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作法(常江)

2021-01-15 對聯中國

【徵稿啟事】

「對聯中國」公眾號徵稿啟事


【徵訂啟事】

中國楹聯論壇09、10選粹徵訂啟事

《中楹百家》徵訂啟事



   輓聯,也叫哀輓聯,或者是為紀念死者而作,或者是為自己而作(自挽)。

 

  輓聯產生於北宋,據《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六·輓聯》:

 

  輓聯不知起於何時,古但有輓詞而已。即或有膾炙二句者,亦其項腹聯耳。《石林燕話》載:「韓康公得解,過省殿試,皆第三人,後為相四遷,皆在熙寧中。蘇子容挽云:『三登慶曆三人第,四入熙寧四輔中。』」此則的是輓聯之體矣。

 

熙寧(1068-1077)是宋神宗國號,按此說法,蘇頌(子容)挽韓絳(康公)聯,應是最早的,時間為韓絳卒年1088年。作為聯史資料,此聯意義重大;但以此當成作輓聯的樣板,卻有若干欠缺之處。

 

 

  作輓聯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宜頌揚

 

  人死以後,別人追憶他的功勳德業、學問建樹、處世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輓聯宜頌揚其人。它和現今的悼詞不同,悼詞篇幅較長,文字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輓聯僅寥寥數語,要想來個「三七開」、「二八開」,是無論如何也說不清楚的。因此,一般輓聯只論功德。如:

 

旗揚滇省,軍震川疆,聽叱吒一聲,洗清帝制腥羶,風起雲飛酬壯志;

身寄外邦,心懷祖國,該臨終遺電,試問同胞痛哭,淚枯血竭為何人。

 

  這是挽蔡鍔聯,以其一生和臨終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個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愛國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書以仲長統自期,炎炎菿言,駭小儒之耳目;

革命繼顧寧人而起,烈烈正氣,振大漢之聲威。

 

  這是挽章炳麟聯,分別讚揚了他在著書中的學問建樹,在革命中的剛烈精神。

 

  如果說親友、師生、官兵、上下級之間的讚揚,容易理解,也順理成章的話,那麼,作為敵對勢力間,若能客觀地評價對方,則需要有大氣度、大胸懷的。清康熙帝這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在這方面也才識過人。眾所周知,清軍入關、掃平江南後,鄭成功據廈門、金門兩島抗清,甚至攻打過南京。1661年,鄭成功率12萬餘人收復了被荷蘭佔領達38年之久的臺灣,繼續抗清,次年病逝臺灣。康熙制聯挽之

 

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聯中,不但肯定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而且對他抗清之舉予以理解,這對那些明代遺臣也起了安撫作用。

 

2.用哀語

 

  輓聯與賀壽、題贈聯不同,也與祠廟聯不同,雖須讚頌,但必用哀語,否則,何言之「挽」?

 

恩澤四海;

功高九天。  (挽偉人

 

醫德高尚眾口頌;

藥方神靈百疾除。  (挽名醫

 

  這樣的聯,除非掛在追悼會上,否則,實難看出它是「輓聯」。有些專用聯在這方面也未加審慎:

 

經學駕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俠之間。  (挽章炳麟

 

除專利、建共和,上下五千年,周武商湯寧足比;

抑強權、求解放,縱橫九萬裡,列寧林肯未堪誇。 

挽孫中山

 

  前面所引用的蘇頌一聯,全聯無一哀語,恐怕是有所忽視了。但也有這一可能:本是一首輓詩(輓詞),從中摘下二句,哀語在其他未摘之句中。

 

  沒有明確哀語的聯,也未必不是輓聯,它有兩種情況:

 

  一是有隱約的哀語,或者說,有些詞可作哀語來理解。如前引挽章炳麟聯(「著書以仲長統自期」),「烈烈正氣」,就可以理解為悲壯之意。

 

  二是有哀意,如康熙挽鄭成功聯,作為帝王不能用「痛哭」之類的語言,「方知海外有孤忠」卻能恰當地表露其哀悼、惋惜之情。

 

  應該說,在輓聯中,注重哀意比標明定語更重要些。對於初學者,首先要學會使用哀語,寫出實在的輓聯。為此,將常用哀語,介紹於下:

 

淚、夢、魂、魄、忠、烈士、千古、英靈、千秋、浩氣。

(以上名詞)

 

哀、悼、悲、傷、哭、啼、慟、驚、垂、忍、殞、落、折、斷、沉、遺、泣、萎、愁、凋、謝、慰、嘆、歸、震、憐、瘁、痛、唳、渺、空、裹、朽、留、終。

(以上動詞)

 

寒、悽、慘、冷、殘、寂寞。

(以上形容詞)

 

猶、永、正、未、詎。 

(以上副詞)

 

猶在、永留、長留、宛在、瞑目、傷心、含笑、飲恨、月冷、奠雲、招魂、安息、雨灑、泉湧、風號、風慘、雲悽、山頹、山例、木壞、曲終、斷腸、狂摧、地坼、天崩、壽終、正寢、化焳、駕鶴、騎鯨、仙遊。  

(以上詞組)

 

蘭摧、玉折、落花、殘月、樓空、韻冷、香消。  

(以上專用於女性)

 

3.切身份

 

  輓聯必須切合死者的身份。挽男、挽女,要用專用語區別開;不同職業的人,如政界、軍界、商界、學界等,都有各自的職業語;親族之中,對不同稱謂的人,也有相應的用語和典故。這些,一般實用的對聯書中,都列舉備盡。不難「查」出,不再舉例了。

 

  需要介紹和提請注意的是,輓聯必須切合作者的身份。一位婦人去世,其父(母)是挽女,其夫是挽妻,其子(女)是挽母,其妹是挽姊,作聯人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同是學術界,師生之間相挽,口氣迥然不同:

 

小草沐栽培,念教澤無涯,久嘆源流泗水遠;

高山殷嚮往,庸音容永隔,空懷道範嶽雲深。

 (挽老師)

 

筆硯幾相同,若論青藍,我且視為畏友;

門牆今頓寂,遍羅桃李,疇有似此良才。

 (挽學生)

 

  前一聯學生以「小草」自比,視老師為「高山」,哀嘆自己再不能得到恩師的教誨了;後一聯老師認為自己雖然桃李滿天下,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把所喜愛的學生看成知心朋友,現在學生死了,自己頓然感到寂寞,十分惆悵。

 

  不僅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就某一事件來講,局內局外之人寫法不同;同事共業者,疏遠親近之人,也多有分別。試看康有為挽戊戌變法被難六君子聯:

 

殷幹酷刑,宋嶽枉戮,臣本無恨,君亦何尤,當效正學先生,啟口問成王安在;

漢室黨錮,晉代清談,振古如斯,於今為烈,恰似子胥相國,懸睛看越寇飛來。

 

  譚嗣同等六人在戊戌變法中遇難,康有為作為這次變法的主要人物,必然會寫下這壯懷激烈的文字。他從殷比幹、宋嶽飛、明方孝孺、以及伍子胥等枉遭殺害,直向當今清室頑固派發出聲討,毫無畏懼,也毫無顧及。試想,如不是康有為所處的地位,別人寫聯,恐不會如此披肝瀝膽吧。

 

4.重感情

 

  有時寫輓聯,不必讚頌,不必敘事,僅表現作者痛哭欲絕的感情。這樣的聯,感人至深,情重意篤,常成為輓聯佳作。

 

  親族聯中,以夫妻間相挽,感情最重,如夫挽妻聯:

 

最憐兒女無知,猶自枕畔嬌啼,問阿母重歸何日;

但願蒼天有眼,補此人間缺憾,許良緣再結來生。

 

  如泣如訴,雖為家常話語,卻最能表達心意。又如妻挽夫聯: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再;

兒女債,兩人共負一人完。

 

  這是何香凝挽廖仲愷聯,對逝者事業,不著一字,傾訴的是夫妻感情和自己的信念。

 

  有一副婦人自挽聯:

 

我別君去,君何患無妻?倘異時再葉鸞佔,莫謂生妻不如死婦;

父隨兒悲,兒終當有母.願他日得酬烏哺,須知養母即是親娘。

 

  這副似「遺囑」的自輓聯,勸慰丈夫,關懷兒女,肺腑之言,催人淚下,賢惠之德,令人起敬。

 

  朋友之間的輓聯,也應重感情。1916年10月31日,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逝世,正在日本養病的蔡鍔有一輓聯

 

以勇健開國,更守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

曾送我滬上,忽哭公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

 

  下聯所寫,真實感人,字字泣血。

 

5.敘死因

 

  輓聯應敘述或點示死亡原因,因為死於橫禍而突然離去,更能表現哀思之沉重;即使死於疾病,或積勞所致,或中年早逝,都可寫出弦外之音。讀康有為挽戊戌被難六君子聯,可以知道譚嗣同等人是慘遭殺戮的。

 

  如郭沫若挽張曙聯的上聯:

 

黃自死於病,聶耳死於海,張曙死於敵機轟炸,重責寄我輩肩頭,風雲繼起。

 

  點明張曙「死於敵機轟炸」,比「死於病」、「死於海」者,更激起後人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如尹逸挽昆明「一二·一慘案」烈土聯:

 

硬要當主人,要你知吾學生多麼英勇;

偏不做奴隸,看他把我民眾如何屠殺。

 

  明白告知世人,愛國學生是被反動派屠殺而死,雄風長在,浩氣千秋。

 

  某挽溺亡者

 

百歲亦何為,世路奇嶇,不如乘風破浪去;

一杯安足戀,江流浩渺,同在高天厚地中。

 

  「乘風破浪」、「江流浩渺」,是點明死因的話,但它們不是隨便說出,暗含一些警世、憤世的意味在內。

 

1987年8月,作家高澍在青海被酒後開車的司機撞亡,作為摯友,我寫了一副輓聯,結尾句是「君留遺著我恨車」,也是點明死因。

 

  有時死亡地點,也要在聯中點明。如吳山尊挽李調元聯:

 

百金囊盡揚州死;

萬裡魂歸蜀道難。

 

  李調元為四川才子,官於江南,客死揚州,一貧如洗,友人合資以葬,其身再不能歸葬家鄉。聯中用地名把這些表示得很清楚。類似用法很多,像聶榮臻挽葉挺長聯的下支有「孰意黑茶山上飛隕長星」句,點明葉挺等「四八」烈士飛機遇難的地點

 

 


 


相關焦點

  • 常江教授談對聯創作六原則(下)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病逝於上海,震驚文壇,許多名人寫輓聯表示悼念之情,茲舉數聯於下: 著述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春聯、壽聯、輓聯,分「通用」和「專用」兩類,通用聯雖「放之四海而皆準」,卻沒有個性,不「切」,因而,不應成為創作的主要途徑,倒是專用聯應予大力提倡。
  • 常江:在觀看美劇時,觀眾會去反思真實世界
    見到常江的時候,他剛剛結束豆瓣時間美劇課程的錄音工作。這一天對常江來說事情不少,他上午剛做了一次體檢,已經四五年沒有體檢過的他前些天生日的時候收到了學生送的體檢卡,學生們逼著他一定要去做個檢查——常江和學生們關係很好,實際上,他本身看上去就挺像是學生,尤其是當他這時還背著雙肩包、帶著鴨舌帽。
  • 輓聯的技法
    輓聯,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哀悼緬懷死者的對聯。根據哀輓的對象不同,可分為自輓聯和他輓聯。
  • 月旦讀書會·仲冬之月丨常江:如何在一個亢奮的時代保持清醒——讀李普曼《輿論》
    本期讀書會有幸邀請到《輿論》(李普曼著)的譯者——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常江老師擔任導讀者,帶領師生一同解讀李普曼這本近百年前的著作。吉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夏維波院長擔任本次讀書會助讀者,學院青年教師陳曦、信險峰、陳玖冰博士為本次讀書會的分享者,本次參會師生共240餘人。會議伊始,常江教授講述了他對學術專著閱讀方法的獨到見解。
  • 【新書】從電視史書寫看當代公共文化的變遷——評常江《中國電視史:1958-2008》
    在《中國電視史:1958-2008》中,常江對於諸種電視文本的考察,都較為充分考慮到了其在「日常生活」維度上的意義,因而得出了邏輯完整、論調公正且體現出文化研究特有的「溫情的理解」的結論。第三,原創性的媒介史敘事。
  • 莫礪鋒 | 輓聯中的故人身影
    輓聯就是縮微版的祭文,自己撰寫的輓聯逐漸增多,也令我感慨萬千!我寫輓聯始於本世紀初,一開始的追挽對象都是師長。2000年6月3日,恩師程千帆先生病逝。我與師弟程章燦合擬輓聯:「絳帳留芳,漢甸江皋,樹蕙滋蘭榮九畹;青燈絕筆,文心史識,垂章立範耀千秋。」其他同門皆予認可,就以「在寧及門弟子」的落款張於靈前。
  • 農村老人去世後輓聯怎麼寫?輓聯分幾種?這兩大類不能混淆
    其實給去世人寫輓聯這種事是不分農村和城市的,但在內容上,農村和城市的確是不同的,這主要是因為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以在書寫內容上也會不同。故,輓聯除了思念以外,還有表達老人一生所做所為的效果。
  • 輓聯怎麼寫?
    輓聯怎麼寫?隨著現在城市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到國外去留學或升造,為自己的人生和祖國的未來努力。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困擾大家的一些問題,如異地戀愛,異地送禮等,其中最傷心難過的莫過於親朋好友的離世。家裡的長輩如果突然死去,作為晚輩或孫輩一定是要出席的。
  • 生者名字寫上了花圈輓聯……
    誰料想,該店店員因疏忽大意竟將其中一個花圈輓聯上的名字寫成了「王文兵」。這個王文兵不是別人,正是王建兵的連襟。小菡當時並未發現,結完帳後就將花圈送到喪事現場。弔唁會上,一個老鄉發現了花圈的異樣,趕忙告知王文兵。王文兵連忙找到小菡詢問事情來龍去脈,小菡隨即電話聯繫該壽衣店老闆到現場處理。壽衣店工作人員馬上來到弔唁會現場賠禮道歉並更換了輓聯。
  • 「我們正在沒有任何批判性地擁抱智能技術」|專訪常江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前往深圳,見到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常江——不久之前,他剛剛離開北京,來到深圳。常江身上有太多光環:「學術男神」、「微博大V」、「公共知識分子」……他持續在社交平臺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在此之外更受粉絲歡迎的,往往是他曬出的生活日常和美食圖片。
  • 金庸葬禮舉行 馬雲送上輓聯弔唁
    金庸葬禮舉行,一代武俠小說俠士就這麼走了,令人多多惋惜與不舍,而今日金庸葬禮上,馬雲爸爸也送上輓聯弔唁,一起看看吧!   金庸先生的葬禮將於11月12日下午15點30粉舉行,目前現場正在緊張的布置中,香港殯儀館內外擺滿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和輓聯。  然而今年的香港娛樂圈痛失了很多巨人,金庸先生的離開無疑是雪上加霜。
  • 調酒的類型、作法與術語
    長飲型調酒以30~45分鐘內喝為佳,因為冰塊融化後會讓飲料變稀,而且融化的水浮在上層喝起來很靠杯,所以喝比較慢的建議附上攪拌棒或吸管,可以邊喝邊攪。點酒時有些人會直接點雙份,所謂一份是指30ml(約1盎司),雙份即60ml,點雙份的說法有double與two finger(因為雙份大約是食指與中指相迭的高度)。
  • 束口袋作法
    7.小紅的抽繩頭是用花邊做的花, 作法以前教過了。 在這裡:茶壺套作法。袋口的花邊,都是完成後, 手縫上去的。咖啡小姐是用平針縫的。 小紅姑娘是用鎖針縫的。這裡只是介紹下基本的作法,束口袋可以做很多種形狀,圓的, 方的, 長的, 短的, 平的, 立體的,有底的, 沒底的。 束口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變身,這裡說的只是兩種。 所以, 大家隨便變著玩吧哈。
  • 《軍師聯盟》編劇常江全面回應爭議點:洗白仲達、調性不一、著力不均、女權先聲…
    前兩天,是導演張永新的夫子自道,今天是編劇常江的見招拆招。這位年輕的女編劇沒有迴避我們提出的任何問題,而是篤定而完整地闡釋了自己的創作心路。獨舌:簡單說,這部劇幾實幾虛?是否可以視為正劇看?作者做了多少史學準備?
  • 李晨奶奶追悼會輓聯驚現錯字 範冰冰安慰男友
    李晨奶奶追悼會輓聯驚現錯字 範冰冰安慰男友 時間:2015.08.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小馬兒 分享到:
  • 一副輓聯
    作為晚生後輩、江湖草莽,我不敢說這是自己寫給張書記的一副輓聯,但這表達了我對張書記的尊重與敬仰。後來很多人和報導引用了這兩句話,相信這兩句話也比較完整地概括了張書記的一生,引發了大家的共鳴。昨天,張書記的追悼會,數以千計的浙大校友、社會賢達從全國各地趕來,與張書記告別。
  • 趙忠祥靈堂設置完畢,朱軍前往弔唁,範曾現場撰寫輓聯畫面曝光!
    在助理髮了靈堂現場照之後,隨即趙忠祥老師的兒子趙方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組範曾現場為趙忠祥撰寫輓聯的照片,並發文表示:「感謝範曾伯伯為家父趙忠祥題寫的輓聯,也感謝楠莉阿姨!謝謝所有關心家父的朋友們!」輓聯的內容是:「四十年銀屏光彩誰傳捷報慰人世,八千裡雲漢遠行我為斯民哭健兒。趙忠祥摯友千古,範曾楠莉敬輓。」
  • 輓聯之「地下相逢」格
    輓聯以抒情為主,文採次之。
  • 網友從一副輓聯得出結論,雖然有道理卻是猜測
    7月5日在老藝術家於蘭遺體告別儀式上,有網友拍到了一副輓聯,上面只有黃曉明一個人的名字,就開始猜測兩個人是不是早就離婚了,網上也是再次引起了熱議,按照常理推測,網友分析的倒是有一定道理!這次是因為一副輓聯,7月5日是老藝術家於蘭遺體告別儀式的日子,幾乎所有的演藝界人士都敬獻了輓聯
  • 賭王葬禮,三位太太的輓聯各自有什麼深意?
    賭王辭世,三位太太的輓聯也更有深意,二太太以夫妻相稱表明了自己的妻子的地位;三太太的「痛斷琴弦」寓意著與賭王有著琴瑟和鳴之交;四太太的「情義難忘」更多表達了對賭王的感恩之情。二太太的輓聯「白頭永訣」,強烈地向外界宣誓了自己與賭王之間才是正式的夫妻,攜手同行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