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錢學森、黃旭華、王振義等大師前輩的足跡,交大人在實驗室、在操作臺、在病房裡、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共同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們都是追夢人》,講述「我和我的學校」成長故事,
2021年第一天,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公益短片同時在北京站新華社LED大屏幕、北京王府井LED大屏幕亮相。
微電影中,錢學森學長的故事如燈塔之光照進交大人心田。
交大航空航天學院2012屆碩士校友孔博,懷揣星空之夢,紮根基層一線,錢學森學長的故事始終帶給他精神上的支持與學術上的鼓舞。擔任中國商飛項目中心高級工程師的他,完成上百次試驗機試飛任務,多次參與飛機研製與設計工作,連續多年獲得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先進個人稱號。
黃旭華,是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他隱姓埋名幾十年,為我國核潛艇研製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默默守護的精神力量,為深海中的偉大事業護航,也為艱苦奮鬥的交大人點亮溫暖之光。
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研究生查麗娜,是上海交大洱海保護與治理團隊的一員。每天的課程、採樣、實驗、研究,看似做著重複而微小的工作,但她相信,腳踏實地、不畏孤獨,才是走向夢想的必經道路。
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孔海南,帶領著洱海湖泊富營養化治理團隊,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守得洱海水清山淨月明,譜出一段交大版「老人與海」的動人故事。今年他71歲的他說會帶著學生一直幹下去。「山清水秀,並非一朝成就,代代相傳,才守得山河明淨。」
「我這一輩子看好了一種病,而我最遺憾的是只看了這一種病,還有很多病沒有攻克,病人需要我們,祖國需要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祖國奮鬥。」
王振義,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通過數年研究探索,改寫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現狀,成為「癌症誘導分化第一人」。
從醫近八十載、96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周查房問診,他的仁愛之心給無數病人送去生的希望,也為交大人照亮理想的方向。
「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紮根山河、守護生命……交大人在祖國各行各業追逐著遠大的夢想、追尋著榜樣的星光。只有心懷夢想,才能勇敢前行,這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