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浚生學長去世的消息,感到很震驚,因為他的氣色一直都很不錯,從來沒有想過他會突然離開。我寫了一段文字,回憶了和張書記相處的一些點滴,後來看到朋友圈很多學校領導、老師、校友對張書記的回憶,匯總成《人人懷念張浚生》一文,發到「80生人」的公眾號上。
現任國家領導人都送上了花圈
中國人說蓋棺定論。我想,什麼樣的文字可以概括張書記的一生?張書記的經歷很豐富,但是香港回歸前以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的身份打前站,回到浙大主持四校合併及後續工作,應該是他人生中兩件最為重要的事情。前者為了祖國和平穩定統一,後者為了母校能成功合併,實現中興。總結下來就是愛國榮校,巧合的是,兩件事情的核心都是「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想張書記的一生應該是無悔的。回想起張書記曾經說,自己在離開浙大前,在浙大學習工作了三十年,對浙大的情感非常深厚。四校合併回來,到離世,又過了二十年,他在浙大的時間,有五十年之久。而他在香港,工作了十三年。香港回歸和四校合併,對於中國,對於浙大,都是歷史性事件,堪稱豐功。張書記一生待人謙和,樂於助人,提攜後進,這是很大的功德。
前任政治局常委也都送花圈致哀
於是我在文中寫下了這樣兩句話:
承香港回歸、啟四校合併,愛國榮校終無悔。
十三年香江,五十載求是,立功立德永不朽。
作為晚生後輩、江湖草莽,我不敢說這是自己寫給張書記的一副輓聯,但這表達了我對張書記的尊重與敬仰。
後來很多人和報導引用了這兩句話,相信這兩句話也比較完整地概括了張書記的一生,引發了大家的共鳴。
昨天,張書記的追悼會,數以千計的浙大校友、社會賢達從全國各地趕來,與張書記告別。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兩會請假到杭州送別故人,中共現任、前任政治局常委都親自送上花圈致哀,可謂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張書記離開我們了,但是他在浙大留下的功績,將會永遠流傳下去。
數以千計的人從全國各地到杭與張書記告別,很多人根本沒能進入追悼會現場
人人懷念張浚生
生於八零 見證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