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姓顏,死改張氏:安海顏氏一世祖張均安的後人現狀

2021-02-19 張氏宗祠


如果讓你看這一張圖片,你第一個要說出的肯定是張氏家廟,而其實呢,這是位於安海型厝的顏氏家廟。你一定會有疑問:這顏氏家廟怎麼跟姓張的扯上關係了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居高正中的「承先啟後」和「德諒堂」牌匾,說的是顏氏的一世祖張均安(諱德諒)入贅於晉之顏(顏八郎之女顏閨璋),因八郎無嗣又無別支,遂承其後而從其姓的故事。安平賢裡(型厝)顏氏尊奉倆夫妻為開基始祖,此為「張公顏媽」的淵源。

那我們來慢慢分析她們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顏氏入閩的經過】

顏姓的得姓始祖叫夷甫(有作父),而第一個以顏為姓 的是他的兒子友,稱為顏友,那已經是春秋時候的事了。顏友傳到第十八世叫顏回,他師從孔子,現代人對他的稱號有「亞聖」、「復聖公」等,因為名氣過大,是整個家族的驕傲,故顏回被尊為顏氏家族一世祖。

顏氏自顏回到二十三世皆世居於魯國(山東曲阜),顏姓主源發祥於此,又因顏回居住的地方叫「陋巷」,所以後人稱顏氏為「陋巷顏氏」或「魯國顏氏」,這也是安海顏氏大門額匾書「魯國傳芳」的由來。


二十三世之後,顏氏遷居琅琊歷四世,二十七世又南遷江南健康(金陵),歷九世約270年。三十五世顏之推(寫《顏氏家訓》的那位)應武帝徵召,舉家隨駕入關,定居都城長安。此後子孫世代為官、身居要職,形成聲望卓著的京兆顏氏名門巨族,而當中以顏真卿最為大名鼎鼎,封魯郡開國公,「顏魯公」由此而來,他的書法影響至今一千多年。


從魯國曲阜,到琅琊郡,再到建鄴郡,最後到長安郡,顏氏一路的成就達到了最頂峰。

唐末五代天下紛爭,顏真卿四子顏庀回遷河南溫縣,生子景茂,景茂偕三子顏芳從溫入閩(為顏氏入閩最早者),後顏芳定居永泰歸德場山亭裡(今德化三班鎮泗濱村)任塾師至去世。

顏芳被尊為入閩始祖、德化顏氏一世,其子七人遷徙閩南各縣。

顏芳三子顏瀚遷往今永春達埔鎮,為永春桃源顏氏始祖,晉江顏氏多由永春遷出,最早一支定居東石型厝,然以鈔坑(今石獅市轄)一鄉最著名,其開基始祖就傳自永春,十二世顏仲賢之子顏炳卿、顏福卿於元末明初來晉居鈔坑肇基(當時叫泰亨裡),顏炳卿為晉江泰亨派始祖,顏福卿為晉江南林派始祖。


僅安海顏氏有:

瑤前顏氏:經由永春而至漳州龍溪青礁(顏仁鬱為一世)分衍來晉,青礁十世顏敏恆為開基始祖。

後蔡顏氏:顏福卿先居鈔坑,相傳於元末明初為守護五、六世祖塋而卜居安海後蔡鄉肇基(該派即為南林顏氏),後分衍徒居佳坂、新街、曾厝頭。


【張氏開閩始祖——張延魯】

得姓始祖:張揮

總郡望堂號:清河

泉郡張氏堂號:儒林、鑑湖、百忍、河間、安定

入閩張氏始祖,有來自河南、也有來自北方地區,前後時間也各不相同,有「晉人南遷」入閩,也有唐代入閩等。張延魯,本籍河南光州固始縣,漢留侯張良之後,出生在紹興鑑湖裡,早年隨父經商,後徒居泉州武榮,在唐末五代時,因請來從河南固始縣起兵經福建沙縣、後任閩王的王審知和其兄王潮攻下泉州,被封官職,唐昭宗幹寧三年(916)請命屯墾晉江南岸,並遷居在湖澄(今陳埭湖中),開創鑑湖族望。子孫繁衍人文蔚起,並陸續遷徙泉南各地,如清濛、庵上、厝上、樟林等,後更繁衍至惠安、南安、安溪、福州、漳州等地。明清以來,更大量遷徙至臺灣各地,以張士箱家族最為代表性。因此泉南張氏悉奉張延魯為開閩始祖。


儒林張氏為泉南一代表性,乃今之磁灶張林:尊張延魯為入閩始祖,以張境齋為一世祖,生九子,分九大房,開創儒林一派。

南安石井前坂張氏,也是尊張延魯為始祖,一世祖為張天覺,張德諒(字均安)為其十四世裔孫。


【兩姓相會,肇基賢裡】

顏八郎,乃仁貴派下子孫,以稼牆為本,兼以商貿,居南安攀麟裡(邦吟)田中村,可惜膝下無子,便以千金閨璋招贅張德諒為婿,接祖傳薪,倆夫妻於元大德年間,肇基安平水陸坊(今型厝),寢昌分居聚奎坊(西垵),歷代播遷安海興勝、復興、東鯉等社區,和大陸各地及港澳臺乃至世界各地。然張德諒雖入贅顏氏,仍眷念祖姓,故囑咐其後代子孫,命其生為顏氏,死改張氏,即於神主上填明:某人張公。且謂如此方能繁衍昌盛,俗謂之:生顏死張。有顏氏家廟楹聯為證曰:祖本清河居南邑田中山明水秀,宗系魯國徒安平賢裡人傑地靈。

類似本鎮星塔村之「生吳死趙」,讀到此,就不會對第一張圖顏氏家廟裡面供奉著張氏的開閩始祖張延魯,而感到奇怪了。

「生顏死張」得到顏氏族人和張氏族人的認可,從此安平顏氏既是福建顏姓的支派,同時又是張姓的一個支派。

型厝,舊稱尙賢裡,位於安海鎮西北郊,歷史全稱為「尙賢裡水陸坊」,由於地理位置,外郡人稱為「行厝」,後顏氏相繼入居,成為村落,改「行」為「型」。

又傳元初時,畲民首領許夫人有抗元之嫌,百家奴與蒲壽庚於此設刑場,審訊畲族鄉民參與者,故外鄉人稱其地為「刑厝」,畲民不堪虐待避難外地,於是顏氏相繼入居,成為主要族姓,改「刑」為「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一張延魯誕辰,型厝顏氏家廟裡外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來祭拜,戲臺上高歌不斷,而身在安海鎮西邊村的張氏族人,也會組織、敲鑼打鼓前來進香。無不體現了兩姓的淵源。

(筆者註:姓氏繁衍複雜,各地族譜記載不一,書寫有出入,此文不做專業參考)

【版權聲明】張氏宗祠(ID:ZHANGshizongci)轉載自如若微見,版權歸原作者。投稿、合作、建議等可後臺回復「傳統文化」添加本站編輯。

相關焦點

  • 顏氏家譜匯總!顏家人一定要看看!太全了!
    顏姓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後人顏回為始祖);出自姬姓(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為始祖);他族改姓而來。顏姓的名人主要有顏回、顏延之、顏之推、顏真卿、顏元等人。顏,即印堂,兩眉之間的地方。顏由彥與頁組成。頁,是指人的頭,在甲骨文中與首字相近,作為部首以表示人的頭臉。彥,本意是賢士,才德出眾,具有文採,受到人們的稱讚。
  • 顏氏家譜
    顏光教、顏懋倫主修,顏肇亮監修,復聖顏子七十一世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懷擇作序。共十卷,刻版印刷,印數不詳。卷首為歷次修譜序言,本次修譜人員名單、凡例、姓源、宗傳總論、遠祖世系圖、嫡裔及16戶相承圖等。卷一遠祖世系,略載由一世祖顏回至五十五世的繁衍狀況。
  • 【顏氏頭條】2019年世界顏氏十大新聞,看完轉發家族群!
    顏氏同宗網為全國最大的顏氏文化傳播平臺,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顏",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
  • 顏氏家譜 - 字輩排序 (僅供參考,地域差別可能存在歷史記載不同)
    以下僅就部分譜碟作一簡要介紹。家譜一、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存一部)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顏光教、顏懋倫主修,顏肇亮監修,復聖顏子七十一世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懷擇作序。共十卷,刻版印刷,印數不詳。卷首為歷次修譜序言,本次修譜人員名單、凡例、姓源、宗傳總論、遠祖世系圖、嫡裔及16戶相承圖等。卷一遠祖世系,略載由一世祖顏回至五十五世的繁衍狀況。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11.8 星期日)
    張姓張氏微信公眾號:zhangshiclan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張」,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張氏文化,傳播張氏正能量。        【張氏尋親】各位張氏宗親,大家好!我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張家衝子張家人。祖籍:江南應天府,郡名:清河郡。來威寧一世祖:福曇、配偶:李氏,二世祖:彥寬、配偶:潘氏。起源於洪武二年南徵到烏撒,戰後搬師。洪武四年南方又亂,再次出徵得勝後北調。
  • 姓張的快看,最新張氏族譜匯總!
    於是,九世祖張韙就隨晉元帝南遷來到建業(今江蘇南京)附近安家。居六世復還河東、洛陽,傳至第21世,出了歷任唐睿宗、玄宗二朝宰相的張說。張題的哥哥張禕則仍留守方城祖業、堅持到第12世張安之手上,才率部分族人南移襄陽(今湖北襄樊),這時已是南北朝初年了,距張題東遷江左又有百餘年,可見張氏子孫對祖居之地北方土地的眷戀是何等至深。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12.26 星期六)
    張姓張氏微信公眾號:zhangshiclan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張」,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我是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茂租鄉拖姑村乾溝社張氏後人。聽父輩講,我們的祖籍是江西籍吉安府太和縣,我們的字輩排列為"朝應文學啟,君政臣賢國,再任高升尚,齊元永世德"。真誠的尋找遠方的宗親,有知情的家人,請聯繫我,盼望歸宗。
  • "孔孟顏曾"四姓因何擁有共同家譜?
    在華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謂的「通天家譜」,這四姓就是孔、孟、曾、顏。這四家的祖先都分別追溯到孔丘、孟軻、曾參、顏回四大聖賢,四家所用的字輩千百年來完全相同。這四姓始祖,古往今來,皆以聖人尊之。孔孟顏曾四姓在現實世界雖沒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卻以「斯文在茲」的信念為後世中國人建立了一個精神家園。這個看似與國家民族沒有多大關係的同族譜之字輩,實際上卻折射出一個民族血脈相承的縮影。                     一、該四姓後人的現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從孔門第五十六代開始的。
  • 2020年世界顏氏十大新聞
    一、大型電視紀錄片《顏子》橫空出世,為顏子文化和顏氏家族樹起一座豐碑  大型電視紀錄片《顏子》歷經一年多的精心運作,終於2020年7月陸續在中央電視臺丶山東衛視、騰訊網、中國網、央廣網、西瓜網等多個重要媒體密集播出
  • 全國張氏字輩總匯
    陝西西安鄠邑區定舟村張氏字輩:從景世之文(升)永(樹)明士,始祖道盛,祖籍浙江紹興,後居安徽鳳陽,由鳳陽從軍。明洪武十一年,隨秦王朱樉就藩,任指揮吏。四川省四川省廣安縣桂興張家灣張氏:遠祖族籍湖北省高竿埝〔湖廣省長沙府麻城縣高竿埝蔡家山苦竹林〕,入川始祖時超:乃原籍帥輩五世祖之子,稱入川一始祖。
  •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古今家訓」?
    一、顏之推三歷亡國事,身世浮沉雨打萍《顏氏家訓》不同於其他家長刻板教條的訓誡,而是顏之推以其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規勸後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其中融入了他個人的思想、學識以及對不同事物的見地。梁武帝蕭衍悲憤而死,侯景一夥很快攻陷郢州。頗有魏晉風骨的顏之推,從不拘泥於困苦也不會向權貴低頭。在很長時間內,侯景都想將其殺之而後快。幸得王則非常欣賞其氣度,屢屢搭救。2.
  • 安海顏氏後人將祖先授封誥命贈予閩臺緣博物館
    晉江安海顏氏後裔將「明崇禎十三年誥授顏克英為鎮國將軍」誥命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黃善哲 攝東南網6月13日訊(通訊員 黃善哲 本網記者 謝玉妹)13日上午,晉江安海顏氏後裔在顏克英故居將「明崇禎十三年誥授顏克英為鎮國將軍」誥命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該授封誥命系明崇禎十三年十二月,崇禎皇帝誥授首次打敗荷蘭侵略者及消滅海盜劉香的鄭芝龍部下顏克英為「鎮國將軍」,誥封其正妻陳氏為「夫人」。
  •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書叫《顏氏家訓》,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和學術著作。作者是顏之推,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梁、北齊、周、隋),飽受離亂之苦,看盡人世悲涼,曾寫過《觀我生賦》,裡面充滿了悲憤交加和無可奈何之感。顏之推雖然並無赫赫之功,也沒有成為達官顯貴,但卻因為《顏氏家訓》一書流芳百世。
  • 桐城張氏 「三世得諡」的秘密
    而「張」姓,即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一族,所代表的正是桐城明清以來,最典型的書香門第,「科第世家」,也正是因此,其巨族人才輩出,代代綿延,而其興旺的背後,究竟有何秘密呢? 一 掃地焚香,清福已至 翻開張英的家族歷史,張氏自貴四公「由豫章遷徙於桐」,到永貴公「種德好義,為善於鄉,厥後子姓日蕃,而詩書志澤益衍」。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何姓孔?
    也許是因為太興奮了,父親這個才高八鬥的學子一時間竟然想不出合適的名字。這時候,他忽然看見孩子的頭頂有凹陷,就像起伏的山丘,於是靈機一動,就給兒子取名丘,這樣一來孩子就有姓名了——孔丘。說到這裡,細心的朋友發現不對勁了,孔子老爸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孩子不隨母姓不跟父姓,姓孔,有沒有搞錯,難道孔子的母親她?
  • 顏回後裔:顏子曾為"亞聖" "文革"時顏府被拆(圖)
    顏秉剛強調,「是孔顏曾孟,而非孔孟曾顏。」  顏秉剛說,在諸弟子中,孔子最愛顏回,而顏家還與孔家有很深的血脈淵源,「孔子母親姓顏,與顏回有親戚關係,孔子從小與母親在曲阜闕裡生活,這裡顏氏家族較有影響力,孤兒寡母就得到了顏氏家族的幫助。」顏秉剛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孔子有8個顏姓弟子。」  由於配享孔廟,顏家與孔家的緊密聯繫延續到民國,甚至現在。
  • 「三相」張氏家族族譜(一)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張」,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天下張氏家族」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張氏文化,傳播張氏正能量。三相張家族譜註:「三相張家」,是張氏家族中的堂號,其他家族堂號為「xx堂」,我們的堂號是「xxx家」,蓋紀念唐時一門祖父孫三代為相,全國唯一,顯貴無比。故以「三相張家」為堂號。 肇始祖:黃帝,姓公孫,少典之子。居軒轅之丘,故名軒轅氏。
  • 中國36個姓始祖起源!看看你是誰的後人?!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箭的發明者揮,其後以張為姓氏。    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 張氏族譜
    從黃帝賜姓張揮開始,有張仲、張載、張良、張說、張飛、張華、張安世、張果老、張九成、張方平、張公藝、張九齡、張鷟、張道陵等各類人物,既有公侯、將相,亦有名士、神仙等,一字講一個故事,一位或幾位張氏上祖名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業績,既培養宗族的自豪感,又以此典範激勵後人,使上祖成為後人崇拜效法的偶像。
  • 顏姓系黃帝後裔顓頊後代 古邾國國君第一個以顏為姓
    顏回雖然不是顏姓的得姓始祖,但一直被顏姓後人奉為第一世祖。顏姓人,和孔、孟、曾姓人一樣,承襲著先祖的榮光,備受尊重。顏姓得姓來源,主要是曹姓。顓頊後裔晏安因輔佐舜有功,建立曹國,賜為曹姓。周武王「興滅國、繼絕世」,把晏安後裔挾(俠)封在邾地,建立邾國。傳到第六代夷甫時,夷甫的二兒子友受封另立小邾國。因周朝禮制規定,不能再姓曹,就以夷甫的字伯顏的「顏」為姓,是為顏姓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