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在那裡 登山題材漫畫欣賞

2021-02-16 買戶外

我們對登山和山難有了一些了解,再來看此類題材的漫畫,相信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之前推薦過在這裡推薦一部很多人不知道但值得一看的漫畫!

日本漫畫中,登山題材的作品不少,原因應該是日本是一個登山狂熱的國家,

我這裡查閱到2014年日本警備廳的數據:
2014年一年日本全國共發生登山事故2293起,較上年增加121起,遇險人數達2794人,增加81人。
兩項數字均超過了前年創下的1961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死亡及失蹤人數較2013年減少9人,為311人。

K-登山者        
谷口治郎

開篇故事發生在著名的山峰K2

K2是國外的叫法,K2其實就是K2,有必要介紹下這座登山界著名的山峰。

K2,也就是K2(海拔8611米)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喀喇崑崙山脈綿延數千公裡,呈西北---東南走向,一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山脈上高峰密集,包括K2在內,這裡緊密相連地排列著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級著名高峰:K2東側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還有加舒爾布魯木山,海拔8068米;加舒爾布魯木II峰,海拔8035米。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這裡就 佔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 多座。

其中K2峰位於喀喇崑崙山的中段。屬中國的一側,在新圌疆維圌吾圌爾自治區葉城縣境內。

1902年,英國登山家首次登頂成功,在隨後的50年裡,再也沒有人完成衝頂。一直到1954年,義大利登山隊的阿基萊斯.孔帕奧尼和拉賽德利耗時近100天才登頂成功。此後一直到今天,先後有280人登頂成功,但也有超過80人失去生命,發生在K2最慘烈,最著名的一次山難,則導致11名登山隊員遇難。

這部K-登山者,分為幾個獨立故事單元,每個故事講的都是K登山救人,在K2以及珠穆朗瑪等山難救援,原本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單人救援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本作的最大難點就是敘事,講不好就會讓讀者反感,掉進肉麻刻意的謳歌和虛假誇大的陷阱中,而谷口把這個度把握的非常到位,講的如此平靜內斂,仿佛只是在敘述一個眼前的事實,而在內斂中,又能讓讀者感受到險峰中的驚心動魄,生死一線和氛圍的厚重,越是平靜內斂,就越發的真實和感同身受,這就體現了谷口的功力,而登山漫畫的精髓所在,也就是在精神層面上對登山的理解,在這部漫畫作品中,谷口意識到了,也居然把這個微妙又難以表達的東西抓到了,從起初K的登山技巧和勇氣智慧結合的從容解救,我們感受到的是人類的堅韌意志和對山的徵服,而最終,當K遇到寓意自然之神的龍雲時的無力,又體現了人類面對自然的無力和渺小,前後的呼應對比,讓人有無限遐想和回味。人不是去徵服自然,而是要學會和自然的共存。

登峰不過是「運氣好點,得到山的允許,短暫停留在山頂而已」。

神之山嶺      

谷口治郎

K-登山者,已經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登山題材漫畫了,但這部神之山嶺更加精彩。

故事的引子是著名登山家馬洛裡的相機,這位馬洛裡,就是這個帖子開篇留下登山界名言的那位。

相比前面的K-登山者單本完結,這部神之山嶺,由於達到5本,所以有寬裕的篇幅把故事展開,這也是本作品稍顯慢熱的原因之一,但隨著劇情的逐步展開,雄渾壯闊的山嶺,熱血沸騰的情節,在谷口的畫技和敘事能力的結合下,演繹的張力十足,盪氣迴腸,極其震撼!!!

孤僻,偏執古怪,寧願死在眾神之山,相伴於漫天的風雪,也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從他身上感受到人類突破極限的精神力量。將作品的靈魂放在羽生這種性格的人身上,這是點睛之筆,更是架構立意上的高度。

和K登山者講述山難救援不同,這部神之山嶺兩個主線交織並進,登山史謎案和登山家,說實話,很少能在漫畫作品中看到如此飽滿豐富的刻畫,以及讓讀者置身其境的畫作結合。而作品中的那些山峰,也當然是真實存在的,包括大喬拉斯峰,馬特洪峰,艾格峰(此三峰被稱為歐洲三大北壁)等等,都是聞名登山界的險峰,包括對登山以及事故,包括登山中危機處理等等的寫實描寫,甚至裝備等等(當然漫畫作品也有高於現實的演繹)。此作所費心血難以想像。

登山題材的漫畫,寫實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現在解答下為什麼谷口能有這麼多的寫實的細節描寫。因為為了繪製這部作品,谷口親自去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甚至近距離的抵達珠穆朗瑪峰,並採訪當地的夏爾巴人,有了這些親臨實地的取材取景,才有了這部優秀的作品,向谷口治郎致敬。

難怪原作夢枕獏說,在自己心目中谷口治郎就是漫畫版的不二選擇。在我看來,這部神之山嶺,就是谷口治郎最好的一部中文版作品,是巔峰之作,沒有之一。即便是拿這部作品去橫向縱向的放在眾多漫畫作品中對比,這部漫畫仍然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立意,架構布局,敘事等諸多方面,都是頂級的。

孤高之人    
坂本真一

這部作品,是漫畫發展進化中產生的怪獸。我從未見到過一部漫畫,對人與社會的剖析達到如此燒腦的深度,此外,作為登山題材的漫畫,作者對於登山的專業技術、各種裝備、術語,藥品,甚至不同環境和處境的現場感受,都做了近乎偏執的龐雜詳細真實專業的描述,而作為漫畫重要元素之一的繪畫,無論是攀巖登峰時畫面的空間感和表現力度,還是大量令人震撼的跨頁全景,包括山巒星空的雄渾壯闊和空寂之美,山峰中鋪天蓋地的暴風雪的窒息感,甚至諸如不同狀態下同一人物,同一狀態下不同人物的眼神的細節,以及通過無對白畫面勾畫人物心理,都表現的無與倫比。同時,坂本真一在作品中,非常難得的沒有一味迎合讀者的閱讀快感,寫自己所想寫,畫自己所想畫,這部孤高之人,在我看來,就是登山題材漫畫的最高傑作。

森文太郎患有自閉症,所以也有一定程度的語言溝通障礙,不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當然,自身也很排斥與別人相處。在開篇,森文太郎在學校裡受到同學的惡作劇,順著排水管徒手攀爬教學樓,最後,他做了讓觀者雙腿發抖,心發顫,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這個過程中,畫面的角度和衝擊力讓觀者震撼,我相信,就這麼幾個畫面,已經讓很多人愛上了這部漫畫。

森文太郎開始學習攀登技巧,並在一次登山中,為了營救墜崖的隊員,實施徒手攀巖,這個過程,被一家媒體發現並拍下來,隨後大量報導,後果可想而知,學校勒令登山社團停辦。而森文太郎受到媒體的煽動,單獨攀爬險峰,大西老師趕去營救,結果不幸遇難慘死。

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剛剛嘗試融入社會的森文太郎自此徹底絕望,輟學後做搬運工,生活窘迫,大西老師的死讓森文太郎失去了精神依靠的港灣,曾帶來溫情關愛的白井夕實淪落為妓女,當和夥伴的紐帶分離之後,生命中只剩下登山,不過這也造就了超強的登山本領,但人卻變的更加木納。

後來森文太郎加入一個希望衝頂K2峰的財團組建的登山隊,這和當年學校社團的團隊有了很大的區別,隊員雖然各個經驗豐富,但人與人間不再是相互關愛幫助,等級劃分明顯,誰都看不上誰,在登山過程中,這個心裡人格並不健全,也是最為不幸的新手森文太郎,卻走到了最後,完成了縱走,而其他隊員,全部遇難,這真是莫大的諷刺,但這不正是生活的現實麼?

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隊員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幻覺和回憶,在山面前,在死亡面前,這些人外表之下,隱藏或是已被凡塵俗世掩埋在內心深處的真情表現出來。

這就是登山的魅力所在,會洗滌掉貪婪和虛偽,因為在山的面前,一切的雜念和欲望,都會使你被自然法則所淘汰。

蒙克夫的無氧登山理論中說到:在高海拔區域,多一份雜念和欲望,就要無謂的多消耗一份氧氣,將雜念和欲望摒除到最低,氧氣的消耗就最小。

這部漫畫的精彩之處並不僅僅在於登山,更是在對於生活的過程與人性的剖析。

漫畫的最終篇章在K2,也就是之前我介紹過的世界第2高峰,海拔8611米的K2。

在這裡,因為極度缺氧和惡劣的環境,使森文太郎出現幻覺陷入精神崩潰的邊緣。我看到一些朋友對此詬病頗多,但這一段恰恰重點就是在於內心解讀,一部17本篇幅的漫畫,如果從頭到尾都在描述登山的過程,不僅容易使人厭煩,格局也不高明,在篇尾高潮時刻,把人類登山的核心,從外像拉到其本質的精神層面,這才真正觸及靈魂所在。最終是否徵服了K2,對於這部漫畫,並不重要,寓意是人生終點和最高境界的K2東壁,僅僅是人生的一種象徵。

從漫畫的開篇來看,無論是徒手攀爬教學樓,還是徒手攀爬冰壁,都是森文太郎對死亡的無所畏懼,也是孤高的體現。很多朋友可能沒有仔細觀察過坂本真一在這部作品中對眼睛的處理,在這個階段,在一些特寫中,森文太郎在眼睛空洞無神,瞳孔著色很淡,佔據整個眼睛的大部分面積,且居於眼眶中部,充滿了不解,焦慮,茫然。而周圍的人看待他時的眼睛處理,則是將瞳孔處理的很小,居於眼眶中上部,充滿了不信任,攻擊性和排斥。

所以,只有山可以承載這份孤獨。

但經過一些經歷之後,在阿爾卑斯山完成縱走時,當和團隊分開時,森文太郎說:求求你們,不要丟下我一個。這就是求生的體現,這意味著森文太郎的孤高是被動的,是社會關係反作用力的體現,在山的面前(映射出在社會的熔爐中),這份孤高被不斷稀釋。

在一個跨頁中,森文太郎以畫面中軸線為中心,向兩邊扭曲撕扯分裂成兩個身體,寓意著結局,那個孤高之人已死,而向生活妥協的森文太郎將活下去。

人的天性是群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有相互依靠協助,也有相互利用,但為了生存,必然是通過群居而向一些東西妥協,從而換來社會的融入。所以,精神層面的孤高之人是無法生存於這樣的社會。

對於這部作品,最後想說的是,真TM考驗印刷,文傳相比尖端更好些,但是細節處理還是不能令我滿意啊,

嶽    
石塚真一

這是一部稍顯冷門的漫畫,雖然很早就知道,但我也是一直拖到臺版開始陸續絕版,才入手港版的,目前正在看,雖然沒有看完,但這部漫畫的確沒有枉費數百大洋,除了畫風稍不盡人意之外,內容上讓人意外的驚喜。

山難救援者,就是從地獄撈人,要麼成功,要麼失敗,要麼。。。跌入地獄

這首先讓我想到了夏爾巴人,這是一個散居在中國、尼泊爾、印度和不丹等國邊境喜瑪拉雅山脈兩側的民圌族,操藏語,夏爾巴語,但無文字,書面使用藏語。現存約4萬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境內,中國西圌藏境內有約1200人。在喜瑪拉雅的高山探險運動的歷史上,夏爾巴人付出的無與倫比的犧牲,僅僅在珠峰南坡,就有成百名夏爾巴人長眠於冰雪世界中,他們中很多人就是犧牲於山難救援。

作者石塚真一本身是一位登山愛好者,這是一部關於高山救援的漫畫,主角島崎三步曾經是一位技術高超的登山家,曾攀登過世界無數險峰,當然,也看到過無數的慘劇,在洋洋灑灑18卷的篇幅中,我們跟隨者島崎三步沉穩堅定的腳步,去感受他的勇氣,感受山嶺中的人情冷暖,還有自然之美。每話一個獨立的故事,除了登山救援,每話會像類似深夜食堂那樣,穿插進遇險人物相關的故事。從這個角度講,這部漫畫也有治癒系的元素。雖然都是獨立的故事,但遞進升華,逐步構築起動人心魄而又讓人感動的氛圍。

這部漫畫,著力點是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把這些元素注入進主角島崎三步身上,從第一卷島崎三步的同事口中,我們知道,島崎三步曾經在暴風雪中獨自把另一支登山隊的八位遇難者的遺體一個一個的背回營地,這是難以想像的執著,遺體全部背回營地後,島崎三步對著遺體說,不用擔心,夥伴們都在你的身邊。

就是這樣的一位島崎三步,帶著我們去感受登山者的真實世界,去挽救那些塵緣未了的鮮活生命,有的人腿已摔斷,但仍然爬行,只為兌現錯過的承諾,有的人為了掛念的親人,為了生存下去而孤獨頑強的掙扎,這就是登山者的世界,在山峰之中,註定一半是悲劇,而島崎三步告訴我們,山峰之中,絕不能放棄的是什麼?---是生命!!!

而那些長眠於山嶺之中的遇難者,他們都已盡過難以想像的最大努力。

在山的面前,人才是純碎的人,這部漫畫抓住了精髓,所以優秀。

山嶽達人    
松本剛  

三本完結,2013年東立出版,迅速絕版。也許是日本擁有眾多登山愛好者的緣故,這個題材的漫畫大多比較專業,這樣一部冷門小品居然還是有些看頭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對登山過程的描寫,在第一段故事中,主角高遠靜和諾威爾一起攀登魚尾峰,從出發時間地點進程,到沿途線路和攀登路線都用地圖的形式做了詳細交代,而對於諸多登山術語,技巧,比如像三點不動一點動的攀巖技巧,巖釘的使用原理,登山繩的使用方式,等等都融進登山的實際進程中。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首個故事中的發生地:魚尾峰

魚尾峰,海拔6,993米,是安納普爾納山脈中的一坐神秘的山峰,位於尼泊爾境內。因為他的形狀酷似魚尾而得來的名字,如同中國的梅裡雪山在藏圌民中的地位一樣,魚尾峰在當地人心目中是一座神山,尼泊爾官方是禁止攀登該雪山的,因此至今魚尾峰還是登山界的處圌女峰。魚尾峰實則有兩個緊鄰(1公裡)的山峰,但在遊客便於去的博卡拉能看到的只有南峰,除非深入安納普納。

上面剛說了,魚尾峰,尼泊爾官方是明令不得攀登的,漫畫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但是一位叫諾威爾的登山家還是偷偷完成了人類登山史上的首次衝頂(漫畫中虛構的),在鋪天蓋地的讚譽聲中,兩位老人找上門來,聲稱他們的孩子艾撒克失蹤了,從留下的物品中了解到,艾撒克在與諾威爾相同的時間和路線去攀登魚尾峰,並懷疑是諾威爾害死了他們的兒子。而諾威爾堅持否認見過艾撒克,同時再三聲明,魚尾峰是自己獨立完成衝頂的,也沒有見到過任何人。並同意帶對方再登魚尾峰,已證清白。

艾撒克的父母最終找到登山技術一流的高遠靜,希望他能和諾威爾一同攀登魚尾峰,尋找艾撒克的遺體,而高遠靜也同意了這個請求。

而後故事進入高潮,兩人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而結局也是意想不到的。

另外兩則故事,一個是年輕登山家出於對當年首衝頂安納布爾那峰事件的諸多懷疑,而電視臺為了收視率,促成了實拍再次攀登安納布爾那峰,尋找當年謎題的答案。

最後一則故事則是在地南迦帕爾巴特峰(世界第九高峰)解救人質。

這部漫畫最精彩之處,當屬對登山者人性的生動描寫,雖然著墨並不多,但很值得玩味。

在第一個故事中,諾威爾由於首登魚尾峰而收到無限榮耀,但事實上,他並不是首登魚尾峰的人,在此之前,英國登山隊其實已經完成了衝頂,也就是說,到了諾威爾登頂時,魚尾峰已不是處女峰,但英國登山隊卻為了尊重當地民眾的文化信仰,宣布在距離峰頂50米處返回,並未完成衝頂。要知道,在登山界完成處女峰衝頂是何等的榮耀,也是一生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用生命換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講,英國登山隊的隊員,是真正的登山者,已經有了中國禪意的至高境界。

而諾威爾,在面對神山之時,對榮譽的渴望壓過了人性,甚至達到了扭曲的程度,在艾撒克陰險的拋下自己率先發起衝頂之時,明明看到雷暴的到來,卻不提醒艾撒克及時扔掉手中的金屬裝備,導致艾撒剋死亡。

但是,最終,在山的面前,諾威爾還是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漫畫挖掘的雖然不能說很充分,但在短短的篇幅中,已經是很有想法的作品了。

總體來看,每個故事構思都很不錯,雖然畫風差些意思,還是具備可看性的。

健二之死:當高遠靜實在堅持不住,在認為健二已經死亡的情況下割斷繩索,而剛割斷繩索的瞬間,發現健二的眼睛在動,這一經歷,長久不散的深深刺激折磨著高遠靜

嶽人列傳    

村上紀香

這部漫畫看過的人不多。

所謂嶽人列傳,就是為登山者做傳,這部漫畫通過八個故事講述登山者,真真是寫實而又殘酷。

為了不過多劇透,這裡只講第一個故事。

在故事之前,先說明一下:文中的雪巴人,就是夏爾巴人, 薩加爾馬特峰(尼泊爾的叫法),就是珠瑪朗瑪峰。

一個國際登山隊挑戰珠穆朗瑪峰,是一個25人的隊伍,和其他登山隊一樣,僱傭了當地的夏爾巴人作物資運輸和嚮導。珠穆朗瑪峰作為世界第一高峰,常年來有無數登山隊前來挑戰,所以無論是路線的成熟度,還是經驗的不斷疊加積累,都使挑戰珠穆朗峰的死亡率在下降,縱觀世界各大山峰,珠穆朗瑪峰的死亡率不算很高。但作為超高海拔山峰,多變的天氣,以及雪崩,高山缺氧仍然是懸在登山者頭上的利劍。

很不幸,這支國際登山隊遇到了所有的這些障礙。

在這段故事中,充分體現了登山的殘酷,而人在面臨這樣的環境時,的確會明顯的顯露出人性真實的一面,就像前面所說,面對大山,人性中的善惡,都會真實純粹的表現出來。也許我們自己都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在山面前,一切心底的蛛絲馬跡都會被放大並展現出來。當然,這也會帶來相應的後果由我們自己去承擔,,,真的就像我們的生活。

在登峰時,充足的物資是成功的保障,物資餘越完備,勝利就會多一份籌碼。所以這支登山隊僱傭了大量的夏爾巴人,而每名夏爾巴人,都超負荷的拖運物資。所以,當雪崩出現時,由於身負的行李過多,來不及躲避,拖運行李的夏爾巴人葬身於山中。而死去的夏爾巴人,一名是為了拿到這次僱傭的酬勞準備結婚的,另一位也只有18歲,命運是如此的喜怒無常,如此的殘酷!

當隊員洛尼在先鋒營地聽說途中的隊友和夏爾巴人遭遇雪崩而遇難,儘管震驚和傷感,但心底也有了一絲悸動,因為登山運動中,還有一個環節,叫做奉獻,無論你是否甘心,在這支25人的隊伍中,只有6名隊員會被指派完成最後的衝頂,其他所有隊員,將承擔探路,物資,紮營等龐雜的工作。這位洛尼,儘管身負最艱巨的探路紮營的先鋒工作,但在距離峰頂近在咫尺的地方,只能看著其他隊員衝頂,而歷史,將只會記住衝頂的人。我很理解洛尼此時的心境,有人死,就會有人補上去。

在還未開始衝頂就犧牲了8人後,隊伍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隊長堅持要衝頂,而有些隊員則指責隊長為了名利不顧隊員的死活。

洛尼因為是先鋒,所以在高海拔區域停留的時間過久,就在因缺氧昏迷的時候,風雪稍停,隊長不顧危險,帶領全員衝頂。這時,大自然適時的對欲望做出了懲罰,暴風雪再次降臨,全軍覆沒。

當洛尼醒過來時,陪伴他的只有夏爾巴人最強者普爾巴,這時洛尼的身體已虛弱不堪,所剩的氧氣不多了,洛尼做出了他的抉擇,死也要死在山頂,就這樣,在普爾巴的幫助下,洛尼完成了最後的衝頂,安靜的死在了珠穆朗瑪之巔。

這部漫畫在為登山者讚歌的同時,從無數的細節寓意著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性慾望的因果,區區兩本,自成一家。

上面介紹了六部登山題材的漫畫,其他還有一些。

登峰造極

尾瀨朗      

攀巖類

搜索者    

谷口治郎
(準確的說算是攀巖類)

此外還有東立版,塀內夏子的登峰雙雄,紅林直的山難特工隊,川口開治尖端版的自白等等。

推薦閱讀:

戶外徒步登山學習基礎教程(全)

如何在寒冷的山野 穿上一身暖!

輕量化戶外裝備指南:背包、帳篷、睡袋、睡墊、爐具,怎麼選?

願你能找到你想關注的戶外知識內容 !

不多也不少 冬季戶外登山的你需要這樣穿才對!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複製網址在瀏覽器打開
www.maihuwai.com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買戶外

相關焦點

  • 《攀登者》,因為山在那裡
    因為山在那裡!1923年,英國登山探險家馬洛裡採訪《紐約時報》時,留下了這樣一句名言。36年後,在時間成立不到5年、平均年齡為24歲的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電影《攀登者》就是以此為原型,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
  •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因為山在那裡 「珠峰精神」彰顯中國自信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因為山在那裡 「珠峰精神」彰顯中國自信 2020-09-23 15:52:50| 中公教育 2020年5
  • 徒步登山與「山高人為峰」的新認知
    「山高人為峰」,岀自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友人所贈送的對聯"山至高處人為峰,海到盡頭天是岸"。每當讀罷這首對聯,感覺對聯的意境是的麼深邃高遠,富含哲理。的確,一個人只要肯攀登,就能達到"山高人為峰"的新境界。如同與每次戶外徒登山到頂的自豪感一樣。
  • 10部經典山嶽漫畫,熱血少年的終極攀登夢
    登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戶外運動,追求突破極限。乍一看和漫畫的二次元世界扯不上什麼關係。而在日本,卻有另一番景象。不同於歐美漫畫單一的超級英雄題材,或者一笑而過的幽默諷刺,日本的漫畫題材涵蓋了社會、文化、歷史等方方面面,在近60年的發展壯大中,已然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載體。▲街頭上動畫《向山進發》的看板。
  • 《攀登者》同類型登山題材影片,還有這些。
    《攀登者》作為我國第一部登山題材的影片,不僅吸引了不少國內觀眾觀看,同時也在國外收穫不少好評。看完《攀登者》不過癮?看看這些國外的登山影片吧,帶你一起感受驚險刺激。◎《絕嶺雄風》被譽為史泰龍最好的動作片。
  • 豆瓣高達9.8分的冷門漫畫,《神之山嶺》為什麼被人譽為神作
    但如果提起電影《妖貓傳》,那麼即便是不看漫畫的人也有所耳聞。而夢枕獏正是《妖貓傳》的原作《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的作者。除了《大唐鬼宴》,還創作了《陰陽師系列》、《惡狼傳》等優秀作品。下面,ACG次元飯君要給大家安利另外一部由夢枕貘原作改編的神作級別漫畫——《神之山嶺》。
  • 又一部登山題材的災難大片來襲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根據1996年珠峰山難改編的登山災難片Everest(《遠徵珠峰》),由美國環球影片公司出品,預計將於今年9月登陸北美院線。不幸的是,他們在登山過程中遭遇特大風暴,8位登山者不幸喪身.
  • 源於真實事件 | 十部登山電影推薦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偉大先驅喬治•馬洛裡(George Mallory)當被問到「你為什麼要攀登Everest山?」時,George Mallory回答,「因為山在那裡。」這句話遂傳揚開來,成為登山者的名言。不過,1924年6月,Mallory和他的登山搭檔Andrew Irvine到達了離峰頂僅有幾百碼的地方,隨後他們遭遇了暴風雪。
  • 一部登山傳記電影卻讓觀眾哭成了狗
    從經典的《國王的演講》、《美麗心靈》,到最近競逐奧斯卡金像獎《丹麥女孩》、《史蒂夫·賈伯斯》,以及前段時間上映的《極速風流》《雲中行走》等都屬於這個題材。每每看到這種電影,都能感到一種叫做人生正能量的洪荒之力從身體裡迸發出來。
  • 心中的山——王靜、高銘和登山經歷分享
    8月15日下午,在臺北誠品信義店展演廳,高朋滿座,座無虛席,傳奇女登山家、探路者聯合創始人王靜女士與臺灣著名登山家、攝影家高銘和先生做客誠品,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們與山相識相知相戀的感人故事
  • 《登山賽車》:爬什麼山!開車上山才爽
    不過,今天帶來的一款關於」山「的遊戲——《登山賽車》,這一次我們不爬山,我們要開車上山!既然開車上山,那麼各類特色賽道就必須足夠豐富在《登山賽車》中,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山路給你開,還有橋上開、屋頂上開等等,你能想到的場景這裡應有盡有,並且還有你更想不到的場景。除此以外,這款遊戲中的車也不是普通的「車「。你以為僅僅只有四輪小轎車嗎?
  • 張少宏:在登山中感受生命的張力
    看到這個大病初癒的登山者,在布達拉峰2000米的大巖壁上,飛快地上下。張少宏覺得,登山者接近的不僅是自己的極限,還是人類的極限。那種在極限狀態下的生命,格外動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驢友們已經逐漸增多。相信再過二三十年,像Fred Back這樣的退休了去大自然中放鬆的,享受生命的人會越來越多。」不久前,80歲的日本探險家三浦雄一郎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創造登頂這座世界最高峰的最高年齡紀錄。在張少宏看來,三浦雄一郎之所以能夠登頂,是因為堅持,因為夢想,但更是因為對生活的激情。 「登山,能夠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張力,生活的激情」。
  • 從首批登山先驅到今天的登山巨匠,登山的意義是什麼?
    人們登山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以生命和肢體為代價去登頂一座巨峰的最好理由,就是喬治·馬洛裡的那句名言「因為山就在那兒」。在不可言喻的追求過程中,登山者不斷挑戰身體極限,去實現更高、更難、更美的攀登。因此,他們的壯舉使那麼多人著迷,也就不足為奇。幾千年來,世界上的山脈大多人跡罕至。
  • 山登絕頂我為峰|一起享受季末登山的快樂
    難道雪季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北大湖不能玩了嗎今天湖湖就帶大家體驗一個新玩法徒步登雪山順便來一把南樓山直衝而下登山前準備必備裝備類:登山鞋、登山戶外衝鋒衣、排汗衣這些常規裝備就不說了,畢竟能夠增加防禦力。登山背包:包裡帶好水、士力架等乾糧,手套、帽子、防風護臉,手機、耳機、充電寶等電子產品。
  • 【戶外電影】推薦五部最棒的登山題材大片
  • 運動電影系列之登山類電影推薦
    因為山在那裡!我仿佛漫步在不可見的空氣之上,我們應當直衝峰頂,人總有一死,能死在徵服珠峰的路上,無疑是最好的歸宿。冰峰168小時豆瓣評分:8.7似乎名為瀕臨深淵更適合。 在徵服世界上最神秘山峰時,一次墜落事故後與絕望搏鬥的真實記錄。 在一次又一次陷入絕望後,最大的恐懼來自對下一次絕望的不可知。
  • 18部讓你窒息的登山電影
    對於眾多登山愛好者來說登山題材的電影與紀錄片,無疑是山迷們的最愛,我們不僅可以從此類電影中領略大自然的神聖,體會到人類同神山的那種愛戀與追求
  • 因為山在那裡!
    記得有人曾經採訪挑戰珠穆朗瑪峰的偉大先驅喬治·馬洛裡:「你為什麼要攀登Everest山(珠峰)?」答案是:「因為山在那裡!」
  • 如何創作魔女題材漫畫?-從心臟開始構想故事就對了
    目前推特上十分流行魔女集會的標籤,於是這邊也收集一些有關魔女題材的商業漫畫吧。
  • 四姑娘山違規登山事件,如何看待韋某留下女友,獨自下撤求援的行為 | 今日話題
    四姑娘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由四座連綿不斷的山峰組成,它們從北到南,在3至5公裡範圍內一字排開,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玄武峰海拔5383米,位於四姑娘山風景區地區的長坪溝與雙橋溝中部,與駱駝峰、么妹峰隔溝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