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藍字《佛教經典故事》關注即可
投稿郵箱:2252422194@qq.com
特別提示:本文轉載自網絡。
人生如夢幻,浮生夢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生往往包含很多深意,如果說人生如戲,那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呢,我們就應該,在夢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說戲如人生,那就應該懂得,哪個角色才是夢中真正的自己。戲裡戲外也好,夢中夢醒也罷,喜怒哀樂,都有生命無限的精彩。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內容故事來源真實性無法考證,僅供啟示學習參考!
文章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告知刪!
大家好我是佛教經典故事聞思 ,為倡導素食,經過我深思考慮,決定銷售家鄉本地腐竹(家鄉腐竹還上了CCTV7套美麗鄉村中國行報導,詳細可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連結CCTV7套視頻了解)豆皮、野生竹筍乾,我從小吃到大吃這個腐竹長大,品質與市場上的腐竹完全不一樣,購買過的師兄評價都非常高,腐竹是純手工天然食品(現在每天產量是80斤左右)、非轉基因、無任何添加劑,讓大家吃到品質安全、放心、好吃、原滋原味的腐竹,有需要的師兄可聯繫我微信號(fjjdgs11)聞思。(很多師兄自己購買後,因腐竹品質好推薦給身邊的師兄,再次深表感恩!)感恩!
我個人微信號:fjjdgs11,歡迎一起學習佛法的師兄一起交流。
佛教經典故事聞思,佛教媒體人,08年從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從事佛教媒體佛教天地網擔任編輯工作,從此與佛法結緣,因為自己從完全不信佛法到對深信不疑,一路走過來離不開佛教故事引導,於是在2015年利用工作空餘時間創辦了佛教經典故事,希望用真實佛教故事及自己親身經歷引導更多的有緣人對佛法產生信心。
歡迎加聞思
微信號 長按掃碼
▲新用戶長按二維碼關注佛教經典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錄:讓你身心越來越健康的念佛竅訣!
如果你業障太重,妄想心太多,那就用印祖提倡的十念記數,可以非常有效地對治妄想。
印祖的十念記數法,就是念佛的時候,從一數到十,再從一數到十。而不能二十、三十、一百、一千,這樣念不行的,太累了,不容易入靜。
印祖給我們介紹的念佛方法,既可以攝心,又很輕鬆不會太累,你只要全神貫注去計數,從一數到十、從一數到十,這樣你只要一打妄想,計數肯定就記錯了、亂掉了。
如果亂掉了就不要再記下去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念到哪裡了,還要往下記數,那就鬧笑話了,我想天下應該沒有這麼糊塗的人吧!亂掉了你就重新來,再從一數到十。
有些人可能連數了十回八回都亂掉了,那沒辦法,你只有重新來。你不能糊裡糊塗地念,那不行,肯定要重新來。就是念了十次百次,如果都沒念成功,你還得重新來。我想天下應該沒有妄想這麼多的人吧!
有些人從一到十這樣記也很吃力,更輕鬆的一種方法就是從一到五,從五到十,分開來記,分兩次。這樣就更容易一點。
十念記數還可以分三次,就是三三四。先念三句,接著三句,最後四句,心裡清清楚楚,念完最後四句的時候,你清清楚楚已經念了四句了,就這樣三三四,三三四,一直這樣念就行。
三三四念佛非常簡單,一般最好是念六個字,念四個字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就四個字,最好都念六個字,或者念佛快完的時候念四個字,印祖講這也是可以的。
這裡示範一下三三四,比如說以四個字四字佛號來說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是四句。就這樣三三四,沒有什麼特別難、特別高深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印祖給我們介紹的計數念佛從一數到十,或者更簡單的兩種——從一數到五、從五數到十,或者三三四的念佛,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從一數到十,或者三三四,記得清清楚楚的,這樣想打妄想也打不起來,念佛的時候心裡會非常清淨。為什麼許多人身體不好,甚至睡覺都睡不好,經常做亂糟糟的夢,睡眠質量很差?就是因為妄想太多。
念佛不用說將來往生的利益,這一世對你的身心方面也都有極大的利益。通過印祖告訴我們從一數到十,或者三三四念佛,妄想就沒地方落腳了,想產生也產生不了。
先從五分鐘開始,不要太長了,剛開始時次數多一點,時間短一點,從一數到十,這樣念下去,如果妄想在五分鐘內幾乎起不來,念完你就感覺心裡就會特別清淨,精神更好。
印祖在《文鈔》中說,計數念法是可以養神的,越念精神會越健旺,身體會越來越好,睡眠也越來越好,身體乃至心裡的疾病通過這樣念佛,再加上還有佛力的加持,使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上,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
現在這個時代,亞健康、睡眠不好、神經衰弱的人比比皆是,但你只要老老實實用印祖的這個計數念法,念不了多少天肯定就會有體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乃至剛才說的那些症狀都會有所改善。
印祖在《文鈔》中講,平時在動的時候可以拿著念珠,打坐的時候拿著念珠就不合適了,因為手指頭掐念珠的時候,手跟心是相連的,手指頭動時心也會動,這樣打坐心就靜不下來。
但是從一數到十計數念佛不用念珠去計數,手也不用動,心裡頭記就行了,這樣不會以身擾心,不用這麼累,心容易靜下來,精神也會越來越健旺,因為你這樣專心念的時候就不會打妄想。
我們許多人身體不好,就是因為被自己內耗了,妄想打多了。妄想太多了自然身體不好。不要小看妄想,這些妄想、精神散亂對我們身體影響最大,心理可以影響生理,生理同時又會反作用影響心理,生理和心理是互相關聯的。
中醫醫學上這樣講,西醫也這樣講,乃至於佛教《俱舍論》這些小乘的經典中也是這樣講的,身心會互相影響。我們現在就通過心上念佛的淨土修法,影響你的身體。
念佛人最大的忌諱竟是它!
繫心一佛,系是繫念,我們講掛念,心裡頭要常常掛念佛,不要掛念人。
再親的人都不能掛念,再喜歡、再愛的人不可以。
為什麼?
這叫情執,有這個掛念,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有的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 情執沒放下。
臨命終時他不想佛,他掛念那個人,他還沒看見那人,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諱。
掛念有什麼用?
一口氣不來,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會再見面,這個道理一定要想通。
你所親愛的人,要勸他念佛,心裡要想佛,別想人,將來到極樂世界不就永遠在一起了嗎?
到極樂世界,人皆無量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執愈重,對兒子情執淡了,對孫子情執很重,兒子放下了,孫子放不下,真有。
所以要真放下,我們要真的是一心一意,我們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會合。
此地誌同道合,將來到極樂世界,我們在一起依然是一個和合僧團,這就對了。
所以把我們世間所有一切關係,統統變成極樂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這個念頭。
我們親密的朋友,問他喜不喜歡你 ?
喜歡你,將來一起到極樂世界我們就常常在一起。
不到極樂世界就很痛苦,這個痛苦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十法界裡面事情全解決了,全都沒有了。
心靈的「修繕」
文/胡茂全
我獨自在外打拼,經歷不少坎坷,心高氣傲的我,看到周圍許多人有房有車,事業有成,於是便走馬燈似地變換工作,尋找發財的機會。
誰知事與願違,到頭來仍一事無成,愛情也布滿傷痕,自己又患上嚴重的憂鬱症。
我仍覺得是工作不稱心,環境不如意造成的,總認為機遇太少了,抱怨生活對自己太刻薄了。
春節前,母親連打幾個電話催促我回家過年,我帶著一身的疲憊和失意,決定回家看望二老。
正月十五當天,母親說帶我去寺裡燒香拜佛,求菩薩保佑。
我不信佛,用泥土燒制的菩薩怎能庇佑世人? 簡直荒唐可笑。但拗不過母親的一番心意,只得隨行。
滿山的翠竹青松鬱郁蘊蔥,山石溪澗下流水潺潺,不時傳來鳥兒的啼鳴聲,雖是冬季,卻蘊藏著勃勃生機。
唯獨的一條山道旁,豎著一塊小木牌「寺廟修繕,香客進山,請自帶兩塊磚頭上山」。
我看了暗自好笑,上山後肯定要求捐錢捐物,真會巧立名目,借菩薩要錢啊。
我搖搖頭,決定空手上山,到時候捐幾百塊錢算了。母親彎腰拾起四塊磚頭,執意帶上山,磚頭被母親捧在懷裡,仿佛抱著襁褓中的我,眼裡充滿虔誠和慈愛。我趕忙上前,把四塊磚頭全都接下來,一步一步氣喘籲籲順著石階登到山頂。
寺宇略顯陳舊,正殿供著大小六尊菩薩,寺裡只有幾個和尚,都慈眉善目一臉和氣,我隨母親跪拜燒香許願求籤之後,已近中午。我和母親準備下山,老和尚雙手合一念道:「阿彌陀佛,兩位請稍等。」
想必是和尚提醒我忘了捐錢,我掏出兩百塊錢,正四處尋找功德箱,老和尚一見,慌忙擺手說:「不用,不用,山中有山泉,菜地裡有蔬菜,民政局有專拔的糧食,我們的生活膳食已經足夠,不用破費。現在到吃中飯時間,我只是想留你們簡單用些齋飯。」
後院的廚房是用磚頭和石棉瓦搭的一個簡易棚子,桌上的菜餚稱不上豐盛,卻也精緻可人,散發出自然的清香,誘人食慾。
一盤清炒菠菜、一碗紅燒豆腐、一盤黑木耳炒青椒、一碗幹筍燜酸黃瓜,一缽紫菜湯,飯是糙米飯,茶是野山茶。
奇怪的是,對於無肉不歡的我來說,這頓素宴竟然吃的非常盡興,胃口大增。
品茶時,老和尚向我講述,其實往山上運磚,不是寺廟修繕,而是勸人修善,勸世人莫忘舉手之勞小善施行的道理。若磚頭夠用,明年就掘一口井,井臺篆刻「人心向善飲水思源」幾個大字。
聽完老和尚一番話,望著林間的果圃菜地,花鳥叢林,我不禁豁然開明。
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正是欲望過多希冀過甚,與人攀比之下,心態不能平和。
和尚們居廟堂之中,山林之上,不貪圖富貴安逸,不計較利益得失,清心寡欲自給自立的情懷,淡泊名利無欲無求的境界,和氣待人與人為善的心志,才是人生最快樂的緣由啊。
念佛可以百病不侵?其實,這只是個傳說!
居士問:念佛修行可消業障,為什麼很多菩薩境界的大德法師或居士他們還會有病?
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遺願都沒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們這種境界對我們凡夫來說已是不易,結果到他們的境界上都還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請法師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大安法師:念佛是可以消業障,但是我們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們的業障。
《普賢行願品》在《懺悔業障》這一章中提到,無量劫以來,我們由貪嗔痴鼓動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是無量無邊的。
如果這些惡業有體積的話,盡虛空也容納不了。我們無量劫所造作的惡業,怎麼可能因今生少許的修行就能夠消得掉呢?
蕅益大師對此也有一個非常透徹的論述。每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
如果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那一天就要消很多業障了。如果不僅一天念十萬,是盡形壽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這是把我們凡夫眾生的修行推到極致了。
好,那麼能夠消多少業障呢?這樣子修行也不能消掉無量劫以來所造作惡業的百千萬億分之一。
所以有病是正常的,凡夫眾生有這個四大的色身,他必然會生病的。地水火風它的體性是相互衝突的,水火是不能相容的,相互衝突的情況下一旦不協調,馬上就會得病。這是從我們的業報身來看的。
再從我們的業障來看,我們阿賴耶識造作的種種的業障、惡業,在阿賴耶識裡都有惡業種子。這個種子都是致病的病灶。這對於每個人都是在所難免。
佛陀也示現生病。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薩過來之後,他方佛就讓菩薩來問訊世尊,都說少病少惱、衣食自在否?所以,有這個身體必然就有病,有這樣八識的妄心必然就有煩惱,這是我們的常態。
因此,我們不要看到出家僧眾或是居士修行後還生病就大驚小怪。我們不要去在意他有病無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決生死問題,能不能穩操往生淨土的船票,這才是大事因緣。
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得重病、得絕症也都沒有問題。況且得一些病還是好事,一個人太健康了,太強壯了,而又沒有道心,他造的惡業會更大。
我們看到很多人往往是得了重病住院的時候,才迴光返照,才有一點懺悔意識,才不敢去造惡。這個世間是以八苦為師,病苦就是其中的一個老師。
在生病臨終的時候,我們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做得了主的,所以就要靠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他在我們臨命終時會加持我們,能夠讓我們身心安穩、如入禪定、自在往生。
很多念佛持咒多年的人仍然會感覺一點功夫沒有,甚至身體反而還越來越差(道家講「開口神氣散」的緣故),
這基本都是沒有掌握念誦的核心要點,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剛念誦。
念佛持咒多年卻沒工夫?這裡有一個具有超級威力的修煉方法給你!
我每當看到念佛、念咒不得要領的朋友就會非常替他們可惜。
我就以我所學和經驗給大家報告一下: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有功效,那是非要學會金剛念誦不可的。
現在很多修行的人不太重視金剛念誦,甚至根本不懂什麼是金剛念誦,那是非常可惜。
我先簡要說明一下金剛念誦的要點:
1.無論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氣一口氣地念,也就是一口氣能念多久念多久。
比如一個咒子你一口氣能念10遍那就儘量不要只念9遍,總之要念到這口氣完全出盡為好。
2.一口氣出盡後,要閉住嘴,不能用嘴吸氣,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氣。
同時在吸氣時候最好意念也在繼續念咒,而不要空過。
記住這個吸氣儘量讓身體自然吸氣,而不要刻意吸氣,事實上,人在一口氣出完後身體會本能地進氣的,就是這樣自然讓肺呼吸最好。
等氣吸足了,就繼續念咒,如果在吸氣時候意念在念咒,那麼念到哪裡就接上繼續念就好。
3.從始至終,耳朵都要認真地聽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聲音,而不要去理會其他外部聲音,這很重要。
念咒其實也是在修煉第二識(耳識),也就是耳根圓通法門,耳根圓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圓通那想修成有工夫就幾乎不可能。大家趕快去研究一下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在《楞嚴經》裡。
4.念誦時候要儘量用胸腔或者腹腔發聲,而不要用喉嚨發聲,因為如果你用喉嚨發聲很快喉嚨就會啞了,而且你是聲音如果不能震動你的身體,那也起不到打通經脈轉化色身的作用。
金剛念誦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嚨也不會啞。
5.以上要點做好後,就開始儘量做到嘴唇和牙齒儘量不動,只靠舌頭彈動發音,同時念誦時候舌頭不要碰到嘴裡的其他部位。
這個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能念誦的很輕靈,念誦的很快速,當然這是比較高級的功夫,初學金剛念誦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這點。
6.念誦的時候儘量不要只用一個聲調,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這樣才能讓咒音震動全身經脈,進而打通,轉化。
7.初學金剛念誦的人可能會不太適應,會覺得聲音壓制在喉嚨裡出不來,甚至不太舒服,這很正常,不必害怕。
以我和很多人經驗,只要精進用功,時間長了你的喉嚨氣脈會打通,之後你再念誦就會很舒服了。喉嚨打通後,你身體的其他地方也會慢慢打通,當然這非一日之功。
8.每一句咒,每個發音都要很認真地念,很認真地聽,這樣功夫長的才快。
我舉個例子,念咒如同練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對著靶心射,幾年苦功下來就可以成為神箭手,但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是很隨意地亂射,練了幾十年後多少也會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9.當以上要點都做好以後,就要開始追求念誦的速度,金剛念誦一定要在高速念誦的時候才會顯出最大威力。
我這裡說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議快速。
比如一句佛號或者一句咒,一般人念誦的話可能會到每小時幾百遍,幾千遍但如果要想通過金剛念誦做到轉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可能是每小時幾萬遍,幾十萬遍。。。不要以為這是神話。
總結:金剛念誦就是最高級的氣功,金剛念誦的好,可以憑咒音打通全身氣脈,那效果是不可思議的,不止是治病強身,最最關鍵的,大家一定要記住。
附:
首愚法師開示金剛念誦要決
一、安般修煉
金剛念誦是一種最高的安般修煉法,重點在換氣方面。換氣時務必把嘴巴閉起來,或慢慢吸,或一吸進來就停住,等氣滿了再跟大家念誦。
而吸氣的時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達到唇齒不動,首先,要練習一口氣一口氣念。一口氣能念幾句就念幾句,念到必須換氣了,就把嘴巴閉起來,再用鼻子吸氣,懂得這個方法,對身體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氣一口氣配合呼吸的氣來念,一句連一句的,中間不要呼吸,只用舌頭和嘴巴發音,這樣無形中身體內部也在呼吸。
念到這一口氣實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癟了,這時候就讓它鬆弛下來,把嘴巴閉起來不要吸氣;讓它自己吸氣。就像以尼龍奶瓶餵奶一般,裡面的奶吸光了,沒有空氣,奶瓶不是都癟了嗎?
而當你嘴巴一放鬆,空氣自然進來就膨脹了,這就是最自然的氣功。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身體也就自然調整好了。此時一點妄念都沒有了,因為呼吸都來不及,還有時間亂想嗎?
吸氣充滿了再開始念,如此周而復始,一口氣一口氣的,慢慢從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來越增強,經常這樣練,就會達到「氣滿不思食」,當然這並不是腸胃有毛病。
三、都攝六根
特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體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麼長,中間短一點就可以休息了,根據這個原理不斷練下去,身體自然會有改善。
念誦的時候要「都攝六根」,眼睛開著沒關係,但是眼神要收回來,收回到自己內在,乃至收回到後腦,收回到與虛空合一。
四、念茲在茲
一般念佛念到最後,喉嚨都會沙啞,這是念佛的方法錯了。正確念佛的方法是念茲在茲,輕鬆自如的。
金剛念誦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無相、無我」的境界裡,然後「唇齒不動」,只有舌頭在彈動。初步的功力達不到時,嘴唇微微動也無妨。
五、體、相、用
金剛念誦具有其「體、相、用」。其「體」實際上即是大般若。一邊念誦,一邊把身心放鬆、放空靈。能與「空、無相、無我」相應。
當下,你念出來的佛號或咒語就不一樣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齒不動」去發音,讓「氣」慢慢從丹田一股股的上來,清清楚楚的,對於身心的調和,效果就更殊勝了。
「唇齒不動」是金剛念誦的「相」,而金剛念誦的妙「用」則是念到某個時候,全身氣脈都會發動。這時,自然會有一種空靈的感覺,慢慢讓你達到「心氣合一,能所雙亡」。
所以金剛念誦就是地地道道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發揮到最極點了。
六、轉化「四大」
金剛念誦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來了,身體感覺非常舒服、非常暢快,大冷天一點都不覺得寒意,大熱天也一點都不覺得煩躁。
金剛念誦是使「四大」轉化的總關鍵;同時也是淨化報身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剛念誦的要領,整個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靈的光明中。即使尚未達到,各位亦應在意境上先做觀想。觀想久了,自然達到身心兩調的效果。
——(節選)
.
早病是福,疾病就是菩提樹
作者:舒和醫生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進修行、佛光普照的高僧大德,定會菩薩保佑、百病不生。然而,我在給寺廟的一位高僧診病之後,卻有了讓我非常震撼的新思考。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是一位寺廟的主持。他看上去臉色晦暗、滿面憔悴,而且這種晦暗似乎是很多很多年的積澱,而不是突發的疾病所致。雖然他只有六十出頭,但看上去卻像七十歲以上,特別顯老。
我仔細為他摸脈、看舌和問診後,發現他的脈跳動很緩慢、沉澀,說明他的健康狀況不是很好,先天不足之像頗為明顯,應該是疾病不斷。
最後,我綜合分析了他身上的很多症狀後,認為他的病根兒很可能是寒溼、血瘀,於是我問老人家:是不是有疼痛的症狀?而且是冷痛、刺痛,痛起來晚上很明顯會加劇……
老人連連點了點頭,我繼續詢問老人家的其他情況,原來,老人先天體質非常不好,小時候頻發大病,幾度從死亡線上搶回性命。很多名醫給他看過病,都說他體質太差難活過青年,甚至還有人說他必少年夭折。
後來,他跟隨一位雲遊的和尚學習打坐、易筋經,變成了「大病不多,小病不斷」,直到年過六十,居然把多位名醫的「斷言」給推翻了。
我根據老人家當前的病症,給他開出了《傷寒論》裡面的兩張名方:四逆湯、桂枝茯苓丸,其功能是邊袪寒邊活血,會讓老人的冷痛症狀減輕一些。老人家接過處方,向我微笑致謝。
那天我正好帶著一位研究生跟我抄方實習,只見年輕的他滿臉疑惑,一副想問而又不敢問的表情。老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對這位研究生說「有什麼疑惑你就問吧。」
研究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人家平和地對他說:「你肯定想問:為什麼你們出家人天天念佛讀經,菩薩卻沒有保佑你們百病不生啊?」
研究生很坦誠地點了點頭,他說他對出家人心底裡非常尊重,但這個疑惑的確讓他感到費解,他也曾見到很多名寺的主持,大多是相貌圓滿、無諸橫病。
「有此結果,必有其因。因果循環,該病就病」,老人家微笑著對他講:「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先天,我體質先天不足,註定我該是百病叢生之人。
那些名醫判斷得沒錯,我的壽命按正常的活法,可能超不過二十歲。但現在我已經六十多了,這四十多年的壽命,可是我自己修來的。你看我現在活到六十,是不是相當於普通人活到100多歲了……」老人家哈哈大笑起來;
最後,送給那位年輕的研究生幾句話:
「心平氣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們的菩提樹啊。」
老人那平和而有力量的聲音,讓我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深觸動。我思考了良久良久。
我回憶起南懷瑾先生一本書裡關於「前世今生、因果報應」的闡釋,意思是:人是否有前世,不好考究。但是,你自己的當世一生,不妨也分前後,如果前半生造下了「因」,後半生就要受這個「果」,因果報應,歷試不爽……
人的健康一生,何嘗不是南懷瑾先生說的那樣「因果報應」呢?
●偏愛冷飲冰啤或辛辣食物,容易產生寒病或熱病的病因;
●嗜好大魚大肉、甜食美酒,就容易種下「溼病」的種子;
●疏於運動和養生,更會使得氣血不暢,疾病叢生。
.
這些都會使得人的「精氣神」遭受重創。最可怕的是,這些病因的惡果不會馬上顯現,而有可能在你的體內潛伏很長時間之後,才悄然「變成」當下疾病的症狀。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對自己的「健康因果」做了生動的反思:.
「自己在小時候,就不願意上體育課,不喜歡運動,和足球、籃球『絕緣』,那時候,覺得能逃避一節體育課、能逃避一次集體的晨跑,是莫大的幸福。」
——實際上,多數孩子會和我當時的想法差不多。逃過一次晨跑,躲在被窩裡睡個懶覺,該是多麼大的幸福,能夠在其他孩子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絕對有種『佔了很大便宜』的感覺。
早晨少跑一次步,能夠在第二天、下個月、下一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什麼影響也沒有!正如同你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少做、多做一道習題,並不會對你的高考分數產生什麼影響一樣。
不過,有因就一定有果,小時候『逃避一次晨跑』的『因』,沒有『報應』在第二天,而可能報應在幾年、十幾年後某一天的某次不舒服。
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是不是小時候『逃掉一次晨跑』的因緣種子,在很多後,像一粒微塵一樣,飄落到了諸多日夜之後的我的身上。
自己從小不願意鍛鍊、不願參加體育活動的『種子』每天都有十幾粒,日積月累,這幾十萬粒「因」飄過時間、空間的隧道,成為今日我身上的『果』。
——即便在我30歲的時候,這個『果』都沒有任何痕跡,但是,當到了接近40歲的時候,我品嘗到了『果』,卻忘記了久遠劫來的『因』。
因果的報應,已成為無法逆轉的事實,那麼,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當下的『因』正在造就未來十年後的『果』。有時候,在操場上看到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拖著遲緩的身子在陽光下散步,我從來都是熟視無睹。
沒有幾個人會從他們身上看到:那就是自己將來多年後的身影。實際上,自己在老齡之後能否遲緩走動而不是坐到輪椅上,我們都不敢打包票!
往者已逝不可追,當下你的所作所為,就成為你明日、後年、老年的因果報應的『種子』,從今天就開始好好珍惜自己,把養生的「因」,變成未來某一時刻的「果實」吧。」
這位朋友的感悟,相信是很多人都在腦海中閃現過的同樣念頭。也會有人反駁說「你看有些人,抽菸喝酒、大吃大喝,身體特健康,而有人小心謹慎,這不吃那不吃,還天天鍛鍊,可照樣經常生病,這又該怎樣解釋呢?」
對於我們醫生來說,的確經常看到這樣的「不合理但真實存在」的情形,原因非常簡單,這是因為一個人先天體質(主要是父母乃至家族遺傳的原因)的差異。
比如說,這位老僧,先天就是嚴重的虛寒、血瘀體質,這就像一個人的相貌一樣,受之於父母,相貌的醜和美,想要有根本性改變可謂難於上青天,人的體質也是如此。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遺傳佔健康因素的15%,這是針對多數人的平均結果。具體到每個人身上,還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像這位老僧的先天體質,是容易引發大病、重病的寒瘀體質,是典型的「大病不斷」類型。有些經常住院、經常手術的老病號經常埋怨自己的「命苦」,從體質的角度來說,的確是這樣。
很多大病,關涉你「上半生(青少年時代)」乃至前世家族的基因遺傳。所以,生了病,千萬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平心靜氣,甚至充滿感恩,因為埋下的「種子」,遲早結出「果子」,不生這種病,定會生那種病;今年不生病,後年也會生。
知道了這個道理,那麼,後天的每一次或小或大的疾病,何嘗不是提醒我們修身養性的諄諄告誡呢?老僧說「早病、有病是福」,只有最誠摯的朋友才會給你忠言逆耳的不斷提醒呢!
既然先天遺傳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只能靠後天的養生來調整自己的健康。我們可以像那位老僧一樣,把疾病當成自己的修身養性的「菩提樹」。從當下開始,運用本書(註:指《求實養虛不生病》)給您提供的「精氣神」三寶全面養生方案,讓自己的後天身體得以天天補養。
無論您年齡多大,養生都絕對不晚。佛經上講,「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註:出處為《六祖壇經》)今天你種下了養生的種子,雖然不是明天、後天而可能是明年後年,但你一定能夠收穫健康的果實。
這就是健康的「因果報應」,適用於老僧,也適用於你我每個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