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韓兩部登山電影,爬的是同一座山,講的卻是如此不同的故事

2020-12-23 碟碟不休的Kevin

2019年國慶檔電影中,吳京主演的《攀登者》格外引人注目。這部匯集了國內眾多明星的主旋律電影一經上映便大獲成功,票房突破十億的成績讓國人對只會打打殺殺的「吳京電影」有了新的印象。

電影《攀登者》不由地讓人想起2015年另一部相同題材的韓國電影《喜馬拉雅》,本片由韓國著名演技派明星黃政民主演並且在韓國國內引起轟動,上映當周便將同期的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7》從票房冠軍的寶座上拉了下來。

這兩部電影都是圍繞著攀登喜馬拉雅山而展開,讓人看到登山運動在中韓這兩個東亞國家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喜馬拉雅山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孕育著中華文明的長江與黃河就是發源於此,同時喜馬拉雅山的存在對於中國西南邊境的安全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使得新中國成立短短十幾年之後,便會傾舉國之力來攀登珠穆朗瑪峰,以此來宣示中國人對喜馬拉雅山擁有著無可爭議的主權。對於地處亞洲大陸東部的韓國來說,儘管與喜馬拉雅山相距遙遠,但是登山運動在這個國家卻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朝鮮半島特有的地理環境使得韓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又造成了韓國人爭強好勝的民族性,登山運動自然成為了這個國家最為流行的體育項目之一。

《攀登者》和《喜馬拉雅》都是基於真實的歷史原型改編

電影《攀登者》中真實還原了中國登山隊徵服珠穆朗瑪峰的偉大壯舉,讓國人看到在這份榮耀背後所隱藏著的曲折歷史。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王富洲、屈銀華、貢布3名隊員成功地從北坡登頂珠峰,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穆朗瑪峰,也是人類第一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由於珠峰地理條件的特點,位於尼泊爾境內的南坡地勢相對平緩,而位於中國境內的北坡則更加陡峭。人類早期登頂珠峰全部是在南坡進行的,因此由中國人在1960年完成的北坡登頂在人類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下,中國登山隊這樣一次偉大的壯舉卻沒有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電影《攀登者》中圍繞著這個重要的情節作了詳細的描寫。在登頂過程中發生了一次意外導致背負攝影器材的隊員滑落山崖,在保護隊員生命和攝影器材之間,吳京扮演的登山隊隊長方五洲毅然選擇了前者,正是這個決定導致這次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歷史真相是1960年的這次登頂由於是在夜間完成而無法拍攝,隊員們在峰頂埋下的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個毛主席半身像後來也被大風吹走,因此國際社會不相信中國人能夠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從北坡登頂珠峰。

電影中的方五洲臥薪嘗膽15年之後,再次帶領著中國登山隊於1975年登上珠峰,並且成功地留下了影像資料。然而事實上第一次登頂的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在1960年的攀登過程中遭受嚴重凍傷而不得不進行了截肢手術,完成第二次登頂任務的是由包括女隊員潘多在內的8名中國登山隊員完成。

韓國電影《喜馬拉雅》中著名演員黃政民扮演了登山家嚴弘吉,他不僅是第一位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韓國人,也是第一位成功攀登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亞洲人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電影《喜馬拉雅》並不是關於這位韓國登山英雄徵服珠峰的壯舉,而是圍繞著一次失敗的「救援」行動展開。2004年5月,一支韓國登山隊希望通過登頂珠峰來紀念韓國啟明大學建校50周年,然而在攀登過程中突發意外導致三位登山隊員不幸遇難,其中包括嚴弘吉多年的好友樸武宅。由於事發地點救援難度極高,遇難登山隊員的屍體無法被抬下山,使得這些遇難者最終沒能回國安葬,對於傳統的韓國人來說這是莫大的悲哀。

當時已經退出登山運動的嚴弘吉毅然決定復出,並且召集了一支救援隊前往珠峰尋找好友的屍體,歷經千辛萬苦之後嚴弘吉終於成功地找到樸武宅遇難的地點。雖然最終還是由於天氣條件惡劣而無法將屍體運下山,但是救援隊在珠峰之上將死難者埋葬並舉行葬禮,以此了卻樸武宅家人的心願。

《攀登者》講了一個上山的故事,而《喜馬拉雅》講的卻是下山

電影《攀登者》最為精彩的亮點就是中國登山隊隊長方五洲的人生經歷,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登山英雄淪落為一個燒鍋爐的工人,然後經過十五年的臥薪嘗膽之後東山再起,最後終於向全世界證明自己。這個虛構的人物真實地反映出中國人身上有著一股昂揚向上的強大信念,而電影最為震撼人心的就是中國登山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不斷向上、直到峰頂的偉大精神。

韓國電影《喜馬拉雅》講的卻是一個下山的故事,韓國登山家嚴弘吉為了找到老友的屍體,不顧自己的殘疾而冒著生命危險攀登喜馬拉雅山。電影的前半部分與《攀登者》基本一致,嚴弘吉將樸武宅從一個業餘登山愛好者培養成一位出色的登山家,兩人一起攜手徵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嚴弘吉由於傷病的原因而退出登山運動之後,樸武宅繼承了他的衣缽而成為一名登山隊長。然而樸武宅在首次帶隊出徵珠穆朗瑪峰的過程中不幸遇難,作為亦師亦友的嚴弘吉為此深感痛心,於是才引出了電影真正的主題。相比於《攀登者》中一定要登頂的主題,《喜馬拉雅》中的登山隊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尋找遇難的好友。電影結尾,由於天氣原因而導致嚴弘吉所帶領的登山隊最終未能成功地將樸武宅的屍體運下喜馬拉雅山,登山隊不得不就地將死難者埋葬。嚴弘吉在風雪中面對著樸武宅的墳墓痛哭,對於自己未能將好友帶回家而痛苦不堪。

無論是《攀登者》中的上山,還是《喜馬拉雅》中的下山,兩部電影通過兩個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人類在徵服大自然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偉大人性。在電影《攀登者》中,吳京所扮演的中國登山隊員徵服的是大自然,而在韓國電影《喜馬拉雅》中,黃政民所扮演的韓國登山家所戰勝的是人性本身。電影《攀登者》中的方五洲為當年那次未被承認的登頂而心有不甘,為了能夠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事業和愛情。韓國電影《喜馬拉雅》中,在多年的登山運動中落下一身傷病的嚴弘吉早已退出江湖,但是讓他冒著生命危險復出登山的並不是榮譽和金錢,而僅僅是為了尋找在喜馬拉雅山遇難的好友。

《攀登者》更像一部體育電影,而《喜馬拉雅》則是一部催淚電影

運動員出身的吳京出演了一系列創造票房神話的動作電影之後,在去年國慶節期間推出了這樣一部講述中國登山運動的體育電影,令人感覺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攀登者》中具備了體育電影的所有重要元素,主人公遭遇挫折後勵精圖治,在隊友的支持下重回巔峰。方五洲在登頂珠峰不被承認並且被下放煉鋼廠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登山夢想,始終在工廠裡堅持著鍛鍊。這樣的情節在眾多經典的體育電影中同樣出現,而吳京在《攀登者》中這一段落難英雄的情節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吳京在電影中的表演依然沒有進步,從頭到尾保持著一個硬漢形象,讓人感覺本片真正是一部運動員拍出來的體育電影。

電影中,吳京與章子怡的這一路感情戲顯得格外多餘,完全不擅長感情戲的吳京硬著頭皮與章子怡配合,無論演員還是觀眾都完全沒有感覺。

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包括井柏然和胡歌在內的偶像明星加盟這部風格強悍的電影,這些皮膚白嫩的小鮮肉讓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與風餐露宿的登山隊員形象聯繫在一起。

《喜馬拉雅》則是由演技派明星黃政民擔綱主演,將韓國電影煽情催淚的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和許多韓劇的特點一樣,電影前半程走的是輕鬆搞笑的喜劇路線,兩位韓國登山家不打不相識地成為了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這樣的人物塑造完全是為了電影後半部分的催淚情節做鋪墊,為整部電影的主題升華打下很好的基礎。

電影的後半部風雲突變,從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登頂轉變成一場悲壯的救援行動,而「救援」的目的是為了尋找一具屍體。對於這樣跌宕起伏的情節發展,黃政民所展現出的表演功力是動作明星吳京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電影結尾,黃政民所扮演的登山家嚴弘吉不得不悲壯地宣布放棄救援行動,就地埋葬好友的屍體。身形瘦小的黃政民突然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在風雪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喊著樸武宅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乞求死去的好友原諒自己無法帶他回家。

寫在最後

登上世界屋脊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大國所必須做到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那些崛起中的國家來說,登上了喜馬拉雅山等同於站在世界之巔。這也使得登山運動被賦予了其他體育項目所不具有的特殊意義,一代又一代登山運動員以生命為代價向著一座又一座山峰衝擊,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對於這兩部「異曲不同工」的登山電影來說,看完以後的感受截然不同。電影《攀登者》讓人感受到那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對於這部國慶獻禮片來說再合適不過。而電影《喜馬拉雅》中迸發出的人性光芒,深深地震撼著所有的觀眾。《攀登者》中的方五洲登上了地球上的最高峰,而《喜馬拉雅》中的嚴弘吉登上的則是心靈深處的那座山峰。

相關焦點

  • 因為山在那裡 登山題材漫畫欣賞
    這部K-登山者,分為幾個獨立故事單元,每個故事講的都是K登山救人,在K2以及珠穆朗瑪等山難救援,原本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單人救援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本作的最大難點就是敘事,講不好就會讓讀者反感,掉進肉麻刻意的謳歌和虛假誇大的陷阱中,而谷口把這個度把握的非常到位,講的如此平靜內斂,仿佛只是在敘述一個眼前的事實,而在內斂中,又能讓讀者感受到險峰中的驚心動魄,生死一線和氛圍的厚重,越是平靜內斂
  • 2001-2002年的這兩部電影,成為了中韓電影的分水嶺
    從那裡,開始分道揚鑣;從那裡,韓國電影走上了快車道,中國電影則開始了虛假繁榮。一、引子:修法與入世上篇文章裡,在講韓國百年電影史的同時,順便與中國電影做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對比。其中,提到中韓電影的分野,大概在2000年左右發生了。
  • 18部讓你窒息的登山電影
    對於眾多登山愛好者來說登山題材的電影與紀錄片,無疑是山迷們的最愛,我們不僅可以從此類電影中領略大自然的神聖,體會到人類同神山的那種愛戀與追求
  • 中韓電影的分道揚鑣,自2002-2003年這兩部片開始
    一、引子:修法與入世上篇文章裡,在講韓國百年電影史的同時,順便與中國電影做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對比。其中,提到中韓電影的分野,大概在2000年左右發生了。2001年,韓國大片《武士》正式上映,標識著韓國電影的新時代到來了。2002年,中國大片《英雄》正式上映,這也標識著中國電影的新時代到來了。至今,這兩部片在中韓電影史上起到的作用,不約而同都被忽略了。它們的藝術成就,也有所被忽略。
  • 源於真實事件 | 十部登山電影推薦
    為大家推薦十部登山主題的電影,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該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恩•克拉考爾所著的《進入空氣稀薄地帶》,故事源自於1996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由羅布•霍爾和史考特•費雪帶隊的兩支探險隊攀登珠峰的故事。為了呈現真實的效果,劇組曾到達了珠峰海拔六千多米,導演科馬庫堅持不使用綠幕或特效來創建冰雪環境,而是把劇組搬到了山峰上,在風雪中實打實地進行拍攝。
  • [登山]為什麼《北壁》是最優秀戶外電影?但真實故事比電影更壯烈.
    高評分的故事片電影《北壁》中央電視臺的《數字飆榜》節目,曾經評選過十部最佳「極限運動電影」,《北壁》當之無愧的被列為第一。而在豆瓣電影上,《北壁》的評分,高達8.6分。 這個電影好在哪裡呢?《數字飆榜》用這樣的話語來評價《北壁》:「人類為什麼要挑戰極限?因為極限就在那裡。」是的,化用了登山家喬治馬洛裡那句著名的「因為山在那裡」。 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們對於極限的追求的堅毅、對於山峰的熱愛、那些逼真的殘酷的冰雪,還有縈繞不去的悲壯感,都源於1936年那一段真實的故事。
  • 一部登山傳記電影卻讓觀眾哭成了狗
    而主演黃政民在經歷了《新世界》《傳說的拳頭》獲得演技肯定之後,接連兩部破千萬作品《國際市場》《老手》更是讓人驚喜連連。而他也終於不負眾望,將這位傳奇人物嚴弘吉刻畫得生動十足,他和鄭宇飾演的樸武宅勝似親情的友情更是令人感動。
  • 超級震撼十大登山電影,都看過了嗎
    電影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與時俱進地折射出登山的歷史。以下十部影片堪稱比較經典、比較有代表性的登山類體裁電影,在登山界受到廣泛關注,尤其玩雪山這口的人可能會比較喜歡和偏愛。我們要活著回去(1993)  6、挑戰巔峰/IntoThinAir(1997)  7、偉哉聖母峰(1998)  8、垂直極限/VerticalLimit(2000)  9、冰峰168小時/TouchingtheVoid(2003)  10、冰雨/Bingwoo(2004)  點評:九十年代和2000年後,分別推出了兩部很有份量的片子
  • 從首批登山先驅到今天的登山巨匠,登山的意義是什麼?
    大型探險隊都向8000米以上山峰——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的14座高峰——進發,對高峰的徵服成為民族的驕傲。如今,登山已不再是上流社會的休閒娛樂。新一代勇於擔當、技藝熟練的專業登山者正在崛起,新的登山裝備使登山運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技術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登山的方式。人們積極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路線,特別是攀登險峻的北壁。
  • 《冰峰暴》山選高了
    一篇作文如果沒扣題必然得不到高分,一部電影如果不合邏輯就稱不上好電影。《冰峰暴》就是如此。它選在了世界之巔:海拔5000-8848米。這不得不讓人想起珠峰極寒少氧的生存條件:厚重的保暖服、嚴絲合縫的防風面罩、沉穩謹慎的步伐……以及登頂後迅速下撤的背影——畢竟在那多呆一秒就可能被永遠留下。而翼小隊就神了!
  • 比珠穆朗瑪峰還難爬的山,成功率僅有0.2%,形成原因至今未知
    但要說到哪個山峰最高,相信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聯想到珠穆朗瑪峰,它的高度可真是一般人所能攀爬到的,而對於愛好登山的人來說,它卻也有著特殊的存在意義。 這座山就是美國的「魔鬼塔」,只是聽著就讓人感覺害怕。
  • 夢見爬高山什麼意思 夢見爬高山很高很高的山什麼意思
    夢見爬高山什麼意思高山的夢反映出雖然目前多少會有些障礙,但並不會礙事,困難會迎刃而解。目標立得愈高,精力就愈旺盛,是非常強勢的夢,代表決心。夢中見到一座座高山,暗示夢者要克服艱難險阻才能取得成功。
  • 關於登山不得不看的10部電影,內附連結,速速收藏!
    登山的故事,你經歷了哪些過程?看看這裡的電影,哪部才是你的真實寫照?跟著小編一起看過來吧!(排名先後按電影上映時間,連結需複製粘貼方可觀看,可長按點擊識別二維碼直接觀看)二人皆有共同的目標─爬超過八千米世界各山.      電影1991年出品,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如果不是對登山感興趣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片子。如果為觀摩K2攀登,這部片子要比《垂直極限》更為真實,甚至連背著美元去登K2這樣的小細節都反映到了···
  • 美國魔鬼塔,僅264米卻難倒一片登山愛好者,它究竟有何不同?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一種人,那就是敢於挑戰自我的人,登山愛好者便是這樣的人。在一番攀爬之後站在山頂,俯覽著山下的無限風光,身上的疲勞也會一掃而空。吸引他們的不是克服登山的困難,而是徵服這座山後的快感。與其說它是「塔」,更不如說它是一塊巖石,魔鬼塔的高度為264米,這個高度對登山愛好者來說不算什麼,但為什麼真正達到頂峰的人卻很少呢?大概有兩個原因。第一,魔鬼塔的表面非常的陡峭,幾乎與地面呈九十度垂直,這就大大增加了攀巖難度。第二,魔鬼塔的巖體為火山巖,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很容易造成脫落的現象,所以在攀爬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崩塌,所以真正到達頂峰的人少之又少。
  • 國內第一部登山電影:《攀登者》,那些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
    而比之電影中的驚心動魄,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也很值得令人回味。《攀登者》是中國的第一部登山題材電影,也算是行業的領軍作品了。從確定項目到成功上映,這中間經歷了15個月的精心籌備,每一個階段都注入了主創團隊的汗水和心血。並且在高效率的組織下,只用了一個月就確定了大體的主創陣容。
  • 保定9座山,一爬一整天
    壯舉而聞名於世它由5坨36峰組成西、北兩面峭壁千仞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圖丨壯美狼牙山 於正萬來到狼牙山您能夠親身感受一年四季景色不同遮天蔽日的森林與千姿百態的石林相融合山地風光獨具風採圖丨百草畔這裡氣候涼爽,晝夜溫差較大暑期最高氣溫為22℃因而山上植被呈垂直帶狀分布顯現出「同天同山不同季
  • 一部震撼人心的登山電影!登山愛好者必看!!
    今天我們講述的這篇電影便是《北壁》,電影英文名《 Nordwand》又名 殘酷冰雪 / North Face。電影《北壁》該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記敘了1936年首度挑戰『艾格峰北壁』失敗的故事,『艾格峰北壁』又稱『死亡之牆』這座山雖然海拔只有3970米,但是在諸多山峰中它絕對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它冰雪莫測
  • 心中的山——王靜、高銘和登山經歷分享
    8月15日下午,在臺北誠品信義店展演廳,高朋滿座,座無虛席,傳奇女登山家、探路者聯合創始人王靜女士與臺灣著名登山家、攝影家高銘和先生做客誠品,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們與山相識相知相戀的感人故事
  • 薦 ▎從《喜馬拉雅天梯》看登山電影
    有情懷的觀眾或登山愛好者,可以在影片上映之際,去感受一下珠峰在大銀幕前的魅力和登山者的毅力。也是讓更多的紀錄電影有更多機會出現在國內的大銀幕上。《喜馬拉雅天梯》預告片說起登山電影,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風起雲湧之時。
  • 比電影更傳奇的《絕命海拔》背後的故事!
    最近幾天,對於喜歡戶外運動的人說,一部源自真實事件的電影成為了熱門的話題,電影中多描寫的場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電影中故事發生的地點---珠穆朗瑪峰(也就是本片的英文片名EVEREST),不熟悉的是那電影中的所真實發生的故事,而這部近些年來不多的戶外題材電影就是《絕命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