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明智能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奧特曼「變身」垃圾箱…… 看小學生...
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是促進形成生活垃圾分類良好習慣的重要舉措。如何讓「小手」動起來,主動拉住「大手」?9月25日,在重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參會人員走進渝北區龍山小學了解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
-
「特殊垃圾」如何分類處理?網友來支招
編者按:2020年11月,住建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重點圍繞推進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進行部署。為幫助各地更好推動落實垃圾分類,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開展了「邀您談談垃圾分類的小建議、好辦法」建言徵集活動,不少網友對垃圾處理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玻璃製品、過期藥品、廚餘油脂等「特殊垃圾」該如何處理?在建言徵集活動中,不少網友建議,希望加強專業回收力度,完善廢物利用相關政策。「在房屋拆改、醫療救治中會產生各類玻璃垃圾,但較少見到有專業人員對玻璃製品進行專業回收。」
-
如何有效解決城市垃圾處理問題:垃圾處理站選址 需規範進行!
◇城市垃圾處理設施選址應當符合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源保護和空氣汙染防治規劃,以及工程建設符合相關地址條件要求。◇國外城市垃圾處理做法主要有:出臺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予以規範;研發新技術,提高垃圾處理能力;由政府引導,提倡全社會參與。
-
蘭州市人大代表曾明——四大舉措解決蘭州「垃圾圍城」難題
蘭州市人大代表曾明—— 四大舉措解決蘭州「垃圾圍城」難題 記者吳少華 每日甘肅網-科技鑫報訊高速發展中的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傾城」之痛如何有效處理垃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此,蘭州市人大代表曾明向召開的蘭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關於解決垃圾圍城的幾點建議的議案》。 曾明在議案中提到,2013年12月13日,蘭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在皋蘭縣忠和鎮中鋪子正式奠基。這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對改善環境衛生、改善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垃圾處理問題日趨嚴重 建立垃圾場站需規範進行
◇城市垃圾處理設施選址應當符合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源保護和空氣汙染防治規劃,以及工程建設符合相關地址條件要求。 ◇國外城市垃圾處理做法主要有:出臺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予以規範;研發新技術,提高垃圾處理能力;由政府引導,提倡全社會參與。
-
深圳加快建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鄧子良 蘇國銳垃圾分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今距離深圳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已過百日。良方既出,成效何如?12月1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舉行人大代表電視問政會。多位市人大代表與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直面問題,分別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等方面共同把脈,協力推動深圳垃圾分類治理。
-
南寧完善終端建設 實現餐廚、廚餘垃圾應收盡收
12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餐廚垃圾處理廠三期改擴建項目正式投產,南寧市具備了處理1000噸/天(餐廚垃圾600噸/天,廚餘垃圾400噸/天)有機垃圾的處理能力,標誌著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往前邁進一大步,實現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應收盡收。
-
臺灣垃圾處理三部曲!
常少青解釋說:「這首歌反應出當時臺灣的玻璃類垃圾日益增多,有市民回收空酒瓶子再賣到廢品站去賺點小錢。」上世紀90年代後,臺灣垃圾處理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常少青定義為「臺灣進入一個全面性的資源回收狀態」。同時,臺灣政府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為垃圾處理之主軸。1991年,臺灣出臺「一縣市一焚化爐」規劃,計劃2001年建成21座焚燒廠。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上述例子是中國各地尋求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嘗試之一,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已經成為中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難題。 此前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介紹,「垃圾圍城」將使京津冀地區深陷窘境。以北京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669萬噸,日產生量1.83萬噸,但全市垃圾日處理能力卻只有1.27萬噸。
-
武漢:五舉措推進2020年度垃圾處理體系建設
2020年,武漢市克服「鄰避效應」等多種因素影響,多措並舉推進垃圾處理體系建設。一是採用多種投資模式推進14處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星火焚燒廠廚餘垃圾協同處理項目已完工,青山區星火焚燒廠二期項目、東西湖區新溝焚燒廠擴建和廚餘垃圾協同處理項目、江夏區長山口填埋場三期等8個項目開工建設,其餘5個正按程序推進前期工作;二是完成20座轉運站提標升級改造工作;三是推動生活垃圾處置運營監管職責下沉,明確市區責任分工,籤訂三方特許經營協議,夯實區級主體責任;四是積極推進源頭減量。
-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工作的同時,結合生活垃圾產出種類、發展水平、生活習慣、垃圾成分等實際情況,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分類收集、處置設施短板等問題,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垃圾收運和處置體系,因地制宜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共建共享,科學確定設施建設布點和服務覆蓋範圍,以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能力。
-
汕尾城鄉生活垃圾 從簡易填埋到無害化處理
這是對以前汕尾市處理城鄉生活垃圾方式的描述。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清單,汕尾市列入整改清單的鎮級垃圾填埋場共30個,其中海豐縣10個、陸豐市17個、陸河縣3個。以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汕尾深入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了從簡易填埋到無害化處理的綠色轉變。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汕尾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推動鎮級填埋場整改工作。
-
從「填埋場」到「處置園區」 青島正揭開垃圾處理新篇章
青島新聞網11月28日訊(記者 李倍)冬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微風輕拂,青島市小澗西生活垃圾處置園區迎來了第96批參觀者,他們時隔15年再次到來,感慨萬千。2005年,這批參觀者曾經來過小澗西填埋場。當時,青島市生活垃圾主要依靠填埋處置。
-
分類趨勢下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成分特點、處理模式
一 摘 要梳理我國垃圾分類相關政策,分析生活垃圾處理及分類現狀,總結目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適宜我國國情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技術發展趨勢:城市應建設靜脈產業基地,區域布局可再生回收體系,重視有害垃圾的收集處理,發展高效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提升廚餘垃圾設施處理能力;農村應推行多樣化有機廢棄物處理方式,建立因地制宜的可回收物收集模式,區域統籌其他垃圾的處理
-
1∕5城市無規範垃圾處理設施 垃圾圍城成嚴峻考驗
據悉,這些城市多處於中西部邊緣,基本屬於中小城市,沒有符合規範條件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垃圾處理方式基本屬於簡單填埋。 一方面是設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卻是持續增加的垃圾清運量。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1.71億噸,比2010年增長了1300萬噸。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形勢不容樂觀,「垃圾圍城」現象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
大同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本周起檢修,已協調尋找垃圾臨時堆放點
>一些物業公司多方宣傳向居民們說明相關情況建議大家儘量減少垃圾量8月18日,記者採訪了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大同市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目前存在以下幾問題:1.七八月間是生活垃圾產出的高峰期,大同市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接收平城區、雲岡區及其他區域生活垃圾約1500多噸,垃圾廠處理能力已在設計高位艱難運行。2.由於今年雨水多,生活垃圾含水量較高,進一步給生活垃圾處理增加了難度。
-
「大胃王」助力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很神奇,也很方便,以前這些垃圾都運走處理,現在就地分解,真是省了不少事。」負責打掃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在現場,蔬果皮、菜幫菜葉等垃圾被眼前的「大胃王」吃掉後,不過4個小時,在高溫複合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就會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殘渣。目前,這臺智能化設備每天能處理新發地市場內約500公斤的果蔬垃圾。
-
家庭養老育幼的擔子輕了 國辦印發相關意見提出23項舉措
「一老一小」問題關乎民生福祉,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重視、老百姓關心的話題。當前,中國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速快,適齡人口生育意願較低,人口均衡和可持續發展面臨新形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落實,老百姓對養老託育服務的需求更旺盛、更迫切。
-
江蘇: 垃圾處理從衛生填埋到「綠色焚燒」
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近年來,江蘇省針對「土地資源緊張、人口密度高」的省情,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推動生活垃圾處理從衛生填埋向「綠色焚燒」轉型發展,有效改善了全省城鄉人居環境質量,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發改委:將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就垃圾分類方面的進展情況做介紹,她表示,將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國家發改委16日召開1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孟瑋稱,「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分類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營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