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五月初五,為何稱為端午?

2020-12-22 城市船夫起

又近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探尋傳統節日文化,了解文化習俗背後的淵源。目前關於端午節的形成原因,多以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主,認為他在這天自投汨羅江。楚地的人為表達哀思,每到每年的這一天,便「竹筒貯米祭之」。據考證這是關於五月初五和屈原有關的最早記載,故事出自南北朝時期的《續齊諧記》。文章中還記載了用五彩絲纏繞竹筒,是因為怕江裡的蛟龍搶吃了。這也就是後世粽子的雛形。但歷史上有無屈原其人,在某段時期都發生過討論。

屈原劇照·網絡供圖

據專家考證,在西漢《史記》之前,未出現過關於屈原的相關記載,而以屈原的知名度,似乎不應該被歷史忽略。當然,無文字記錄,不代表沒有其人。至於有關屈原文字的史料《史記》及《楚辭》,都沒有確切記載屈原死於五月初五。而《續齊諧記》 也不過是坊間傳說故事的文字版。提及端午節習俗,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紀念人物,如吃粽子、結五彩絲和划龍舟;另一類是與闢邪祛惡有關,如插菖蒲、艾草,踏百草,蓄蘭沐浴等。通過以上的習俗來說,顯然端午節是個雜糅的節日,應該先有所謂的「端午節」,再吸收屈原等人物的相關傳說。

端午節·網絡供圖

那麼端午節最初怎麼來的呢?字面意思,端是開始,午應該代表時間序列。據《淮南子·天文訓》:「天一元始,正月建寅」的說法,正月為寅,按照地支配十二時辰,五月便是「午月」,五月初五即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夏商周三朝曆法不同,曆法上稱「三正」,夏正建寅,商正建醜,周正建子」)。由於夏正歷早已失傳,只零星見於一些資料,這裡且當作端午來歷的一個說法。

划龍舟·網絡供圖

在20世紀初期的討論中,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認為,端午節的習俗來源於江南吳越地區的「圖騰祭」,其理由是「圖騰祭」裡的一項活動就是划龍舟。可是據《事物原始》記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認為是勾踐訓練水軍的方法。漢代《吳越春秋》裡雖然也認為,龍舟的起源勾踐,但卻說是憐憫伍子胥的忠孝之心」。這是端午節為紀念伍子胥而設立的傳說依據,相傳越王勾踐破吳國城時,吳王闔閭命人取伍子胥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越國稱霸實賴吳王未聽伍子胥之言,沒有徹底消滅越國。據說划龍舟為尋找其屍體。

伍子胥劇照·網絡供圖

另外關於紀念人物一類,還有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其父溺水,年僅十四歲的曹娥沿江尋找17天後無果,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而死以尋父,民間讚揚其孝。另一個人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但這個傳說和清明節(寒食節)的傳說有所重合了,影響並不大(東漢時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所載)。此外還有廣東某些地區,五月初五還認為是紀念東漢陳臨太守祀日等,以上種種(包括紀念屈原)或許都可看作後世的一些傳說附會,融合在了傳統的端午節日文化中。

端午習俗·食粽子

最後說說端午節的一些「闢邪祛惡」的習俗,首先這一類習俗,應該在陰陽學說的基礎上生出的,同時結合了先秦時期一些風俗而成的。如《大戴禮記·夏小正》中介紹,五月應該煮梅子,再收集蘭草用來沐浴,這就是為什麼端午節稱為「浴蘭節」。該書還記載「此月畜藥,以蠲[juān]除毒氣也」。在春秋早期,古人有這樣的習俗和認知,實際是是來自生活經驗。五月萬物生長正盛,地表水分溼氣大;又遇到夏季太陽光溫度高,造成悶熱潮溼的環境,最利於病疫的發生(所以古人認為五月初五為惡月惡日)。同時草藥在這時期,藥性最強。古人的經驗得到在此時期,草藥祛除病疫的效果較佳,形成了習俗。

端午習俗·掛艾草

到了戰國末期「陰陽學說」的產生,認為午為陽,五月初五為至陽,在這個時間,最能闢邪祛毒,邪屬陰。而前面分析的萬物繁盛,造成地表潮溼,本亦屬陰。像如今掛菖蒲、艾草,踏百草,系五色絲線等,都被看作是祛病防疫驅邪的好方法。當然這裡面肯定還有一些迷信色彩,《抱樸子》曰:或問闢五兵之道。答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風俗通》說五色絲線分別取名長命縷、續命縷、闢兵繒、一名朱索等,在五月五日系在手臂上,可「闢兵及鬼,令人不病溫」。端午又至,在傳承傳統節日習俗的同時,了解節日的形成脈絡和文化內涵,此本文之所願。

相關焦點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古語中有開頭、初始之意,「五」與「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據晉代人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安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因漢歷以地支紀月(正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就是「午」,故五月也稱「午月」;而「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陽」。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因其月、日均為五,五五相重,故又稱「重五節」,屆時都吃粽子,故又俗稱「粽子節」。端午節,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廣泛的重要節日之一。
  • 今天,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當艾草的清香氤氳了整個屋子餐桌上飄起蜜粽的甜香今天,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端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愛國傳統的節日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都郢楚大夫屈原不願苟且偷生>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這種為國家興亡挺身而出堅貞求索、不屈不撓的品質是我們對端午節最廣泛的精神寄託也繪成了中華民族家國情懷的底色而在不同地方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說到端午節,你會想到什麼呢?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拴五彩絲 五彩繩又稱為五色絲、五彩絲,中國古代時期崇敬五色,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剋,蘊含著吉祥如意。所以端午節那天長輩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將五彩繩系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繩不可以弄斷或者丟棄,據說佩戴五彩繩的孩子可以消災避難,以防蛇蟲傷害。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時間:2020-06-25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到了,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臘日。道教中的祭「地臘」風俗,被認為是端午習俗的一大起源。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泱泱大中華,天南海北的我們過著同一個端午節,卻遵循不盡相同的習俗。如是,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角,湛江人在農曆五月初五前幾天則開始準備,摘粽葉(或買)、買糯米,當然少不了鹼水,之後,一家子圍坐一起包粽子。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龍節、天中節、龍舟節等",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提起端午你的腦海中一剎啦會想到什麼?慚愧的是提起端午在我的腦海裡只有"屈原"、"粽子"、"香包",其他的則是一片空白。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確定的節日嗎?
  •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 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 農村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節,你知道是哪天嗎?有什麼習俗?
    在一些農村,一年會過兩個端午節,即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小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十五。正宗的端午節應該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因為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有歷史記載的。比如,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把五月初五記載為「端陽節」,而在更早的時候,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就把五月初五作為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入汨羅江中自盡,又把這一天當成了紀念屈原的日子,再後來,國務院將五月初五端午節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同時,又把這一日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通過種種信息表明:農曆的五月初五才是真正的端午節。
  • 端午節五月初五 「粽」享美妙,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起源於中國最初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扒龍舟扒龍舟扒龍舟是多人集體龍舟競渡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的活動紙鳶一種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在天空的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
  •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間:2020-06-25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一。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是哪一天 今年端午節放假幾天
    端午節是哪一天 今年端午節放假幾天 由於今年閏了一個農曆四月份,本該五月份到來的端午節,在今年延遲到了六月底左右,那麼2020年端午節一般會放幾天假呢?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表是怎麼樣的? 端午節時間 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端午節      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 五月五,過端午!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佳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賽龍舟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盛行於吳、越、楚,現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 。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 端午濃濃話「粽」情,關於端午節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識
    2020年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時節,端午節作為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之一,發展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二字最早出現於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藝文類聚》中註解道:「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端」是「開端」、「初」的意思,「五」則和「午」相通。
  • 今日端午: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那麼幾種說法,一起來看一下。一:紀念陳臨。陳臨是漢順帝時期的人,官做的很大,先是當蒼梧太守,後來又做了廷尉,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他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 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多角度認識「端午」
    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多角度認識「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早在西晉的《風土記》中就有關於「端午」一詞的記載,又因為五月是仲夏,仲夏登高,順陽而上,所以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又被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被稱為「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
  • 五月五過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浴蘭節、天中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於是便有了「端午」之稱。
  • 農曆五月被稱為惡月?五月初五又是九毒日之首,古人過得小心翼翼
    農曆的五月已經來臨。記得很多年前,看到一本民俗書,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認為這個月出生的孩子帶有不祥之兆。特別是五月初五日,若這天出生的嬰孩重則會被謀殺,輕則會被丟棄。當看到這個內容的時候,自己被嚇了一跳,同時也感覺很幸運的生在現代。因為小編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所以很感謝父母沒有把自己嫌棄,並百般呵護。