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 | 龍墨: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代言

2021-02-26 中國政協雜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她是中國第一批聽力師中的一員,她幫助了眾多聾兒自立自強,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二十多年的執業經歷讓她見證了中國聾兒康復事業的迅猛發展,如今她仍守護著「初心」為摯愛的事業奔波、為殘疾人「發聲」,她就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龍墨。

今年 3月3日是全國第 20 次「愛耳日」,每年這個時候,龍墨都化身「宣傳大使」,利用各種媒介宣傳政策,傳播康復理念和知識,而這僅僅是她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從 1995 年進入聽力語言康復系統工作,龍墨參與了一線門診、學術科研、人才培養等方方面面,她見證了聾兒康復領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上世紀的模擬信號助聽器到如今廣泛應用的人工耳蝸,科技的進步給廣大聽障兒童帶來了福音。而國家層面的救助扶持更是春風送暖,聽障兒童康復訓練經費補貼標準從「十五」時期每人每年 600多元提高到「十二五」時期的上萬元,北京、上海等地實現了聽障兒童康復救助全覆蓋。

龍墨列舉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數據,「十二五」期間,15.3681 萬名聽障兒童得到免費康復訓練,18.851 萬名聽障兒童家長得到培訓及康復指導,7.1869 萬名成年聽力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對近 1 萬名人工耳蝸植入者術後一年隨訪顯示,聽覺能力、言語能力比術前均顯著提高,術後入普率全國平均接近 90% ;90% 以上的成年聽力殘疾人通過問卷評估認為,受助後生活質量有很大提升。

紮根一線,耳聞目睹外部環境的顯著變化,人們對聾兒康復領域的關注也與日俱增,龍墨也一直堅定對聾兒全面康復的信心,但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們的工作與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很大差距。」她舉例說,從康復機構畢業的聽障兒童進入普校後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孩子在教室坐在什麼位置能聽清,如何為他們屏蔽環境噪音等等。很多普校老師都缺乏相關的培訓,對聽障兒童沒有個性化的關注,她建議,「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政策,進一步在普校落實《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設立評估標準,明確規定普通學校接收聽障兒童要具備的硬體條件,老師要有培訓證書或者相關的資質認證。當然我們也應盡力做好孩子的跟蹤服務。」

…………

這些既是從業者的呼籲,也是來自廣大聽障兒童家庭的呼聲。

「我覺得你們才是真正的建言獻策者,我願意做大家的代言人。」今年兩會開幕前夜,龍墨在給聽損家庭的回信中這樣寫道。針對很多聽損家庭關心的耳蝸配件納入醫保或補貼、耳聾基因檢測、融合教育、殘疾人康復後的就業等問題,龍墨都一一給予回復。而這樣的答疑解惑,就像她二十多年來在一線服務了眾多聾兒和其家庭一樣,愛心、耐心、責任心貫穿了她的整個執業生涯。

一枝一葉總關情。在聾兒康復行業裡,像她一樣的工作者還有很多。「這個職業非常辛苦,我們的老師一直在默默地奉獻,比如『媽媽』這個詞,聽障兒童從聽見、聽清、聽懂、表達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中間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老師要一直重複很多遍,很多老師都患有咽炎。」龍墨深知其中的艱苦,從聽力師、老師等專業人員的待遇職稱到人才的培養,多年來,她也一直在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代言」,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關心這個行業,「我相信未來都能逐步地解決!」

從事康復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但這份職業為龍墨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巨大的。「看著這麼多孩子從聽不到聲音,到能聽會說到融入社會、正常交流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兒。」龍墨說,「我們的老師也經常說看到孩子康復後回來看望我們是最大的回報,我們也很感謝家長,這些付出和努力能得到他們的認可也讓我們倍感幸福。」樸實無華的話語背後是一片真情。

在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六年裡,龍墨一直在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建言,儘管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所呼籲的問題也不是一下就能解決,但是她始終保持強烈的責任感,正如她承諾的那樣,「我會在任期內盡己所能幫我們服務的群體鼓與呼。」

作者:孫芸輝

本刊記者

本文刊登於《中國政協》2019年第10期

相關焦點

  •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李莉:我為殘疾人代言(高清組圖)
    李力代表抓緊時間整理自己的議案 攝影:李婉露原標題: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李莉:我為殘疾人代言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婉露):當記者在湖北代表團駐地賓館見到李莉代表的時候,她房間的門開著,正低著頭專注的伏案疾書。李莉解釋說,人大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要趕在截止日期之前把議案寫完,還要找其他代表一起署名。桌子上鋪開著大量的材料和文件。
  • 《愛陪你慢慢長大》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線公益演出預告
    「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由中國殘聯主辦,中國殘聯宣文部、中國殘聯康復部、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中國盲文出版社、中國特殊藝術協會、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中國殘聯華夏文化集團共同承辦推出《愛陪你慢慢長大
  • 黃程:為株洲市24.5萬殘疾人代言
    從當選人大代表那天起,黃程始終聚焦殘疾人這個弱勢群體,傾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的代言人。 2016年,黃程當選為株洲市十五屆人大代表,他深知殘疾人朋友生產、生活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遠比普通人多。他覺得,人大代表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梁,關注殘疾人的溫飽冷暖,更是人大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
  • 志願者徐江麗:為每個殘疾人家庭做好服務
    永無止境的追求  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徐江麗成了八師石河子市社區工作者的楷模,並且當選為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然而,徐江麗沒有絲毫的「飄飄然」,她深深知道:要為殘疾人服好務,就必須掌握更多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技巧。
  • 探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為折翼的天使築夢安家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為折翼的天使築夢安家——探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  胡夢雪、羅爭光  曼妙的姿態、優美的手勢、引人入勝的音樂旋律、激情四射的拉丁舞步……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一間充滿活力的排練廳裡,18歲的劉俊霞伴著音樂翩翩起舞,讓人完全看不出她的世界是聽不見聲音的。
  • 【巡禮「十三五」•殘疾人事業這五年】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發展...
    以康復運動服務為根本,以融合社會力量為手段,以提升殘疾人群眾體育參與度為目標,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參與康復健身體育運動走出家門,分享體育的快樂,促進身心健康,融入社會。  2020年11月17日,由中國殘聯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首場活動——「第三屆全國基層殘疾人機構旱地冰壺比賽總決賽」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鎮國家盲人門球訓練基地拉開帷幕。
  • 殘疾人靠巧手脫貧:誰說殘疾人是負擔,我就不信邪
    安徽碭山縣「菊姐殘疾人手工坊」裡的員工大都是殘疾人,負責人楊秋菊5年前返回陳寨村創業,教殘疾人手工編織,帶動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靠學手藝摘掉貧困帽。手工坊現有員工70多人,其中殘疾員工30人,貧困、留守婦女40人。
  • 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 呼和浩特舉辦殘健共融趣味運動會
    「賽龍奪錦」比賽項目為慶祝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進一步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讓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共享陽光,呼和浩特市殘疾人聯合會於昨日在呼和浩特體育訓練館舉辦了殘健共融趣味運動會。當日來自全市的殘疾人代表及市四區殘疾人聯合會的工作人員100多人參與了此次活動。「通過舉辦飛鏢、套圈、拔河等項趣味運動會,目的是為了向全社會展示殘疾人工作者和廣大殘疾人朋友奮發向上的熱情。」
  • 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 首府舉辦殘健共融趣味運動會
    呼和浩特新聞網12月5日訊 據《呼和浩特晚報》報導(記者 劉芳)為慶祝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進一步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讓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共享陽光,呼和浩特市殘疾人聯合會於12月4日在呼和浩特體育訓練館舉辦了殘健共融趣味運動會。
  • 蓬萊市殘聯組織殘疾人參觀「翰墨丹青致敬最美逆行者」書畫展
    為進一步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滿足殘疾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殘疾人文化藝術素養和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7月25日,蓬萊市殘聯助殘志願服務隊組織30多名殘疾人參觀了「翰墨丹青·致敬最美逆行者」書畫作品展活動。
  • 用司法溫情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法治晴天
    格爾木市法院一直努力營造關愛殘疾人的濃厚氛圍,強化宣傳保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殘疾人實體權益保障,完善司法救助機制,全面落實司法為民、便民、利民措施,進一步方便殘疾人訴訟,使殘疾人更好地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
  • 關愛殘疾人,讓殘疾人共享全面小康的豐碩成果
    一張張助殘脫貧成績單顯示我市殘疾人正在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碩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緊盯殘疾人脫貧解困目標,全面落實殘疾人各項惠殘政策,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工作,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全市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 本市調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近日,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完善本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是在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殘聯等部門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的。《實施意見》上調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自2021年1月1日起對本市重殘無業人員、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410元,對本市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人補貼標準調整為290元;擴大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範圍,將三級精神殘疾人納入護理補貼範圍,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提高了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的生活水平。
  • 戰疫情 我先行:致敬最美殘疾人守護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梅裡斯區殘聯把廣大殘疾人兄弟姐妹在內的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在疫情工作中,基層殘疾人工作者,他們全心堅守在工作崗位中,義不容辭的參加到這次疫情工作中,尤其是一些女同志,不畏嚴寒,守護在工作地點,下面讓我們走進兩位女同志的工作中感受疫情期間傳遞的溫暖。01莽格吐鄉專職委員孫敏梅裡斯區莽格吐鄉專職委員孫敏,自願報名參加村裡組織的志願者工作。
  • 共享社會關愛陽光 福田街道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趣味...
    :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今後將協同各級殘聯,以更加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更具創新的方法使殘疾人服務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力求讓殘疾人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和尊重,讓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發揮殘疾人的力量,實現殘疾人的社會價值,傳遞「助殘脫貧」理念,用行動倡導社會大眾關愛弱勢群體,共創無障礙生活。讓愛心傳遞給你我他,共創和諧文明社區。並對街道殘疾人工作作了總結性的發言。
  • 「圖解」申城調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市政府印發《完善本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對象範圍在原來基礎上進行了擴大,主要包括: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二級的殘疾人;三級智力、三級精神殘疾人。同時,對殘疾人兩項補貼的標準進行了調整,新補貼條件和標準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 失明者為殘疾人「點燈」
    多年來,在當地殘聯對口服務下,他憑著智慧和勤勞脫掉低保戶的「帽子」,拖著一家五口多殘的親情,不等不靠,創辦實業和發展種植飼養業,並幫助和帶動很多殘疾人創業就業,在當地殘疾人中,樹立起了一面脫貧奔小康的旗幟。
  • 吉林好人丨曹嘉慧:殘疾人的貼心人
    曹嘉慧幫助殘疾人做康復訓練曹嘉慧從小因為注射藥物導致了聽力殘疾,但是她堅持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學習,並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學,畢業後,她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到殘聯工作,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朋友,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 「集善仁美 助推圓夢」集善仁美 助推圓夢——優秀殘疾人藝術家...
    活動本著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手段的指導思想,旨在挖掘人才、樹立典範、搭建平臺、共同發展,通過扶助一批殘疾人藝術家進一步提高各類殘疾人藝術家藝術水平,幫助藝術家與高端藝術平臺對接、與高端學術專家對接、與大眾媒體對接、與藝術品市場對接,從而更好地展示殘疾人文化藝術取得的成就,推動社會對殘疾人藝術的理解和關注,豐富和活躍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殘疾人精神世界,了解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 區殘聯:聚焦殘疾人保障和發展 助力殘疾人實現幸福美好生活
    會議表示,要把深入學習貫徹區委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做到認識到位、理解到位、落實到位。聚焦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謀劃好2021年重點、亮點特色工作,為「十四五」開好局邁好步,奮力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殘疾人實現幸福美好生活。■ 提升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能力,全面開展殘疾預防及殘疾康復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