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要拍電影了 綜藝衍生電影能行嗎?

2020-09-05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近日,在第十屆北影節「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現場,愛奇藝影業公布了2020-2021年的原創電影院線新片計劃。在感嘆「又有新片可以期待了」之餘,我們在這份片單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樂隊的夏天》。沒錯,就是這檔於去年問世,用音符點燃盛夏的新「國民綜藝」。

如今,《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在如火如荼放送中,時隔一年,這股全民「樂隊潮」再度被掀起。它不僅將五條人、達達樂隊這樣的「寶藏」組合帶到鎂光燈前,也令、等相關話題霸屏熱搜,引發熱議。

爭議伴隨著電影官宣的消息一併到來。有網友表示了對影版上映的期待,稱希望有機會與心儀的樂隊在影院相見,還隔空喊話新褲子、盤尼西林等節目第一季中的高人氣團體。

然而,更多質疑聲逐漸湧入評論區。「能好好搞音樂嗎?」「目測《樂夏》的口碑要砸」「節目的現場感是很難復刻的」……不難看出,就連這樣一檔有口皆碑的綜藝「清流」,想要獲得大眾對於改編計劃的首肯,也並非易事。

微博網友評論

事實上,觀眾對於影版《樂夏》的嚴苛審視並非毫無來由。近年來,不少熱門綜藝節目在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和國民度後,紛紛將目光轉投大銀幕,著手開發系列大電影,試圖以此拓展IP影響力,在電影市場分得一杯羹。

這些影片一面嘗試擺脫與「爛片」二字捆綁的命運,另一面又在為票房成績做努力。放眼綜藝大電影環境,真正能夠從中脫穎而出、實現「名利雙收」的作品實則寥寥。

即便如此,仍有像《樂隊的夏天》這類,對大銀幕躍躍欲試的新面孔湧現。

「綜改影」進場,成敗幾何?

縱覽近年來為大眾所熟知的這些綜藝大電影,不難發現,票房不溫不火、口碑難抵及格線幾乎成為通病。

而其中,「爸爸去哪兒」系列可以算作是為數不多的贏家。2013年,這檔湖南衛視自製綜藝橫空出世,不少國內觀眾初次接觸到「親子真人秀」這一全新門類。節目中的五組家庭,尤其五個小萌娃更是圈粉無數。小朋友們金句頻出,親子故事有笑有淚,十二期平均收視率4.0%,該節目一躍成為綜藝中的「爆款」。

初嘗甜頭後,節目組趁熱打鐵,迅速敲定影版的拍攝計劃。

短短一年內,系列三片陸續過億,首部更是以近7億票房橫掃2014年春節檔,這一傲人成績至今仍在同類型影片中遙遙領先。明知「套路」與綜藝別無二致,大眾依然樂意為電影買單。畢竟,相較於劇情,螢屏中溫馨的親子故事如何得以延續更加引人注目。

有了第一部的成功之路做鋪墊,《爸爸去哪兒2》和《爸爸的假期》打起「合家歡」旗號,均選擇在第二年春節檔登陸院線,與觀眾見面。

雖然兩部的最終成績難與前作相比,也被直指有高開低走之嫌,但確也以實際行動鞏固了這一名為「爸爸去哪兒」的品牌。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完結後,團隊轉身便在來年賀歲檔推出了這部同名大電影。作為一部借力於粉絲經濟的影片,原汁原味的主創陣容成為了關鍵看點。不出所料,李晨、鄭愷、Angelababy等「跑男團」原班人馬的悉數加盟,助影片不費吹灰之力就將超4億票房收入囊中。

然而,影片的「不走心」卻為不少粉絲所詬病。一方面,當綜藝MC的身份轉換為演員,不時暴露出的表演痕跡,被認為缺少了些節目中的真性情;另一方面,每集兩小時的節目被壓縮至80分鐘,遊戲環節含金量低,就連標誌性的「撕名牌大戰」也在大電影中缺席,不免令人失望。贏了票房,輸了人緣,「跑男」倉促上交的這份答卷,似乎不夠具有說服力。

一眾綜藝電影中,可與「伐木累」知名度相匹敵的,當屬「極挑男人幫」。同樣背靠龐大的粉絲群體,嘉賓陣容不相上下,命題相似,均由一線衛視坐鎮,後者的最終收益卻遜色於前者。

另有諸如《中國好聲音》《歡樂喜劇人》這類,充分把握節目餘溫的衍生影片,雖試圖以推翻綜藝設定的劇情片形象出場,但最終也並未泛起波瀾,只得潦草收場。

「影」「綜」配,能否實現有效聯動?

綜藝大電影,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兩種喜聞樂見的娛樂模式相結合。當綜藝節目走出螢屏,邁向大銀幕,一種全新的跨媒介嘗試應運而生。

這類影片多以綜藝節目為藍本,在一定程度上採用與其相同或類似的架構作為呈現方式。這樣一來,既能令觀眾重拾原版節目的獨有觀感,又能有效為影片縮減創作時間與精力。

與此同時,顯現出的弊端便是觀眾易被囿於固有的綜藝設定之內,難以感受到影片所帶來的新意。如《奔跑吧!兄弟》大電影的劇情設定,就與原版綜藝吻合程度較高,在觀感上更像呈現了一出節目番外。故而不少觀眾發問:既然相差無幾,何必要自掏腰包進影院看綜藝?

拋開綜藝節目框架,這類作品中也融匯了不可或缺的電影元素。相較於節目對現場感的表達,誕生於劇本之下的大電影更加看重如何在視聽等方面展現出大銀幕的優勢。如何權衡作品中「真實」與「演繹」的成分,同樣是遊走在綜藝和電影之間、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綜藝《爸爸去哪兒》之所以打動人,正是在於節目中父親與孩子們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即便是郭濤對兒子的斥責,森碟不受控的哭鬧,kimi在遊戲中的小小耍賴,都令節目更顯飽滿立體。

但當影版選擇盡數美化,摘除那些「真實的不圓滿」,實則已然與真人秀節目的初衷有所出入。因此,影片被扣上「表演痕跡重」的帽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綜藝衍生電影之於大眾,無論接納或排斥,不過一種娛樂消遣方式;而置於大環境,它更像是尚在探索中的試驗品,是一個寄居於綜藝和電影之間的特有產物,亦是一場自我博弈。

《樂隊的夏天》將會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我們尚未可知。但無論是有望扭轉「綜改影」的窘狀,還是依舊難盡人意,最佳的評判標準,始終是觀眾的手中的這支表決器。

相關焦點

  • 綜藝《樂隊的夏天》將拍電影 譜寫追夢青春讚歌
    1905電影網訊 8月27日,愛奇藝影業發布原創電影院線新片片單,包括張冀擔任劇本顧問的《中國桌球》;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王千源、王景春主演的《彷徨之刃》;劉敏濤、榮梓杉主演的《再見吧!少年》;中國版《忠犬八公》;葉偉民導演的中國版《看不見的客人》;電影版《樂隊的夏天》等。本次發布的原創電影作品將集中在2020-2021年上映。其中,《樂隊的夏天》將拍電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 北影節|《樂隊的夏天》將拍電影,《誤殺2》開發中
    《樂隊的夏天》要拍成電影愛奇藝影業發布原創電影院線新片片單,包括張冀擔任劇本顧問的《中國桌球》;東野圭吾小說改編少年》;中國版《忠犬八公》;葉偉民導演的中國版《看不見的客人》;電影版《樂隊的夏天》等。本次發布的原創電影作品將集中在2020-2021年上映。其中,《樂隊的夏天》將拍成電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 95後成視聽一族:樂隊的夏天,鉑爵旅拍正中紅心
    你去過音樂節嗎?你聽過音樂節上鋪天蓋地的尖叫聲嗎?你感受過人山人海層層疊疊的熱浪嗎?如果你有過,那你一定知道夏天意味著什麼——熱血,搖滾、尖叫。2019年,《樂隊的夏天》一經播出就成為綜藝黑馬,掀起了一場國內樂隊文化的全新浪潮。今年,《樂隊的夏天2》踩著夏天的尾巴到來,再度燥熱2020年的夏天。
  • 這個夏天,除了有樂隊,還有電影
    作為商業電影的成色同樣伴隨爭議。要真正讓音樂電影「破圈」《縫紉機樂隊》顯然還不夠格,好在邁出了第一步。看得透卻不代表能把尺度把握透,稍有不慎滑向另一個極端反而更不招人待見。歸根結底,真正的「破圈」是把自己的東西帶到圈外,讓原本小眾的風格也為更多人所欣賞和接受;而不是自己直接跳到圈外去,主動去迎合當下的大眾。如果要看唱跳、要聽流行,何必看樂隊們並不熟練的演繹呢?
  •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在綜藝裡插漫畫?
    編者按:這個夏天是一個追綜藝的夏天。《浪姐》掀起的熱潮,緊接著就被《樂夏》續了起來。不知道看了幾百個小時綜藝的你,有沒有發現它們的「花字」其實很有講究?追了一整季《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你有沒有注意過這些畫面?
  • 樂隊的夏天,才是「最燥熱」的綜藝!
    、綜藝節目在今年都有高質量作品誕生。,每一個影視愛好者,都在參與如下的討論: 「顧佳離婚了嗎?」、「陳嶼和鍾曉芹復婚了嗎?」、「王曼妮和海王結婚了嗎?」《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一回歸就是8.6分的高分評價。
  • 一檔綜藝誕生6部衍生節目,有這個必要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2日電(任思雨)最近,已經收官一周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仍然沒有歸於「風平浪靜」,帳號被盜的萬茜因為阿里「知安局」、網易郵箱的「鍋傳鍋」現象引發爭議,而她在這檔綜藝的衍生訪談節目——《定義》中的表現也被觀眾反覆討論。觀察今年幾檔大熱的綜藝,儘管內容風格完全不同,但都少不了衍生節目的身影,做訪談、組飯局、玩遊戲……一檔綜藝甚至能創造出一周的衍生產品。
  • 《黑豹》主演去世,樸寶劍新劇開播,《樂隊的夏天》將拍電影
    02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近日導演侯孝賢獲得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侯導在接獲通知時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感動之餘,不忘提醒侯導這是沒有獎金的。對於獲得終身成就獎,侯導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
  • 樂隊的夏天,才是「最燥熱」的綜藝
    、綜藝節目在今年都有高質量作品誕生。,每一個影視愛好者,都在參與如下的討論:「顧佳離婚了嗎?」、「陳嶼和鍾曉芹復婚了嗎?」、「王曼妮和海王結婚了嗎?」《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一回歸就是8.6分的高分評價。
  • 《樂隊的夏天》之後,樂隊綜藝還會有春天嗎?
    繼《樂隊的夏天》大火之後,樂隊類的綜藝是雨後春筍,層出不窮。6月20日,由芒果TV和江蘇衛視聯合播出的樂隊選秀綜藝《我們的樂隊》正式落下帷幕,由主唱張恩岱、吉他手王迪、貝斯手侯珺瀟、鼓手楊洋、ACE/製作人倪琰琛五人組成的Tarzan泰山樂隊獲得《我們的樂隊》總冠軍。
  • 樂隊綜藝的夏天來了?
    樸樹「真香」、周迅當導師…… 樂隊綜藝的夏天來了?再加上前不久剛收官的《我們的樂隊》、去年的《一起樂隊吧》,原本在市場中略顯冷門的樂隊,成了音樂綜藝節目的熱門。誰會更勝一籌?1什麼節目讓樸樹「真香」?  「是什麼節目能請到樸樹,還能讓惜字如金的他說那麼多話?」最近,《明日之子樂團季》的開播受到關注。
  • 你的片子還沒有找《樂隊的夏天》裡的樂隊唱主題曲嗎?
    實際上,每期《樂隊的夏天》一播出,總能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引進一陣騷動。昨晚(6月29號),《樂隊的夏天》16進8第二輪淘汰賽正式完結,節目中淘汰、分離的低氣壓也蔓延到朋友圈,不少人紛紛對離開舞臺的樂隊表示了緬懷。毫無疑問,《樂隊的夏天》已經成為當下熱度最高的音樂綜藝之一了。 而在熱門綜藝背後,找熱門歌手(團體or樂隊)為即將上映的新電影演唱主題曲、推廣曲等也逐漸成為電影圈的常規操作。
  • 拒絕《樂隊的夏天》,他要用電影「燥」起來!
    他是二手玫瑰樂隊的主唱梁龍。在大眾眼裡,他是「偽」美妝博主。去年,他通過這一奇怪的身份,獲得了不少的關注。誰都沒有想到,這支在搖滾圈火了多年的樂隊,沒有靠《樂隊的夏天》大火,而是靠這個方式出圈。當大家以為他們會順勢參加第二季的比賽,他在演唱會上,帶著玩笑的口氣和粉絲說,「怎麼讓評委身份的人去做學員呢?」
  • 拒絕《樂隊的夏天》,他要用電影「燥」起來
    誰都沒有想到,這支在搖滾圈火了多年的樂隊,沒有靠《樂隊的夏天》大火,而是靠這個方式出圈。當大家以為他們會順勢參加第二季的比賽,他在演唱會上,帶著玩笑的口氣和粉絲說,「怎麼讓評委身份的人去做學員呢?」折騰吧、鬧吧,他又總能給出不錯的成績。這不,他又開始和電影扯上了關係,而且是深度捆綁。
  • 《樂隊的夏天》 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 「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 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追綜藝,切勿真情實感
    6.節目組在拍攝Rustic李巖的住所時,刻意去展現住所的逼仄,你說你最多拍他的房間或排練室就好了,特意調轉鏡頭拍人家廚房幹什麼,然後還特意展示鎖電瓶車的電池、衝速溶咖啡這樣的細節,整個鏡頭語言表現得很不尊重人,甚至惡意。然後在談話環節展現李巖對這些的不在意、不羈,綜藝娛樂效果拉滿。
  • 愛電影、演電影、拍電影,樂隊人的「電影情結」
    ,《樂隊的夏天2》今天又開啟了第二輪的激烈對戰。,短暫組過Z2樂隊的張亞東,還親自下場拍過幾部電影...「影迷」兒子的一份禮物:「兒子特別喜歡電影,他的口號就是『我要當導演』。我想你要學音樂,我可以幫你,學導演,父皇根本就摸不著邊。但是有這麼一個機會,能讓孩子得到幫助,所以我就非常努力。」
  • 為什麼說《樂隊的夏天》有機會做成生態級綜藝
    原創 三聲編輯部 三聲 收錄於話題#綜藝那些事兒79個又一個「樂隊的夏天」過去了。一方面,這季節目留下了與「重塑」、「五條人」等許多樂隊相關的鮮明綜藝記憶。這些記憶相互交織,呈現出一個包含眾多小眾風格的、更加豐富多元的搖滾樂形象。
  • 一檔綜藝誕生6部衍生節目 全面開發還是過度消費?
    《樂隊的夏天》衍生節目《樂隊我做東》。觀察今年幾檔大熱的綜藝,儘管內容風格完全不同,但都少不了衍生節目的身影,做訪談、組飯局、玩遊戲…… 一 檔綜藝甚至能創造出一周的衍生 產 品 。不僅熱門綜藝在爭奪觀眾,衍生綜藝的「第二戰場」也越來越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