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對了,五月音樂節就是個「鬼」。不用怕,這個「鬼」不是恐怖片裡的鬼,準確地說,它的起源和鬼怪精靈有關。
讓我們從剛剛進入五月的瓦爾普吉斯之夜(Walpurgisnight)講起吧!瓦爾普吉斯之夜通常指的是4月與5月連接的那個夜晚(4月30日),它的存在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宗教傳說。瓦爾普吉斯(710 ~ 779)是海登海姆修道院主持,享有盛譽,死後被德國、荷蘭、英國的教眾尊為聖徒。5月1日原本是英國本土督伊德教的古老節日,後因教徒對瓦爾普吉斯的敬重改為聖瓦爾普吉斯的瞻禮日。但是,在基督教看來,督伊德教是異教,其神也被認為是魔鬼,後來督伊德教的信徒越來越少,他們常常在夜間秘密舉行儀式,到聖山獻祭品並燃燒五月篝火,於是便有了魔鬼在布羅肯山聚會的傳說,虔誠的瓦爾普吉斯的名字從此和魔鬼連在了一起。後來,「瓦爾普吉斯之夜」也成為魔鬼狂歡節的代名詞。
但是,真正的瓦爾普吉斯之夜興起其實與宗教並無太大關係。在民間,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在羅馬時代即已存在,其最初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今,歐洲很多國家仍然對這個古董節日戀戀不忘,只要春天來臨,瓦爾普吉斯之夜的狂歡就要在村莊響起。根據德國民間傳說,瓦爾普吉斯之夜中,魔女們會在布羅肯山上舉行盛大的儀式,慶祝春天的到來。在英國,5月1日是凱爾特人曆法中夏季的第一天,瓦爾普吉斯之夜用來迎接漫長寒冬之後陽光的再次普照。人們在這時祭祀「花果女神」,祈求夏季的豐饒帶來幸福與和睦。村莊的草地上,象徵生命與豐收的「五月柱」高高豎起,它用挺拔的樹幹如杉樹等做成,上面漆成五顏六色,柱上掛滿綠葉的裝飾,柱頂上還有花環,花環上拴著長長的各色彩帶。那一天,所有村民都圍著「五月柱」盡情歌舞。在瑞典,人們在瓦爾普吉斯之夜燃起篝火狂歡。篝火象徵生命和春天的力量,在寒冷的地帶,溫暖與希望再次戰勝冬天與死亡。當山頂上的篝火點燃時,作為回應,山谷裡也將燃起篝火。這些篝火是節日慶賀開始的信號,它們不斷綿延擴散,人們在篝火旁跳舞、歌唱,舉行詩歌比賽,一直持續到天亮。
▼ 德國的瓦爾普吉斯之夜
▼ 英國,人們正在立起五月柱
▼ 奧地利蒂羅爾州的五月柱 攝影:劉雪楓
▼ 瑞典瓦爾普吉斯之夜的篝火
瓦爾普吉斯之夜帶著古老的魔幻色彩,又有著生命、活力的內涵,它的魅力吸引了很多文學家、藝術家的目光。德國文豪歌德的歌劇《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帶浮士德來到精靈鬼怪的狂歡地,這就是布羅肯山的瓦爾普吉斯之夜,光怪陸離的世界帶著狂亂的幻覺,但也促生體內的欲望與希望共同生長。
▼《浮士德》中精靈鬼怪的狂歡地
關於這個夜晚,音樂家們也充滿熱情與想像,他們的想像一方面來源於文學作品——歌德《浮士德》中的描繪,另一方面則來源於對節日本身習俗的濃厚興趣。柏遼茲將自己對愛情的渴望與幻想寫入《幻想交響曲》,而這裡也隱藏著他內心深處的「小惡魔」。在第五樂章中,柏遼茲根據《浮士德》中對布羅肯山中女巫派對狂舞的場景寫出了「魔女的晚宴之夢——魔女輪迴曲」(Songs d'une Nuit du Sabbat——Ronde du Sabbat),在這段音樂中,柏遼茲釋放了內心對於戀愛對象的魔性虛構,輕浮狂亂的配器與之前美好純潔的情感對立,聖女在幻覺中變成魔女,其實這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於審美渴求兩面性的集中體現。
▼ 皮埃爾·布萊茲 / 克利夫蘭樂團 - 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
如果你已經被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吸引,就回復「幻想」,聽聽我們為你推送的整部交響曲吧。皮埃爾·布萊茲與克利夫蘭樂團的版本聲音極其細膩透徹,值得一聽!
古諾的歌劇《浮士德》中更少不了瓦爾普吉斯之夜。他不再採用隱喻的方式,而是直白地表現梅菲斯特邀請浮士德去瓦爾普吉斯之夜時山上出現的魔鬼們。《浮士德》中的魔鬼場面由七段芭蕾舞表現,音樂在氣質上趨於古典、安靜,這一點上,與同樣描繪鬼魂的《吉賽爾》在基調上有共同之處。不再狂亂失序的魔女透出低沉和憂鬱,這點讓人想起在《世界精怪故事集》中,那些默默幽居,採花織布,深諳魔法,但心地善良的魔女,她們甚至是怕人的,也許古老的督伊德教信徒在被歸為異端魔鬼的時候,正是帶有這樣一種安詳而悲哀的色彩。
▼ 《浮士德》第五幕 - 瓦爾普吉斯之夜
孟德爾頌的歌唱戲劇《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是與《仲夏夜之夢》同樣美妙的詠頌自然神秘力量,生命更新的作品。「五月向我們微笑,樹木衝破冰霜!風雪離去,歡歌重新蕩漾在每個新綠的地方」。這段文字已經向人們透露了《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的基調,與其他作品相比較,它與民間的習俗與節日——瓦爾普吉斯之夜的世俗意義最為貼合。在這部作品中,孟德爾頌用了人們通常意義上認為「非孟德爾頌」的多彩的配器手法,讓五月的日光、月光、聲音、色彩都變得格外奇幻絢麗,給出了孟德爾頌歌劇一個全新的定義,孟德爾頌的姐姐生前非常愛這部作品中的合唱部分。
▼ 哈農庫特 / 歐洲室內管弦樂團 - 「五月向我們微笑」
光是五月開始的一個晚上就說了這麼多,那麼隨後的五月音樂節,與之相關的「鬼」就多了。比如「五月花神」、羅馬神話中掌握生命與孕育的瑪雅等等,醒來的季節必要開始歌唱,有歌唱的地方就要有音樂節。
於是,「五月音樂節」火了,因襲民間傳統,在瓦爾普吉斯之夜之後,人們開始進入一輪春天的音樂慶典,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Maggio Musicale Fiorenino)中,音樂表演遍布在音樂廳、教堂、廣場、甚至大街小巷。
美國的辛辛那提五月音樂節是一個為期兩周的合唱音樂節。音樂節具有悠久的歷史,1840年時就已出現,作為合唱的盛大節日,音樂節吸引了來自全美國的歌唱藝術家,整個五月,辛辛那提幾乎是一片音樂的海洋。
當然,五月的歡樂不只屬於某一片大陸,陽光給了亞洲國家的同樣的眷顧,比如在菲律賓,剛剛進入五月,人們就已經開始了晝夜不停的慶祝,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主題,從祭典、拜神的儀式到祝願豐收的美食饕餮,從民間音樂舞蹈到身著土著服裝的遊行,這裡的五月節熱鬧程度似乎更甚於發源地本身,但是誰又知道,這裡不會有自己的關於五月精靈的什麼傳說呢。
北京也不會辜負五月天,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演出如火如荼,高潮不斷。上海、廣州等其他城市亦不甘其後,舉凡爵士、搖滾、迷笛、草莓、秧歌、二人轉、廣場舞都一同捲入到五月的狂歡。「五月音樂節」這個鬼,如果現在你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今年就要擦肩而過了!不過湊熱鬧不是我們的目的,還是讓五月的「梅菲斯特」真正叫醒你心中沉睡的小魔鬼,帶著你狂舞一圈吧!很過癮的。
請回復「幻想」,聽聽我們為你推送的整套「幻想交響曲」吧,那是由皮埃爾·布萊茲與克利夫蘭樂團合作的版本,絕對值得一聽!
以上內容文字原創,圖片與視頻來源網絡,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不得對本文做任何篡改、曲解、詮釋與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