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孫婷婷 通訊員向昱璇
「為了回饋新老用戶,建立一個免費的股票微信交流群,有內部消息,有專業老師指導……」武漢市的王先生(化姓)接到這樣一個電話,後進入一炒股微信群,在群內「老師」指導下投資股票,結果被騙了8萬多元。給王先生打電話的團夥實際上並非證券公司客服,而是假扮的客服誘導王先生進群,隨後將群轉手倒賣給其他公司。
12月17日,記者從武漢市洪山區法院獲悉,該犯罪團夥約15人,2人在逃,剩餘13人因犯詐騙罪獲刑一年六個月至四年八個月不等,並處罰金五千元至四萬元不等,平均年齡約24歲。
打電話誘騙股民進群,聲稱有專業老師免費指導
2019年5月,王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自己是某證券公司客服,該證券公司為了回饋新老用戶,建立了一個免費的股票微信交流群,想邀請王先生加入,並表示群裡有股票市場的內部消息,而且有專業老師指導炒股。
王先生有些心動,按照客服指示加入一個微信群,經過幾周的觀察,他發現群裡老師提供的一些股票確實漲了,就相信群裡的老師確實比較專業。隨後,客服又邀請王先生加入一個新的股票交流群,稱可在此群內聽老師現場直播授課,一對一指導炒股。詐騙人員提供了一個APP,讓王先生通過該APP進行交易,王先生向該APP指定帳戶轉帳3萬元購買股指期貨。帳面顯示盈利後,王先生追加投資2次,共計8萬餘元。
2019年7月,王先生準備將APP裡的錢提現,卻發現無法操作,微信群內的客服和老師也已全部將他拉黑,他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遂報警。
以話務員名義招聘,犯罪團夥最小成員年僅20歲
經查,給王先生打電話的犯罪團夥涉案人數約15人,除在逃2人外,平均年齡約24歲,其中最小成員僅20歲。
23歲的關某是犯罪團夥中的一員。他自稱2019年4月在找網上工作時,看到一公司招聘話務員,工作內容只需打電話、拉客戶進群,看著工作內容簡單便應聘入職。
公司給了關某一些股民的電話號碼和一個話術本,要求他們使用公司提供的手機給這些股民打電話,並根據話術本上的模板與股民交流。如果對方同意進群,就添加他們的微信,將其拉進一個微信群內。
這樣的話務員在該公司還有十幾個,公司要求他們每天至少撥打200個股民的電話,最少要拉3個股民進微信群,等到群裡股民人數達到100人左右後,他們就會退群。話務員按照拉進群的股民人數提成。
關某表示,自己剛入職時不知道公司是從事詐騙活動的,但做了沒多久,就知道公司要自己做的事情就是騙人,但因為收入不錯,他不想換工作,就選擇一直在裡面。2019年4月至6月,他每個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工作輕鬆又有錢賺,我就沒想過會出事,我做錯了。」到案後,關某悔不當初。
24歲的鄧某在這些話務員中是小組長,據鄧某交代,一旦群人數滿了他們便會將群轉手賣出,隨後這些炒股微信群內會被安排「炒股大師」和「水軍」。「水軍」會鼓吹在「炒股大師」的指導下賺了錢,積極請老師答疑解惑營造氛圍,引誘群裡的其他股民接受 「炒股大師」的指導。如果群內有人提出質疑,群主會將提出質疑的人踢出群聊。
「我們主要是為別的詐騙團夥輸送被詐騙對象,我們是詐騙的開頭。」鄧某交代道。
法官提醒:切勿貪小便宜,求職擦亮眼睛
今年8月,此案在洪山區法院開庭審理。經審理查明,2019年3月至9月期間,關某、鄧某等13人,採用冒充證券公司工作人員,對不特定人員撥打電話,誘騙他人加入虛假的股票交流微信群等手段,騙取被害人信任後將微信群販賣給電信詐騙團夥獲利,為電信詐騙犯罪活動提供了直接幫助。經核查,關某、鄧某等人撥打詐騙電話5000人次以上,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今年10月,關某、鄧某等13人依法被判處一年六個月至四年八個月不等,並處罰金五千元至四萬元不等。
承辦法官提醒道,類似的詐騙案件近期明顯增多,除已判處的上述團夥案件外,另一21人團夥電信詐騙案正在審理中。電信詐騙往往是以「廣撒網」的方式發布大量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假借各種名義誘使被害人轉帳打款以牟取暴利,受害人群的損失很難全部追回。廣大市民在接到陌生電話或陌生人加好友加群時,要注意核實對方身份,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信息,涉及匯款轉帳更要提高警惕。求職者找工作時要擦亮眼睛,切勿因為貪圖小利而以身試法,誤入歧途也要及時回頭,以免悔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