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見看歷史:通史、斷代史、專題史,李定一、張宏傑和易勞逸一站式解讀

2021-02-23 冷熱防務

我們所認知的歷史,實際上與真實的歷史並不相同。比如,夏與商並不是一個文化系統,而是平行的兩支;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是鴉片,卻跟乾隆有很大的關係;鐵路的建造,對近代中國經濟的影響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大……

歷史的真實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讀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2019上半年,北京華章同人出版社精心推出了三部打破歷史定見的歷史學權威著作。

《中華史綱:從傳說時代到辛亥革命》

不受框架和窠臼束縛的中國史,

知名歷史學者李定一四十年傾力巨著。

《中華史綱》是臺灣當代知名歷史學家李定一先生的中國通史傑作,起於上古傳說時代,止於近代辛亥革命巨變,記敘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的變遷。

夏與商到底是什麼關係?周平王東遷後的農業文明實際是如何分布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一件事?讀過此書,才知道很多我們視之理所當然的觀點竟然是謬誤。

而《中華史綱》身為一部史學書所達到的,絕不僅止於「正確」,作者評價墨子、秦始皇、王莽、呂不韋、呂后、劉邦等人,敘述東漢清議、唐代宦官專權、宋代王安石推行新法等事,皆有其過人之處。

李老目光獨到,能關注到許多不被人重視,實際卻是歷史關鍵的細節。比如苻堅失敗,很多人只看到他國內民族矛盾激烈,卻忽略了他把十萬氐人分散全國的戰略失策。

其獨到見解既不是為吸引眼球而譁眾取寵之論,也不是借用西方理論做看似新穎實則牽強附會的分析。李老不過是未受框架和窠臼的束縛,解除人為的遮蔽,用慧眼考察史事,所以更接近歷史的真實。

乾隆統治下的中國,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但是在乾隆盛世光環的掩蓋下,有太多的東西卻被忽略了。18世紀的世界,人類未來的主流文明正在西方興起。與之相比,乾隆的統治毫無新意,不過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大總結和大重複。張宏傑把乾隆時代放到中國史和世界史的雙坐標下去審視,對乾隆時代的得與失進行了全面準確的評估。

對於很多歷史事件,張宏傑亦有其精闢的見解。如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是鴉片,和乾隆有什麼關係?實際上英國人一開始只把販賣鴉片當成病急亂投醫的救急措施,並沒有打算長期進行下去。他們還是寄希望於中英高層接觸,使中國打開市場,但是馬嘎爾尼出使的失敗使他們的希望破滅了。使團失敗以後,鴉片的貿易數量才迅速上升。

張宏傑一方面以史學家的態度,向讀者展現宏大的歷史場景,另一方面又以文學家的筆觸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勾勒其形象。正因如此,《飢餓的盛世》才能做到堅而不澀、通而不俗,它宏大亦不失細膩,務實亦不乏俗趣,以文史結合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繁華又荒蕪的乾隆盛世。

《家族、土地與祖先:近世中國四百年社會經濟的常與變》 

作者:易勞逸

全球史視角下多維度考察中國近世社會,

國際著名漢學家易勞逸權威之作。

《家族、土地與祖先》從全球史的視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個世紀中國社會在經濟基礎、社會形態和精神信仰層面的巨變,既有別於中國史學囿於統治者的角度探討歷史的傳統,又突破了西方學界強調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範式,是了解近世中國社會變革的權威著作。

為什麼龐大人口和商品經濟是近世中國社會變革的兩大因素?為什麼對外貿易和白銀經濟深刻影響了近世中國國運的沉浮?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鐵路對推動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的作用真有那麼大嗎?鴉片戰爭的爆發應該完全怪在外國人和鴉片貿易的頭上嗎?中國古代的土匪還分季節性和永久性?

中國傳統的史學著作,與社會學、經濟學、民俗學等內容很少關聯,而這部記錄中國社會經濟變遷的《家族、土地與祖先》就如同一部明清時期的社會百科全書,兼具史學的嚴謹和生活的況味,不但有時間的筋骨,更有歷史的血肉。

看完這3本書後,心動了嗎?

現在,給微信讀者第一時間專享福利

現在下單,最新鮮熱乎的重磅好書

享6折優惠(見下圖海報)

看完這3本書後,心動了嗎?

現在,給微信讀者第一時間專享福利

現在下單,最新鮮熱乎的重磅好書

享6折優惠(見下圖海報)

相關焦點

  • 高中歷史新教材變化較大 加入中國通史與世界通史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8月27日,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張海鵬透露,普通高中歷史新教材改變了以往教材單純的專題史編寫方式,加入兩門通史——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變化很大。
  • 《中華史綱》:寫給普通人的中國通史入門經典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歷史為根,才能知自己、知時代、知天地。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中華文明有幾千年的歷史,有沒有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的中國通史作品可供選擇呢?臺灣知名歷史學家李定一傾力30年撰寫的《中華史綱》,便是一本適合普通人閱讀的中國通史入門經典。《中華史綱》起於上古傳說時代,止於近代辛亥革命巨變,記敘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的變遷。
  • 中國獨立影像展「斷代史」
    初夏時節,我從香格裡拉漫遊歸來,過境昆明時,因為麥田書店的邂逅,結識了昆明電影學習小組的和淵——小個子的納西族青年電影學者,他向我展示了一冊剛剛出版的「雲之南」人類學紀錄影展的圖錄,更多的,是向我展示了一種方式,那就是創辦一個完全屬於電影人自己的、自由的電影節。
  • 《清平樂》大結局「毀三觀」:歷史暗藏的人性真相,30歲後一定要懂
    講真,看到那些將歷史古為今用、高談闊論的人,心裡是很羨慕的。那股通透的才情和氣質,讓我著迷。可我一翻開歷史書吧,就腦瓜疼。除了時間、地點、人物......實在看不出更多。直到遇見了他,我的歷史引路人——張宏傑。一跟他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人。他似乎擁有一本「人性的百科全書」,能夠看透人心。
  • 史說丨給大家看看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從前的人,常說歷史是「前車之鑑」,以為「不知來,視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為戒。這話粗聽似乎有理,細想卻就不然。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絕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唯無效,更恐不免加重。我們初和西洋人接觸,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敗的。
  • 《中國通史》:100個核心命題全面理解中國歷史
    盛世修史,進入21世紀,學術界對中華民族有了更多的深入研究,民間「歷史熱」不斷高漲,人們期待新的中國通史著作誕生。5月18日,一部全新的五卷本《中國通史》由華夏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在北京首發。《中國通史》約150萬字,圖片1300餘幅。共分五卷。
  • 呂思勉《中國通史》推出全景插圖版
    他是一百多年來,第一個研讀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學者,是最早使用白話文著述中國通史的學者,也是唯一一位用兩種體例寫過中國通史的學者,被譽為「開通史著述新紀元」的學者。其研究涉獵領域極其廣泛,在中國通史、斷代史、社會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學術史,史學史、歷史研究法、史籍讀法等方面,都有專門的學術著作問世。
  • 5卷本100個專題 《中國通史》面世(圖)
    全書用100個專題敘述了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中國歷史,以豐富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充分吸收當代考古和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時代演進縱向貫通,以問題分析橫向展開,探索了中國歷史的大脈絡、大趨勢、大線索、大走向、大波折。  與其他版本的《中國通史》比較,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廣闊的全球視野。
  • 漲姿勢 中國通史哪家強?
    小李不敏,欲就各家通史之得失,略陳淺見,冀其有助於讀者。一、初學今觀其書,其得有三:先立著通史之標準,然後借哲學革新理論觀念與思維方法,助以社會學來認識歷史上的社會構造與變遷,一也;全書無冗繁之引文考證,但又融會前人成果,以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可謂深入淺出,二也。文筆流暢,匠心獨運,三也。
  • 大略了解中國通史,該讀哪些書?錢穆的史學大綱,司馬遷的史記……
    大略了解中國通史,該讀哪些書?錢穆的史學大綱,司馬遷的史記…現在有很多有關通史的著作,都是非常平庸的。這類書籍大多只是對歷史事件做了羅列概括描述,並不能激起人心中了解歷史的願望,更別說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發。比較優秀的著作,有錢穆老師的《國史大綱》。
  • 張宏傑:什麼改變了中國人?
    本來,夏商周以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時期,各諸侯分封天下,爵位世襲,形成了一個貴族世代統治的體制,進入春秋末期,平民階層崛起,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已經形成,但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崛起,打破了平衡,也改變了中國人。 中原文化經過長期發展,已經變得比較柔軟,比較有寬容度,比較崇尚優雅和尊嚴。但是秦國不同。
  • 華夏版五卷本《中國通史》出版 採用全新體例
      5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撰稿、前後歷時八年的五卷本《中國通史》由華夏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本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5年度基礎研究重大成果」和「『國家2011計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集科學性、權威性、可讀性為一體的全新通史著作。  五卷本《中國通史》採用了全新的體例,以專題式的綜合體構建中國通史體系,採用了最新的考古和科研成果,以普及化的方式解讀歷史,通過100個專題敘述了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歷史。
  • 踏遍中國尋歷史 影視化方式拍攝《中國通史》
    作為《中國通史》的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坦言,讓史學走進人民大眾,服務於人民大眾,是這部紀錄片的意義所在。「過去也有過《中國通史》,學術水平都很高,非常專業,但是想要一般老百姓全面讀有一定難度。所以才想到通過影視化的方式去呈現,這也是國內第一部影視化的中國通史。」
  • 香港歌神斷代史:許冠傑張學友,下一站EASON?
    華語歌壇有流行史以來,也唯有許冠傑和張學友二人真正擔起了這個稱號,並獲得廣泛公認。如今,很多人提出,已經另有一個人可以擔當起第三個「歌神」的稱號,他就是陳奕迅。  香港「歌神」斷代史:  許冠傑,張學友,下一站到EASON?
  • 張宏傑:今天中國人身上好多缺點,是明清留下的基因 書賞
    了解大明王朝276年歷史的經典圖書,帶您還原一個被過度粉飾的王朝的真實場景!4.張宏傑把人性的複雜、深奧、奇特、匪夷所思在歷史場景中做出深度還原,原本熟悉的歷史事實在他的筆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讓讀者能夠在現實中讀懂歷史的興亡進退。
  • 社科院五卷本"中國通史"將面世 百個專題述中國歷史
    該書用100個專題敘述了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中國歷史,以專題綜合體構建中國通史體系。  發布會現場,華夏出版社社長黃金山介紹了本書的編輯出版過程。五卷本《中國通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撰稿。
  • 歷史枯燥無聊,不如試試《中國通史》,讓歷史變得更簡單
    那五千年積累沉澱下來的文化讓我們更具力量和魄力,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會讓我們的心不斷沉下來,變得更加沉穩。學習歷史過程中,不斷的思考、分析,和歷史人物換位思考,不僅會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會促進我們進步。 歷史要怎麼學習呢?學習歷史要從讀史書開始,讀史書要從正史開始讀起。而正史又太過枯燥無味,連蘇軾都讀不進去,還要反覆閱讀幾次才可。
  • 高全喜:波利比烏斯《通史》義疏
    一、普遍的歷史敘事 人是生活在歷史中的,一個人如此,一個族群如此,一個國族更是如此。但何為歷史,何為歷史中的人、族群和國族,其中的時間和空間如何計算和丈量,內在的結構和制度如何構建和釐定,蘊含的意識和精神如何培育和生長,等等,這些問題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如此清晰和為人們所自覺的。
  • 中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試播 講史實無據說
    講正史:全片沒有"據說"  命名《中國通史》的書籍不在少數,但《中國通史》總製片人金城卻表示,紀錄片《中國通史》沒有參考任何一本書——全片由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撰稿監製,節目組另有撰稿小組將專家的文字潤色成電視語言,雙方反覆推敲、琢磨後才能拍板,因此,前期撰稿時間就長達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