nation》雜誌刊登的一份洩露的聯邦調查局專案組備忘錄中發現,在5月31日爆發的首都周圍的抗議活動中,「沒有情報顯示了antifa的參與/存在」。

相關焦點

  • 「雜談」小鎮做題家,一個985小廢廢的思考
    豆瓣小組是一個神奇的寶藏而今天果汁刷到一個帖子,感覺又被擊中,「小鎮做題家」。看著這些描述,收到致命一擊「小鎮做題家」的典型經歷果汁回顧自己的人生,就是標準的小鎮做題家。由於成績在小鎮屬於中上水平,於是可以去一線城市讀書長見識。但是也註定了沒幾個高中同學,因為小鎮裡能考到一線的人太少。第一次受挫就是在選擇社團的時候,由於高中就專注做題,沒有社團活動,於是大學開始的社團報名讓我不知道怎麼辦,隨大眾報了學生會、辯論隊,但是在面試的時候被刷了。現在想來覺得沒什麼,但是當時真的很難過。
  • 小鎮做題家什麼意思?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小鎮做題家什麼意思?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12-22 19:32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鎮做題家什麼意思?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小鎮做題家什麼意思?
  • 我就是你們說的「小鎮做題家」,請不要說我高分低能!
    這些人被稱為——「小鎮做題家」。靠優異的成績考入985、211,卻發現自己一無所事,心態也很快崩了。小鎮做題家,這個略帶自嘲的稱呼,足以概括他們的曾經嗎?或者我們把問題引向更深入:現有教育模式出了什麼問題,小鎮做題家的出路又在哪裡?這裡轉載兩篇來自「小鎮做題家」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 小鎮做題家:如何自立
    小鎮做題家:如何自立 2020-09-09 12:47 作者:楊璐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20年第37期
  • 北交大大三學生跳樓自殺,遺書讓人熱淚盈眶,小鎮做題家的迷茫
    今天中午我是在群裡知道這個消息的,我怎麼也不敢想像他會做出這種選擇,我強忍著淚水衝到嘉園的樓梯間,給家人打了個電話,一邊打一邊哭,全然不顧洪水般衝來的消息,我怎麼也想不通這種事會輪到這麼好的人身上,看了他的遺書,一種龐大的無力感襲擊了我,小鎮做題家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發現這種落差後的喟嘆與絕望,我無力面對這種帶著鮮血的感情,我和朋友去各個醫院打聽他的消息,希望能有一絲絲可能會被搶救回來,可是學校周圍醫院都沒他的消息
  • 小鎮外的「做題家」:一個八萬人豆瓣小組裡的心靈回聲
    第一次看到「小鎮做題家」這個詞的時候,餘沛感覺被戳中了。 這個帶有自嘲意味的概念誕生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意指「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
  • 「做題家」正在打造一個禁慾的社會
    最早,「小鎮做題家」只是一個自嘲的符號,但是幾個月後,這個符號讓這個群體從「自為的階層」變成了「自覺的階層」。他們以「小鎮做題家」自居,返向輸出價值觀成為了輿論場的一股新的勢力,他們企圖用自己的價值觀改造社會,甚至打造出一個禁慾型的社會。 有那麼誇張嗎?
  • 小鎮做題家:一個211高校學生的命運陷阱|百家故事
    成為「小鎮做題家」,一開始是他的出路,現在是一種嘲諷。趙韋成為「小鎮做題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高三。初三那年,母親問趙韋願不願意上大學:「不上大學就永遠和我們一樣,你願意嗎?」大學是什麼,趙韋沒有概念,但母親的意思他懂,上大學意味著更好的生活,和現在不一樣的生活。
  • 【驚爆】國土安全部正式稱Antifa成員為"國內恐怖分子" - Politico
    原文還有很多驚爆內容: http://www.politico.com/story/2017/09/01/antifa-charlottesville-violence-fbi-242235針對最近有關Antifa的新聞做一個綜述:1.
  • 做題家們,說實話吧,你們就是嫉妒丁真
    高考更是少有的公平「競技場」,從中脫穎而出的人至少會有一個看起來很光明的未來。 於是,在傳統認知和社會現實的影響下,「做題家」應運而生了。他們善於應對各種考試——做題對他們來說信手拈來。 經歷過題山題海的磨鍊,做題家過五關斬六將、從千千萬萬考生中脫穎而出,他們如願考入好大學。
  • 「做題家」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的梗
    近日,中國青年報發布了一則微博,表達中國青年報媒體對社會部分群體把怨氣往親因短視頻大火的丁真身上,並在微博中引用的「做題家」這個稱謂。那麼所謂的「做題家」是什麼意思?,它出自哪裡?「做題家」這個詞最開始是起源於豆瓣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的帖子,正如小組簡介所說,這個組的主要功能就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重建一個「985廢物高校」,「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
  • 做題家做錯了什麼?
    做題家究竟做錯什麼了怎麼現在勤勤懇懇當個做題家都要被陰陽怪氣???還有比讀書做題、再參加中高考更公平直接的路麼??不是,誰說成為做題家就是要死讀書、讀死書了?礙著誰了嗎?>爺就是做題家!
  • 丁真,做題家,學歷焦慮
    然後,中國青年報發聲了,標題同樣很氣人,《「做題家」們的怨氣,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這篇文章的大意是,社會成敗規則與校園不一樣,大家都是埋頭做題出來的,希望能儘快明白這一點。丁真是幸運的,也是無辜的,遷怒於丁真,於自己的現狀無益,沒必要。不如一起關注更加現實的問題,研究如何讓努力與回報更具有相關性。中青報的標題氣人,但文章內容其實還挺中肯。
  • 北交大學生自殺:做題家的悲劇
    在遺書中,他坦言:二十年來我堅信做題是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我因此放棄了其他方向,讓做題成為我唯一也是而且是最突出的優勢,並且相信這是唯一的正途。到了大學以後,我竟然聽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話,妄圖全面發展,因而捨棄了做題這一優勢項目,當我意識到問題所在時,為時已晚。
  • 「大江大河」四十年,那是一個「做題家」改變中國的時代
    對不起,宋運輝的起點,恰恰就是前段時間被許多人發明出來嘲諷別人,最近又被很多人拿出來瘋狂自嘲的那個名詞「小鎮做題家」。四十多年前的一聲驚雷,引發全國青年們重新拾起青春的激情與希望,正是一個明確的信號: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走過高考的獨木橋,天高任鳥飛。那時的宋運輝就是一個典型的小鎮青年,貧窮、木訥、固執、對外面的世界陌生又好奇,最大的優勢就是刻苦努力成績好。
  • 做題家如何改變悲慘的命運?傑哥給你完整的答案
    做題家這個詞來源於豆瓣,起因是一群畢業於985的失敗者希望找個地方傾訴,他們建了個群,取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沒想到短短1個月就有7萬多人加入,這幫人便自稱為做題家。在通過做題走向「人生巔峰」的過程中,做題家慢慢形成了固有思維,這種思維極其可怕,他們對任何領域的評價都跟學校一樣,是單一維度,在學校裡他們覺得考600分比580分高一個檔次,在校園外就覺得年薪20萬比15萬高一檔次,從而對人進行劃分。
  • 「做題家」們鬱悶的是學歷投入產出比下滑,奈何「丁真」只是躺槍
    01做題家懟丁真成熱搜近來,話題「做題家」們的怨氣,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特別hot,「做題家」是近一年多才出現的一個網絡輿論概念,指代那些靠上學做題考試一路實現人生價值和階層提升的幾代普通青年。批判丁真的邏輯如下: 「我那麼努力學習,為什麼到頭來沒有一個長得好看,學歷卻不高的人成功?」一些「做題家」對著丁真「開火」,為此大發怨言,本質上是對自己境遇的不滿。
  • 「民粹右翼」,日本社會的毒瘤
    這些進入戰後政壇的戰前政治家,就成為日本右翼政治勢力的緣起,而他們的子孫、徒子徒孫也就演變成了日本政壇右翼勢力的主力。 總體上來說,日本政壇的傳統意義上的右翼,目前並非佔據主流地位,當年曾群魔亂舞的一幫右翼議員,目前或退隱,或被邊緣化,如甲級戰犯平沼騏一郎的義子平沼赳夫,目前只能在迷你政黨奮起新黨棲身,曾登上釣魚島的民主黨眾議員西村真悟也因犯刑事罪而早已退出政壇。
  • 丁真爆紅之後,「做題家」一詞刷屏網絡,網友:小丑竟是我自己!
    這次的情況又不一樣,刷屏的是「做題家」這個詞彙。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一個作者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做題家」們的怨氣,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
  • 鮑某某案:一個心懷歹念的做題家,遇上了一個出老千的心機鬼!
    按照官方公布的調查結果和媒體此前報導,再結合網友扒出的信息和網上流出對話錄音、截圖,可以總結出來,這就是一個做題家遇上了心機鬼的故事,一個心懷歹念的做題家遇上了一個出老千的心機鬼。聽起來,像極了港劇中的橋段,上位迅速。在參與上述項目時,鮑某某意識到律師行業的光明前景,並在1996年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於次年取得了律師執照,取得律師執照這一年,鮑某某回母校讀管理科學與碩士,接著又加入國際律師協會,此後的工作便頻繁涉外,2000年,鮑某某入讀美國橋港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學位,次年刊發了畢業論文。至此,鮑某某已「飛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