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宏:在登山中感受生命的張力

2021-02-17 錦城夜雨行旅書

曾經為好朋友欣怡的雜誌寫過一篇採訪登山家張少宏的文字,現從她的公微「分貝」(blablaaaa)轉載於此。順便說一句,她可比我有趣且勤快多了。歡迎去關注她!


△ 1996年,張少宏@貢嘎衛星峰登山2營地

【他山 · 採訪志第六則】

作者錦城夜雨,成文於2013年7月。我對於登山著實知之甚少,只旁聽了採訪,做了些許的文字編輯。圖片全部由張少宏提供,原文曾刊登於《麓客》雜誌。當下,受訪者及分享者的狀態與內心或有變化,重載於此,作為採訪記錄。

張少宏

四川大地探險旅行有限公司負責人。他曾是十項全能運動員,後赴日本學習運動醫學。1993年接觸登山,至此一發不可收拾,以致放棄在日本的學業,回國徹底投身於大山中。組織參與首登中國西部數十座高海拔處女峰。2002年登頂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

2005和2008年兩次攀登珠峰,一次為聯合登山勘測登頂,一次作為奧運火炬登頂的攝影師。他不善言辭,卻用堅韌的每一步攀登,用鏡頭捕捉住大山之沉寂的張力,以及那份崇敬之情。2013年夏天採訪他時,他與英國太太及兩個混血女兒居於成都。

張少宏:登山是一種生活方式

文/錦城夜雨 

張少宏說,登山是一種生活方式。登山,它能夠讓一個人滿懷激情的去面對平凡的生活和卑微的人生。在登山的路上,生死的考驗如影隨形,對雪山的痴迷,絲毫未減。當別人問他走過的某些不知名的山川在哪裡時,張少宏卻選擇了微笑擺手。他說,對太美麗的山川,我們還沒有準備好。

 

登山,接近的不僅是自然



△ 卓奧友,8201米


1993年之前,張少宏還是一個普通的十項全能運動員,因為英語好,這年他為一個70歲的美國老頭兒Fred Back做翻譯。老頭想攀登位於甘孜州瀘定縣的田海子山,海拔6070米。老頭的舉動讓22歲的張少宏非常吃驚。吃驚的不僅是老頭豐富的經驗、驚人的體力,更是他所代表的一種生活方式。七十古來稀,國內大多這樣的老人,能練練太極已算強度大的運動了。而這個美國老頭,卻在70歲的「高齡」綻放出生命的第二春。

「後來,他又好幾次來到中國登山,每次陪他登山我都認為是最後一次了吧,特別是三年前,已87歲了還來四川登山,這次美國國家探索頻道特地為他作了全程記錄。我們都想這次應該是他最後一次遠徵了吧!」

就在做這個採訪的時候,張少宏又接到他的郵件,今年(2013年)9月他又要來登山,90歲了!


讓生命處於一種挑戰的狀態,是張少宏對這種生活方式的理解。「真正的登山者就應該是山野井泰史這樣的。他的眼神就像小孩子一樣清澈。他眼睛裡只有山,而整個人也為之付出一切。」

日本登山者野井泰史是張少宏最為敬佩的登山家之一。山野井一直在獨攀或無氧氣供給下持續挑戰諸多困難攀登,35歲時曾創造無氧登頂K2(世界第二高峰K2,海拔8611米)的壯舉,成為世界級的登山家。2002年山野井在攀登挑戰世界第十五高峰——格仲康峰(海拔7952米)遭遇雪崩,奇蹟生還,卻永遠失去了5個手指和右腳的所有趾頭。

2003年,山野井來到成都,找到張少宏一起去攀登四姑娘山的布達拉峰。看到這個大病初癒的登山者,在布達拉峰2000米的大巖壁上,飛快地上下。張少宏覺得,登山者接近的不僅是自己的極限,還是人類的極限。那種在極限狀態下的生命,格外動人。


△ 2008年,奧運火炬的隊員們離開北坳去二營地7790米的途中

「我們90年代去登山的時候,別人說我們是傻瓜。」張少宏笑道。「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驢友們已經逐漸增多。相信再過二三十年,像Fred Back這樣的退休了去大自然中放鬆的,享受生命的人會越來越多。」

不久前,80歲的日本探險家三浦雄一郎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創造登頂這座世界最高峰的最高年齡紀錄。在張少宏看來,三浦雄一郎之所以能夠登頂,是因為堅持,因為夢想,但更是因為對生活的激情。

 「登山,能夠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張力,生活的激情」。 

 

下一步,永遠都是也許



△ 2002年,卓奧友二號營地到三號營地的途中


1996年,張少宏與朋友去攀登貢嘎山,在瀘定出發時,一個日本男子和老媽媽找到張少宏。1981年貢嘎山日本登山隊山遇難,他們便是當時唯一的倖存者阿部幹雄和遇難者的家屬代表。他們先是深深地鞠躬,然後說,請把這束花和清酒帶給他們吧,他們在那裡太寂寞了。

面對這樣的請求,張少宏無言以對,默默地接過來。4000多米的冰川,1981年那8名山難者就長眠於此。張少宏放下乾花和清酒,為他們祈禱。只要登山,就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登山的危險性。


△ 2005 珠峰山頂

2005年,張少宏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為天氣的原因,夏爾巴嚮導和登山隊一直意見不統一。在隊裡充當翻譯的張少宏,就成為和夏爾巴吵架的角色。從大本營一直吵到7790營地、8300營地。吵架,其實正是雙方都預見了危險,只是認識不一。

在8300米時,接到斯洛維尼亞登山隊的求援,原來出發前一天,有個隊員失去聯繫,讓中國登山隊順便查看一下。待張少宏登上第三臺階,就看一個人掛在那裡。「肯定是太累了,摔下來,氧氣罩又打落了,就一直躺在那裡了。」通知大本營,心中一陣難過,而之後,不得不從遇難者身邊跨過去。「8300米以上,每人兩瓶氧氣,自己帶著走。用完就完了。幾乎不可能有人幫你,也不可能幫忙。」


△ 2008年,奧運火炬上珠峰,營地的夜晚,6500m

「中國登山隊的羅森教練,2008年從珠峰下撤時,因為太累,就想避避風休息下。正好旁邊有個人也在那裡坐著,就靠著休息。下面的人見他沒有下來,趕忙來找,找到時他已經睡著了。急忙叫醒他、吸氧、喝熱水。那裡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被叫醒,他可能再也醒不來。而羅森旁邊,他以為在休息的同伴,已在此遇難好幾年了。」

「日本的登山家植村直己,日本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第一人,也是世界上登上五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1982年2月,去到北美的麥金利山。這之前,冬天沒有人去,結果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他去世後,記者採訪他妻子,他妻子平靜地說,這是遲早的事。」


△ 2008年,奧運火炬上珠峰,絨布冰川

 「山,永遠值得敬畏,」走得越多,張少宏的感觸越深。「裝備和科學的攀登計劃,能夠將危險大大降低。比如7000米以上,我們的帳篷,是防帳內起霧的高山帳。不要小看一點點水霧,這會讓睡袋變潮,臉上結冰凍傷。」

「一些日本人,去登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都會計劃5-7天,而不是我們許多人的三天。他們在成都適應一天,日隆鎮適應一天。之後再慢慢上。2012年1月,在四姑娘山三峰遇難的陳致就非常可惜。小夥子剛拿到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資,自己跑到四姑娘山找個嚮導就去攀登海拔5300多米的三峰,結果被大風吹下山崖。」登山二十年了,張少宏一直記得1993年剛開始登山時,他問獨自探路返回的Fred Back山頂是否危險時,對方的回答——「永遠都是也許」。

登山是否危險?永遠都是也許!山友們未必不知道危險,但雪山上向上的背影,是他們對危險的詩意回答。

 

不說,是因為還沒準備好



△ 珠峰,ABC營地到一號營地7028m


在張少宏辦公室的牆上,張少宏在孤峰上獨守一頂帳篷的影像分外顯眼。張少宏攀登過很多處女峰,詢問些在他的描述中美得令人神往的地方如何抵達,張少宏卻擺手不語。「不說,是因為還沒有準備好。」從1993年開始,本身從事探險旅遊服務的張少宏,每年都在中國西部的山區跑。二十年下來,攀登了數十座處女峰。面對這些山峰,他想的更多的是,這些山峰還能沉默多久,一旦被外界知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狀態,會不會改變?一旦打開,會不是潘多拉盒子?

「90年代中期,我們在貢嘎山攀登時,和當地人關係很好,也不給小孩子吃的。他們本來也沒有跟你要東西的觀念,反倒是後來的人去了,隨便給吃的,讓他們養成了向遊客要東西的壞習慣。現在想來,都是遺憾。」


△ 1996年,貢嘎山7556m

「1996年,我們首登勒多曼因。我們嚴格遵守tack in tack out的理念,所有的垃圾都帶走。結果一個走在最後的馬夫,替我們運送垃圾袋時,想在垃圾袋中找一些有用的東西,就打開了垃圾袋,選了之後,剩下的隨手就扔了。垃圾被國外朋友發到網站,影響很壞。我們知道後,非常吃驚,又再次專門進去,將垃圾清理乾淨。有了這樣的教訓後,對遊客的進入,我就更加擔心。曾經在《山野》雜誌上發表關於貢嘎穿越的文章,有些驢友就拿到雜誌做攻略,邊看邊穿越。至此,我再也不給雜誌寫攻略了。」

改變是遲早的事,但作為一個深愛山川的登山者,張少宏的心願是暫時不說。「留點東西給後來人吧。」為保護那些尚未開發的山川,也為等到能夠說的時候。

現在的張少宏,雖然在成都的時間比較多,英國太太和兩個可愛的女兒是他的牽掛。但是他每年至少進山兩次,去到那些甚至地圖上也沒有名字的地方,領略那些自由村落的淳樸人情,見證那些未著人類痕跡的山川的原始之美!

「如果終究要改變,我希望能夠來得更慢一些。」


△  2002年,張少宏登上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那一刻,他的面容在一步步的攀登中,如同一位與現代社會脫節的野人,而在他內心深處,心甘情願成為久居深山的守望者。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部關於登山的電影,吳京與章子怡劇中用生命在愛
    對全世界的登山愛好者來說,珠穆朗瑪峰永遠是難以企及又值得徵服的聖地。2019年9月,上映了一部香港導演+主旋律的電影——《攀登者》。吳京在電影裡再次扮演了一名勇攀高峰,不畏艱難的硬漢。《攀登者》講述了1975年,中國登山隊經三次攀爬終於,終於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故事。電影由香港導演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
  • 感受泰山的雄偉,登泰山而小天下,給你不一樣的登山體驗
    站得高,看得遠,登上山頭遠眺、吶喊,回憶小時候的那種感受,讓自己找回逝去的童年,感受小時候的天真快樂。從對小學對泰山的懵懂時候,我就給幻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去泰山一趟,登臨一下這雄偉的泰山。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內心深處一直一直都在期盼著能親臨泰山,登一次泰山,完成自己小時候的願想。如今我終於能有足夠時間去好好親近這五嶽至尊——泰山。
  • 帶您認識迷走神經張力指數
    迷走神經張力指數基準值:是指統計過去30天迷走神經張力指數值,反映近一個月迷走神經調節能力的平均水平。採取健康生活方式,適當運動,以有氧供能為主的運動(步行、登山、慢跑、跳舞、遊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2. 自我監測血糖、血壓;3.
  • 因為山在那裡 登山題材漫畫欣賞
    我從未見到過一部漫畫,對人與社會的剖析達到如此燒腦的深度,此外,作為登山題材的漫畫,作者對於登山的專業技術、各種裝備、術語,藥品,甚至不同環境和處境的現場感受,都做了近乎偏執的龐雜詳細真實專業的描述,而作為漫畫重要元素之一的繪畫,無論是攀巖登峰時畫面的空間感和表現力度,還是大量令人震撼的跨頁全景,包括山巒星空的雄渾壯闊和空寂之美,山峰中鋪天蓋地的暴風雪的窒息感,甚至諸如不同狀態下同一人物,同一狀態下不同人物的眼神的細節
  • 黑與白、木作與皮革,感受空間的藝術張力 | 元禾大千
    在充滿好奇心的時代,《心靈奇旅》在2021的開年就給出了答案——尋找生命的「火花」,正是這些「為什麼」把導演內心苦悶變成靈感,用探索和感知去滿足好奇心。開眼感受光Feeling The Light With The Eyes情感是人與環境的關聯,設計師用靈動的光,喚醒年輕人生活的B面。吊燈裝置以其獨特的造型、柔和的弧線、光影的變化,中和黑色接待臺的果敢,成為空間的靈魂。
  • 影片《攀登者》為中國登山類型片立起覘標
    探討大我與小我,是《攀登者》獨樹一幟的命題  隊友的生命與攝影器材孰輕孰重?影片裡,1960年的方五洲選擇了隊友,以致於登頂時沒有影像佐證,中國人的第一次攀登成功沒被國際登山界認可。由此,攝影機成了曲松林與方五洲之間不可逾越的高山,也間接導致了曲松林在1975年做出一次冒進的決策。
  • 運動電影系列之登山類電影推薦
    哪裡有什麼熱愛生命,哪裡有什麼永不言棄,只是在絕境中,你本能地摳出一個微乎其微的可能性,然後拽著它挪動,如果幸運...北壁豆瓣評分:8.6這是一部根據發生在1936年4名登山青年攀登阿爾卑斯山北壁最後不幸身亡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片子。
  • 從首批登山先驅到今天的登山巨匠,登山的意義是什麼?
    人們登山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以生命和肢體為代價去登頂一座巨峰的最好理由,就是喬治·馬洛裡的那句名言「因為山就在那兒」。在不可言喻的追求過程中,登山者不斷挑戰身體極限,去實現更高、更難、更美的攀登。因此,他們的壯舉使那麼多人著迷,也就不足為奇。幾千年來,世界上的山脈大多人跡罕至。
  • 登山賽車2官方下載
    來試試登山賽車2官方下載吧!登山賽車2官方下載玩家評論:登山賽車2官方下載雖然看起來不怎樣,但是只要你開始玩,相信你會停不下來的玩起來很刺激,遊戲畫面精美,界面風格獨特、背景音樂和人物音效極具地方特色。
  • 《水的重量》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啟十年之約,感受生命的重量
    全網都很難搜到它的相關信息,如果在檢索條中輸入「北京電影節《水的重量》」,出現的卻只有「北京市節約用水」。🤦‍♀️影片講的是盲人探險家艾瑞克·韋漢梅爾駕駛單人皮划艇徵服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谷的壯舉。梅爾出生9個月的時候就被確認患上罕見的眼疾,醫生也束手無策,之後他的病情不斷惡化,13歲就完全失去了視力,16歲那年一場車禍奪去了母親的生命。聽起來像是某個悲情的虛構小說,但卻是他的真實故事。父親對他說「生活中遇到痛苦磨難,你可以休息,但不要放棄。」
  • 《攀登者》同類型登山題材影片,還有這些。
    《攀登者》作為我國第一部登山題材的影片,不僅吸引了不少國內觀眾觀看,同時也在國外收穫不少好評。看完《攀登者》不過癮?看看這些國外的登山影片吧,帶你一起感受驚險刺激。◎《絕嶺雄風》被譽為史泰龍最好的動作片。
  • 《冰峰暴》文藝登山
    這個電影有兩個感人的主線,一個是小袋子和男友登山分別的感情線索,一條是隊長和女兒因山難而分別的線索,我覺的感情戲還挺感人的,對雪景的拍攝還有冰洞的拍攝挺漂亮,看完之後心情很沉重,登山是一個挑戰自我的過程,在登山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留在珠峰上面,登山過程中的生死離別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起,珍愛生命,珍愛家人,把握住當下,好好過一下自己的人生吧。
  • 新時代廣播電視廣告的生命張力
    在這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屹立不倒而呈現出獨有魅力的就是——內容。廣播電視尤其電視,有了優質的內容,才能在眾多的媒介資源中吸引受眾目光;有了優質的內容,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吸引和抓住受眾。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廣告出現了很多新形態與新趨勢,但廣告內容的價值與重要性沒變。變化的是形式與渠道,不變的是內容與實質。
  • 登山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攀登--《北壁》悲劇的誕生
    一場突然來襲的風暴讓登山更加艱險困苦,當有人受傷甚至付出生命後,所有人放棄了分歧和矛盾,攜起手來共同向山頂緩慢攀登。不停息的風暴把更多挑戰者的屍體一一拋去山下,山下圍觀的人群隨著攀登的形式也是心情起伏激動不已,甚至有媒體巨頭不看好這場運動,宣布打道回府時,還遭到大家的唾棄。但是,結局正如人所料,這是一場失敗的挑戰賽。
  • 2021,中國登山再攀高峰
    「今年1月3號,是梅裡雪山山難30周年,我們用登山事業的發展成績告慰先人,勉勵自己,啟迪後人,讓登山運動一代代傳承,登山精神一輩輩發揚光大。我們要薪火相傳前輩們用生命和血汗鑄就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也激勵我們更加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積極推動科學、文明、安全、環保的登山運動。」李致新說。日出時分的梅裡雪山一景(無人機照片)。
  • 王石做客優酷《老友記》 直面內心講述登山人生
    網易娛樂6月13日報導 「登山是一種讓人後悔的活動,登上去的感受就是趕快下山,下次絕對不來了。」但事實是,他仍在不斷攀登。最近的一次「攀登」是去哈佛,王石在60歲的年紀,從ABC開始從頭學習英語。就是我達到國家登山運動健將。2000年,我登上了章子峰,2001年,我登上了慕士塔格,這兩次山峰都是7500米。」按照國家登山運動規定,王石申請的國家運動健將很快批了下來,如願成為運動健將,但面對挑戰的成功,面對默默雪原,呼吸冷冷山風,王石更多的卻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 遊福建冠豸山感悟生命的真諦
    在上篇遊記中講到:我們這次遊覽冠豸山,是先遊湖再遊山。遊覽了石門湖,我們便來到了冠豸山腳下。首先進入的是一條巷谷。一踏入巷谷,抬頭仰望天空,明顯就有一種冠豸山先給你來個下馬威的感覺。這種威武的感覺有如農村過年時貼在門口的守門神。
  • 評《絕命海拔》:一場並不驚心動魄的登山之旅
    原標題:《絕命海拔》:一場並不驚心動魄的登山之旅 提到登山題材的冒險電影,《垂直極限》是一部教科書式的商業類型片,在這部電影中,暴風雪高海拔這樣殘酷的自然環境無疑是檢驗人性最好的試驗場。加上驚險的動作場面,煽動人心的兄妹之情,這部電影似乎把登山電影能講的全都講完了。
  • 又一部登山題材的災難大片來襲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根據1996年珠峰山難改編的登山災難片Everest(《遠徵珠峰》),由美國環球影片公司出品,預計將於今年9月登陸北美院線。不幸的是,他們在登山過程中遭遇特大風暴,8位登山者不幸喪身.
  • 18部讓你窒息的登山電影
    對於眾多登山愛好者來說登山題材的電影與紀錄片,無疑是山迷們的最愛,我們不僅可以從此類電影中領略大自然的神聖,體會到人類同神山的那種愛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