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寒假作業寫得太快,老師也要管了?

2021-02-08 暴走漫畫

寫寒假作業,你是哪一派?

雖然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寒假,也不做寒假作業了。

但想起我那個時候,班上同學做寒假作業的態度可以分為明顯的兩個派別。

一個是前倆禮拜熬夜寫,把一個寒假的作業都寫完,之後放開玩。

還有一種人是,前面放開玩,最後一周一邊哭一邊拉上全家人幫忙補作業。

古早韓劇《順風婦產科》也有這個橋段: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假期作業。

特別是被打完還得一邊哭一邊編日記這段,真實到落淚。

無論先寫作業派還是後寫作業派。

現在想下大家的假期都過得還挺開心的。

該寫的作業都寫了,該玩的也都玩了。

可是,這種快樂。

現在的小朋友們是體會不到了。

他們現在的寒假,太慘了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了一條微博,說自己陪弟弟做了兩天寒假作業,發現現在的中學生,連決定自己怎麼寫寒假作業的權利都沒有。

網友說,弟弟的寒假作業並不像我們當年那樣,是放假前發一本「快樂寒假」讓你不快樂。

這種寒假習題冊也有。

但是每天寫什麼,得看老師線上布置。

「九門功課,每一門都有一個專門的微信群,寒假作業內容當天公布,規定好哪一科做哪一頁,在一個釘釘似的軟體上拍照上傳」

而且,數學還有一個類似闖關遊戲的單獨的APP,弟弟每天都得用手機做題,在這個APP上闖關。

大概類似下面這種:

因為不知道怎麼用手機打根號「我們倆加起來都快四十歲了,光七八道初中數學闖關就做了半小時,滿頭大汗。」

而這只是寒假作業的其中一項。

弟弟每天都有十來項類似的任務,都得一個個完成並且拍照上傳。

而且,如果之後幾天有事,想提前完成作業,也不行。

因為每天的作業內容都不一樣,你預測不了明天的作業是什麼。

「為了防止學生追進度,放假第一天的作業是寒假生活第49頁,第二天也許是56頁。」

推後再補就更不可能了,每天都得在APP上打卡,缺卡就是缺卡,根本沒法補。

也就是說,整個寒假,這位13歲的初中生必須每天蹲在家裡,等著老師在群裡公布寒假作業內容,然後完成、上傳照片打卡。

如果某天有事做不成作業?

如果他想要趁著假期去外地旅遊或者過年走親戚呢?

他是不是還得給老師請假:

「老師,寒假我要請假」

如此一來,孩子放假和上學的區別就是:

上學的時候,同學們晚上回家集中做作業。

放假的時候,同學們24小時都得做作業。

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

有網友就看到過一家母女去餐廳吃午飯,小朋友在等上菜和吃完後都在抓緊時間趕作業。

媽媽也不閒著,一臺手機錄音,一臺手機拍照,手機圖庫裡全是小孩作業。

聽著都要窒息了,可這是寒假期間啊喂!

為了在打卡結束前完成作業,熬夜寫作業小學生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不僅如此,為了完成各種打卡。

一到寒假,父母的手機上就多出了好幾個寒假作業APP。

學物理化學要上傳到甲APP上。

英語閱讀和朗誦要在乙APP上打卡。

語文的背詩歌背散文要在丙APP上完成。

哦,別忘了,還有體育。

要先搞個能檢測運動軌跡的丁APP,每天還得帶著手機跑步跳操。

然後再把運動成果截圖上傳到戊APP上,好讓老師過目。

好傢夥,一頓寒假搞這麼多APP。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64G的手機。

孩子累,家長更累。

家長想著趁寒假帶孩子出去玩玩,不行,孩子沒時間,得寫作業。

或者想趁放假把孩子送到老家,自己清靜清靜,不行,去了老家,又是要下APP又要錄音錄像,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能還搞不過來。

以前上學的時候,至少孩子去了學校不操心。

現在,一天24小時蹲在家裡。

一會老師艾特你,說有了新打卡任務。

小孩做完了作業,你得拍照。

小孩背個英語,你得錄像。

每天的寒假作業做成了遊戲裡的每日任務。

每天睡醒一睜眼,就感覺自己欠了老師20個任務道具。

別罵老師,他也累。

說好的老師一年倆假期,鐵飯碗又安逸。

誰知道現在他們就算放了寒假,還得每天按點發作業,天天批作業,大晚上的不睡覺,還得一個一個在群裡艾特同學催作業。

線上作業,就和智慧型手機一樣。

表面上看,它藉助高科技幫我們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實際上,卻成了一種電子禁錮。

2年前,當這種線上式的作業還不這麼普及的時候,曾經有新聞報導過這種線上學習的「新玩意」。

說它能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

說它能加強孩子自律。

可是實際上。

說好的讓孩子擁有快樂寒假。

可為了寫作業,孩子每天至少2小時的手機時間是剛需,更培養了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說好的加強自律。

所謂自律,是自己要求自己。

可孩子連安排自己假期時間的權利都沒有,如何談自律。

說培養學習熱情。

怎麼呢?用闖關遊戲的方式做題,就是有遊戲的樂趣了嗎?

光是我玩遊戲的時候,當我意識到每天都得完成幫派任務每日任務這些KPI,我就覺得遊戲不再好玩了。

更何況逼孩子們完成這些本質就是做題的「遊戲」。

他們不會因為遊戲熱愛做題。

只會因為做題更厭惡遊戲。

想來想去,這種線上寒假作業唯一的好處,就是幫助孩子做996耐力培訓。

他們上班之後,可以無縫銜接996和007。

我知道當代人流行內卷。

但也沒必要從孩子們就開始培養吧。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寒假不喜歡寫作業,那就去看電視,也能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進入寒假階段後,因為減少了書面作業的書寫量,不少小學生開始瘋玩起來。尤其是在寫寒假作業這件事上,不喜歡寫作業,逃避寫作業,有的孩子乾脆不寫,寧可天天被家長訓斥,反正我就不想寫。不寫作業的理由千千萬,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玩。有的家長心疼孩子,認為反正期末考試考得還不錯,那就讓孩子看看電視好好放鬆一下吧。
  • 民俗探訪 小鬼當家……特色寒假作業老師微信點評
    作者:金成遠   「來個家常菜,炒土豆片」、「夢瑤人生第一次辣椒炒雞蛋」……雖然還沒開學,但在臨沂一小三河口校區三年級2班的微信群裡,家長們紛紛曬出孩子們在寒假裡學做菜的照片
  • 孩子寒假作業做得超級快?先別高興,他可能在用這些東西
    現在只能是找其他同學,重新複印一份寒假作業。」 針對類似情況,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進行調查後發現,作業搜題答疑APP的下載量高達數億次,不少家長擔心學生用這些APP寫作業,會影響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家長認為智能軟體應該出臺一系列的管理辦法,禁止學生使用。
  • 作業也內卷?!陪初中生做寒假作業,傻眼了
    不知道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陪弟弟做了兩天作業,發覺現在一名初中生、乃至高中生的基本個性和自由處在一個逼仄到讓人傻眼的境地。他已經13歲了,九門功課,每一門都有一個專門的微信群。寒假作業內容當天公布,規定好哪一科做哪一頁,在一個釘釘似的軟體上拍照上傳。更荒唐的是數學還有一個單獨的闖關遊戲,一天一關,在手機上做題。我們兩個人找了半天開根怎麼在這個系統上打出來。
  • 特色作業點亮寒假生活 ——石獅市福民中心小學2021年寒假特色作業
    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不一樣的假期,福民中心小學各年段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寒假特色作業,讓孩子們以全新的方式展現自己的風採,相信每位孩子都是最棒的。請孩子們詳細閱讀相關要求,按時認真完成各項作業哦!①寫日記一天一篇,把每天發生的事寫出來,一兩句話即可。(寫在新的小楷本上,獎勵驚喜)②背誦《古詩75首》,至少會背誦30首,家長在背誦登記表上登記。
  • 你會幫孩子寫作業嗎?尹建莉老師:我會!
    葉一茜卻很快反應過來了:「我覺得她不在意老師的作業,只在意自己的作業。」虎媽點頭說,她就是要孩子節省下時間寫去她布置的卷子。尹老師說,本來需要寫幾百個字,現在她只需要認認真真寫幾十個字,並確保掌握了。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效率,節省下的時間,可以用在其他薄弱的科目和作業上,也可以用來玩耍、休息或閱讀等。而徐敬凱媽媽則是強勢地幹涉孩子寫作業。
  • 馬上放寒假了,怎麼教孩子寫作業才不會被氣死?又有什麼辦法解決
    馬上過年了,將要迎來長達十數天的寒假。對於全國大多數家長來說,有一種成年的痛,叫做「教孩子寫作業」。雖然「減負」的口號一年比一年喊得響亮,然而孩子的負擔並沒有因此而減輕,與其同時,家長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小學生寫作業守則第一條:拖。
  • 創意作業 扮靚寒假生活 ——濮陽市子路小學2021年寒假作業設計
    4.寫記錄一兩件家庭最值得紀念的大事。一句話,一段話均可。選:A類學生做《寒假作業》第三部分B類學生做《寒假作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C類學生做《寒假作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各班語文老師根據自己班情況分層布置,自行確定A、B、C類學生名單。5.研一年級語文寒假探究主題為「在生活中識字」。
  •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菜了」孩子的理由氣笑老師:信了你的邪
    這次也是如此,因為疫情比較嚴重,表妹所在的學校決定線上講課,而寒假作業自然也是在線上交。結果,正在表妹打算檢查時,一位同學的哀嚎通過語音傳了過來:「媽!你怎麼把我寒假作業給炒菜了?」喊得是聲嘶力竭,表妹聽得是冷笑一聲:小傢伙,又想作妖呢?我信了你的邪!
  • 石家莊家長曬小學生寒假作業:編劇本排話劇
    不少小學生的家長紛紛在微信中曬自家孩子的寒假作業,「絕對五花八門,五彩繽紛」。做年夜菜,算親情帳,給長輩拜年之類的「感恩作業」是不少孩子們寒假作業的主題,學年俗、做燈籠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手工作業最受歡迎。不過記者走訪近20名小學生及其家長調查發現,寫劇本、製作PPT、數字遊戲的高難度作業卻讓家長叫苦,「這些作業到底是考孩子還是考家長?」
  • 大學生像中學生一樣趕寒假作業 百度上搜譯文
    大學生也有寒假作業?現在大學高中化傾向越來越重,呵呵,這也不是個新聞了。  小時候,假期的記憶是這樣的——假期開始,一把自由的時間,一摞從學校馱回來準備鞏固的書籍;假期行進,最初的計劃早已撒手「蜀國」,直到假期漸去,才發現作業還沒做!於是,倒計時的日子,不要說左右手開工,就是兩隻腳都恨不得抬上桌面幫忙。
  • 武威第十五中學寒假須知及作業清單
    督促子女認真完成假期作業,做好複習鞏固和提前預習。  2. 加強對子女的疫情防控教育。教育子女樹牢疫情風險防範意識,寒假期間要減少走親訪友活動,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區,若因特殊原因確須離開武威市的必須要提前通過班主任向學校報備。不聚會聚餐,儘量不要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封閉場所。要強化個人防護,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一米線」、分餐制、用公筷公勺公夾等良好衛生習慣。
  • 台州發通知,寒假師生出省要報備,寒假作業有這些要求
    在本學期結束前,各學校要認真做好學期結束工作,嚴格落實減負精神。期末複習期間,各校必須按課表正常上課,不得隨意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此外,各校也要科學公正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認真總結本學期工作,科學制定新學期計劃。
  • @大一新生,大學生有寒假作業嗎?寒假做好這5點,讓假期更充實
    雖然有寒假作業,但也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是非常多的。那麼對於大學生呢?大學生喜歡的也是寒暑假。大學生大多是背井離鄉到外地上大學,寒暑假是難得的跟家人長時間待在一起的時間。寒假將至,很多大一新生有疑問,中學時代的寒假有寒假作業,大學裡有寒假作業嗎?其實,大學老師布置寒假作業的並不多,可以說大學當中幾乎沒有寒假作業。
  • 戶外遊看電影學做飯菜…… 圍觀小朋友的寒假作業
    前兩天,九龍小學二年級2班的家長群因為寒假作業炸開了鍋。該班語文老師劉益民發布群公告稱:為給孩子們一個快樂假期,今年寒假沒有作業!  「開學時,我不檢查作業,但我要你跟全班分享假期的快樂!」重慶晚報記者昨天看到,這則公告仍在不少家長的朋友圈熱傳,且獲得一致點讚。
  • 百萬中小學生放寒假了,與往年相比,「動態」作業成主流
    昨天,百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啟寒假生活。與往年相比,「動態」寒假作業成主流,學生們單純靠趴在書桌前動筆已經很難完成,走出去、動起來成為學生寫作業的新模式。學校認為,假期裡學生一定要堅持每天鍛鍊,家長也應該起到帶頭作用。這不僅可以增強體質,也是保護視力的有效方式,「強制性的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收效不大,要讓運動佔領孩子的精神世界。」社區「報到」幹實事今年寒假,「打卡」類的作業少了,鼓勵學生們幹實事兒的題目多了。
  • 寒假作業即將到來,又心疼又好笑,被作業折磨過的父母真實寫照!
    轉眼間離除夕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各地的中小學生也即將面臨著放假,寒假作業又成為了老大難的問題,雞飛狗跳的場景或許將會再次上演。這不近期,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失控」的新聞又上熱搜!真是驗證了: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一起來看看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名場面」。
  • 拍圖就能搜到寒假作業答案 這種APP引家長擔心
    來源:經濟日報從18日開始,重慶各中小學開啟了寒假時間。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放假之後,自己就可迎來短暫的「解放」,卻不想被寒假作業絆住了腳。「我們家娃兒是小學5年級,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還可以,所以就答應他,如果春節前把寒假作業寫完,就去廣州長隆玩。沒想到,他為了圖快,直接用作業搜題答疑APP搜答案抄。」家住南坪南湖路的郝豔這幾天比較煩,一方面是到了年底,工作很忙;另一方面是發愁兒子的寒假作業。
  • 中考作文「開竅」,作業幫寒假語文課就夠了
    上海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周宏教授,就曾在《文匯報》等報刊雜誌上多次撰文批判套路作文、套題作文現象,並明確指出,這類套路作文最多及格,不可能得高分。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作文可以得高分?閱卷專家指出,高分作文的基本標準就是:真情實感,準確自然。
  • 為什麼孩子寫作業又慢又磨蹭,時間拖得很長,怎麼辦
    孩子每天寫作業寫到12點才睡為了樂樂寫作業的事情,媽媽快崩潰了。媽媽對著樂樂的爸爸大吼到,你的兒子你來管,我實在受不了了。同樣的作業量,別人家的孩子9點鐘就寫完了,你們家的孩子每天要寫到晚上12點,整整比別人家的孩子慢3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