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缺少食物很多天,但是不能沒有水超過三天。水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我們身體的組成物質最多的就是水。而現實生活裡,很多人只是知道水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用行動來捍衛這一理論。最後自己身上因為缺水而導致引發了疾病,才開始好好喝水。身體在很多的時候都是需要水來調節改善的,沒有水我們皮膚可能會幹燥,大便可能會結節,腸胃可能不舒適。因此,一定要認識補水的重要性,在正確的時間喝正確的水。
缺水易引4種疾病:
第一種:便秘
便秘是生活上因為缺水而導致的疾病。長期不喝水,導致大便缺少水分,身體也沒有水來調節運轉,腸道也需要水分,開始利用大便中的水分,導致最後大便太過乾燥,結節不易排出。
因此建議便秘的人要多喝水,順便加強飲食裡膳食纖維的補充,促進腸胃蠕動,順利排出大便。
第二種:痛風
當人體內的尿酸值偏高的時候,轉換成的尿酸鹽就會導致關節和腎臟受損。而喝水可以促進尿酸排出體內,因此當喝水少了則會容易患上痛風。
第三種:血栓
患上三高的人群若是在日常裡飲水不足,很容易導致血液的黏稠度變高,從而造成血管堵塞,誘發血栓。
第四種:結石
臨床上了解到,很多患有腎結石的人,平常不注意水的補充,小便很少,身體殘存很多的廢棄物,就形成了結石。
喝水也有「黃金時間」,這些時間的水你喝對了嗎?
洗澡結束時
很多人在洗完澡覺得很熱很渴,就會倒一杯冰水,一飲而盡。顯然這是刺激腸胃的行為,並且熱水澡之後的血流量是很高的,這時間身體受到刺激,就會對健康有損害。
因此,洗完澡的時候應小口的飲用溫水,緩解洗完熱水澡時的燥熱口渴。
起床時
身體在早上是最缺水的時候,這個時候補充水分就可以改善經過一夜身體可能脫水的現象,加強新陳代謝。
發燒時
高燒不退的情況下,人體會出很多的汗來維持能量,會造成病人脫水或者低血糖,這時應該喝一些溫水或者綠豆湯等這樣解熱去燥的水。
尿液變黃時
當尿液在淺黃顏色的時候,代表喝的水足以達到身體需要,但是當尿液很黃的時候,身體就在向你發出缺水的信號了,應當及時補充水分,小心脫水。
開空調一會時
在開了空調的封閉環境下,身體會流走很多水分,鼻腔嗓子都很乾燥,支氣管有一種冒煙的感覺。因此,在空調開了半小時左右就要及時補充水分,喝一些清嗓子的檸檬水也可以。
入睡之時
人在將要入睡的時候,身體的血液黏稠度一直升高,開始積存代謝物質,這時適當地喝水可緩解血管堵塞,稀釋血液。降低腦血栓疾病的概率,比如老人更不能怕晚上起來上廁所而不喝水。
運動時
在運動的時候,會隨著運動出汗的形式,揮發身體很多水分,因此無論運動前後還是運動的途中,都要注意水的補充。
最後,我們要知道的是最重要的飲水規則,就是不要等渴了才去喝水,要養成喝水的好習慣,主動去喝水補水,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