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臺灣教師羅惠齡:「唱」授國學之美 品讀中華文化

2020-12-23 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1月5日電(記者席玥 段菁菁)「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以下簡稱「湖師院」)藝術學院大一學生的一堂通識課上,臺籍教師羅惠齡哼起歌手周杰倫《聽媽媽的話》的旋律,領學生唱學國學經典《莊子·逍遙遊》。

教齡16年的羅惠齡來自臺北,2017年隨丈夫到上海發展,在一所民辦學校任國學教師,2019年赴湖師院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她授課生動活潑,廣受學生喜愛。

羅惠齡說:「這種教法讓文言文朗朗上口,學生下課前就能把文章背下來。」她還嘗試用兒歌《兩隻老虎》的旋律教唱《世說新語》,改編流行歌曲《體面》的旋律教唱《莊子·知北遊》。

更令學生印象深刻的是,學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時,羅惠齡竟拿出橘子,一人分飾主人公和父親兩角在講臺上表演。

羅惠齡雖然上課詼諧幽默,但她對學生的要求格外嚴格,這半學年要求學生寫出50篇作文。「為啟發學生,我把臺灣好的語文老師教寫作的視頻放給他們看,很多寫作技巧是互通的。」

大陸日前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羅惠齡尤為關注其中「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等內容,因為她和丈夫正考慮買房、買車,準備長期紮根。

「湖師院給了我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舞臺,我在這裡工作願景大,很有成就感。」羅惠齡笑著說。

近半年來,她還堅持每周五在湖州市老年大學開班教授《莊子》和《詩經》。她活潑的教學方式讓不少老年人在學期末結課時感嘆,「她已經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早晚散步、遊泳時,常浮現她上課教唱的情景。」

在羅惠齡的努力下,她的舞臺也正在向課堂外延伸。兩個月前,羅惠齡開始錄製並向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上載「羅惠齡釋說《老子》」「導讀《孟子》」和「品讀《論語》」等專輯,帶領更多網絡聽眾同她一起領略國學之美。(完)

相關焦點

  • 吳雨錡參加「中華國學歌紐約花旗球場音樂會」唱古詩弘揚國學文化
    中華國學歌古詩詞系列作品《過故人莊》,歌詞來自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名作,旅美音樂家尤靜波作曲,小學6年級學生吳雨錡演唱。該演唱版本是2020年元月,在紐約花旗球場舉辦的《中華國學歌專場音樂會》現場版本。6歲便獲得「全國蒲公英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選拔活動」幼兒組聲樂專業組金獎;2015年8月,榮獲「第三屆國際少兒聲樂比賽」銀獎;2016年1月,獲得「第七屆小雲雀杯故事總決賽」一等獎;2016年6月,獲得「2016日本濱松第五屆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廣州選拔賽二等獎;7月,榮獲「圓夢中華 藝術之星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廣東省總決賽聲樂專業小學A組金獎;2017年1月,獲得「陽光下成長」中國藝術教育示範廣州賽區音樂表演類一等獎
  • 一位臺籍教師的文化執著
    這種數典忘祖的做法不僅影響臺灣年輕一代的人文素養,還不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徐秀慧說,大女兒正在讀初中,小兒子則在念小學。作為母親,她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憂慮。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從徐秀慧的履歷中可見一斑。1970年出生的她是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先後在臺中中山醫學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擔任中文教師15載。
  • 文末贈票|《晴空小侍郎》遇見《國學小戲班》:中秋曉風共嬋娟,兩岸傳統文化的驚鴻一瞥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流程中,文化的脈絡始終潛埋延展,文化的芬芳亦始終在祖國大地各處競相綻放。今天,我們向邈遠深厚的中國上下五千年反覆追索,推出浙話原創古裝兒童劇《國學小戲班》,邀來臺灣治癒系魔幻兒童劇《晴空小侍郎》。
  • 安師大附屬肥東實驗學校:誦中華經典 品詩意人生
    安師大附屬肥東實驗學校:誦中華經典 品詩意人生 2020-12-21 12:48:44   來源:安青網
  • 共讀:《說嶽全傳》,從國學經典中賞析中華民族的忠孝節義勇
    01「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由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中國詩詞大會」,其受關注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人氣網劇。不僅創造了上億的收視率,更是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國學熱」。 不僅如此,中央更是將國學教育納入了基礎教育。
  • 道縣:國學經典誦讀競技 2000名師生享文化盛宴
    紅網時刻永州7月15日訊(道縣站記者 謝萬波 通訊員 陳高海 易海蘭)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師生的文化素質,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近日,道縣敦頤學校在該校中心操場舉行2020年「誦讀中華經典,營建書香校園」國學經典誦讀大賽,20多個節目輪番上演、同臺競技,2000多名師生享受了一場國學文化的饕餮盛宴。「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隨著1817班《讀中國》拉開了比賽序幕,誦讀比賽正式開始。《沁園春·長沙》讓大家感受到了「喜則氣滿聲高,悲則氣沉聲緩」的抑揚頓挫。
  • 跟著詩苓讀國學,舜緣文化國學名家張詩苓老師專訪!
    現如今社會飛速發展,研究國學近年來成為熱潮,國家也在大力弘揚與支持傳統文化!眾所周知,國學文化非常多,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學習研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今天有幸採訪了舜緣文化著名國學老師張詩苓老師,一起來看具體報導吧!
  • 《中國的「福」文化》第04集:三星高照的來歷【白起:千古第一戰神《少年品讀史記》】【大拜年!】【為母則剛!母雞完敗眼鏡蛇】
    中華文化大講堂特推出「中國的福文化」系列節目,主講嘉賓劉宏毅老師結合中華文化中的智慧,告訴我們:福祿壽的生命才是一個人立身之根本,培福之所依,幸福之所倚。——聽眾朋友,主持人雅清邀請您跟隨我們的節目一起,走上一段向內探尋的旅程吧!
  • CCTV4熱點—少兒讀經在臺灣
    他們是臺灣知名人士謝啟大女士和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中心的馮哲先生。   孔氏方隊《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棠德文軒幼兒園「國學經典,照亮童年」誦讀啟動儀式暨家長會活動
    第三項是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誦讀聲響嘹亮,久久迴蕩在幼兒園裡,這是孩子們用自己最真摯的心聲表達了對經典誦讀的熱愛之心。使師生們從心底感悟了中華千古美文的神韻,感受到「美的享受,德的薰陶,智的啟迪」。優美的經典詩文,精彩的誦讀展示,奏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和諧旋律。
  • 《中華吟誦之盈視講壇》第30集:仄聲韻味(一)
    古人讀經可以開悟,聲音形式是法門之一。所以,有人覺得漢語聽起來不美了,古詩文讀不下去了,也欣賞不了,原因之一就是對聲韻缺乏了解,聲韻學脫離生活太遠。吟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聲韻的一個形式。找回漢語的聲韻之美,讓每一個中國人愛上古詩文;親近和學習吟誦,讓華夏大地再現朗朗讀書聲!讓我們從聽正音正聲開始,做一個高雅的中國人!
  • 「把國學唱成兒歌」 瓜瓜龍加速構建啟蒙語文護城河
    尤其是《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等詩詞類節目的熱播,讓許多家長意識到,在低齡階段,讓孩子儘早接觸詩詞的重要。因此,瓜瓜龍語文團隊從古詩詞入手,從學習古詩詞的樂趣的角度出發,給古詩配上現代曲子進行吟唱方式教學,通過音韻感去加深孩子的認知,「把國學唱成兒歌」這一課程創新形式將更能吸引孩子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表示,「詩而歌之」,古人的詩就是唱出來的。
  • 「品讀北京」京版圖書開啟臺灣巡迴展
    原標題:「品讀北京」京版圖書開啟臺灣巡迴展  中新社臺北8月14日電(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800餘種4000多冊優秀京版圖書14日登陸臺灣,將在臺北誠品書店、臺中文創園區以及全臺12家金石堂連鎖書店亮相,帶給臺灣讀者特別的京韻書香。
  • 海格堡攜手八隻腳丫聯合舉辦「品國學經典 做中華少年」公益活動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由八隻腳丫攜手海格堡聯合舉辦「品國學經典 做中華少年」新春國學親子公益活動,我們希望能讓孩子們從國學文化內容裡,學會知孝、知禮、感恩。同時讓現場的父母也更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高效陪伴孩子。
  • 鑑古今詩文,細品中華文化
    詩,是我們溝通的橋梁,我多想帶你回現實,讓你看看,七千年之後的中華變化。古人總是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詩文中,通過詩文傳達情感。或褒或貶,或歌頌,或讚美。因此,細細品讀一首詩,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有時候,美不僅僅需要我們用眼睛去發現,更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
  • 第三屆全球華語國學娃娃經典誦讀大賽重磅來襲
    第三屆全球華語國學娃娃經典誦讀大賽是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廣播新聞節目工作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年度重大活動,旨在激發青少年兒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熱情,養成多讀詩詞、讀好詩詞、會讀詩詞的習慣,究古人文字之深意,品詩詞韻律之優美;揚國學之美,提升文學審美情趣,展少年風採,助力青少年成長之路
  • 「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12月21日,時值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大力教育旗下的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攜手王蒙、蒙曼、酈波、錢文忠四位國學大師,推出了「唱詩班」第二季短片——把國學唱成兒歌。短片中,孩子們身著中國古典服裝來到莊嚴雄偉的紫禁城,通過新編兒歌傳唱經典詩詞。
  • 李尚容:國學文化小小傳承師的大能量
    6歲時,李尚容參與錄製了央視《向幸福出發》的節目,展示了國學文化之美,被大眾關注,引起強烈反響,僅網絡瀏覽量就達兩億之多,帶動很多家庭及小朋友開始喜歡並且學習傳統文化。同年起,她先後受邀為兩套國學經典文言文書籍配音。歷時四年,錄製了33本共50多萬字的古文原著。
  • 經史子集才是國學的靈魂,中國人要知道的常識,看看你知道多少?
    國學是什麼?我想很多學習國學的都不知道怎麼去下定義,因為太廣了,如果要下一句定義,國學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名族獨有的學問,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從而本土化的一切學問,且又不間斷的學問。而我們中華名族具體有四個部分,就是經史子集。中國古代所有的書包含下來,也就四部書,經史子集!中華是什麼意思?
  • 品傳統文化,綻社團風採
    品傳統文化,綻社團風採 作為南開大學的年度品牌文化活動 梨園春薈如今已來到第四個年頭 每年梨花盛開之際 津南校區的梨樹園 就成為南開師生和廣大市民 拍照打卡、流連徜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