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突然變正常了可能更危險 幾類人群尤其要注意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20-12-21 15:53 |科普中國

在中國,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是什麼嗎?高血壓?糖尿病?還是心臟病?答案就是高血壓。

在所有的慢性病中,高血壓以總患病人數2.7億之多,高居榜首。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也就是說,每四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

但有人說,只是血壓高點,也沒啥感覺,有必要吃藥嗎?是不是一吃藥就得吃一輩子?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高血壓,就是血壓高?

血壓高,不就是高血壓?兩者有區別嗎?事情沒那麼簡單。

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血壓」,在醫學上叫做高血壓病,特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壓。

而血壓高的話,則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這是其他疾病的一個表現,那這種高血壓就是繼發性高血壓,要治療引起血壓高的疾病本身,而不是簡單地降壓。

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疾病包括: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中前兩者最為常見。腎臟疾病,如各種急慢性腎炎、腎血管狹窄等;內分泌疾病最常見的是腎上腺疾病,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症等。

也就是說,只有逐一排查完畢,確定沒有其他原因,才能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

值得注意的是,患病多年的高血壓患者如果突然降至正常範圍或以下,且排除服用降壓藥、原發疾病等因素外,則很可能是出現了心梗、心力衰竭、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毒性心肌炎等情況。

高血壓患者必須全身檢查?

是不是每個高血壓的人都應該做一遍全身檢查,以防遺漏了其他疾病?也不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幾類人群:

中、重度高血壓;

40歲以下的高血壓,尤其是青少年高血壓;

有明顯伴隨症狀的高血壓,如頭痛、心悸、煩渴、多尿、血尿等; 

血壓突然急劇升高,血壓波動明顯;

有誘因的高血壓,比如在發熱「感冒」後出現血壓高;

一般降壓藥效果很差的高血壓,或治療期間中曾控制良好但近期血壓又明顯升高;

伴有明顯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如很快出現心腦血管、眼底病變、尿蛋白等併發症。

高血壓會遺傳嗎?

高血壓的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但是,有很多因素與高血壓有關。比如,遺傳、年齡、超重/肥胖、高鹽攝入、吸菸、過量飲酒、運動量不足、長期精神緊張、空氣汙染等。

個體具有的危險因素越多,程度越嚴重,患病風險越大。

常常有人說:我的血壓是遺傳的,沒辦法。其實,這是對「遺傳」的誤解。

高血壓確實有遺傳傾向,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遺傳。只是說,同等情況下,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壓,子女的患病機率比正常人可能要高一些。

而後天因素,肥胖、壓力、高鹽飲食等綜合相加,比遺傳重要得多。

沒有感覺,有必要吃藥嗎?

除了少數血壓特別高或急劇增高的情況,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是沒有感覺的。所以,高血壓也被稱為「無聲的殺手」。

沒有感覺,是大部分慢性病的特點之一。如糖尿病、高血脂、骨質疏鬆、高尿酸等。

高血壓引起的損害後果,就是血管受損。通俗地說,血管和普通的水管一樣,長期過高的壓力作用於管道,輕者壽命縮短,重則「爆管」。

由於血管是全身分布的,所以,高血壓的併發症也可能是全身性的。最常見的是心臟的冠狀動脈受損,形成冠心病的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管受損,造成腦梗死或者腦出血;腎臟血管受損,造成腎功能不全。此外,眼底血管受損,會造成視網膜出血,甚至失明。

所以,高血壓不能靠「感覺」,否則,可能會出現嚴重後果!

一旦吃藥,終身服藥?

患者在診斷高血壓後,首先要尋找自己是否有不當的生活方式,如高鹽飲食、缺少運動、肥胖超重、精神緊張等。

如果有,先努力糾正這些不良因素。輕度高血壓,通過糾正這些因素就可以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中、重度高血壓,在做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考慮規範服用降壓藥。

有些患者不願意服藥,擔心「吃上了,就會終生服藥」。雖然大部分患者確實是需要終生服藥的。不過,這並不是因為你吃了藥而導致的「依賴」。

也有不少人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其實,目前常用的降壓藥多達數十種,在醫生指導下選對藥物,完全可以避免副作用。

所以說,談藥色變,真是大可不必。

1608537220000

相關焦點

  • 「知識傳送門」高血壓突然變正常了,可能更危險!醫生忠告:這幾類人...
    高血壓患者必須全身檢查?是不是每個高血壓的人都應該做一遍全身檢查,以防遺漏了其他疾病?也不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幾類人群:中、重度高血壓;40歲以下的高血壓,尤其是青少年高血壓;有明顯伴隨症狀的高血壓,如頭痛、心悸、煩渴、多尿、血尿等;
  • 高血壓人群吃任何水果都可以降血壓嗎?並不是,這幾類水果要當心
    高血壓人群吃任何水果都可以降血壓嗎?並不是,這幾類水果要當心患了高血壓後,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吃?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目前為止,還沒有治癒的藥,只是通過生活跟終身服藥,來控制病情。但是不用太過擔心這種,服藥的事情交給醫生就可以了。但是在生活中,高血壓人群還需自律。
  • 低血壓與高血壓相比較,哪個更危險,為什麼?
    較真要點:高血壓更多是慢性疾病,只有少數是急性的;低血壓大多屬於急性的,必須馬上急救,否則會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 有人問高血壓和低血壓哪個更危險? 我說:正常血壓最安全,不管高血壓還是低血壓都有一定的危險。
  • 為什麼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更危險
    低血壓是指血壓低於正常水平的血壓,即低於90/60 mmHg。高血壓對人體產生危害,同樣,低血壓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因為血壓的驟然降低比持續高血壓水平狀態更危險。特別是一些老年高血壓患者,突然發生低血壓可能會是危險的先兆,會造成一些重要臟器如心、腎、腦的血液低灌注,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 血壓低於這個數,可能比高血壓更危險!這類低血壓60%的老年人都有...
    常言道「高血壓猛如虎」,尤其現如今高血壓患者數量龐大,且逐漸趨於年輕化,讓更多人有了恐懼之心,都希望血壓低一點、再低一點就好了。但血壓太低可能比高血壓更危險!生活中深受低血壓困擾的人不在少數,前段時間就有很多粉絲在留言想了解關於低血壓的健康知識。今天可可就給安排上!
  • 八類人群更易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結緣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好發於以下八類人群:1、孕婦年齡≥40歲;2、多胎妊娠的孕婦;3、首次懷孕的孕婦;4、距離上次懷孕間隔時間≥10年的孕婦;5、早孕期檢查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0mmHg者6、初次產檢時,體重指數(BMI)≥35kg/m2者;7、既往有子癇前期病史
  • 患了高血壓後,不想血壓飆升遠離4類食物,再喜歡吃也要試著忌口
    高血壓是大家熟悉的「陌生人」,目前,高血壓是全國人都要注意的慢性疾病,據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藍皮書 2018》,我國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者會達到3.58個億。尤其是已經患了高血壓人群,不想血壓飆升,首先要遠離這幾類食物,再喜歡的人也要學會忌口。
  • 起身時「眼前一黑」,可能是血管崩潰的前兆!這類人群尤其要注意!
    不少人躺著或蹲久了起身時會突然眼前一黑……眼前發黑但沒有倒地,醫學上稱作「一過性黑矇」;眼前發黑且伴有倒地或意識喪失,叫做暈厥。別以為眼前一黑可以自行恢復就不用去醫院了,這種症狀可能預示某些嚴重的疾病。
  • 給高血壓人群提個醒:除了鹽,這類水果也要少吃,防止血壓不穩
    血壓達到哪一種程度才稱之為高血壓?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症候群。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
  • 查出高血壓,要終身服藥?醫生:不是每種高血壓都要吃藥
    ,當血壓範圍在而技改血壓的範圍之內,必須要進行藥物治療,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出現了心腦腎等實質性器官的損害,一定要注意,可能已經出現了高血壓嚴重併發症,此時一定要採取三藥聯合治療等。醫生:不是每種高血壓都要吃藥繼發性高血壓高血壓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一種是繼發,大部分人的高血壓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目前病因暫且不明,可能與生活習慣、飲食等方面有關,但是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非常明確,主要是因為某些疾病多導致的血壓升高,如果可以把原發病徹底治癒,那麼血壓就會恢復到正常,所以不需要額外終生服用藥物控制血壓,例如醛固酮增生症等疾病。
  • 警惕高血壓的7個危險時刻!別把高血壓不當病看,可能會送命
    雖說高血壓不是大毛病但是你如果不把高血壓當病有這麼7個時刻不注意可能就危及生命了!十年高血壓病史拒絕服藥治療!4天前,陳先生上班時候覺得頭暈,要坐下來好一會才能緩解。他覺得可能是最近天氣突然熱起來,人躁動才頭暈並沒當回事。直到2天前清早,陳先生在家吃好早飯準備出門上班,結果一站起來頭暈得走不動路,踉踉蹌蹌「晃」到玄關,路上撞倒了不少東西,「怎麼回事?大一早就跟老酒吃飽,走路都搖搖晃晃了?」陳先生愛人埋汰道,結果陳先生說他人不舒服,要休息下再去上班。
  • 高血壓最怕這幾個危險時刻!但抓住黃金期!
    通常來說,這種高血壓最危險。一方面,脈壓差大會對臟器造成更大的衝擊,也更容易破壞血管內膜,進一步加重動脈硬化,甚至誘發梗塞;另一方面,舒張壓較低就容易造成心臟供血不足。所以,這類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 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本文帶孕媽了解子癇前症的典型症狀,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關心一下,看看你會是高危人群嗎?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尿蛋白、高血壓,子癇前症所引起的水腫較一般孕婦來得明顯,噁心想吐的症狀也會更為嚴重,甚至出現頭痛、視力模糊,體重也會跟著上升;由於體內水分會跑至其他器官,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尿量也會減少,若是情況更為嚴重時,孕婦還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肝功能異常、溶血或是血小板下降,甚至還會有中風的危險。
  • 收縮壓不高、舒張壓明顯升高 年輕人更需警惕這類高血壓突襲
    深秋時節,天氣逐漸變冷,人體內血管受寒冷刺激後,更容易收縮痙攣,繼而導致血壓升高、波動明顯。對此,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心內一科主任醫師王立君表示,這段時間,不僅中老年人,年輕人也應該積極預防,減少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 低壓90高壓140是臨界高血壓嗎?需要注意什麼?
    臨界高血壓也稱邊緣型高血壓,是指血壓在正常血壓至確診高血壓之間的血壓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是,成人的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18.7千帕),舒張壓<94毫米汞柱。臨界高血壓的特點是血壓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腦、腎無器質性損害,但易發展成高血壓病。
  • 50到60歲以上的老人,血壓水平多少才算是正常?標準不一樣
    高血壓,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慢性疾病。在醫學上,還認為它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是年齡大的高血壓患者,越要注意血壓水平。因病情不穩定,還極易誘發其他併發症的危險,在我國比較常見的是心律失常,其中房顫要引起所有人注意。
  • 血壓值挺正常,怎麼突然就心衰了?高血壓患者一定別踩6個「坑」!
    在我國,高血壓患者將近3億,幾乎每10個人裡就有3個患者、4個高危人群。按理來說,這麼常見的疾病應該引起重視才對,但實際上,這麼多人裡只有30.5%的患者被確診;確診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療;治療的人群中也只有29.6%能把血壓控制好。
  • 年輕人為什麼也得高血壓?5個因素在搗鬼,佔了一個,也要糾正
    2、體重超重人過於肥胖的時候,皮下脂肪會增厚,毛細血管會大大擴充,血液循環量相對增加,在心率正常的情況下,心搏出量大大增加,長期負擔過重,從而誘發左心肥厚,血壓升高;此外,肥胖人群往往喜歡攝入高熱量食物,碳水化合物,加之肥胖人群不愛運動
  • 這樣睡覺的特別容易夢中猝死,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尤其要注意了!
    這樣睡容易猝死一說起睡姿,很多人肯定都從沒注意過吧,睡覺那還不是怎麼舒服怎麼睡?還抱著這種想法的朋友要趕緊醒醒了,冬天不注意睡姿,那可是非常危險的。3、睡太久容易中風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對9萬多名50-79歲的女性進行了長達7年半的調查後發現,每天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中風危險比睡7小時的人要增加70%。
  • 提醒:高血壓更要注意低血壓風險,如何做?本文為你一一分析
    血壓過低,會使得人體的各個臟器血液灌注不足,也容易出現心悸、乏力甚至昏厥等症狀和問題,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一定也要注意低血壓的風險。因此,對於低血壓的問題,我們更要強調的是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多年病程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