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起小資,大家可能會想到「潮牌」、「輕奢」這樣的名詞,其實小資在歷史上早就出現了,它是指城市新興商人階層的審美,日本最早的小資情調,在16世紀中葉就開始了,那就不能不談琳派的作品。琳派的名稱是後人命名的,來源於「光琳樣」的稱呼。光琳兄弟對琳派的成立以及傳承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兄弟在世界美術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光琳兄弟指的是尾形光琳,與尾形乾山這對兄弟。要談光琳兄弟必須要從他們的家族談起。光琳兄弟的先祖最早侍奉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同時也與近江淺井家有著很深的淵源。近江淺井家最後一代家督淺井長政,娶了當時戰國第一美女阿市為妻。(阿市是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的妹妹)阿市生下了著名的淺井三姐妹。老大茶茶嫁給了豐臣秀吉。老二阿初嫁給了名門京極高次,老三阿江嫁給了德川秀忠。(秀忠是德川家康的嫡子,第二代德川幕府將軍,阿江生下了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德川家為了控制京都的天皇,與天皇通婚,阿江的女兒嫁給了後水尾天皇成為東福門院。依靠這樣的關係,尾形家的先祖乾脆拋棄了武士身份,做起了吳服商(吳服就是和服)。主顧自然是高臺院(豐臣秀吉的正室)淺井家三姐妹,東福門院這樣的頂級貴族。尾形家的吳服店—雁金屋成了京都乃至全日本首屈一指的名店,憑藉和服生意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傳到光琳兄弟是第四代。
光琳兄弟的藝術天賦也是和家族有著很深的關係。光琳兄弟的曾祖娶的是本阿彌光悅的姐姐。鷹峰藝術村,也有雁金屋的分店。本阿彌光悅被譽為日本的達文西,光琳兄弟的父親也是愛好藝術,寫得一手漂亮的「光悅流」書法。光琳兄弟很好的遺傳了祖先的藝術天賦。
光琳兄弟三人,老大喜歡能劇。光琳是老二喜歡美術工藝,老三是乾山喜歡制陶。三人都有著過人的藝術天賦,但是都不是經商的材料。父親去世後老大繼承了雁金屋,沒有幾年就導致破產。主要原因為東福門院的去世,失去了最大的主顧。家族經營的向地方大名的貸款收不回來。市場上薄利多銷的和服對雁金屋的和服生意的衝擊。雁金屋破產的時候光琳30多歲,按理說即使雁金屋破產,光琳分到的家產,也可以讓光琳富足的過一輩子。但是光琳是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沒幾年分到的家產就被其揮霍一空。
兄弟三人之中最為穩重的就是三弟乾山了。生活簡樸低調,愛好學問。為了學習制陶,搬到仁和寺附近和野野村仁清學習制陶。(野野村仁清是京燒的創立者,是那個時代制陶大師)同時也得到了樂燒的傳人的指點。(樂燒和本阿彌光悅家族是通家之好)再加上自己的藝術天賦,因此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窯址,因為位於京都的西北,取名乾山。生活窘迫的光琳經常受到弟弟的接濟,看到弟弟憑藉一技之長能夠養活自己,40多歲的光琳受到啟發,決定發揮自己美術的天賦,下決心靠繪畫來謀生。
44歲光琳獲得了「法橋」的稱號,前輩俵屋宗達也是獲得了法橋的稱號。開始發奮創作,光琳在所有能夠繪畫的材料上作畫,紙,屏風,木材,漆器,陶瓷。在京都畫壇上很快就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以五攝家中的二條綱平為首的一流貴族們都是光琳的主顧。隨著名氣的擴大,光琳的揮霍的習慣再次復發,生活依然窘迫,不得已又去江戶發展。在江戶的五年中獲得了大量的訂單,最後又回到了京都。在京都光琳渡過了一生的最後時刻。59歲去世。在寫給兒子的遺書上光琳寫道:自己沒有留給兒子一樣像樣的產業。
光琳去世後乾山繼續自己的陶藝創作,27年後去世。(1716年光琳去世,1743年乾山去世),兩人的墓地由於一場大火消失了,崇拜光琳的酒井抱一在東京為光琳兄弟樹立了墓碑。
光琳的繪畫生涯雖然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他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寶貴財富。《風神雷神圖》是光琳早期的代表作,是私淑俵屋宗達的一件作品,從這幅圖看,光琳的技法已經十分成熟,但是面對俵屋宗達的作品,光琳還是難以突破。
與宗達相比光琳的突破在於人物肖像畫。這是光琳的好友也是光琳的主顧,中村內藏助的肖像。中村內藏助是京都金座的負責人,在二條綱平和中村內藏助的推薦下,光琳赴江戶發展。這是光琳最為代表的一幅人物肖像畫。
光琳最為代表的題材就是燕子花了。其中有以下三件相關作品。
第一件國寶《燕子花圖屏風》6曲一雙的屏風。這是光琳早期的一件作品。江戶時代中期日本的印刷術已經普及,大量的古代小說已經被出版,在民間特別是「町人」之間普及。燕子花其實代表了《伊勢物語》的一個著名場景,而且和一個著名的和歌人物—在原業平相關。小說中八橋的一個段落中,主人公被貶,途徑三河國的河網密布地區,寫下了一首和歌。
から衣
きつつなれにし
つましあれば
はるばる來ぬる
たびをしぞ思ふ
燕子花(杜若)在日語中發音為」かきつばた」即上面和歌的每行第一個假名,類似於中國的藏頭詩。貴公子在旅途中迷路,來到燕子花盛開的八橋地區,看到燕子花想起在京城的戀人,寫下了這首和歌。因此這幅畫實際上描繪的是在原業平,但是任務並沒有出現,燕子花代表了在原業平。在畫法上只用了綠青畫燕子花葉,用群青畫花朵,在金地的屏風上展現出特殊的效果。每一刻燕子花都是具體的描繪,但是整體上給人以抽象的感覺。光琳和宗達相比的突破在於造型的水平。這幅《燕子花圖屏風》的造型琳派的一個代表。另外因為光琳是吳服商出身深諳織染之道,這幅畫中的燕子花就是直接拓印上去的。
另一件是漆器,國寶八橋蒔絵螺鈿硯箱。這件作品在藝術上的突破之處不是在蒔絵工藝的精細上,而是在粗糙上。在黑色的底漆上用鉛板做橋面(最早本阿彌光悅的舟橋蒔絵硯箱上使用)。為了表現橋面的粗糙故意用刀子,將鉛板劃出很多道子。用金粉製成了燕子花的形狀,用螺鈿裝飾成花瓣,花瓣輪廓竟然是鋸齒狀,細看並非傳統的蒔絵的那麼精細,略顯粗糙,但是整體的硯箱的造型藝術卻給人深刻的印象。是一件突破傳統的工藝作品。
第三件就是流失海外,收藏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八橋圖屏風了》,這也是六曲一雙的屏風。是光琳後期,從江戶返回京都之後繪製。為了謀生遠赴江戶,必經之路就是三河國的八橋,光琳將自己親眼所見的八橋美景描繪了出來。光琳的一生與在原業平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燕子花這一題材與其說是描繪在原業平,不如說是光琳自己一生的寫照。
代表光琳繪畫的巔峰之作就是國寶《紅梅白梅圖屏風》了。這是光琳人生最後歲月留下的一件作品。是琳派特有的4曲一件的屏風畫。終於突破了宗達的《風神雷神圖屏風》。和《風神雷神圖屏風》一樣,右邊2曲為紅梅,單獨構成一個畫面,左邊2曲為白梅也是單獨構成一個畫面,4曲合在一起又構成一個大幅的紅白梅的畫面。如果去掉中間的水流就是一幅《風神雷聲圖》,突破就是江水流繪製在了整個畫面的中央。將畫面中心設計成水流的也是光琳的一大創舉。畫面是經過了光琳精心計算的。所以才能讓觀者產生,此岸彼岸,男人女人,過去,現在,未來等等無限的遐想空間。
除此之外光琳還在和服以及陶器上,展現出他的過人的繪畫才能。其代表的如《白綾地秋草紋樣小袖》以及《鏽繪觀鶴圖角皿》等。
乾山(1663-1743)長期在光琳的光環之下,其實正是在乾山的影響下,光琳才走上了繪畫之路,兄弟二人合作了不少陶藝作品。乾山十分長壽,創作了許多的傳世陶藝作品,後期長期在江戶,為江戶琳派的確立傳造了生存的土壤。
光琳兄弟活躍的年代在日本屬於永祿文化,這是以京都,大阪和江戶三都為中心的屬於町人的城市文化。光琳兄弟的美術作品,迎合了高級町人的嗜好從而琳派成為對日本乃至世界美術影響深遠的流派。(光琳的畫沒有文人畫的雅,也沒有任何的鄉土氣息,代表了新興的城市富商們的審美情趣,是最早的小資情調)。
光琳兄弟的才能在繪畫,和服織染,漆器製作,陶器等方面產生影響,光琳模樣成為日本經久不衰的流行。
光琳波
光琳模樣(梅,松,菊,紅葉,水波等)
光琳去世後嫡子成為小西家的養子。因此小西家保存了光琳的大量的畫稿,小西家的後人將其捐獻給了政府,現收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兩地,是研究光琳藝術的最有價值的寶貴資料。
光琳兄弟之後,酒井抱一等繼續發揚琳派傳統,江戶琳派繼續傳承。
馬鴻海
日中之鴻株式會社社長
專業研究日本文化歷史藝術宗教28年, 師從已故中日政界知名人士平山瑞子女士。長期從事日中文化交流活動,日本國國家級文化講師證書持有者,日中同聲翻譯。對日本歷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知識底蘊深厚,曾經策劃並主持日中藝術家交流活動,中國藝術家日本採風活動,日中青年藝術家展覽活動。
日本文化系列課程
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
100元/人 可無限回聽
第一講|日本文化原點飛鳥文化和朝氣蓬勃的白鳳文化
八節課一起購買 每課80元 共640元
精彩回顧
免費開篇 魅力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